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佳木斯职教集团为例,剖析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开展职业培训的优势,即享有地方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优势,面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全口径职业技能鉴定优势,拥有強大的实习实训资源优势,具有雄厚的校企互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优势,具备面向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基础优势等,实现了培训效益最大化、培训经费多元化,培训过程专业化。
关键词:集团化;职业培训优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是一所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技工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多元立交”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综合职业教育机构。集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凸显社会服务特色,全方位开展职业培训,服务规模逐年扩大,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急需、实用、好用的各级各类复合型人才。
1 设机构、建体系,完善职业培训管理体制与机制
一是独立设置二级培训学院,规范培训管理。为了规范化、专业化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佳木斯职教集团成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即职业培训学院,学院下设项目开发办、培训管理科、师资管理科、档案管理科等科室。主动承接人社、农业、畜牧、扶贫、旅游等行业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建立面向社会需求的校企协作和对话机制,培育培训市场;建立共享共用的人才交流和激励机制,打造培训师资;建立个性化服务的动态调整机制,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加强培训服务和管理,实现培训组织专业化、培训内容精准化、课程安排系统化、教师选择“双师化”、过程理实一体化、培训服务全程化,结束了长期以来佳木斯市职业培训“九龙治水”的不规范、不成规模的局面,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二是放大集团教学资源效应,完善培训体系。集团组建以来所形成良好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成为发展职业培训的有利条件。依托集团专业优势,开设了汽车维修、农机使用与维修、农副产品加工等28个培训专业;依托集团师资优势,建立企业内训师、院校双师、社会培训师等组成的近800余名专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库;依托集团实训优势,拥有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培训硬件条件。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非政策性培训和涉农教学在内的学科设置合理、专业技能实用,辐射区域广阔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技能的培训体系。多形式包括职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职培训、创业培训等。多层次包括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和其它适应性培训。多技能包括传统技能、社会急需技能等。
2 适需求、重合作,创新社会培训模式
一是校政合作,开展政府委托培训。集团作为佳木斯市退役士兵培训基地、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等,充分发挥聚集培养的优势,在政府主导下,集团注重培养周期短、实用性强的“短平快”人才,开办社会热门的培训项目,积极完成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任务。现已完成人社局委托的再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农民工、困难企业职工、新生劳动力培训、新任职公务员初任培训和新提职科级干部培训等23万余人次;完成民政局委托退役士兵岗前培训、自主择业军官培训6000余人次;完成教育局委托的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1400余人次;完成市妇联委托的电子商务创业培训5082人次;完成住建局委托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能工人职业培训1433人次;完成消防局委托的消防培训5000余人次;完成电业局委托的员工礼仪培训1300人次。同时,还完成残疾人技能培训、监狱服刑人员培训、现役军人培训等公益培训,帮助弱势人群学有一技之长,提高生存技能,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感。
二是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委托培训。集团成员院校整合培训资源,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为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力,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了优先优质的培训服务。培训对象从新员工到有经验员工,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高层管理人员,适应各岗位人员岗位提升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根据集团内成员企业的要求,接受企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委托。目前,完成黑龙江泉林生态纸业有限公司委托的员工培训1360余人次;完成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的员工培训1580人次;完成迪尔佳联佳木斯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1380人次;完成新世纪电脑城员工培训1100余人次;完成大商集团员工礼仪培训6000人次。企业员工通过集团培训,提升了职业素养,满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需求导向,开展技能证书培训。集团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区域和资源优势,面向城乡职业教育和社会,承担区域职业技能鉴定,在开展技术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后进行技能考核与鉴定,绝大多数学员都获得了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目前,集团拥有机械加工、电工电子、汽车维修动漫制作等27个实训鉴定室;依托佳木斯市职业技能鉴定基地,面向全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培训活动,累计投入设备2687台套,内设实训工位3208个,技能鉴定考核达到22万余人次。
3 树品牌、注成效,提升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提升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集团发挥自身培训优势,即享有地方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优势,面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全口径职业技能鉴定优势,拥有强大的实习实训资源优势,具有雄厚的校企互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优势,具备面向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基础优势等,采取实地上课与现场上课并行,集中实训与分散实训同步,实时教学与跟踪回访相辅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培训人员不好组织、时间不好保障、经费不好确定等诸多问题,实现了培训效益最大化、培训经费多元化,培训过程专业化。
二是依托成员单位,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为提升服务“龙江丝路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前导区”主体功能区战略能力,集团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训。依托同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着力培养商贸俄语人才,现已培养商贸俄语人才1300余人,他们正活跃在同江市对俄贸易管理部门和各个外贸企业,得到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依托佳木斯技师学院,专门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比罗比詹市中职学生进行了焊接技术人才培训。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提升了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培训品牌口碑。
三是瞄准精准扶贫,提升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佳木斯市辖区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即桦川、桦南、汤原、同江、抚远,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难度非常大。作为政府主导的区域职教集团,充分发挥职业培训的社会服务功能,瞄准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面向贫困县农村开展大棚黄瓜、西红柿、山葡萄等种植技术培训;面向贫困县林区开展蘑菇、木耳、山榛子等适应林下经济发展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训;面向贫困户开展养鸡、养猪、养鱼等畜牧水产养殖培训;面向农村经纪人、致富带头人开展新型农民专项培训,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和人才服务,助力新农村建设。集团始终坚持从“扶志”入手推动扶贫,从根本上提升贫困村屯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集团扎实有效的社会培训工作回报了社会,同时也拓展了成员学校的发展空间,弥补了学历教育办学经费不足的短板,扩大了集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提高了集团的知名度,真正地把职教集团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辐射面广、贡献力大,走出了一条让市委市政府满意、人民满意的职教集团化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龚福明,彭邦银.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定位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2).
[2]崔晓杰.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模式创新[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6).
作者简介:张秀丽,佳木斯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集团化;职业培训优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是一所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技工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多元立交”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综合职业教育机构。集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凸显社会服务特色,全方位开展职业培训,服务规模逐年扩大,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急需、实用、好用的各级各类复合型人才。
1 设机构、建体系,完善职业培训管理体制与机制
一是独立设置二级培训学院,规范培训管理。为了规范化、专业化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佳木斯职教集团成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即职业培训学院,学院下设项目开发办、培训管理科、师资管理科、档案管理科等科室。主动承接人社、农业、畜牧、扶贫、旅游等行业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建立面向社会需求的校企协作和对话机制,培育培训市场;建立共享共用的人才交流和激励机制,打造培训师资;建立个性化服务的动态调整机制,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加强培训服务和管理,实现培训组织专业化、培训内容精准化、课程安排系统化、教师选择“双师化”、过程理实一体化、培训服务全程化,结束了长期以来佳木斯市职业培训“九龙治水”的不规范、不成规模的局面,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二是放大集团教学资源效应,完善培训体系。集团组建以来所形成良好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成为发展职业培训的有利条件。依托集团专业优势,开设了汽车维修、农机使用与维修、农副产品加工等28个培训专业;依托集团师资优势,建立企业内训师、院校双师、社会培训师等组成的近800余名专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库;依托集团实训优势,拥有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培训硬件条件。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非政策性培训和涉农教学在内的学科设置合理、专业技能实用,辐射区域广阔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技能的培训体系。多形式包括职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职培训、创业培训等。多层次包括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和其它适应性培训。多技能包括传统技能、社会急需技能等。
2 适需求、重合作,创新社会培训模式
一是校政合作,开展政府委托培训。集团作为佳木斯市退役士兵培训基地、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等,充分发挥聚集培养的优势,在政府主导下,集团注重培养周期短、实用性强的“短平快”人才,开办社会热门的培训项目,积极完成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任务。现已完成人社局委托的再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农民工、困难企业职工、新生劳动力培训、新任职公务员初任培训和新提职科级干部培训等23万余人次;完成民政局委托退役士兵岗前培训、自主择业军官培训6000余人次;完成教育局委托的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1400余人次;完成市妇联委托的电子商务创业培训5082人次;完成住建局委托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能工人职业培训1433人次;完成消防局委托的消防培训5000余人次;完成电业局委托的员工礼仪培训1300人次。同时,还完成残疾人技能培训、监狱服刑人员培训、现役军人培训等公益培训,帮助弱势人群学有一技之长,提高生存技能,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感。
二是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委托培训。集团成员院校整合培训资源,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为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力,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了优先优质的培训服务。培训对象从新员工到有经验员工,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高层管理人员,适应各岗位人员岗位提升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根据集团内成员企业的要求,接受企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委托。目前,完成黑龙江泉林生态纸业有限公司委托的员工培训1360余人次;完成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的员工培训1580人次;完成迪尔佳联佳木斯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1380人次;完成新世纪电脑城员工培训1100余人次;完成大商集团员工礼仪培训6000人次。企业员工通过集团培训,提升了职业素养,满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需求导向,开展技能证书培训。集团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区域和资源优势,面向城乡职业教育和社会,承担区域职业技能鉴定,在开展技术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后进行技能考核与鉴定,绝大多数学员都获得了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目前,集团拥有机械加工、电工电子、汽车维修动漫制作等27个实训鉴定室;依托佳木斯市职业技能鉴定基地,面向全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培训活动,累计投入设备2687台套,内设实训工位3208个,技能鉴定考核达到22万余人次。
3 树品牌、注成效,提升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提升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集团发挥自身培训优势,即享有地方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优势,面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全口径职业技能鉴定优势,拥有强大的实习实训资源优势,具有雄厚的校企互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优势,具备面向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基础优势等,采取实地上课与现场上课并行,集中实训与分散实训同步,实时教学与跟踪回访相辅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培训人员不好组织、时间不好保障、经费不好确定等诸多问题,实现了培训效益最大化、培训经费多元化,培训过程专业化。
二是依托成员单位,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为提升服务“龙江丝路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前导区”主体功能区战略能力,集团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训。依托同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着力培养商贸俄语人才,现已培养商贸俄语人才1300余人,他们正活跃在同江市对俄贸易管理部门和各个外贸企业,得到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依托佳木斯技师学院,专门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比罗比詹市中职学生进行了焊接技术人才培训。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提升了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培训品牌口碑。
三是瞄准精准扶贫,提升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佳木斯市辖区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即桦川、桦南、汤原、同江、抚远,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难度非常大。作为政府主导的区域职教集团,充分发挥职业培训的社会服务功能,瞄准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面向贫困县农村开展大棚黄瓜、西红柿、山葡萄等种植技术培训;面向贫困县林区开展蘑菇、木耳、山榛子等适应林下经济发展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训;面向贫困户开展养鸡、养猪、养鱼等畜牧水产养殖培训;面向农村经纪人、致富带头人开展新型农民专项培训,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和人才服务,助力新农村建设。集团始终坚持从“扶志”入手推动扶贫,从根本上提升贫困村屯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集团扎实有效的社会培训工作回报了社会,同时也拓展了成员学校的发展空间,弥补了学历教育办学经费不足的短板,扩大了集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提高了集团的知名度,真正地把职教集团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辐射面广、贡献力大,走出了一条让市委市政府满意、人民满意的职教集团化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龚福明,彭邦银.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定位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2).
[2]崔晓杰.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模式创新[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6).
作者简介:张秀丽,佳木斯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