五条大河的记忆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根据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惨烈的湘江之战之后,中央红军依次渡过了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四条大河。中央红军渡过乌江,人员损失过半;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湘江战役
   腥风与血雨,从1934年11月27日开始飞溅,12月1日以一盏孤灯收兵。
   初冬血染的江水,比内心更寒冷。恶劣的天气,成为雪上加霜的刀刃。
   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啊,五个昼夜气吞山河的鏖战,五万多名前赴后继的红军,在这里壮烈牺牲,也在这里成为永恒的行星。
   滚烫的血脉,不能在这里断流。血战到底,这是最后悲壮的誓言。
   这里不是湖南。残酷的月光,让大地更加惨白。
   这里是广西北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全州、灌阳三县。血肉之躯,为了一个坚强的理想信念,在这里横飞,成为长征路上永远的伤痛与绝唱。
   凄风苦雨的决战,成为永远飘落不下的泪滴。
   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烈士的遗物浮满江面,顺流而淌。
   汹涌澎湃的湘江水,在这里,用热血与生命写下了惨烈的历史。
   冲锋陷阵的号角声,在纷飞的弹雨中尖利地突围。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的围困,粉碎了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让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成为火焰奔跑之中的影子。
   永不熄灭的战火,直到今天,仍然还在历史的上游熊熊燃烧。
   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啊,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曙光渐渐在前方明晰,崎岖的山岔道上,开始有了修正指针的坐标。
   沉重的代价,带来了潜藏的光阴。黑暗之夜的泥泞不堪,让大地苍生黯然失色。
   三年不饮湘江水啊,十年不食湘江鱼。多年之后望一眼江面,出膛的子弹里,尖利的呼啸声仍然不绝于耳。
   半月之后,遵义会议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转折之城那盏照亮中国的马灯,终于在黔北打开第一扇沉重的城门,迎来了浴火重生之后第一缕黎明的曙光。
  强渡乌江
   站立在江界河渡口,初冬的落雪,渐渐把一切覆盖。猴场会议那盆熊熊燃烧的炭火,烤得大家心里暖暖的。
   这里是贵州,我的家乡。每一次眺望,都让人心潮澎湃。每一次走进猴场会议会址,都令人热泪盈眶。
   我们太需要作一次休整了。从湖南到贵州,太多的激战让人痛心疾首,太多的热血让人刻骨铭心。
   冲出包围圈,这才是生死存亡的决断。
   革命的火种,不能就这样轻易地熄灭。太多的热血,更不能白白横流。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的军事行动,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灰暗已久的天空,开始由阴霾转为晴朗。
   193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已经悄然而至。
   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的决定指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最中心的任务”。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那些等待已久复仇的怒火,扑向了对岸的凶手。
   当军号嘹亮地响起,战旗在江畔迎风招展,强渡乌江成功的背影,成为这个寒冬腊月里,最为鼓舞人心的第一场战果与雕像。
  四渡赤水
   百年之后,山河无恙。
   历史的扉页上,一个团队,抒写着一个国家新生的篇章。
   还有这条河流,永远流淌着鲜血的颜色。
   今天,当我再次伫立于红军渡口,重新寻找他们前行的足迹,只有这条红色的河流,仍然在默默地诉说着那些寒冷的季节里,一支队伍的英勇善战与前赴后继。
  
   1935年1月19日至3月22日,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运动战,用一支如椽大笔,在川黔滇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濃墨重彩地写下了华美的篇章。让两岸挺拔的竹林,也见证了红军战士的骁勇与善战。
   遵义会议之后的光芒,让中央红军在艰险长征途中,把每一处黑暗,都变成了光明。
   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也抵挡不了他们永往直前的步伐。
   纵横驰骋于山川河流,巧妙地穿插于重兵的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追剿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那些缴获的星辰,成为八角帽上最为耀眼的亮色。
   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歼敌三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辉煌的战果,令战士们斗志更加昂扬。
   从此赤水河,开始披上红色的盛妆,不再惧怕那些张牙舞爪的惊涛骇浪。愈战愈勇的军旗,在三月的早春里,唤醒了一条沉睡已久的江流。
  巧渡金沙江
   长江的上游,从来就是以激流的方式,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决不是它与生俱来的性格。
   1935年的奇迹,在这里悄然发生。
   这是一个激荡的年代,许多奇迹与辉煌在这一年定格。
   许多历史,也在这一年重新改写。从寒冬走向春天,必将是命运的转折点。
   中央红军于4月下旬再次进入云南,做出渡过金沙江,向四川进军的决定。
   一条河流,承载着一粒粒星火,在崇山峻岭之中,苦苦地再一次追寻和思索。
   1935年5月3日至9日,七条并不显眼的小木船,成为金沙江的主角,成为一支军队的诺亚方舟。三万余名红军,耗时七天七夜,搭载木船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转移。
   北方的硝烟已经燃起,生灵涂炭的家园需要拯救。
   中央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名战士,巧渡金沙江,成为这个暮春之季的又一个奇迹,成为含金量最高的一场军事战术。
  强渡大渡河
   渡,还是不渡,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强渡之下,短兵相接,强者才能亮出最后的利刃。
   中国革命的战争史,在这里又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当然,后来一位将军与十七位战士的故事,已经成为一场经典的战例,在中国红军的历史上熠熠生辉。十八勇士的传奇,随着一条大河的名字,流传至今。
   湍急的河水,也高不过他们汹涌的意志。激浪翻滚,三百米宽的河面,是他们激流勇进的战场。敌人密集的枪弹,也阻挡不了他们背水一战的英勇。他们用背上的大刀,劈开了浑浊的水流。
   1935年5月25日的四川越西县安顺场,因为十八勇士的英勇牺牲,成为翌日《红军报》振奋军心的头条新闻。
   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已经被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对面呼啸的子弹,渐渐失去了方向。那些稀疏散落的枪声,已经成为这个春天最后的尾声。
其他文献
甘肃辞  一块曾经被药材、矿产、花儿和牛羊  抬高的土地,弥漫着高原气味  几千年来默默承受着  川道的风,河西的雨。一个  响亮名词的表情,和方言  被祁连山口陡峭的风,经年吹拂  这块放在欧亚大陆架上的绿洲  万物灵长,更有  一条闪亮的黄河领航  地上水下,隐藏了多少惊喜  一条丝路行走的脚印,说破天机  走廊里那些经年奔跑的风  把祁连山上的花儿,吹黃又吹绿  那些史前存放的彩绘和经卷  
期刊
紫铜马勺  风推着窗,您也入梦而来  亲眷的孩子们正准备迎娶新娘  您反复叮嘱,要把庄重的礼服穿上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活人,要有个活人的模样”  曾经交代的事,和没来及安顿的  我都一一做着,按自己的方式  红崖下自生的那些咒语  每年都会带孩子看上一遍  他会记住,血脉流淌的方向  紫铜的马勺,就挂在墙上  您亲手敲出的那些印痕  足以盛满,所有的念想  木头的砧子朽掉之前  还是没能学会
期刊
《百鸟朝风》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影片,其中涉及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和大量民俗文化负载词.本文以该影片为例,在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英译
期刊
一盏油灯   ——1923年1月,李大钊、恽代英同意张一悟参加党的活动。张一悟从武昌回到兰州,立即投入了新思想的传播。  应该是那一年,兴隆山一带最好的土地  不种小麦,也不种高粱  不种玉米,也不种大豆  应该是那个秋天,兴隆山一带最为盛大的事情  漫山遍野的胡麻折射着耀眼的光芒  仿佛一块红土地上初生的锤头与镰刀  在破旧寥落的江山里  敲打着一块黄铜,它  最终献出了一滴滚烫的灯油  采硫为
期刊
——1932年4月2日党领导的甘肃“两当兵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  山峰高处  有人看见  山峰高处的那人  大地年年生长庄稼  而矿石成为黄金或者铜铁白银  则需要重新命名  一如尘世  需要献祭  山峰高处  那人,伸手摸了一下天空  然后告别自己,成为更高处的  雷声和闪电  一盆炭火  一双双烤火的大手粗糙  窗外月亮高悬  仿佛一块冰,在向一盆炭火问路  仿
期刊
延安,初心  一条河  以抒情的筆调弯曲  高原万里  没有更多的话送给天涯  一支队伍  走过两万五千里  画上逗号  更远的路还在前方  这里,延安  因为他们的到来  灵光闪现  成为万千人朝圣的地方  黄土坡上  不仅仅有憨厚的汉子  和嘹亮的秦腔  还有马列主义  和闪闪发光的信仰  雪山、草地  与无数不屈的骨骼  一层层钙化  堆磊成塔  屹立千年的大钟  响彻万里  为飘摇的中国 
期刊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
棉花:试验的种子   我看过新疆的棉花地,无边无际,像豪华的盛宴,铺展在祖国的西部。收获季节,天上的云朵也会走到大地上,在阳光中与棉花热烈交谈。   这是新中国的棉花,由于众多而热烈。   但我也看过苏区的棉花地,细小得像一粒种子。有时还不如天上的一朵云彩那么大,就像苏区自身,在南方的群山之中,在蜿蜒的阡陌之中,尝试着,探索着,孜孜不倦,星火燎原,努力让一种纯净的白铺展在红土地,温暖而又美好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rn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会在心里默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n孤独失意的时候,会想起苏东坡的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期刊
从前,西刘村尚属赤城乡治辖的时候,响花沟内车马繁忙。新窑镇生产的煤炭,一部分通过崇大公路外售至周边县乡,一部分则从赤陇公路贩运出省,最远可卖到陕西的宝鸡一带。因此,那些年响花沟里的西刘村是不怎么寂寞的,骡马套车、三轮车、大小卡车频繁穿梭,村里总不乏歇马打尖的外地商客。驾车师傅打起了如意算盘,车厢里的煤炭,大块的一律垒边,再把中块细粉灌到中间,形成一座黑色的金字塔;有的人干脆就用几块木制或铁制的挡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