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的核心资源,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应以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为导向,以考核指标为核心,持续优化完善组织运行体系,严控用工总量和人工成本,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有效压降人员方面的耗,服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就简要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1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到位。在我国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并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含义,只是做着管理的表面工作,长此以往,该做法会严重阻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对管理概念熟记于心,真正地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模式极易造成相关电力人员的逆反心理,工作中积极性降低,阻碍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
1.2 人才储备不足。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陈旧,同时,电力企业老职工人数比重较大,接触新的电力知识较少,还有就是接受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由于电力企业的性质使得吸收的人才不多,导致部分部门人才短缺,最终造成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特别是电力企业中管理人员与技术型人才稀缺,使得电力企业发展缺乏动力与活力,随着电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必会加大对电力企业的支持,人才储备不足现象将会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
1.3 人才结构不合理。在电力企业中,专业比例不平衡,企业人才结构安排与市场竞争机制相冲突,同时,在电力企业的直属机关或者部门中,主要是以学历高、素质高、高职称等人才为主,然而在企业的生产车间中,高学历的人才相对匮乏,特别在经营部门、生产车间等第一线工作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人才较少,电力企业人力总数不足与部分部门人力过剩并存,造成人才浪费,以上都制约了人才的有效利用,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与晋升。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策略
2.1 优化劳动用工策略,严控用工总量,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坚持“控总量、调结构、提效率、避风险”的原则,持续优化劳动用工策略,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区分不同类型单位、不同业务性质,合理选择不同的劳动用工方式,推动员工队伍从“数量规模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型升级,适应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是在深入分析国家劳动用工政策、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中长期自然减员等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劳动定员预测数据和基层单位实际需求,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年度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各类指标数据,为高校毕业生招聘、用工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业务外包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加强人力资源计划和员工入口管控,年初将计划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实施压力层层传递。严格控制人力资源增量,核心业务用工需求主要通过内部调剂、员工素质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招聘解决。按月按季做好人力资源各项计划及同业对标指标的监控分析,加强与上级单位的沟通汇报,加强对各单位的跟踪督导,通过深化ERP系统应用实现动态管控,确保各项指标计划按期如质完成,有效压降“人耗”;三是对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可适度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但劳务派遣用工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规范管理,使用岗位必须符合“三性”规定,不得混岗使用;四是以规范业务外包范围和费用管理为重点,加强业务外包等全流程管控,核心业务不得外包,对于低端、常规业务适度开展外包,其他业务积极推进外包。
2.2 深化内部市场应用,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人员正向流动。以盘活存量、解决超缺员为重点,优化用工配置,缓解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促进用工结构优化和人员正向流动。一是全面推进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深化应用,在深入分析用工现状和劳动定员的基础上,针对各单位、各专业用工需求,合理运用“岗位竞聘、组织调配、劳务协作、人才帮扶、挂职(岗)锻炼、临时借用”等方式,开展超缺员调剂,形成“人岗双选”常态机制。强化市场运行监督考核,引导各单位橫向找差,有效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人力资源队伍活力;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考虑各单位业务特点、用工模式、经营管理实际等因素,将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超缺员情况等挂钩,建立人工成本倒逼用工总量的管控机制,通过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实现用工总量的有效管控,从而实现提质增效;三是建立健全员工薪酬分配制度,让员工收入与其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等紧密挂钩,让想干事的员工有事干、能干事、干得好、有回报,通过薪酬杠杆效应,充分激活员工积极性,推进员工正向合理流动(超员单位向缺员单位、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管理后勤向生产一线流动),促进用工结构,用工效率提升。
2.3 落实人岗匹配要求,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以员工职业发展为主线,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考核一体化机制,针对各个成长阶段和上岗条件要求,创新完善全员培训、全员考试机制,提高人力资源资本投入产出效益。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省市县分级履责的集约化“大培训”体系,形成全员培训常态机制,认真开展员工职称评定、技能鉴定和适岗能力评价,推进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深刻转变;二是以人岗匹配为基本原则,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大学等先进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全员培训,完善员工能力素质评价办法,正确评价员工能力素质现状,针对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不断提升人岗匹配度,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一线工作需要;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建立各类人员多元发展通道,加快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系统化、制度化建设;完成兼职培训师的换届工作,建立完善兼职培训师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员工参加职称评审和技能鉴定,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完善员工能力素质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员工适岗能力评价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保障。
结束语
当前电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法,留住人才,人才培养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译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战略选择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7):166-167.
[2]张文斌.思考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5(24):70-71.
[3]孙旭飞.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9)::413-414.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1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到位。在我国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并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含义,只是做着管理的表面工作,长此以往,该做法会严重阻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对管理概念熟记于心,真正地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模式极易造成相关电力人员的逆反心理,工作中积极性降低,阻碍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
1.2 人才储备不足。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陈旧,同时,电力企业老职工人数比重较大,接触新的电力知识较少,还有就是接受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由于电力企业的性质使得吸收的人才不多,导致部分部门人才短缺,最终造成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特别是电力企业中管理人员与技术型人才稀缺,使得电力企业发展缺乏动力与活力,随着电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必会加大对电力企业的支持,人才储备不足现象将会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
1.3 人才结构不合理。在电力企业中,专业比例不平衡,企业人才结构安排与市场竞争机制相冲突,同时,在电力企业的直属机关或者部门中,主要是以学历高、素质高、高职称等人才为主,然而在企业的生产车间中,高学历的人才相对匮乏,特别在经营部门、生产车间等第一线工作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人才较少,电力企业人力总数不足与部分部门人力过剩并存,造成人才浪费,以上都制约了人才的有效利用,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与晋升。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策略
2.1 优化劳动用工策略,严控用工总量,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坚持“控总量、调结构、提效率、避风险”的原则,持续优化劳动用工策略,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区分不同类型单位、不同业务性质,合理选择不同的劳动用工方式,推动员工队伍从“数量规模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型升级,适应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是在深入分析国家劳动用工政策、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中长期自然减员等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劳动定员预测数据和基层单位实际需求,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年度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各类指标数据,为高校毕业生招聘、用工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业务外包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加强人力资源计划和员工入口管控,年初将计划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实施压力层层传递。严格控制人力资源增量,核心业务用工需求主要通过内部调剂、员工素质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招聘解决。按月按季做好人力资源各项计划及同业对标指标的监控分析,加强与上级单位的沟通汇报,加强对各单位的跟踪督导,通过深化ERP系统应用实现动态管控,确保各项指标计划按期如质完成,有效压降“人耗”;三是对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可适度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但劳务派遣用工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规范管理,使用岗位必须符合“三性”规定,不得混岗使用;四是以规范业务外包范围和费用管理为重点,加强业务外包等全流程管控,核心业务不得外包,对于低端、常规业务适度开展外包,其他业务积极推进外包。
2.2 深化内部市场应用,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人员正向流动。以盘活存量、解决超缺员为重点,优化用工配置,缓解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促进用工结构优化和人员正向流动。一是全面推进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深化应用,在深入分析用工现状和劳动定员的基础上,针对各单位、各专业用工需求,合理运用“岗位竞聘、组织调配、劳务协作、人才帮扶、挂职(岗)锻炼、临时借用”等方式,开展超缺员调剂,形成“人岗双选”常态机制。强化市场运行监督考核,引导各单位橫向找差,有效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人力资源队伍活力;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考虑各单位业务特点、用工模式、经营管理实际等因素,将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超缺员情况等挂钩,建立人工成本倒逼用工总量的管控机制,通过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实现用工总量的有效管控,从而实现提质增效;三是建立健全员工薪酬分配制度,让员工收入与其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等紧密挂钩,让想干事的员工有事干、能干事、干得好、有回报,通过薪酬杠杆效应,充分激活员工积极性,推进员工正向合理流动(超员单位向缺员单位、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管理后勤向生产一线流动),促进用工结构,用工效率提升。
2.3 落实人岗匹配要求,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以员工职业发展为主线,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考核一体化机制,针对各个成长阶段和上岗条件要求,创新完善全员培训、全员考试机制,提高人力资源资本投入产出效益。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省市县分级履责的集约化“大培训”体系,形成全员培训常态机制,认真开展员工职称评定、技能鉴定和适岗能力评价,推进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深刻转变;二是以人岗匹配为基本原则,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大学等先进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全员培训,完善员工能力素质评价办法,正确评价员工能力素质现状,针对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不断提升人岗匹配度,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一线工作需要;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建立各类人员多元发展通道,加快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系统化、制度化建设;完成兼职培训师的换届工作,建立完善兼职培训师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员工参加职称评审和技能鉴定,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完善员工能力素质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员工适岗能力评价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保障。
结束语
当前电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法,留住人才,人才培养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译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战略选择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7):166-167.
[2]张文斌.思考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5(24):70-71.
[3]孙旭飞.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9)::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