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经变画的依据与艺术表现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w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观音乃观音经变画的上乘之作。经变画离不开“经”,“经”是画家构思和绘制所尊崇的依据,同时,优秀画作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则体现在“变”。文章分析了该画的佛经依据及艺术表现,认为,“经”与“变”是画家创作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符合佛教主张的契理契机的精神。
  关键词:佛教艺术;敦煌壁画;经变画;观音菩萨
  在原始佛教时期,没有佛菩萨造像的流布,佛教根本教义反对偶像崇拜,主张“以威灵感人,智德伏物”,若广造佛像,则有偶像崇拜之嫌。据考古发掘,自佛涅盘(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到阿育王时代(公元前272-前232年),尽管有以佛陀行迹为内容的石刻,但都以大象、莲花、脚印、法轮和宝座等象征手法来表现,不见佛像。而自佛涅槃之后,佛教越来越重视造像,形成丰富的佛教艺术,因此,佛教又称“像教”,所谓“正法玄谢,像教方传”。佛菩萨像在佛教发展中成为信仰最重要的载体。在佛教教化中,需要构建神圣的信仰空间,佛菩萨的造像则是重要的手段。而其根本在于佛教教化,在于对佛教教义的艺术化表达。在艺术家力图以最完美的形象去表现佛菩萨,同时对信仰内容做准确的理解。佛理虽然一致,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对佛菩萨的表达形式却各有差别。而种种差别,必须符合佛经所载,表达佛经所载,是佛经文字的绘画表现,因此这些绘画又称为“经变”。在元代绘制的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观音像,其高超的艺术价值,也必然以表达佛经对千手观音的记载为基础。
  一、关于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观音像
  此幅壁画又称《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构图简洁, 技艺精湛,人物传神,乃观音“经变画”的上乘之作。经有关专家考证: 此画大约成于元代至正十七年( 公元1357 年) 前后,绘画画师名叫史小玉,来自甘州(今张掖)。南北二壁均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构图相似,人物一样,尺度相同, 高2米, 宽2.4米,只是人物的位置略有差异,而从绘画艺术观之,一般认为北壁更高。历代千手千眼观音造型主要在头、手、眼等表现上有所变化,本图主要有以下特质:
  就头而言,头戴宝冠,正面及侧面头面共三层,在画面能见的观音十面,第一层五面,突出中间带胡须的男相观音,第二层为五小面,高度约第一层三分之一,中间为一恶面观音,第三层为一佛面。
  就手而言,突出大手四十只,左右对称,各二十,手印不一。其余“千手”大小和手印一致,圆形放射分布,分四至五层组成巨大的圆轮,圆心正好落在菩萨心处, 配做观音的背光,自然贴切。
  就眼而言,其十面均有三眼,另千手各有一眼。
  就衣着而言,蝉衣长裙,缨洛饰身,立于莲台之上。
  就部众而言,此图中以吉祥天女、婆数仙人、火头金刚、毗那夜伽神和飞天代表,生动传神。
  二、关于千手观音的佛教经典
  敦煌石窟壁画中,观世音菩萨的画像最多。在中国,观音拥有最高的知名度、最多的信仰人群,因此,其造像也最为常见,最为丰富,且变化最大。中国人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伴随佛教的传入开始,其造像最初多为男像,在宋以后,则转为以女像为主流。同时,观音信仰被道教吸收,又演变为具有道教色彩的“观音大士”“慈航真人”“慈航大士”等形象。在民间信仰系统中,又有“观音娘娘”“观音妈妈”“观音佛祖”等等杂糅的形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藏传佛教中观音信仰有其独特性,藏民族甚至视观音为其祖先。尽管观音形象在中、印、汉、藏和民间信仰中呈现出多样的、复杂的表达形式,但各种形象必有其经论和佛理的依据。
  对观世音菩萨形象描述比较详细的是《观无量寿经》,经曰: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 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 [1]
  千手千眼观音是佛教密宗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因此讲述千手千眼观音的佛教密宗经典比较多,《大正藏》密藏部中专门叙述千手千眼观音的就有七部,分别是《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其中在佛教史上最著名、最流行的是唐代天竺西域高僧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音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和伽梵达摩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三、关于此图的经文依据及艺术表达
  千手观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密教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卷1载:
  我(佛陀)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时心欢喜故,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实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及照十方无边世界。[2]   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边愿力。密教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中有具体描绘: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3]
  从以上经文中,可见其超越常人众多的手、眼、首在数量上并非实指,而是旨在阐明观音菩萨救护众生所得万千应化的众多妙容。历代艺术家变佛经文字为画,一般虚实结合,代表性的表达成千的数量,并形成一些定式,本图也不例外。
  本画的艺术上除了娴熟的笔法之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其独具匠心的将千手归于巨大的圆形构图,并与观音菩萨圆形背光相吻合。
  在手的艺术表达上,本土同样遵循传统的定式,详画40只代表性的手,这也是有依据的,《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卷1: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是观自在菩萨为众生故,具足千臂其眼亦尔,我说彼者其有千条,唯今略说四十手法。其四十手今分为五,何等为五,一者如来部,二者金刚部,三者摩尼部(唐言宝),四者莲华部。五者羯噜磨部(唐言事业),一部之中各配八手(合为四十)……[4]
  而其余手则没有像后世所出《佛说造像量度经》刻意去追求准确的千手数量,而是以虚代实,让等大的手放射整齐的分布,形成巨大的圆轮,使画面中的主体呈圆形。圆形是封闭和整体的基本形状,圆形构图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流动的感受,让众多的千手仿佛运动起来。同时,圆形构图中,如果出现一个集中视线的趣味点,那么整个画面将以这个点为轴线,产生和中强烈的向心力,焦点集中,能让观者的目光聚焦在圆心,避免分散注意力。而这个圆心正好落于观音菩萨之心窝位置,巧妙地发挥其信仰的引领作用。
  另外就是平衡。圆的形状本身就很奇妙,它没有棱角,但看上去却非常稳,在一个近乎正方的墙面上,加上一个适应的大圆形,形成富有韵味的对比,玄妙而深邃的美感跃然纸上。而方圆形成的死角空位,正好用千手观音的部众补白,完美无缺。
  在头的艺术表达中,则力求简洁,也不追求数量的众多,而是仅仅十一面,并以正面为核心,分三层以塔状组织。第二三层形成等边三角,其高度正好是第一层高度的黄金分割位置,既主次分明,又非常协调庄重。第一層为善面,第二层为恶面,第三层为佛面,又非常完整地表达了佛教去分别执着的教义,以及观音随缘应化,不以善恶分别的丰富妙容。
  四、结语
  佛教艺术的根本功用是表达佛法,传播教义,实现其教化大众的价值,且其教化方式主张“契理契机”。对佛教绘画而言,所谓契理,就是要符合佛教教义,以佛经为规范;所谓契机,就是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观音乃观音“经变画”的上乘之作。经变画离不开“经”,“经”是创作的依据,体现“契理”的一面;“变”,则是“契机”。 “经”与“变”是画家创作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其关系的处理水平决定作品的最终价值。
  注释:
  [1]《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大正藏》, 第12册, 第343页。
  [2]《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卷1,《大正藏》, 第20册, 第106页。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大正藏》, 第19册, 第129页。
  [4]《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卷1,《大正藏》,第20册,第120页。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沈周广师各家各派的积极成果,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并在长期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此奠定了吴门画派的的典型模式。沈的成功一方面来源于始终以古人积累的传统笔墨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实践,一方面来源于其平淡开阔,兼收并蓄人生态度。纵观沈周一创作生涯以及其风格成因对当今的中国画学习有着很深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庐山高图;沈周;摹古;人生态度  明代画坛上,沈周是成就最高的一位,同时也
期刊
摘 要:当代艺术具有极高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架上绘画,还有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涌入冲击艺术的概念。这使得我们总是难以辨别艺术与生活的划分界线。“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景象不会出现,它总会有理论标准去评判。那么非验创造力和感性为第一目的性这两个条件就非常重要。就算批量产品或现成品要成为艺术,也要由这个价值标准去评判它。即使艺术与生活二者像镜面反射那样难以分辨了,但艺术还是艺术,艺术的高度独立性和审
期刊
摘 要:城乡地区的高中美术特长生,由于重专业轻学习的思想作祟,直接表现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状态松散、学习方法不对,最终导致他们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种情况,帮助他们养成学习自律力成为至关重要的举措。在思想上,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习惯上,要实现时间合理有效分配;在学习上,要掌握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教学上,要发挥老师的协助作用。  关键词:城乡高中;美术特长生;学习自律力;荔城中学  [基金项目
期刊
摘 要:说课自1980年代末提出至今倍受青睐,但说课实践中生成了偏狭、肤浅的刻板认知图式。文章从此现状入手,厘清生成原因,思考打破刻板,在建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与技能,积累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探究课程序及过程、评价及引导、主体与创造、依据及逻辑、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缕析培养说课素质,提高说课能力以提升说课品质。  关键词:说课;刻板印象;重构  [本文为扬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同形异构——儿
期刊
作者简介:  宁雨霏,200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版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获硕士学位;河北省女画家学会理事;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展览,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私人机构等收藏。  邵辉,2008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2016-2017年进修于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现
期刊
摘 要:剪纸艺术是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寄托和美好的祝愿。王炳华的剪纸传承于历史,变革于当代,极富含个人特色:剪纸技艺精湛,阴阳刻线相互搭配和映衬,画面表现栩栩如生;表达内容新颖,不仅有传统民俗文化的题材表现,也有吸收当代及当地的现代题材。王炳华剪纸既有北方质朴生动之感,也有南方纤丽唯美之秀,整体洋溢朴实无华、洒脱动感的气息。  关键词:剪纸;造型艺术;民俗文化;创新  王炳华,安徽亳州人,
期刊
摘 要: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每一幅作品都离不开每一根简简单单的线条。而线条的质量往往决定着一幅作品的质量,反映着书家的功底。因此说,线条是书法的生命线。  关键词:中国书法;线条  一、线条的发展史  古人说“书画同源”,不错的,书、画的确是同源的,它们的最初表现手段同为线条,在考古中发现早期的岩画(图1)、陶纹(图2),它们大多是由平直的线条组合而成,简单地描述着当时生活的场景。此时的
期刊
摘 要:烟画是烟草公司以文化作为手段,促进销售香烟为目的的广告宣传设计产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特定的条件制约,烟画成为别具特色的商业繁荣衍生物。文章从烟画面世,烟画内容包罗万象,文化、商业经济价值多方面作用综合考究。烟画设计者不断融入西方文化和东方古典民俗民风等文化内涵。中国泱泱五千年文化,囊括万千。民族艺术需要设计师和学者深入研学、汲取传统设计元素,继承宝贵资源。烟画是民国时期当代文化中具有传统
期刊
作者简介:  彭莉,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祁梁,江蘇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尹政,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就方向:油画。
期刊
一、平面插画的探索和研究  (一)平面插画的概念  插画,西文中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有照亮之意。插画有使文字意念变得更加明确清晰的功能,平面插画是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一种视觉语言,同样能起到简洁、明确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插画在平面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一直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吸引着广大的受众媒体,引领着时代潮流的发展,具有简洁性,生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