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问题及行为,探讨了这些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教学中的具体实施途径,最后简述了教学效果和实施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一、在英语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时,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会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效果理想。反之,处于消极状态时,他会缺乏信心,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会很差。笔者对任教的初中英语学情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初一新生对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和任务还了解,对英语学习感到紧张或恐惧;初二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牢影响深入学习,从而消极厌学,惰性较大。初三学生接近中考,大量应试模式的学习方式引起倦怠,压力逐渐加大,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失去信心。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克服意志薄弱、消极、自卑、紧张等心理障碍。
1.意志薄弱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不少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听课只凭兴趣和喜好,很难达到学习目标要求。物质水平的提高促使一些学生养成了贪图安逸、害怕吃苦的习惯,致使他们缺乏必要的自觉性,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困难便畏首畏尾、望而却步,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对于英语这门非母语的语言文字学科,词句、篇章的背诵是必要的,这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英语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达到教学效果。
2.消极的心理
消极作为一种被动抑制的心理反应,是由于太多的挫折和心理失衡造成的。当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优秀,他受到的肯定和表扬也会很多,这些积极的外界因素会对他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进入良性循环。相对的,那些英语学习上有不少困难的学生,可能经常从教师、家长、同学那里得到批评或否定,这些对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最终,他们就自暴自弃,放弃英语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鼓励、肯定的积极反映,重燃学生对学好英语的渴望。
3.自卑的情绪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心理意识,当学生在群体关系中和他人比较时觉得自己很反常的时候,这种意识便会产生。在中学阶段,作为身心不成熟的初中生是容易遭受这种情绪的群体,特别是英语学习成绩落后、各项任务不合格、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受同学歧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各式各样的考试会造成不少初中学生的自卑心理。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采取积极包容的教学方式鼓励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阳光健康的心态更加有利于英语学习。
4.恐惧的心理
恐惧作为一种逃避心理的表现,是由于缺乏处理危险情境的力量或能力而引起的,体现在企图逃避、摆脱这种危险情境。英语学习困难的初中学生在课堂上惧怕被老师提问到,也怕被同学瞧不起,怕英语考试考差老师、家长那里没法交代。由于“胆怯”引起了一系列的逃避和退缩行为的发生,比如,考试作弊、逃课、抄袭同学作业、默写打小抄等,而做出这些行为又害怕被老师、家长发现,进而又加剧了恐惧心理,严重地阻碍了英语学习。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包容的方法和态度对待这种学生。先帮助学生缓解恐惧,给其一个成长期,再逐渐提高要求。
二、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去学
首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体现一个“爱”字,老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老师可以通过课下交谈、网络等手段,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缩短师生距离,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及时鼓励表扬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调整优化自己的英语教学。例如,曾有学生向笔者反映课堂过于枯燥。笔者做出调整,灵活地用学生本身创设情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让英语课多了点欢笑,也加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充分发挥教师的动力作用,点燃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的时候,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将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给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伸出手抚摸孩子的头或肩膀、给出鼓励的眼神或赞美的话,这些细节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喜欢他、欣赏他,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当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时,大力表扬;还可用体态语言如:竖起大拇指、热情地鼓掌。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提示或引导,微笑地肯定表扬他已经答出的部分,从而激发其自信心、缓解紧张感。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高参与度,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游戏、猜谜等,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同学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语言交际使用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变得更加自信,为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7B Unit 6 Outdoor Fun的Reading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制作道具,扮演Alice,rabbit,sister等角色,融入童话故事中,身临其境地学习。
4.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从被迫学习者成为主动学习者
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适当的宽容比批评更有力量。在课堂上,不少学生会时常开小差,如果老师疾言厉色地训斥一通,对于初中处在容易叛逆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容易有好的效果,甚至走向反面。教师需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巧妙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如,在本学期一节课上,一个孩子在书上涂鸦,不认真听课,笔者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微笑着对他说:“画得不错,聪明的娃。”让他们在情感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暗暗感到羞愧,产生要改正或弥补的想法。
三、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很多老师一样,笔者注意了这一特点之后,仔细研究分析中学生心理,将青少年心理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风气变浓,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乐于接受批评,心态阳光乐观,心理承受力、耐挫力和认识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越来越多地在图书馆借阅英文故事书、英语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在笔者所任教的第二层次的班级里,后进生学习态度积极向上,并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的学习状态。这让笔者坚定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乐学、擅学。作为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很有必要的,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1982.
[2]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孟万金.基于脑科学的英语新教学法[M].南海出版公司,2001.
[4]Merrill Harmin.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中锁金分校)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一、在英语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时,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会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效果理想。反之,处于消极状态时,他会缺乏信心,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会很差。笔者对任教的初中英语学情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初一新生对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和任务还了解,对英语学习感到紧张或恐惧;初二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牢影响深入学习,从而消极厌学,惰性较大。初三学生接近中考,大量应试模式的学习方式引起倦怠,压力逐渐加大,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失去信心。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克服意志薄弱、消极、自卑、紧张等心理障碍。
1.意志薄弱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不少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听课只凭兴趣和喜好,很难达到学习目标要求。物质水平的提高促使一些学生养成了贪图安逸、害怕吃苦的习惯,致使他们缺乏必要的自觉性,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困难便畏首畏尾、望而却步,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对于英语这门非母语的语言文字学科,词句、篇章的背诵是必要的,这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英语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达到教学效果。
2.消极的心理
消极作为一种被动抑制的心理反应,是由于太多的挫折和心理失衡造成的。当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优秀,他受到的肯定和表扬也会很多,这些积极的外界因素会对他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进入良性循环。相对的,那些英语学习上有不少困难的学生,可能经常从教师、家长、同学那里得到批评或否定,这些对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最终,他们就自暴自弃,放弃英语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鼓励、肯定的积极反映,重燃学生对学好英语的渴望。
3.自卑的情绪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心理意识,当学生在群体关系中和他人比较时觉得自己很反常的时候,这种意识便会产生。在中学阶段,作为身心不成熟的初中生是容易遭受这种情绪的群体,特别是英语学习成绩落后、各项任务不合格、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受同学歧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各式各样的考试会造成不少初中学生的自卑心理。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采取积极包容的教学方式鼓励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阳光健康的心态更加有利于英语学习。
4.恐惧的心理
恐惧作为一种逃避心理的表现,是由于缺乏处理危险情境的力量或能力而引起的,体现在企图逃避、摆脱这种危险情境。英语学习困难的初中学生在课堂上惧怕被老师提问到,也怕被同学瞧不起,怕英语考试考差老师、家长那里没法交代。由于“胆怯”引起了一系列的逃避和退缩行为的发生,比如,考试作弊、逃课、抄袭同学作业、默写打小抄等,而做出这些行为又害怕被老师、家长发现,进而又加剧了恐惧心理,严重地阻碍了英语学习。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包容的方法和态度对待这种学生。先帮助学生缓解恐惧,给其一个成长期,再逐渐提高要求。
二、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去学
首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体现一个“爱”字,老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老师可以通过课下交谈、网络等手段,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缩短师生距离,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及时鼓励表扬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调整优化自己的英语教学。例如,曾有学生向笔者反映课堂过于枯燥。笔者做出调整,灵活地用学生本身创设情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让英语课多了点欢笑,也加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充分发挥教师的动力作用,点燃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的时候,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将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给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伸出手抚摸孩子的头或肩膀、给出鼓励的眼神或赞美的话,这些细节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喜欢他、欣赏他,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当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时,大力表扬;还可用体态语言如:竖起大拇指、热情地鼓掌。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提示或引导,微笑地肯定表扬他已经答出的部分,从而激发其自信心、缓解紧张感。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高参与度,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游戏、猜谜等,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同学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语言交际使用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变得更加自信,为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7B Unit 6 Outdoor Fun的Reading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制作道具,扮演Alice,rabbit,sister等角色,融入童话故事中,身临其境地学习。
4.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从被迫学习者成为主动学习者
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适当的宽容比批评更有力量。在课堂上,不少学生会时常开小差,如果老师疾言厉色地训斥一通,对于初中处在容易叛逆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容易有好的效果,甚至走向反面。教师需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巧妙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如,在本学期一节课上,一个孩子在书上涂鸦,不认真听课,笔者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微笑着对他说:“画得不错,聪明的娃。”让他们在情感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暗暗感到羞愧,产生要改正或弥补的想法。
三、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很多老师一样,笔者注意了这一特点之后,仔细研究分析中学生心理,将青少年心理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风气变浓,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乐于接受批评,心态阳光乐观,心理承受力、耐挫力和认识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越来越多地在图书馆借阅英文故事书、英语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在笔者所任教的第二层次的班级里,后进生学习态度积极向上,并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的学习状态。这让笔者坚定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乐学、擅学。作为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很有必要的,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1982.
[2]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孟万金.基于脑科学的英语新教学法[M].南海出版公司,2001.
[4]Merrill Harmin.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中锁金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