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術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其特点是知识和技术密集,资源能量消耗少,发展迅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5月6日)明确指出:“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摆到优先位置,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近年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逐步上升。那么本文将研究,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目前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讨论中国贸易模式的转型。
一、理论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初以技术差距模型为基础,将国际市场上的国家分为创新国和模仿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一种新产品刚诞生时,其生产通常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当产品成熟并被广泛接受时,这也意味着产品的日益标准化,这时就能使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和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来进行生产。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具体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试制、试销阶段,此时新产品刚投入创新国的市场,顾客对产品缺乏了解,所以产品的销售量较低。由于此时创新国都还处于初期的测试阶段,模仿国自然在这一阶段需求量、产量均为0。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创新国的消费者逐渐接受该产品,需求量和销售量开始迅速上升。模仿国开始有部分消费者注意到该产品并进行跨国消费,所以模仿国有了少量的需求,但因为存在模仿滞后,模仿国的产量依然为0。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创新国的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产品已经变得更加标准化,从而成本降低,产品开始大规模生产销售,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而模仿国已经通过引进模仿基本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始有少量产量,而需求始终处于增长的状态。第四阶段是衰落阶段,产品开始进入逐渐被淘汰的阶段,在创新国的销售量和利润开始持续下降,需求的增加也开始放缓;而模仿国的生产技术逐渐完善,产量有较大提升,需求也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且模仿国开始向第三方国家出口该产品。最后是消亡阶段,创新国的产量继续持续性降低,需求也基本停止增长甚至开始下滑。模仿国成为主要的生产国,产量依然较高,需求也开始趋于平缓,并且模仿国开始向创新国出口一定量的产品。
二、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出口额、净出口额的数据,另外选取处于价值链高端、属于典型创新国的美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出口额、净出口额的数据与中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所处地位和阶段。
(一)进口额和出口额
图1显示了两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其中中国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包含1995年至2014年每年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和净出口额,美国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包含1989年至2015年每年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和净出口额。可以通过进、出口额的变化来推测两国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
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的进、出口额均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但增长较缓慢;中国1995年至2002年进、出口额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自2002年起,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均快速上涨。另外,尽管两国在总体上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都有明显的下滑,这可能是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将两国的数据进行对比来看,在初期美国的进出口额均明显高于中国,而随后由于中国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超过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额开始超过美国。美国的进出口额相较于中国增长较慢,说明美国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中国正处于相对快速成长的阶段。
(二)净出口额
从净出口额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各国进出口额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两国之间的差别。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的净出口额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净出口额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净出口额的数值来看,美国的净出口额一开始为正值,2002年开始变为负值且持续下降,这说明近年美国的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差距持续加大;中国的净出口额一开始为负值,但绝对值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说明进出口额差距较小,而2002年起净出口额开始大幅上升,2009年受之前金融危机影响略有震荡,随后继续上升,较之前增长速度略放缓。
从净出口额的变化可以推测两国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对于美国,1989年至2001年净出口额大于0说明美国的生产大于消费,而2002年后净出口额小于0并不断下降,说明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开始更多地依赖于进口,而且进出口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这说明美国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始明显低于消费水平。而对于中国,1995年至2003年净出口额小于0且绝对值保持较低水平,说明消费略高于生产,而随后生产有明显地提升,且与消费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使得净出口额不断攀升,目前,中国显然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国。
(三)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对两国所处的地位和阶段进行初步判断。美国是本文选取的对比国家,与预期相符的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美国具有典型的创新国特点:发展较早,且初期消费低于生产,这段时间美国应该处于创新国的3、4阶段;而到后期尤其是2002年之后,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更多依赖于进口,可以说目前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已经进入创新国的消亡阶段。相比之下,中国呈现出典型的模仿国特征:相较创新国,存在明显的模仿滞后,初期的进出口额都很低,消费略高于生产量,这段时间中国应该处于模仿国的2、3阶段;2003年后,进、出口额以及净出口额均大幅快速上升,且目前中国显然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大国,可以判断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目前处于模仿国的第4阶段。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本文确定了中国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处于模仿国的地位,相较于创新国美国存在着明显的模仿滞后。而由此可以得到对中国贸易模式的第一条启示:在发展初期,首先要通过模仿来获取创新国的先进技术,并尽可能缩短模仿滞后的时间,缩小自身与创新国之间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其次,由上述分析,2003年后中国的高技术产业进、出口额和净出口额均开始快速增长,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中后期。如果中国继续按照模仿国的发展趋势,高技术产业将逐渐步入衰退、消亡阶段,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要逐渐完成从模仿国向创新国的地位转变。由此得到关于中国贸易模式的第二条启示:模仿是初期快速发展贸易的手段,而在贸易发展的后期,一味的模仿无法取得更大的突破,如果要获得更多利润,最重要的是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独立实现技术突破,才能摆脱模仿国地位,完成向创新国的转型。
为实现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后期完成向创新国的转型,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的结果,本文试探性地给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像高技术产业这样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其发展重在发展技术,只有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高技术产业才能保持活力、发展迅速。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扶持等,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逐步摆脱模仿国的地位完成转型。
(二)在贸易出口方面,可以向比中国不发达的国家出口技术水平较低的产品获得超额利润;同时注重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并引进新的技术。
(三)政府需要多注意宏观调控。在上面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后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明显受到较大冲击。所以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
一、理论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初以技术差距模型为基础,将国际市场上的国家分为创新国和模仿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一种新产品刚诞生时,其生产通常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当产品成熟并被广泛接受时,这也意味着产品的日益标准化,这时就能使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和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来进行生产。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具体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试制、试销阶段,此时新产品刚投入创新国的市场,顾客对产品缺乏了解,所以产品的销售量较低。由于此时创新国都还处于初期的测试阶段,模仿国自然在这一阶段需求量、产量均为0。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创新国的消费者逐渐接受该产品,需求量和销售量开始迅速上升。模仿国开始有部分消费者注意到该产品并进行跨国消费,所以模仿国有了少量的需求,但因为存在模仿滞后,模仿国的产量依然为0。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创新国的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产品已经变得更加标准化,从而成本降低,产品开始大规模生产销售,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而模仿国已经通过引进模仿基本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始有少量产量,而需求始终处于增长的状态。第四阶段是衰落阶段,产品开始进入逐渐被淘汰的阶段,在创新国的销售量和利润开始持续下降,需求的增加也开始放缓;而模仿国的生产技术逐渐完善,产量有较大提升,需求也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且模仿国开始向第三方国家出口该产品。最后是消亡阶段,创新国的产量继续持续性降低,需求也基本停止增长甚至开始下滑。模仿国成为主要的生产国,产量依然较高,需求也开始趋于平缓,并且模仿国开始向创新国出口一定量的产品。
二、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出口额、净出口额的数据,另外选取处于价值链高端、属于典型创新国的美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出口额、净出口额的数据与中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所处地位和阶段。
(一)进口额和出口额
图1显示了两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其中中国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包含1995年至2014年每年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和净出口额,美国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包含1989年至2015年每年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和净出口额。可以通过进、出口额的变化来推测两国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
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的进、出口额均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但增长较缓慢;中国1995年至2002年进、出口额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自2002年起,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均快速上涨。另外,尽管两国在总体上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都有明显的下滑,这可能是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将两国的数据进行对比来看,在初期美国的进出口额均明显高于中国,而随后由于中国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超过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额开始超过美国。美国的进出口额相较于中国增长较慢,说明美国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中国正处于相对快速成长的阶段。
(二)净出口额
从净出口额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各国进出口额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两国之间的差别。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的净出口额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净出口额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净出口额的数值来看,美国的净出口额一开始为正值,2002年开始变为负值且持续下降,这说明近年美国的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差距持续加大;中国的净出口额一开始为负值,但绝对值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说明进出口额差距较小,而2002年起净出口额开始大幅上升,2009年受之前金融危机影响略有震荡,随后继续上升,较之前增长速度略放缓。
从净出口额的变化可以推测两国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对于美国,1989年至2001年净出口额大于0说明美国的生产大于消费,而2002年后净出口额小于0并不断下降,说明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开始更多地依赖于进口,而且进出口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这说明美国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始明显低于消费水平。而对于中国,1995年至2003年净出口额小于0且绝对值保持较低水平,说明消费略高于生产,而随后生产有明显地提升,且与消费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使得净出口额不断攀升,目前,中国显然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国。
(三)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对两国所处的地位和阶段进行初步判断。美国是本文选取的对比国家,与预期相符的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美国具有典型的创新国特点:发展较早,且初期消费低于生产,这段时间美国应该处于创新国的3、4阶段;而到后期尤其是2002年之后,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更多依赖于进口,可以说目前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已经进入创新国的消亡阶段。相比之下,中国呈现出典型的模仿国特征:相较创新国,存在明显的模仿滞后,初期的进出口额都很低,消费略高于生产量,这段时间中国应该处于模仿国的2、3阶段;2003年后,进、出口额以及净出口额均大幅快速上升,且目前中国显然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大国,可以判断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目前处于模仿国的第4阶段。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本文确定了中国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处于模仿国的地位,相较于创新国美国存在着明显的模仿滞后。而由此可以得到对中国贸易模式的第一条启示:在发展初期,首先要通过模仿来获取创新国的先进技术,并尽可能缩短模仿滞后的时间,缩小自身与创新国之间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其次,由上述分析,2003年后中国的高技术产业进、出口额和净出口额均开始快速增长,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中后期。如果中国继续按照模仿国的发展趋势,高技术产业将逐渐步入衰退、消亡阶段,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要逐渐完成从模仿国向创新国的地位转变。由此得到关于中国贸易模式的第二条启示:模仿是初期快速发展贸易的手段,而在贸易发展的后期,一味的模仿无法取得更大的突破,如果要获得更多利润,最重要的是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独立实现技术突破,才能摆脱模仿国地位,完成向创新国的转型。
为实现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中后期完成向创新国的转型,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的结果,本文试探性地给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像高技术产业这样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其发展重在发展技术,只有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高技术产业才能保持活力、发展迅速。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扶持等,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逐步摆脱模仿国的地位完成转型。
(二)在贸易出口方面,可以向比中国不发达的国家出口技术水平较低的产品获得超额利润;同时注重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并引进新的技术。
(三)政府需要多注意宏观调控。在上面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后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明显受到较大冲击。所以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