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中,对待“公”与“私”关系的主导思维方式是“崇公抑私”,其目的是实现“大公无私”的理想政治境界。但这一“大公”的理想境界却又不得不依赖君主专制这一“大私”的方式来实现,由此造成传统社会中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公私两无”(即理论和现实脱节)的尴尬局面。“私”之不存,“公”则不立,这是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有过明确的论述。“崇公抑私”思维方式对近代乃至现代中国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所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公私关系问题上的最新思考和重大理论突破。
关键词:公;私;崇公抑私;公私两无
中图分类号:D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4)03—0161—05
关键词:公;私;崇公抑私;公私两无
中图分类号:D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4)03—0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