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下,科技的进步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博物馆的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入挖掘博物馆的价值,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广泛地弘扬传播?本文将以我国的三大博物馆——敦煌博物馆,秦陵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为例,来探讨科技与文化如何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如何给文物保护工作赋能和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
1. 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文物的保护
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一直是各个博物馆研究院的专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现代数字科技的发展使这个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无论是“数字敦煌”,“数字故宫”又或者是“数字秦陵”的构想都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对洞窟图像资料的永久保存。
故宫自1998年成立故宫资料信息部开始算起,这条数字化之路已走过了20余年。为提高故宫博物院的工作效率,早在1998年,故宫博物院便开始将文物底账卡片录入到数据库中,同时持续将文化遗产资源拍摄成数字影像,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加强对文物藏品和古建筑的管理。对于故宫而言,运用数字技术记录古建筑和文物信息,始终是其打造数字化博物馆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自2002年起,故宫建立了数字化资产应用研究所,开始了三维数字化的应用建设。至今,已经采集了紫禁城(112公顷)的全景三维简模数据,采集了包括太和殿、养心殿、乾隆花园和角楼在内的重要殿宇室内外高清数据。并且通过照片建模、三维扫描等技术采集了室外陈设三维数据和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2019年5月11日,故宫博物院数字化研究所工程师张雨辰在“Unite Shanghai 2019”大会上,以“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介绍,随着采集技术的发展,故宫的三维数据资源会越来越充实,而这些基础数据,将是故宫开展数字化项目建设的基石。“与数字化拥抱,是为了让文化遗产的‘基因’活起来,也是为了让在文化遗产中的‘人’活起来,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赫海,2020)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了未来文物保护和修复新的思路,让文物的永续传承成为可能。
2. 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文物的展览
展览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之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是在这些日常的展览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下文将以“数字敦煌展览”为例详细论述。
数字敦煌展览利用敦煌石窟高精度数字化成果,经过数据再次加工,依据展览主题策划数字敦煌展。展览形式由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观众在现场体验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可获取更多的知识。敦煌研究院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应用多种互联网技术,面向不同观众的特定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阐释和传播敦煌石窟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敦煌文化价值的知识分享、教育、研学和观众互动参与等尝试,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用户体验与好评。让保存在石窟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能够使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观众随时随地观赏敦煌石窟的精美内容,为“互联网+中华文明”内容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人民不断增加的文化享用需要,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和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16年 “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敦煌研究院首次向全球免费提供敦煌石窟30个精品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30个经典洞窟,涵盖南北朝至元10个朝代,4种石窟建筑艺术形式,多种题材及艺术风格壁画和彩塑。用户可以在浏览欣赏精美石窟艺术同时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可以随意检索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应用VR互动,了解整个洞窟的空间结构和主体内容。“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标志着千年敦煌石窟借助科技的力量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资源库网页访问国家已超过几十家,访问累计700万余次,在敦煌学研究、展览、美术临摹、教育等领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 博物馆数字化之路:开发旅游新模式
受疫情影响,文旅行业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形势尚不明朗。但类似“云旅游”“云展陈”等数字文旅线上消费新模式,正在逐步成为线下文化机构的“新标配”。大众对云上文化的关注,不仅反映出文旅业态的丰富性、包容性,也给行业本身转危为机提供了另一种有效思路。
例如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自2月20日上线以来,截至6月16日,小程序总游览人次已接近1500万,这比敦煌市2019年全年游客接待量1337.33万人次还要多,是莫高窟2019年游客接待量216万的7倍。可见,供给侧主动与需求侧的云中相会,在构建文旅融合协同性,促进文化消费扩容提质,发挥文遗保护潜力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现。(赵声良,2020)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敦煌研究院管辖的六处石窟暂时关闭,研究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推出一系列的举措,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敦煌研究院与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动,以强大阵容在抖音平台开启“在家云游博物馆”在线文化服务项目,多方位全角度展现敦煌文化神秘魅力。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線上“云展览”活动。今年2月新推出的“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合作策划。通过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形式,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2020年清明假期期间,“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直播活动,带领广大观众通过网络走近故宫。互联网+的新玩法让故宫又一次破圈。4月5日,时值清明节,阳光甚好,春风和暖,迎来600岁生日的紫禁城,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进行了首场直播。4月5日至6日,故宫博物院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央视频等网络平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三场直播,带领观众通过网络走近故宫,感受清明时节故宫的春日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
不盲目追风、追寻技术上的突破,是博物馆作为文化守夜人的不变的态度。正如故宫博物院数字化研究所工程师张雨辰所说的,“我们认为,‘数字博物馆’‘数字故宫’建成的标志,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建设了几个信息化的应用项目。而应该是保证这些项目得到有效地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成效。我们开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信息化的思想和信息化的工作方法已经贯彻、融化到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并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自觉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虽然很古老,但是博物馆本身却很年轻。
参考文献
[1]赫海. 故宫的下一个600年,始于“数字变革”. 创意世界.2020年第5期.
[2]梁鑫.文创如果有开关,“数字秦陵”就是一键快乐.文化产业评论. 2020. https://mp.weixin.qq.com/s/C37hs7KS4dvMFOWBb4QbCA
[3]赵声良. 敦煌研究院院长:悉数“敦煌+科技”的N种打开方式. 文物调研. 2020年.
1. 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文物的保护
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一直是各个博物馆研究院的专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现代数字科技的发展使这个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无论是“数字敦煌”,“数字故宫”又或者是“数字秦陵”的构想都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对洞窟图像资料的永久保存。
故宫自1998年成立故宫资料信息部开始算起,这条数字化之路已走过了20余年。为提高故宫博物院的工作效率,早在1998年,故宫博物院便开始将文物底账卡片录入到数据库中,同时持续将文化遗产资源拍摄成数字影像,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加强对文物藏品和古建筑的管理。对于故宫而言,运用数字技术记录古建筑和文物信息,始终是其打造数字化博物馆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自2002年起,故宫建立了数字化资产应用研究所,开始了三维数字化的应用建设。至今,已经采集了紫禁城(112公顷)的全景三维简模数据,采集了包括太和殿、养心殿、乾隆花园和角楼在内的重要殿宇室内外高清数据。并且通过照片建模、三维扫描等技术采集了室外陈设三维数据和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2019年5月11日,故宫博物院数字化研究所工程师张雨辰在“Unite Shanghai 2019”大会上,以“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介绍,随着采集技术的发展,故宫的三维数据资源会越来越充实,而这些基础数据,将是故宫开展数字化项目建设的基石。“与数字化拥抱,是为了让文化遗产的‘基因’活起来,也是为了让在文化遗产中的‘人’活起来,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赫海,2020)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了未来文物保护和修复新的思路,让文物的永续传承成为可能。
2. 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文物的展览
展览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之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是在这些日常的展览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下文将以“数字敦煌展览”为例详细论述。
数字敦煌展览利用敦煌石窟高精度数字化成果,经过数据再次加工,依据展览主题策划数字敦煌展。展览形式由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观众在现场体验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可获取更多的知识。敦煌研究院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应用多种互联网技术,面向不同观众的特定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阐释和传播敦煌石窟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敦煌文化价值的知识分享、教育、研学和观众互动参与等尝试,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用户体验与好评。让保存在石窟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能够使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观众随时随地观赏敦煌石窟的精美内容,为“互联网+中华文明”内容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人民不断增加的文化享用需要,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和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16年 “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敦煌研究院首次向全球免费提供敦煌石窟30个精品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30个经典洞窟,涵盖南北朝至元10个朝代,4种石窟建筑艺术形式,多种题材及艺术风格壁画和彩塑。用户可以在浏览欣赏精美石窟艺术同时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可以随意检索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应用VR互动,了解整个洞窟的空间结构和主体内容。“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标志着千年敦煌石窟借助科技的力量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资源库网页访问国家已超过几十家,访问累计700万余次,在敦煌学研究、展览、美术临摹、教育等领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 博物馆数字化之路:开发旅游新模式
受疫情影响,文旅行业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形势尚不明朗。但类似“云旅游”“云展陈”等数字文旅线上消费新模式,正在逐步成为线下文化机构的“新标配”。大众对云上文化的关注,不仅反映出文旅业态的丰富性、包容性,也给行业本身转危为机提供了另一种有效思路。
例如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自2月20日上线以来,截至6月16日,小程序总游览人次已接近1500万,这比敦煌市2019年全年游客接待量1337.33万人次还要多,是莫高窟2019年游客接待量216万的7倍。可见,供给侧主动与需求侧的云中相会,在构建文旅融合协同性,促进文化消费扩容提质,发挥文遗保护潜力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现。(赵声良,2020)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敦煌研究院管辖的六处石窟暂时关闭,研究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推出一系列的举措,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敦煌研究院与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动,以强大阵容在抖音平台开启“在家云游博物馆”在线文化服务项目,多方位全角度展现敦煌文化神秘魅力。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線上“云展览”活动。今年2月新推出的“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合作策划。通过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形式,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2020年清明假期期间,“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直播活动,带领广大观众通过网络走近故宫。互联网+的新玩法让故宫又一次破圈。4月5日,时值清明节,阳光甚好,春风和暖,迎来600岁生日的紫禁城,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进行了首场直播。4月5日至6日,故宫博物院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央视频等网络平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三场直播,带领观众通过网络走近故宫,感受清明时节故宫的春日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
不盲目追风、追寻技术上的突破,是博物馆作为文化守夜人的不变的态度。正如故宫博物院数字化研究所工程师张雨辰所说的,“我们认为,‘数字博物馆’‘数字故宫’建成的标志,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建设了几个信息化的应用项目。而应该是保证这些项目得到有效地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成效。我们开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信息化的思想和信息化的工作方法已经贯彻、融化到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并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自觉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虽然很古老,但是博物馆本身却很年轻。
参考文献
[1]赫海. 故宫的下一个600年,始于“数字变革”. 创意世界.2020年第5期.
[2]梁鑫.文创如果有开关,“数字秦陵”就是一键快乐.文化产业评论. 2020. https://mp.weixin.qq.com/s/C37hs7KS4dvMFOWBb4QbCA
[3]赵声良. 敦煌研究院院长:悉数“敦煌+科技”的N种打开方式. 文物调研.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