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纪录片素来肩负着记录历史,折射现实的独特作用。透过镜头,以主人公的视角诠释平凡生活亦或是社会问题,是每一个纪录片导演的使命与职责。《乡村里的中国》的导演焦波即实现了运用镜头呈现了村庄里最真实的生活常态。本文力求从《乡村里的中国》的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展开,由此对纪录片的创作技巧进行论述。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人物塑造;叙事策略;人文关怀
  《乡村里的中国》,将视角凑集到普通小村庄的广袤土地上,在画面里真实的映现了朴实的村民们最真切的生活现状。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在乡村肥沃的土壤中、村民琐细的生计里以及大家纯朴的话语中记载了当今社会大布景下的一抹映像。该片通过记录村民们的家长里短,生动直观的显现了每个村民与众不同的悲欢离合、繁琐家事和风土民情。以小见大的折射出了农村社会公共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乡村里的中国》当之无愧是此时社会有纪实意旨的、出类拔萃的我国村庄现状的反光板。
  一、人物塑造丰富故事情节
  总览《乡村里的中国》,从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来看,似乎每个村庄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典型人物:心怀文艺梦不甘心做农民的“异类文化人”杜深忠、为村民尽心尽力忙前忙后的“朴实村支书”张自恩以及村庄未来的希望,怀揣梦想的“优秀大学生”杜滨才。
  片中人物性格描绘的最鲜活的桥段是:杜深忠与他的妻子关于是否买琵琶的一次争吵。镜头下的杜深忠被村民视为异类,他爱看新闻联播,喜欢文学创作、拉二胡、弹琵琶,写得一手好字。然而杜深忠所面对的现实却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出于对琵琶的热爱,他花690块钱买回了琵琶,却骗妻子说只花了400来块,被妻子揭穿后,他捏起一张煎饼辩解说:“人活着要吃饭,精神也需要吃饭,你懂不懂?你心太小”。从杜深忠的寥寥数语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虽然对物质生活有百般的抱怨与不如意,但对精神文化仍旧有着不懈的追求的小人物,他的形象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农民形象的既定认知。
  通过揣摩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呈现可知,既要确保主人公是一位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但是也要避免主人公太过特立独行,他的性格或身世也要尽可能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最佳选择是选取人物日常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话语,或具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基于此,才能既通过镜头将主人公讲述给广大观众,又能透过小人物折射出社会大布景,引发对当下生活及社会的思索与考量,进而激发观者与片子的共识,使纪录片更具传播的意义。
  二、 冲突与悬念点缀叙事策略
  《乡村里的中国》的奏效在于恰到好处的多角度乡间记录的叙述手段、大画幅映现陈述事件和不加捏造的叙事理念。此纪录片别具匠心的用24节气作为贯穿全部故事的叙事线。开篇映入眼帘的即是一片开朗的大景观,显现沂蒙山的青山绿水,表露本片的摄制场地和背景。紧接着是些许近景镜头——小鸭嬉戏于江中等。影片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说明以远近景镜头组接交错呈现的手法展开,由立春开启,随后清明、小暑、白露、立秋等,24节气依序铺开,四时往复。片中表现的乡景,以春夏秋冬作为时间轴,以24节气作为进度标,整部片子叙事节律均匀流畅。“原汁原味”的叙事节律确保了乡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与此同时,一部优秀的紀录片也离不开矛盾和悬念的点缀。将日常中的些许争执与摩擦集中化,对待突然发生的事件,建构成显而易见的偶合、比对,用丝丝入扣的方法编织出辗转的情景,借此来诱惑观者。在《乡村里的中国》中,村支书张自恩与本家兄弟由一棵树激起了争执,“祸不单行”又产生了另一位村民被打这一摩擦。如此紧密连接的摩擦与争执自身就充裕着可视性,本片依托着一系列这样的事件勾住了观众的心。另一方面,在片子里设置悬而未决的事件,得以引来观众的兴趣点,使观众的心以最快的速度被带入片内情景中,顺着整部片子下来时刻关注事情走向也是本片的精彩之处。例如在《乡村里的中国》中,大学生杜滨才两岁之时,其母亲由于被丈夫打骂而离家出走。片中杜滨才的伯母多次提出要带他去认亲生母亲,但这件事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杜滨才每次都借故推脱。导演便借此设下了悬念,观众的心里必然极力想要得知杜滨才是否会去见自己的生母?如果见了又会是什么样的场面?如此种种的问题被铺设开来,此时结局可能不能满足观者的心里,但绝对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表现。这种叙事策略却加强了记录片的可看性。
  除此之外,《乡村里的中国》采取了没有一句旁白和解说词的叙事策略,也可谓是别具一格。全片中完全使用录制现场同期收录的同期声,让村民用本身的话语去讲述自身的故事,传递个人的想法和观念。借用村民们与众不同的交流方式传达出了他们从平凡经历中悟出的淳朴事理。观众可以透过片中村民的视角清晰的认知和熟悉我国质朴的劳动人民。
  三、人文关怀点亮中心主题
  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客观记载,与此同时也汇入了哲理性、思辨性的线索,这得是记录者和观赏者一同思索的。《乡村里的中国》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真切而朴实地描摹了现代村庄生活的大场景大画面,情节质朴而又多姿多彩。从拍摄到剪辑,都始终保持让“人文关怀”充盈着整个作品。注意村民天然淳厚的生活现状,关心农业并不景气的现存问题,体贴村民淳朴洁净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对村庄的发展前景赋予诚恳的期许,并对村民投以衷心的尊敬。
  就人文关怀而言,在《乡村里的中国》中,关于村书记张自恩的一系列呈现体现了焦波对乡村人文问题的关注。比如,片中讲述了张自恩为了发展乡村建设组织砍树铺路,却引来了本家兄弟的不满。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家兄弟一连串的矛盾都“公开”在了受众面前。最终,工作的压力、微薄的工资以及别人的不理解引得这位沂蒙汉子在年末的酒桌上不禁潸然泪下。然而,本文认为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杜深忠在教育子女时说“实际上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无奈......这个土地不养人”。一个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竟说出了“这个土地不养人”这句话,令人感到震惊。其实不是土地不养人,而是土地给农民的回报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导演大胆准确的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句代表了亿万农民兄弟内心的发声,穿透这个村庄影射整个国家,把当下广大村庄中普遍的现状毫无保留的揭示在了广大人民眼前。通过杜深忠的视角,将当今农民生活的种种不易呈现在了受众面前,这种复杂而纠结的状态,感染了观众。面临物质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无可奈何和对精神文化无力追求的苦痛,村民们仍旧坚毅、积极、隐忍,这是对生活的执著和敬仰,亦是百十年来辛勤劳作的农民身上最值得赞扬和尊重的精神,同样是当今时代匮乏的、最该借鉴学习的精神状态。
  总结来说,纪录片创作离不开一个“真”字。用真诚的创作态度,记录真实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回忆历史与铭记时代的极具非凡意义的影像资料,纪录片担负着重拾旧时回忆、发掘当代问题和流露社会现状的使命,就其自身形式而言,纪录片是一种面对全球各国、面对普罗大众的传播媒介,纪录片肩负着文化的沟通、秉承和发扬的责任。因此,要成就一部经典的纪录片,每一位创作者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王靖坤(1992—),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在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舞台表演的鲜明特点就是它的综合性,因为要想创造出一场完美的演出效果,就需要集结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智慧,最终才能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在整个舞美中舞台灯光必不可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与舞台表演二者的关系出发,阐释了舞台灯光的作用和如何提高舞台艺术灯光效果
期刊
摘 要:马林巴是一种打击乐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打击乐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马林巴音色优美,是世界流行打击乐器之一,很多人都很喜爱这种乐器。虽然马林巴乐器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流行,但马林巴相关理论、演奏等研究成果相对稀缺。本文首先对马林巴进行介绍,然后进行马林巴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分析。  关键词:前奏技巧;情感表达;马林巴分析  0.引言  马林巴琴是打击乐器类型之一,这种打击乐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一个具有丰富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肢体的控制,展现多样化的舞蹈动作。舞蹈的多样化的动作组成了舞蹈语言,使舞蹈更加具有感染力。舞蹈的动作是力度控制身体完成的,并且力度的变化决定着舞蹈动作是否到位,并且更好的塑造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在原创舞剧《微光》中,编导在力度的编排打下功夫,运用了弹动力、滑动力、压力等,展现了农村教师和农村学生对城市教师去支教的热切期盼,也展现了城市教师从去农村支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予了产业发展的新活力,互联网技术也不断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艺术形态,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宠儿,并成为未来艺术发展趋势。而与数字媒体艺术息息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渗透中出现迅速发展的现象,目前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中资源消耗较少,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社会效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城
期刊
摘 要:“美女”不是现代社会的新造词,却在现代人的口中备受青睐。本文将从“美女”一词的起源出发,将“美女”与“美人”“美眉”二词进行比较,进而说明“美女”为何能流行如此之久的原因,并从几个社会文化因素入手解释当今社会“美女如云”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美女;起源;流行;原因  一、“美女”的起源  《说文解字》中对“美”的解释为“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段玉裁的《说文解
期刊
创作缘起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泉南佛国之誉。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为中国近代高僧,他是重兴湮没七百余年的南山律宗一代宗师。大师出家前被称为“艺事全能书独圣”之艺术教育家,大师出家之后于泉州结下殊胜因缘,人生的最后14年大多在闽南扎根常驻,并展现出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与爱国情怀。我们尊敬他、研究他、崇拜他,更要学习他……然而在当代人的视角里,他是一位佛学家,一位艺术家,却唯独不是一个“人”。有那么多世人
期刊
摘 要:歌剧艺术是一种借鉴、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中国民族歌剧在从匮乏到丰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表演形式。然而兴盛繁荣过后,在快速发展的多元化社会潮流下,由于多方面因素,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冲击。本文将结合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2017 年度资助项目、中国广播艺术团重点打造的中国民族交响乐歌剧《莫高窟》,对我国民族歌剧发展
期刊
摘 要:二胡揉弦种类繁多,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具音乐特色,充分展现乐曲灵魂。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举例对比,简要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的揉弦技法,有机地将不同风格乐曲与演奏技巧相融合,更好的表现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二胡;揉弦种类;揉弦技巧;揉弦的运用  二胡作为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的代表,其音色温婉细腻,极富歌唱性。在二胡的演奏过程中,揉弦的处理更能体现出演奏者对于乐曲的理
期刊
摘 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农村走向城鎮,“旧不如新”的观念深深植入人们的思想,导致旧住宅被大量废弃和摧毁。加上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旧住宅再利用的历史经验与系统理论指导,使得许多原本用意良好的“开发利用”也最终演变成了旧居住环境的又一场浩劫。本文通过对旧宅改造的相关理论、室内装饰改造的方法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改造旧居住环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对旧宅改造再设计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旧居住空间;
期刊
摘 要: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区文化是未来公共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城市是文化的中心,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则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定义为一种特定的空间媒介,而这种空中媒介必然有其艺术的个性,公共艺术可能是无标题的构筑物创作,仅作为场所中的空间媒介,而市民参与其中得到放松,学习,沟通,互动等各种生活体验,在完成"空间对话"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独立的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