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育效果的低效及其对策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848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档品,而德育抓不好,是要出危险品的”。罗斯福也说:“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方面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精力,可德育的效果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
  
  一、德育低效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环境德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并逐渐全面与世界接轨,汇入世界的潮流。新旧意识、价值观念不停地碰撞,使得这一转型期的道德呈现明显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无法适从,而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也处于这种影响中,一面是传授前沿的道德观念的冲动,一面是固守传统道德的价值,毫不松懈。这样的道德没有发挥出德育本身应有的传递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品格,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德育工作怎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即便是开展了并有了些成效,又怎能受得住社会各方面的激烈撞碰?网络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可网络带给社会的许许多多负面影响同样是有目共睹的。网上那些垃圾像定时炸弹一样,带走沉湎于其中德任何一个意志薄弱者。道德在悄然中被熔化消失,而新的道德教育在网络疯狂的年代更显得苍白无力。
  (二) 学校德育的失误
  从我们的国情来看,德育大部分是在学校里完成的,但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第一,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不是人,而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概念。教育者往往只看到道德律令的绝对性,常常把我们认定的和倡导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原则、观念作为主体和教育的唯一工具,把既定的道德规范、原则、观念的机械执行当作绝对的教学标准,却忽视了人在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作用。第二,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人”、“圣人”。学校道德教育由于过多地关注了理解性需要而脱离了现实的当下需要,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虚幻的、理想性的教育,致使本该是很平常的道德教育变成了海市蜃楼式的“高、大、空”的东西,把本来普通的凡夫俗子抬高成了圣人。可这样完善的道德典范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相差太遥远了。长此以往,造成受教育者的人格分裂,什么美丽动听的“政治口号”、“道德律令”都喊得出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和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在道德方法上,把德育处理成一个单向度的知识传授过程。教师以道德的权威者、真理的化身自居,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以“霸权性”的话语统治着师生之间的对话形式和气氛。学生只能“想正确的东西,只能做正确的事情”,即使有机会站起来讲话,讲的也都是教育者让其讲的“套话、官话、大话”。因而整个道德教育者的个人独白,学生则只管听、只能囫囵吞枣地记住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总之,学校的道德教育的这种知识化倾向、理想化倾向、成人化倾向和简单化倾向使学校德育的成果太脆弱,根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三) 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孩子从小受到的熏陶和影响对他的将来产生深刻影响。当今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德育这一环节,极易造成孩子人性上的缺憾。其次,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存在冲突,让孩子无法适从,无从取舍,例如在校时,老师对学生讲,我们应当孝敬长辈,关爱老人,然后小孩子回家要送点水饺给奶奶吃,做妈妈的脸拉老长说“不给她这老不死的吃!”孩子会很痛苦,到底我该听谁的?谁才是正确的啊?这些现象值得家长深入反思。
  
  二、提高德育效果的对策
  
  以上是对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通过分析原因,我们很可以看出,在社会大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努力配合,力求德育人性化,不断提高德育效果。
  从学校方面讲,首先是教育方式的变革。灌输已经很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应该探索回归生活的德育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和体验中汲取道德的营养。西梅尔曾指出:“体验不受逻辑悖论的影响。持续的体验自己说明自己,不需要别的解释。”其次是教育内容的扩充。道德内容很广泛,不应局限基本的道德常识中。例如“生命教育”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道德教育,我们的德育应该把“生命”、“感恩”、“责任”、“自强”、“平和”都纳进德育内容,给青少年补上人生这一课。在以人为本原则下,教会学生去爱,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爱自己、爱社会、爱生活,爱他人与自身的生命,爱人类的朋友……第三方面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当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来看,真正做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生命的相互观照,情感的相互沟通和人格的相互对话。
  从家庭来讲,父母应该跟学校取得一致,让孩子在校学的道德观念在家里得到强化并可以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这样还可以弥补学校课堂上德育情境不足的弊端;其次,父母要做好榜样,“知行统一”才能教育好孩子;再次,父母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能只强调智育忽视德育,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当的道德引导,尽量给孩子留出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去体验道德规范。
  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道德教育失败。正视今天的德育效果不理想的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实才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共同犯罪作为多个参与主体的一种反社会的交往合作形式,每一个参与者对整体行动的控制与影响的施加并不一定能够实现他所预期的结果,既可能因主体间认识的差异而产生错误,又可能因合作关系的破裂而导致行动的停滞,还可能因主体身份的区别而违反不同的法律规范。由此,形成了传统共同犯罪理论中必须面对的三个基本的交叉问题,即共犯与错误、共犯与中止和共犯与身份。  关键词 共同犯罪 交叉形态 共犯  作者简介:
现阶段,信息化的教育培训理念深入人心,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建设高效的教育培训系统是当前企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信息化教育培训对电力企业发展的影响
目的 将阴道镜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
摘要:《法理学》是法学中的基础性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法学课程体系中,《法理学》也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整个法学教学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法理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此门课程的内容也难以让学生理解透彻。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法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开放教育中《法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积攒的经验,最后提出几
摘 要 我国侵权法对不完全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该法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不完全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的构成之检讨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不完全行为 侵权责任 检讨  作者简介:蒋晓云,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297-02  一、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提高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从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性和提高途径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师范生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67-01  师范生是未来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重要组
“足踝部伤病微创手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的研究起止时间是2004年5月至2013年4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针对独立院校法学教育就业率低办但学规模却日益壮大的这种两极分化的模式,法学教育亟待做出改革。本文从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够提高法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关键词:独立院校;法学改革;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260-
随着文化经济全球运动进程的加速 和扩张,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无声 无息地降临了。在这样一个社会情境中 生活的人,无法躲避也无法反抗消费意 识形态的统治。意识形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