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大量闲置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然后指出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土地;土地流转
1.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建立在土地的承包方和受让方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将土地的经营权,也就是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且流转土地不能用于非农业生产。其中,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流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营权存续期间有决定土地是否流转和获得流转费用等权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个体或小农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发展需求,缺乏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技术能力。伴随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却致使农村土地大量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提上日程,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点。土地流转还牵涉到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服务业与工业的发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到第二、三产业当中,提高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率。
2.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及困境
2.1农民思想受制约,缺乏主动流转意愿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在加上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土地流转有很多疑惑和不解。而且一旦流转,再就业就成了摆在传统农民面前的一大难题。加上我国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机制仍待完善,流转之后的租金与农民预期存有一定差距,致使他们不敢轻易脱离土地。
2.2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亟待发挥
部分地方政府雖然意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和管理作用。没有建立起规范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当地土地流转市场极为混乱,农民私下流转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流转方式手续不规范,必然会产生很多后续的问题和纠纷,最终还是农民的切身利益受损。
2.3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规模有限,无法全盘接手
土地流转的目的地是经营规模大户,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规模大户的数量不多,效益欠佳。农产品的结构单一,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经营大户普遍缺乏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带动能力不强,对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缺乏拉动效应。
2.4市场机制不完备,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不同程度上抬高了土地流转价格,但有效的流转价格机制还未建立,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经营大户的积极性。又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经营大户即便是将土地集中起来也很难进行基础设施完善和综合性开发工作,影响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进展。
3.针对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农民对土地流转存有顾虑是因为对这方面缺乏了解,偏听偏信,容易造成更大的误解。所以首要任务是做好宣传和引导,例如组织专家下乡讲座,在地方电视台播放相关节目,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也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推进宣传工作,选择有影响力的农户重点引导,起到带头作用。
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稳定增收,有效提升他们在土地流转之后的再就业能力,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3.2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监管机制
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进一步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监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土地流转价格、土地开发方式、土地流转中介进行长效监管。建立村民决议制度,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反馈,避免流转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扰乱市场秩序,打击农民积极性。
在促进农民在就业方面,地方政府应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多种选择,有效改善生活条件。同时应积极进行新兴产业的探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将保障农民权益落到实处。
3.3建立有效激励措施,大力扶持规模经营主体
加大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积极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拓展经营范围,拓宽销售渠道,发展规模化、多样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升经营大户的抗风险能力。
尝试创立农田合作社,鼓励就地把传统农民转变为经营大户。选取较为合适的优秀村民为代表,带领其他村民加入,各成员以合伙人的身份将土地经营权流转至合作社,帮扶农民尽快实现土地规模化的经营方式。
3.4完善政府服务职能,拓展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经营大户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机械的更新换代。
积极促进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有效实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将资金重点投在有品牌效应的重点产品和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快资金流转和回笼的速度,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4.结束语
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地,城镇化的过程促生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逐一产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也会对新型农业的发展造成持续性的影响。针对现有实际和本地情况,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以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新农村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向东.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2019,9(6):90-92.
[2]叶江帆,郭艳丽.制约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9(6):14,54.
[3]宋向红.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农家参谋.2019,7(6):27.
[4]王坤,欧阳丽.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融资模式的创新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19:154.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土地;土地流转
1.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建立在土地的承包方和受让方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将土地的经营权,也就是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且流转土地不能用于非农业生产。其中,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流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营权存续期间有决定土地是否流转和获得流转费用等权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个体或小农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发展需求,缺乏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技术能力。伴随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却致使农村土地大量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提上日程,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点。土地流转还牵涉到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服务业与工业的发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到第二、三产业当中,提高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率。
2.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及困境
2.1农民思想受制约,缺乏主动流转意愿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在加上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土地流转有很多疑惑和不解。而且一旦流转,再就业就成了摆在传统农民面前的一大难题。加上我国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机制仍待完善,流转之后的租金与农民预期存有一定差距,致使他们不敢轻易脱离土地。
2.2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亟待发挥
部分地方政府雖然意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和管理作用。没有建立起规范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当地土地流转市场极为混乱,农民私下流转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流转方式手续不规范,必然会产生很多后续的问题和纠纷,最终还是农民的切身利益受损。
2.3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规模有限,无法全盘接手
土地流转的目的地是经营规模大户,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规模大户的数量不多,效益欠佳。农产品的结构单一,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经营大户普遍缺乏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带动能力不强,对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缺乏拉动效应。
2.4市场机制不完备,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不同程度上抬高了土地流转价格,但有效的流转价格机制还未建立,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经营大户的积极性。又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经营大户即便是将土地集中起来也很难进行基础设施完善和综合性开发工作,影响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进展。
3.针对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农民对土地流转存有顾虑是因为对这方面缺乏了解,偏听偏信,容易造成更大的误解。所以首要任务是做好宣传和引导,例如组织专家下乡讲座,在地方电视台播放相关节目,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也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推进宣传工作,选择有影响力的农户重点引导,起到带头作用。
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稳定增收,有效提升他们在土地流转之后的再就业能力,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3.2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监管机制
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进一步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监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土地流转价格、土地开发方式、土地流转中介进行长效监管。建立村民决议制度,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反馈,避免流转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扰乱市场秩序,打击农民积极性。
在促进农民在就业方面,地方政府应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多种选择,有效改善生活条件。同时应积极进行新兴产业的探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将保障农民权益落到实处。
3.3建立有效激励措施,大力扶持规模经营主体
加大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积极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拓展经营范围,拓宽销售渠道,发展规模化、多样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升经营大户的抗风险能力。
尝试创立农田合作社,鼓励就地把传统农民转变为经营大户。选取较为合适的优秀村民为代表,带领其他村民加入,各成员以合伙人的身份将土地经营权流转至合作社,帮扶农民尽快实现土地规模化的经营方式。
3.4完善政府服务职能,拓展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经营大户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机械的更新换代。
积极促进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有效实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将资金重点投在有品牌效应的重点产品和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快资金流转和回笼的速度,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4.结束语
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地,城镇化的过程促生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逐一产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也会对新型农业的发展造成持续性的影响。针对现有实际和本地情况,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以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新农村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向东.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2019,9(6):90-92.
[2]叶江帆,郭艳丽.制约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9(6):14,54.
[3]宋向红.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农家参谋.2019,7(6):27.
[4]王坤,欧阳丽.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融资模式的创新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1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