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产教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zX12202)的研究成果
内容摘要:课程开发是继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实际情况,确立"职业发展"为引导性的继续教育课程观可以帮助社会团体(群体)和个人更加理性的去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从而促使社会整体层面的继续教育协调、稳定发展。
关键词:职业发展课程观 继续教育 个人 社会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而言,作为人才生产和再生产的主导产业部门-教育事业,已经在经济增长中体现出愈加明显的重要性。继续教育由于其對社会经济生活、个人与群体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愈发显示出其关键性的地位。如何有效的引导社会个体和群体去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并进而促进个体和整体社会的发展,是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笔者认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观可以有效解决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引导社会成员正确理性的去选择再学习的内容,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达到社会群体和个人均衡发展的目的。
一、何谓"职业发展"课程观?
(一) 职业发展观。
"职业发展课程观"是指课程开发要以提高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并促使社会群体和个人得以稳定发展,实现各自价值目的,它是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古典人文主义者认为,成人和继续教育是继小学、中学和大学后的更高一级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期限是永无止境的,作为脱离学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同样需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观去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成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汲取知识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并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作为脱离学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其课程观与普通教育课程观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继续教育课程观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观的区别
1.基础教育课程观。传统的教育研究基本上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对他们实施的教育是要促进"全面发展",为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种着眼于基础性知识教学的课程发展观。
2.高等教育课程观。布鲁贝克认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材的不同,它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其根本特点在于,"学生是为谋专业而求学"。
3.继续教育课程观。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对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职业发展"课程观是在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而参与继续学习则是为了满足职业的需要,更新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工作的变化,提高个人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作为在职工作社会群体和个人要以"职业发展"为根本目标,并在此指导下继续学习。
(三)三者共同点
从整体体系而言,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继续教育,三者共同构成终身教育体系大的框架,从终身教育这个层面去理解,三种不同类别的教育课程观都是为了达到提高整体社会的知识与受教育水平,着眼于不同层次基础上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最终培养终身教育所倡导的"完人"。
二、在继续教育中实施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课程观的必要性
(一) "职业发展"课程观对个人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选择学习能力可进行引导。
当今社会已经从只追求人的生理性欲求向高层次的人生目的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转变。每个社会中存在的人,都会在社会中找到一个立足之处,都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职业。这样的社会中,受教育者已不能满足于"当下"已有的知识,而应以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为目标。继续教育作为构成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到对个人发展的促进。显而易见的是,个人的发展需求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而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就必须要考虑到个体职业发展的诉求,从而在课程开发中依据职业发展情况而制定相应课程内容。
(二)提高个体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体追求,需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观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从个人发展的价值来说,参与继续教育起到两个方面的显著效果:①稳定收入,提高生活质量。②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促进人的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个人希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完成与自己能力所相称的事。从这个层面去讲,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艺术家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而且可以从自己的职业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那么,继续教育框架下的"职业发展"课程观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利于填平、弥补正规教育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
2.个人学习内容能够促使本人获得事业上的心理满足;
3.通过继续教育这种形式所获得的知识有助于更换工作;
4.有利于保持就业并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
5.有利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6.可避免自身技术上的落后。
因此,从个体发展角度而言,推动继续教育的根本动力之一其实在于社会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需要充分注重学习者的职业性特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计划到课程评价都需要去关注是否可以促进个体职业的发展。
三、企业发展对"职业发展"课程观的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更新装备、技术、更新人员智能,方可达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最终目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员工智能素质。简单的讲,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发展的组织,就必须要着眼于促进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和水平,这是企业实现高效益目标的重要手段,亦是其发展的生民力所在。
因此,在上述情势下,继续教育的实施对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乃至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类别的企业就需要继续教育以"职业发展"课程观来指导、制定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价等整体课程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的企业、市场的需要,更加灵活的调整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从而促使社会群体在继续教育的框架下持续、协调发展。
因此,本文笔者认为,在我国当今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这一阶段,确立"职业发展"的课程观对于指导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不但具有科学性更具有必要性。
内容摘要:课程开发是继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实际情况,确立"职业发展"为引导性的继续教育课程观可以帮助社会团体(群体)和个人更加理性的去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从而促使社会整体层面的继续教育协调、稳定发展。
关键词:职业发展课程观 继续教育 个人 社会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而言,作为人才生产和再生产的主导产业部门-教育事业,已经在经济增长中体现出愈加明显的重要性。继续教育由于其對社会经济生活、个人与群体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愈发显示出其关键性的地位。如何有效的引导社会个体和群体去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并进而促进个体和整体社会的发展,是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笔者认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观可以有效解决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引导社会成员正确理性的去选择再学习的内容,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达到社会群体和个人均衡发展的目的。
一、何谓"职业发展"课程观?
(一) 职业发展观。
"职业发展课程观"是指课程开发要以提高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并促使社会群体和个人得以稳定发展,实现各自价值目的,它是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古典人文主义者认为,成人和继续教育是继小学、中学和大学后的更高一级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期限是永无止境的,作为脱离学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同样需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观去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成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汲取知识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并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作为脱离学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其课程观与普通教育课程观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继续教育课程观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观的区别
1.基础教育课程观。传统的教育研究基本上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对他们实施的教育是要促进"全面发展",为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种着眼于基础性知识教学的课程发展观。
2.高等教育课程观。布鲁贝克认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材的不同,它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其根本特点在于,"学生是为谋专业而求学"。
3.继续教育课程观。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对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职业发展"课程观是在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而参与继续学习则是为了满足职业的需要,更新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工作的变化,提高个人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作为在职工作社会群体和个人要以"职业发展"为根本目标,并在此指导下继续学习。
(三)三者共同点
从整体体系而言,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继续教育,三者共同构成终身教育体系大的框架,从终身教育这个层面去理解,三种不同类别的教育课程观都是为了达到提高整体社会的知识与受教育水平,着眼于不同层次基础上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最终培养终身教育所倡导的"完人"。
二、在继续教育中实施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课程观的必要性
(一) "职业发展"课程观对个人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选择学习能力可进行引导。
当今社会已经从只追求人的生理性欲求向高层次的人生目的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转变。每个社会中存在的人,都会在社会中找到一个立足之处,都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职业。这样的社会中,受教育者已不能满足于"当下"已有的知识,而应以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为目标。继续教育作为构成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到对个人发展的促进。显而易见的是,个人的发展需求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而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就必须要考虑到个体职业发展的诉求,从而在课程开发中依据职业发展情况而制定相应课程内容。
(二)提高个体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体追求,需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观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从个人发展的价值来说,参与继续教育起到两个方面的显著效果:①稳定收入,提高生活质量。②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促进人的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个人希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完成与自己能力所相称的事。从这个层面去讲,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艺术家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而且可以从自己的职业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那么,继续教育框架下的"职业发展"课程观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利于填平、弥补正规教育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
2.个人学习内容能够促使本人获得事业上的心理满足;
3.通过继续教育这种形式所获得的知识有助于更换工作;
4.有利于保持就业并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
5.有利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6.可避免自身技术上的落后。
因此,从个体发展角度而言,推动继续教育的根本动力之一其实在于社会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需要充分注重学习者的职业性特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计划到课程评价都需要去关注是否可以促进个体职业的发展。
三、企业发展对"职业发展"课程观的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更新装备、技术、更新人员智能,方可达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最终目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员工智能素质。简单的讲,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发展的组织,就必须要着眼于促进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和水平,这是企业实现高效益目标的重要手段,亦是其发展的生民力所在。
因此,在上述情势下,继续教育的实施对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乃至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类别的企业就需要继续教育以"职业发展"课程观来指导、制定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价等整体课程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的企业、市场的需要,更加灵活的调整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从而促使社会群体在继续教育的框架下持续、协调发展。
因此,本文笔者认为,在我国当今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这一阶段,确立"职业发展"的课程观对于指导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不但具有科学性更具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