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本文从文本细读入手,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对海明威短篇巨著-《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主人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个体在灵与肉、生与死、爱与恨、成与毁的矛盾和碰撞中的迷失和空虚。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作为作家的自己和个人生命的思考,重新审视人性的复杂,使人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新历史主义批评
0 引言
海明威被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对20世纪英美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海明威生性喜欢冒险,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于1961年饮弹自尽,结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既是一个生命意识极其强盛的“硬汉子”,又是一个死亡意识的开拓者,是一个“走在死亡河岸上的人”。被公认为是海明威的伟大作品之一,可与《别了,武器》 齐名的短篇巨著-《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再次留下了海明威本人的痕迹:非洲的旅行,继《永别了,武器》后写作上遇到的挫折,以及他矛盾的婚姻生活。
对处于美国特殊时期的“迷惘一代”来说,无论是海明威还是主人公哈里,他们对人生、世界都表现出迷茫与彷徨。海明威借哈里的内心和人生观变化,影射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揭示出不断前进才有永恒,直面死亡才会深思生命的意义。
1 历史场景的重现-“迷惘一代”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主张将历史考察带入文学研究,指出文学和历史之间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强调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认为文学隶属于大的文化网络,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参加意识形态的塑造。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故事背景始于一战后,记述了“迷惘一代”的生存状况。作者并未用历史学家的口吻来描述该时代对人们造成的影响,而是将其融入了主人公的生活。哈里曾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了种种苦难与欺骗,从而产生了迷惘和失望的情绪。但作为作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空虚和迷失。因此,他决定去非洲,在那个古老却圣神的世界中找回曾经的自己。然而不幸得了坏疽菌,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忆起了一幕幕往事……随着往昔生活的一片片剥落,他意识到自己应对生活、爱人、事业所担负的责任,但又因无能为力而苦恼。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这部小说中诠释了历史场景的重现这一概念,使其私密的个人故事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纠缠在一起。通过对主人公对话内容、行为表现、内心独白及其所遭受的死亡威胁等内容的理解,读者能够在眼前形象地描绘出“迷惘一代”的代表-哈里空虚的人生历程及其转变。
2 自我的空虚和迷惘
2.1对现实的厌恶
美国著名诗人兼剧作家阿奇博德·麦克利什评价海明威时曾说:“二十岁以前,他是从战场上回国的退伍军人,二十五岁成名;三十岁成为大师”。成功后的海明威频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耗去了他的写作时间, “他深怕由于喝酒太多变得懒散以及由于骄傲和偏见而辜负了自己的才能。”所以他想摆脱这种堕落的生活方式,这便有了他的第一次非洲之行。小说中主人公哈里同样如此。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说:“还有一个‘内在的人’要求一种解释来阐明一切存在物的意义,以及他自己的意义。这对人是一个苦恼的问题……并且这种苦恼会伴随人的一生”。 对哈里而言,他的人生意义在小说开篇,就通过一只豹子而影射出来。“…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人做过解释。”哈里曾是一个正直的青年,一个优秀的作家,但由于没有经得住金钱和女人的诱惑,“每天什么都不写,贪图安逸,扮演自己所鄙视的角色,磨钝了他的才能,松懈了他的意志,最后他干脆什么都不干了”,更甚至“过度的酗酒已腐蚀了他敏锐的感觉,懒惰、势利、傲慢和偏见,凡此种种已毁了他的才能,松懈了他的意志”。 因此,小说开篇哈里和豹子都在追逐对其生命重要的东西。对哈里而言,复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是他不遗余力,努力寻觅的,因为只有写作才能令其生命得以重生,使自己不朽。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里,海明威正是通过哈里的沉沦历程,表达出对自己和对世人所作所为的惊惧。死亡将至的哈里,悔恨自己以前贪图享乐,意识到靠着阔绰女人的“爱情”和“旧生活的残余”让其人生毫无意义可言。固然,哈里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是被社会腐蚀的弱者,使其成为一个“迷惘”的典型。
2.2对爱情的迷惘
《乞力马扎罗的雪》作为海明威的名篇之一,硬朗中带点柔美的爱情描写虽然只有几处,却点缀了整篇。联系作者的婚姻经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平凡的历程,变故频繁的婚姻。小说从第二次回忆开始,渐渐揭示了真实的哈里,涉及了海明威的爱情。它不仅坦率地再现了的情感经历,也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良心。
“…她确实对他非常好,…她是个好女人,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可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他快要死了”。想到生命即将结束,写作事业却没有成就,哈里又将一切过错归咎于眼前的女人。这种思想也反复出现:“当他望着她,看到她那动人微笑的时候,他感到死神又降临了。”之后当他痛苦挣扎时,“…火光在她那线条动人的脸上照耀着, …他听见那只猎狗就在那一圈火光外发出一声嚎叫。”因此,哈里成了安逸生活的傀儡,和海伦在一起的生活剥夺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意识到海伦为他提供的舒适生活使其无需努力,就可自在享乐,在优游嬉乐中消磨了锐气,损蚀了斗志,导致了精神和内心的极度痛苦。
同时他也认识到他不爱眼前这个女人,哈里回想说: “他从不和那个女人争吵,而对于他爱的女人,他都吵得很厉害”。但他对海伦的态度却从没坦诚过,用了无数的谎话哄骗海伦。即使在哈里将要死去之时,爱着的仍不是眼前的海伦,而是昔日的辛西亚。
3 结语
作为反映“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品,《乞力马扎罗的雪》通过对当时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研究,联系海明威的传奇经历,使我们更好的欣赏作品,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读到了海明威恋恋不舍的“死亡情结”。因此,哈里的非洲之旅和对乞力马扎罗山圣洁的向往,更是海明威本人生命历程的写照。
【参考文献】
[1]卡洛斯.贝克.《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林基海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
[2]唐宇.《新历史小说:定义、理论背景及文学渊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 2006(03).
[3]克尔凯郭尔.《基督徒的激情》.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本文中引自《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引文均出自周红兴主编《外国小说名篇选读》1986年版, 作家出版社此后不再单独作注。
[5]Baker, Carlos. Ernest Hemingway: A Life Stor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68.
【作者简介】
赵丽君:(1984. 9-),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本文从文本细读入手,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对海明威短篇巨著-《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主人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个体在灵与肉、生与死、爱与恨、成与毁的矛盾和碰撞中的迷失和空虚。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作为作家的自己和个人生命的思考,重新审视人性的复杂,使人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新历史主义批评
0 引言
海明威被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对20世纪英美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海明威生性喜欢冒险,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于1961年饮弹自尽,结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既是一个生命意识极其强盛的“硬汉子”,又是一个死亡意识的开拓者,是一个“走在死亡河岸上的人”。被公认为是海明威的伟大作品之一,可与《别了,武器》 齐名的短篇巨著-《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再次留下了海明威本人的痕迹:非洲的旅行,继《永别了,武器》后写作上遇到的挫折,以及他矛盾的婚姻生活。
对处于美国特殊时期的“迷惘一代”来说,无论是海明威还是主人公哈里,他们对人生、世界都表现出迷茫与彷徨。海明威借哈里的内心和人生观变化,影射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揭示出不断前进才有永恒,直面死亡才会深思生命的意义。
1 历史场景的重现-“迷惘一代”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主张将历史考察带入文学研究,指出文学和历史之间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强调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认为文学隶属于大的文化网络,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参加意识形态的塑造。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故事背景始于一战后,记述了“迷惘一代”的生存状况。作者并未用历史学家的口吻来描述该时代对人们造成的影响,而是将其融入了主人公的生活。哈里曾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了种种苦难与欺骗,从而产生了迷惘和失望的情绪。但作为作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空虚和迷失。因此,他决定去非洲,在那个古老却圣神的世界中找回曾经的自己。然而不幸得了坏疽菌,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忆起了一幕幕往事……随着往昔生活的一片片剥落,他意识到自己应对生活、爱人、事业所担负的责任,但又因无能为力而苦恼。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这部小说中诠释了历史场景的重现这一概念,使其私密的个人故事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纠缠在一起。通过对主人公对话内容、行为表现、内心独白及其所遭受的死亡威胁等内容的理解,读者能够在眼前形象地描绘出“迷惘一代”的代表-哈里空虚的人生历程及其转变。
2 自我的空虚和迷惘
2.1对现实的厌恶
美国著名诗人兼剧作家阿奇博德·麦克利什评价海明威时曾说:“二十岁以前,他是从战场上回国的退伍军人,二十五岁成名;三十岁成为大师”。成功后的海明威频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耗去了他的写作时间, “他深怕由于喝酒太多变得懒散以及由于骄傲和偏见而辜负了自己的才能。”所以他想摆脱这种堕落的生活方式,这便有了他的第一次非洲之行。小说中主人公哈里同样如此。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说:“还有一个‘内在的人’要求一种解释来阐明一切存在物的意义,以及他自己的意义。这对人是一个苦恼的问题……并且这种苦恼会伴随人的一生”。 对哈里而言,他的人生意义在小说开篇,就通过一只豹子而影射出来。“…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人做过解释。”哈里曾是一个正直的青年,一个优秀的作家,但由于没有经得住金钱和女人的诱惑,“每天什么都不写,贪图安逸,扮演自己所鄙视的角色,磨钝了他的才能,松懈了他的意志,最后他干脆什么都不干了”,更甚至“过度的酗酒已腐蚀了他敏锐的感觉,懒惰、势利、傲慢和偏见,凡此种种已毁了他的才能,松懈了他的意志”。 因此,小说开篇哈里和豹子都在追逐对其生命重要的东西。对哈里而言,复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是他不遗余力,努力寻觅的,因为只有写作才能令其生命得以重生,使自己不朽。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里,海明威正是通过哈里的沉沦历程,表达出对自己和对世人所作所为的惊惧。死亡将至的哈里,悔恨自己以前贪图享乐,意识到靠着阔绰女人的“爱情”和“旧生活的残余”让其人生毫无意义可言。固然,哈里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是被社会腐蚀的弱者,使其成为一个“迷惘”的典型。
2.2对爱情的迷惘
《乞力马扎罗的雪》作为海明威的名篇之一,硬朗中带点柔美的爱情描写虽然只有几处,却点缀了整篇。联系作者的婚姻经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平凡的历程,变故频繁的婚姻。小说从第二次回忆开始,渐渐揭示了真实的哈里,涉及了海明威的爱情。它不仅坦率地再现了的情感经历,也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良心。
“…她确实对他非常好,…她是个好女人,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可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他快要死了”。想到生命即将结束,写作事业却没有成就,哈里又将一切过错归咎于眼前的女人。这种思想也反复出现:“当他望着她,看到她那动人微笑的时候,他感到死神又降临了。”之后当他痛苦挣扎时,“…火光在她那线条动人的脸上照耀着, …他听见那只猎狗就在那一圈火光外发出一声嚎叫。”因此,哈里成了安逸生活的傀儡,和海伦在一起的生活剥夺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意识到海伦为他提供的舒适生活使其无需努力,就可自在享乐,在优游嬉乐中消磨了锐气,损蚀了斗志,导致了精神和内心的极度痛苦。
同时他也认识到他不爱眼前这个女人,哈里回想说: “他从不和那个女人争吵,而对于他爱的女人,他都吵得很厉害”。但他对海伦的态度却从没坦诚过,用了无数的谎话哄骗海伦。即使在哈里将要死去之时,爱着的仍不是眼前的海伦,而是昔日的辛西亚。
3 结语
作为反映“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品,《乞力马扎罗的雪》通过对当时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研究,联系海明威的传奇经历,使我们更好的欣赏作品,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读到了海明威恋恋不舍的“死亡情结”。因此,哈里的非洲之旅和对乞力马扎罗山圣洁的向往,更是海明威本人生命历程的写照。
【参考文献】
[1]卡洛斯.贝克.《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林基海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
[2]唐宇.《新历史小说:定义、理论背景及文学渊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 2006(03).
[3]克尔凯郭尔.《基督徒的激情》.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本文中引自《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引文均出自周红兴主编《外国小说名篇选读》1986年版, 作家出版社此后不再单独作注。
[5]Baker, Carlos. Ernest Hemingway: A Life Stor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68.
【作者简介】
赵丽君:(1984. 9-),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