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可以说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意象、一个情境,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也就随之给唤引出来了。”在作品中,意象是内容依托的主体,是凝聚作者情感的具体形象,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读透作品的关键。
下面这些花草、树木、虫鸟等自然事物就常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树木类
草木,以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杨柳。柳,留也,谐音,双关。常表分离和送别之意。或许是柳枝柔长的特征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相同,故写柳也往往跟少女及男女情思相联系。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有着说不尽的忧伤;“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则更添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松树,是坚贞高洁、傲岸坚强的象征,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伤,特别是离愁别绪相联系。李清照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颇为怨悱。
2.花草类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百花开尽,秋菊始独自摇曳风中,因此常喻高洁脱俗之士,寄托超俗隐世之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明证。
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不怕打击挫折。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莲,即“怜”也,暗含怜爱之意,加之莲纯洁无瑕,常用来象征爱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两句一起看,爱情的表达既大胆又含蓄,也许中国仅有。难怪当年崔莺莺要一心一意想与张生做一对并蒂莲呢。就算有情人无奈分手,还要“藕断丝连”哪!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畔草”起兴,表明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和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3.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多用作离愁凄伤的寄托。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和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都以杜鹃的哀啼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鸿雁,寄寓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乡盼归的情感。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较普遍,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等。
孔雀,劳燕分飞,孔雀分离,常用来喻指夫妻分离或情人分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由此展开。
猿啼,在古诗中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风急天高猿啸哀”都是借助猿啼表达伤感情绪。
鸳鸯,以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为特点,因而人们一直把其美化为恩爱夫妻。引发了许多“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慨。
4.自然现象类
夕阳(斜阳)、西风。日落天际,光彩已尽,暮色来临。西风凛冽,万物萧杀,黯然神伤,这样,西风、夕阳在诗中多带有苍凉、伤感之气,还喻人生暮年、国运渐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生况味欲说还休;“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真是孤独凄凉之极呀。
浮云,忽东忽西,飘忽不定是其特点,所以常用来喻游子漂泊,故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之诗句。同时浮云常遮蔽太阳,让人看不清人生前途,故有时也象征虚名浮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可见一斑。
明月,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落花,喻指凋零、失意、惜春伤春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而流水还象征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或寄寓历史的发展趋势。
5.其他
南浦是古代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的“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的“春草碧色,春水■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长期以来,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短亭,是指情人、友人相送分手的陆上之所,暗喻离别之情。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都是很有名的送别诗句。
羌笛,是出自西域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故在唐代边塞诗中常提到,借指征战戍边过程中的漫长、艰难、愁思、盼归的哀怨,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古迹,一般与古人的身世经历和国运兴衰密切相连,传达着一种怀旧明志的遗憾和昔盛今衰的感慨。
乡村田野则表达诗人的思归厌俗之情趣和向往纯朴、美好、安逸、宁静生活之理想。
天地大海则反衬人类之渺小、人生之短暂,或展示心胸之广阔、志向之高远。
在鉴赏古诗时,若能准确把握诗中意象的含义,就能更快、更准地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
下面这些花草、树木、虫鸟等自然事物就常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树木类
草木,以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杨柳。柳,留也,谐音,双关。常表分离和送别之意。或许是柳枝柔长的特征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相同,故写柳也往往跟少女及男女情思相联系。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有着说不尽的忧伤;“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则更添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松树,是坚贞高洁、傲岸坚强的象征,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伤,特别是离愁别绪相联系。李清照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颇为怨悱。
2.花草类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百花开尽,秋菊始独自摇曳风中,因此常喻高洁脱俗之士,寄托超俗隐世之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明证。
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不怕打击挫折。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莲,即“怜”也,暗含怜爱之意,加之莲纯洁无瑕,常用来象征爱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两句一起看,爱情的表达既大胆又含蓄,也许中国仅有。难怪当年崔莺莺要一心一意想与张生做一对并蒂莲呢。就算有情人无奈分手,还要“藕断丝连”哪!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畔草”起兴,表明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和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3.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多用作离愁凄伤的寄托。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和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都以杜鹃的哀啼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鸿雁,寄寓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乡盼归的情感。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较普遍,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等。
孔雀,劳燕分飞,孔雀分离,常用来喻指夫妻分离或情人分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由此展开。
猿啼,在古诗中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风急天高猿啸哀”都是借助猿啼表达伤感情绪。
鸳鸯,以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为特点,因而人们一直把其美化为恩爱夫妻。引发了许多“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慨。
4.自然现象类
夕阳(斜阳)、西风。日落天际,光彩已尽,暮色来临。西风凛冽,万物萧杀,黯然神伤,这样,西风、夕阳在诗中多带有苍凉、伤感之气,还喻人生暮年、国运渐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生况味欲说还休;“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真是孤独凄凉之极呀。
浮云,忽东忽西,飘忽不定是其特点,所以常用来喻游子漂泊,故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之诗句。同时浮云常遮蔽太阳,让人看不清人生前途,故有时也象征虚名浮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可见一斑。
明月,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落花,喻指凋零、失意、惜春伤春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而流水还象征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或寄寓历史的发展趋势。
5.其他
南浦是古代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的“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的“春草碧色,春水■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长期以来,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短亭,是指情人、友人相送分手的陆上之所,暗喻离别之情。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都是很有名的送别诗句。
羌笛,是出自西域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故在唐代边塞诗中常提到,借指征战戍边过程中的漫长、艰难、愁思、盼归的哀怨,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古迹,一般与古人的身世经历和国运兴衰密切相连,传达着一种怀旧明志的遗憾和昔盛今衰的感慨。
乡村田野则表达诗人的思归厌俗之情趣和向往纯朴、美好、安逸、宁静生活之理想。
天地大海则反衬人类之渺小、人生之短暂,或展示心胸之广阔、志向之高远。
在鉴赏古诗时,若能准确把握诗中意象的含义,就能更快、更准地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