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执著而美丽
坐在我对面的女孩披散着长长的头发,嘴角带着浓浓的笑意,面庞上是一览无余的干净,青春逼人,却又荡漾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淡定,仿佛一下子把我熟悉的那个体操房里的张楠推远了。
“我还是第一次留这么长的头发。”张楠捋着自己的发梢说。长发给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的妩媚,也让人感叹时光荏苒,恍惚中,仿佛曾有过对一个短发女孩的记忆。如果不是选择了坚持,也许在头发长长之前她就已经走出了我们的视线。
人们能记住的体操女孩有多少呢?人性总是健忘的,面对有如惊鸿一瞥的体操生涯,选择的总是那些最璀璨的光芒。但是那个上午,张楠以一种非常隆重的方式让中国体操铭记,她的照片被挂在了那面著名的冠军墙上。照片上的她灿烂地笑着,发自内心的释然。程菲打趣说:“楠姐,看每个人笑的模样,就知道这个冠军有多么不容易了。”然后指着照片说,楠姐笑得最开心了。
张楠立刻领会了这话的意思,说:“这个冠军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重很重,拿到它我用了整整五年。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嫉妒这些小孩了,他们刚出来,就有这么好的机遇。我却一直不顺。”
八个新登榜的冠军,有七张面孔几乎刚刚为人们所熟悉:只有张楠,已经在一线奋斗了整整五年。
五年,和她同龄的女孩均已退役;五年,她迎来了多少稚嫩的面孔,无数次徘徊在放弃的边缘。但是五年的磨砺催生了一个人的成熟,也终于让她迎来了生命中最骄傲的一刻。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她自认为最巅峰的时候无数次地和机遇失之交臂;在伤病缠身几近放弃之际却峰回路转。
这是体操的捉弄,还是张楠的运数?
2006年,对中国体操来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也是张楠的转折之年。丹麦世锦赛,中国女队历史性地夺得团体金牌,将张楠的体操生涯推上了顶点。比赛中,张楠几次出场都有非常出色的发挥;最后一项自由操,最后一个出场的她更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赢得了高分,最终确保团体金牌没有旁落。
在确信赢得最后的胜利后,张楠抱着自己的教练大哭起来。她一直是个爱哭的女孩,但是在以往,似乎更多地为伤病、为情绪而哭,这次,她终于痛痛快快地流下了喜悦和幸福的泪水。
因蜕变而坚强
很不愿意看体操女孩的手,小小一个手掌,满满地堆着厚厚的老茧,这与她们轻盈的青春有着太大的反差。张楠伸出手给我看——同其他女孩相比,并无二致,但是对张楠来说绝不一样,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给她留下了刻骨的记忆,直到今天,她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那一刻——当她在高低杠上换杠的时候,手掌发出一声脆响,“不用去医院,我知道肯定断了。”
哭泣持续了整整两天,被摧毁的显然不是手,而是一个体操女孩踌躇满志的信心,受伤前,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正处在一个绝佳的状态。
整整两个月,不能进行系统训练。因为敷药,掌心沤烂了,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有一天,她看着自己又白又嫩如同新长出来的一只手,心想,这是我的吗?重新上杠,原以为肯定会被磨破,幸运的是,没有。
“蜕过一次,变得更结实了。”张楠淡淡地说。
但是考验没有因此而停止。2005年,经过冬训和一连串的比赛,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煎熬。这年6月,全国锦标赛之后,她的胯部开始隐隐作痛:渐渐地,训练和比赛受到影响:疼得厉害时,无法入睡,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眼泪无休无止。
教练们也有点束手无策。没完没了的伤病,越来越重的身体,几乎没有人再看好她,退役似乎已经成为摆在她面前的唯一选择。
不甘心。练了这么多年,她好像从来没有过酣畅淋漓的那一刻,她渴望在离开之前,迎接一次更加璀璨的怒放。
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用一种几乎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别人:张楠还行。这个人便是教练刘群琳。不过,张楠也真是给她出了一道难题,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地练过,一练就痛,一痛就哭。气急了,刘群琳干脆说:“别练了!这么痛苦,有什么意思!”
有一年春节,女队队员在刘导家吃年夜饭。告别的时候,在暗淡的灯光下,张楠蓦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教练是那样的憔悴。平日里的坚强,生动那一刻仿佛坍塌了,剩下的只是脆弱和疲惫。张楠的心深深地痛了。
那时,刘群琳的胯部已经出问题了,2006年1月,她做了手术。3个月后,当茫然的张楠看到刘群琳拄着双拐出现在体操馆,她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刘群琳开始指导张楠训练。她不时冲着张楠大喊:“为什么没有长进?”情急之下,干脆扔掉双拐,上阵指导并保护她的队员。张楠,或许可以在伤病面前败下阵来,却无法坦然面对教练的付出。“我要是不坚持,就太没良心了!”不止一次,听到她这样说。
其实,刘群琳未见得能够预见张楠的运动生涯,同病相怜的痛苦,对方不肯放弃的决绝,让她从心底对这个女孩多了一份怜惜。当张楠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丹麦世锦赛的参赛资格并在比赛中有出色发挥时,她带给教练的不仅是惊喜,更有欣慰。
因责任而成熟
“个人冠军,对我来说不是不重要但我更重要的任务是带领这些小队员赢得团体金牌。”
“给这些小队员作好榜样。”
每次听张楠这样说,都有一种忍俊不住的感觉,她自己实在还是个孩子,回到家,也会腻在爸爸妈妈身边不愿离去,却已经把大姐和队长的角色看作自己最重要的担当。
“其实一开始,也不是特别在意。”投入之后,张楠渐渐意识到这个角色的重要,队员们来自天南地北,每一个人的性格、想法都各不相同,如何让她们以更好的情绪和状态投入训练和比赛,是教练们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同龄人,这个队长常常以“过来人”的经历开导小队员,有时候往往会起到教练所起不到的作用。
丹麦世锦赛,女孩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折磨。法国的备战阶段,一天,训练结束,队伍在体操馆外等车,大家发现,张楠和程菲落在了后面。
原来,压力之下的程菲丧失了自信,她觉得自己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张楠主动找到程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她。那一天,就在异国的街头,一对中国姐妹开始了倾心长谈。交流整整持续了40分钟,教练们没有打扰她们,而是将这空间留给了女孩自己:她们长大了。
而面对比赛,张楠更是表现出一个成熟队员应有的素质。赛前,初出茅庐的何宁因为承担了太重的责任而几近崩溃,张楠便默默做好了“打头炮”的准备,她告诉教练,不管是第几个出场,她都没有问题。
多哈亚运会,是女队继丹麦世锦赛一个月后参加的又一场大战,张楠再次把稳定军心,争夺团体金牌作为自己出征亚运会的首要任务。她说,没有经历过那种气氛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一个运动员只有站在国际比赛的赛场,才能了解团体比赛的意义是多么重 大,团体冠军的喜悦是任何个人项目的金牌都无法相比的。
“以前,如果在团体比赛中失利,我会难过,但只是一种小孩子丢了东西的难过:现在,我会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在考虑自己的比赛的同时,身为队长,张楠还要顾全其他队员的情绪。当何宁面对全能比赛感到紧张时,她不断地给她打气、加油,告诉对方:你没有任何压力,你要做的只是发挥自己的水平!
提起何宁,张楠抑制不住欣赏之情。她说,何宁有股子狠劲,在比赛中能把一切置之度外,把最好的水平爆发出来,看她比赛真是特别解气l联想到自己,她不无遗憾地说:“我要是能有她那股子劲,我就什么都不缺了!”的确,张楠的细密,周到既成就了她的稳健、全面,有时,也让她缺少爆发,用她自己的话说,一段时间的集中之后,往往就散了。丹麦阿胡斯的平衡木决赛至今还是一个隐痛,之前,因为程菲夺冠,张楠说自己有点忘乎所以,加上运气不好,买水的时候被绊倒,崴伤了脚。因为这样的意外而影响发挥,她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去年年底的巴西总决赛,还是没能在个人项目上有所突破,可能是连拿两个大赛的团体冠军,。有点懈怠了。
因梦想而坚持
很多人都说,张楠变了。仿佛一夜之间,这个20岁的女孩带给旁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笑容大方地写在她的脸上。
迎来这样的绽放,一路走来,显然并不轻松。
2004年,伤病之外,张楠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尴尬,她开始发育了。停训养伤本来就会发胖,发育后体重的自然增长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那是一段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恢复训练的每一天似乎都充满了炼狱之苦。身体的承受之外,是更大的心理折磨。
“那个阶段,话都不想讲,看到每个人都烦,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成长路上的迷失让张楠陷入了混乱,终于有一天,张楠和教练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不练了!”18岁,女孩张楠的青春进入叛逆。伤病、竞技体育的残酷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提起那段日子,张楠笑说她写检查的水平很高,满满几大页,声情并茂。
但是检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张楠的状况其实也促使教练思考如何训练年龄偏大、伤病缠身的运动员?退役是否是张楠唯一的出路?陆善真和刘群琳开始给张楠制订更为灵活的训练计划,力求使她在相对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张楠拥有了更大的训练空间,较多的自由把握在自己手里。在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教练信任的目光中,她终于一点点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得了自己体操生涯的新的跨越。
张楠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状态得到了新的提升。现在,在中国女子体操队员中,除了刘璇,只有张楠,她们在体操的国度,坚持到了20岁以后。
“我不想你们像星星那样闪得那么快,亮一下就完了。我希望中国体操多一些常青树。”说这话的人是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张楠把这话默默地记在心里,她由衷地希望自己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因为圆梦,张楠继续着自己的体操之旅。现在,一个更大的梦想摆在她的面前:2008,北京。雅典奥运,伤愈之后,她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执著为自己争取到前往雅典的机会,“女队员的运动生涯太短暂了,能够参加一次奥运会,是多么不易,我不想放弃。”
那个时候,张楠以为这是自己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因为,极少有女子体操运动员可以两度走入奥运赛场。奇迹是不可奢求的,然而,却不是不可创造的。
“能不能参赛,届时要看我的状态。不过,我一定会努力。”这个20岁的女孩以一种淡然而坚决的语气说。
坐在我对面的女孩披散着长长的头发,嘴角带着浓浓的笑意,面庞上是一览无余的干净,青春逼人,却又荡漾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淡定,仿佛一下子把我熟悉的那个体操房里的张楠推远了。
“我还是第一次留这么长的头发。”张楠捋着自己的发梢说。长发给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的妩媚,也让人感叹时光荏苒,恍惚中,仿佛曾有过对一个短发女孩的记忆。如果不是选择了坚持,也许在头发长长之前她就已经走出了我们的视线。
人们能记住的体操女孩有多少呢?人性总是健忘的,面对有如惊鸿一瞥的体操生涯,选择的总是那些最璀璨的光芒。但是那个上午,张楠以一种非常隆重的方式让中国体操铭记,她的照片被挂在了那面著名的冠军墙上。照片上的她灿烂地笑着,发自内心的释然。程菲打趣说:“楠姐,看每个人笑的模样,就知道这个冠军有多么不容易了。”然后指着照片说,楠姐笑得最开心了。
张楠立刻领会了这话的意思,说:“这个冠军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重很重,拿到它我用了整整五年。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嫉妒这些小孩了,他们刚出来,就有这么好的机遇。我却一直不顺。”
八个新登榜的冠军,有七张面孔几乎刚刚为人们所熟悉:只有张楠,已经在一线奋斗了整整五年。
五年,和她同龄的女孩均已退役;五年,她迎来了多少稚嫩的面孔,无数次徘徊在放弃的边缘。但是五年的磨砺催生了一个人的成熟,也终于让她迎来了生命中最骄傲的一刻。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她自认为最巅峰的时候无数次地和机遇失之交臂;在伤病缠身几近放弃之际却峰回路转。
这是体操的捉弄,还是张楠的运数?
2006年,对中国体操来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也是张楠的转折之年。丹麦世锦赛,中国女队历史性地夺得团体金牌,将张楠的体操生涯推上了顶点。比赛中,张楠几次出场都有非常出色的发挥;最后一项自由操,最后一个出场的她更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赢得了高分,最终确保团体金牌没有旁落。
在确信赢得最后的胜利后,张楠抱着自己的教练大哭起来。她一直是个爱哭的女孩,但是在以往,似乎更多地为伤病、为情绪而哭,这次,她终于痛痛快快地流下了喜悦和幸福的泪水。
因蜕变而坚强
很不愿意看体操女孩的手,小小一个手掌,满满地堆着厚厚的老茧,这与她们轻盈的青春有着太大的反差。张楠伸出手给我看——同其他女孩相比,并无二致,但是对张楠来说绝不一样,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给她留下了刻骨的记忆,直到今天,她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那一刻——当她在高低杠上换杠的时候,手掌发出一声脆响,“不用去医院,我知道肯定断了。”
哭泣持续了整整两天,被摧毁的显然不是手,而是一个体操女孩踌躇满志的信心,受伤前,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正处在一个绝佳的状态。
整整两个月,不能进行系统训练。因为敷药,掌心沤烂了,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有一天,她看着自己又白又嫩如同新长出来的一只手,心想,这是我的吗?重新上杠,原以为肯定会被磨破,幸运的是,没有。
“蜕过一次,变得更结实了。”张楠淡淡地说。
但是考验没有因此而停止。2005年,经过冬训和一连串的比赛,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煎熬。这年6月,全国锦标赛之后,她的胯部开始隐隐作痛:渐渐地,训练和比赛受到影响:疼得厉害时,无法入睡,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眼泪无休无止。
教练们也有点束手无策。没完没了的伤病,越来越重的身体,几乎没有人再看好她,退役似乎已经成为摆在她面前的唯一选择。
不甘心。练了这么多年,她好像从来没有过酣畅淋漓的那一刻,她渴望在离开之前,迎接一次更加璀璨的怒放。
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用一种几乎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别人:张楠还行。这个人便是教练刘群琳。不过,张楠也真是给她出了一道难题,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地练过,一练就痛,一痛就哭。气急了,刘群琳干脆说:“别练了!这么痛苦,有什么意思!”
有一年春节,女队队员在刘导家吃年夜饭。告别的时候,在暗淡的灯光下,张楠蓦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教练是那样的憔悴。平日里的坚强,生动那一刻仿佛坍塌了,剩下的只是脆弱和疲惫。张楠的心深深地痛了。
那时,刘群琳的胯部已经出问题了,2006年1月,她做了手术。3个月后,当茫然的张楠看到刘群琳拄着双拐出现在体操馆,她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刘群琳开始指导张楠训练。她不时冲着张楠大喊:“为什么没有长进?”情急之下,干脆扔掉双拐,上阵指导并保护她的队员。张楠,或许可以在伤病面前败下阵来,却无法坦然面对教练的付出。“我要是不坚持,就太没良心了!”不止一次,听到她这样说。
其实,刘群琳未见得能够预见张楠的运动生涯,同病相怜的痛苦,对方不肯放弃的决绝,让她从心底对这个女孩多了一份怜惜。当张楠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丹麦世锦赛的参赛资格并在比赛中有出色发挥时,她带给教练的不仅是惊喜,更有欣慰。
因责任而成熟
“个人冠军,对我来说不是不重要但我更重要的任务是带领这些小队员赢得团体金牌。”
“给这些小队员作好榜样。”
每次听张楠这样说,都有一种忍俊不住的感觉,她自己实在还是个孩子,回到家,也会腻在爸爸妈妈身边不愿离去,却已经把大姐和队长的角色看作自己最重要的担当。
“其实一开始,也不是特别在意。”投入之后,张楠渐渐意识到这个角色的重要,队员们来自天南地北,每一个人的性格、想法都各不相同,如何让她们以更好的情绪和状态投入训练和比赛,是教练们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同龄人,这个队长常常以“过来人”的经历开导小队员,有时候往往会起到教练所起不到的作用。
丹麦世锦赛,女孩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折磨。法国的备战阶段,一天,训练结束,队伍在体操馆外等车,大家发现,张楠和程菲落在了后面。
原来,压力之下的程菲丧失了自信,她觉得自己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张楠主动找到程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她。那一天,就在异国的街头,一对中国姐妹开始了倾心长谈。交流整整持续了40分钟,教练们没有打扰她们,而是将这空间留给了女孩自己:她们长大了。
而面对比赛,张楠更是表现出一个成熟队员应有的素质。赛前,初出茅庐的何宁因为承担了太重的责任而几近崩溃,张楠便默默做好了“打头炮”的准备,她告诉教练,不管是第几个出场,她都没有问题。
多哈亚运会,是女队继丹麦世锦赛一个月后参加的又一场大战,张楠再次把稳定军心,争夺团体金牌作为自己出征亚运会的首要任务。她说,没有经历过那种气氛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一个运动员只有站在国际比赛的赛场,才能了解团体比赛的意义是多么重 大,团体冠军的喜悦是任何个人项目的金牌都无法相比的。
“以前,如果在团体比赛中失利,我会难过,但只是一种小孩子丢了东西的难过:现在,我会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在考虑自己的比赛的同时,身为队长,张楠还要顾全其他队员的情绪。当何宁面对全能比赛感到紧张时,她不断地给她打气、加油,告诉对方:你没有任何压力,你要做的只是发挥自己的水平!
提起何宁,张楠抑制不住欣赏之情。她说,何宁有股子狠劲,在比赛中能把一切置之度外,把最好的水平爆发出来,看她比赛真是特别解气l联想到自己,她不无遗憾地说:“我要是能有她那股子劲,我就什么都不缺了!”的确,张楠的细密,周到既成就了她的稳健、全面,有时,也让她缺少爆发,用她自己的话说,一段时间的集中之后,往往就散了。丹麦阿胡斯的平衡木决赛至今还是一个隐痛,之前,因为程菲夺冠,张楠说自己有点忘乎所以,加上运气不好,买水的时候被绊倒,崴伤了脚。因为这样的意外而影响发挥,她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去年年底的巴西总决赛,还是没能在个人项目上有所突破,可能是连拿两个大赛的团体冠军,。有点懈怠了。
因梦想而坚持
很多人都说,张楠变了。仿佛一夜之间,这个20岁的女孩带给旁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笑容大方地写在她的脸上。
迎来这样的绽放,一路走来,显然并不轻松。
2004年,伤病之外,张楠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尴尬,她开始发育了。停训养伤本来就会发胖,发育后体重的自然增长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那是一段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恢复训练的每一天似乎都充满了炼狱之苦。身体的承受之外,是更大的心理折磨。
“那个阶段,话都不想讲,看到每个人都烦,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成长路上的迷失让张楠陷入了混乱,终于有一天,张楠和教练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不练了!”18岁,女孩张楠的青春进入叛逆。伤病、竞技体育的残酷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提起那段日子,张楠笑说她写检查的水平很高,满满几大页,声情并茂。
但是检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张楠的状况其实也促使教练思考如何训练年龄偏大、伤病缠身的运动员?退役是否是张楠唯一的出路?陆善真和刘群琳开始给张楠制订更为灵活的训练计划,力求使她在相对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张楠拥有了更大的训练空间,较多的自由把握在自己手里。在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教练信任的目光中,她终于一点点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得了自己体操生涯的新的跨越。
张楠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状态得到了新的提升。现在,在中国女子体操队员中,除了刘璇,只有张楠,她们在体操的国度,坚持到了20岁以后。
“我不想你们像星星那样闪得那么快,亮一下就完了。我希望中国体操多一些常青树。”说这话的人是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张楠把这话默默地记在心里,她由衷地希望自己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因为圆梦,张楠继续着自己的体操之旅。现在,一个更大的梦想摆在她的面前:2008,北京。雅典奥运,伤愈之后,她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执著为自己争取到前往雅典的机会,“女队员的运动生涯太短暂了,能够参加一次奥运会,是多么不易,我不想放弃。”
那个时候,张楠以为这是自己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因为,极少有女子体操运动员可以两度走入奥运赛场。奇迹是不可奢求的,然而,却不是不可创造的。
“能不能参赛,届时要看我的状态。不过,我一定会努力。”这个20岁的女孩以一种淡然而坚决的语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