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阅读带给学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进入阅读,学生便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更重要的是阅读是梦想生长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读书中会不断地产生梦想,但现在有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为什么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来探讨。
一、选择
自由地选择书籍阅读是文学兴趣形成的基础,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却总是把自己挑选的文章强行推荐给学生,而对那些不符合他们要求的书籍一律采取拒绝手段。教师希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但上述做法却适得其反,限制读书范围等于束缚了儿童的阅读能力,也挫伤了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初学阶段就拥有遨游书海的自由,这对他们的学习大有好处。但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恰恰相反,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总体上加以引导。如:召开专门的图书讨论会,公开讨论择书的标准,根据儿童的兴趣所在推荐好书等,参加会议的人员应该有家长,当然也要包括儿童自己。
二、时间
从道理上讲,只有保证了阅读时间,儿童才有可能热爱读书。举个其他方面的例子: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听几次驾驶员培训课学会开车,但若没有大量的实践,就不可能成为司机,许多儿童是在家里阅读的。如果全家人热爱读书,尊重知识,就会使儿童耳濡目染,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另一些儿童要求学校提供读书时间。许多学校和班级订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表。在这段时间内,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要读书,教师也不能例外。教师不能利用此时间批改作业,与别人谈话或整理课桌等。否则,学生就会觉得阅读只对自己重要,对教师却无所谓。上午和下午课前时间都可用来读书,要让学生领悟出教师很重视读书。如果只利用每天学习结束时读书,就会使儿童感到它无足轻重。在阅读时间,教室门口可贴上这样几个字:“阅读时间,请勿打扰”。
三、氛围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有吸引力的阅读氛围,否则学生就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学生对氛围的反映是很敏感的。它包括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教室里可以精心布置一个放置书籍的读书角。一些鲜花,几把椅子、几个坐垫,可以使这里引人入胜。这里也可以陈列一些儿童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或者贴一些有关书籍的宣传画、广告、图书介绍,在没有条件开辟读书角的地方,应放置几个赏心悦目的书架,或利用墙壁布置一个学习园地等等。
2.读书气氛。在某些班级中,读书成了非常紧张的竞赛。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看谁读得最多读得最快,其实这样既不利于提高阅读兴趣,又束缚了择书的范围。因为要想获胜,就得挑选一些短的、容易的读物,以便囫囵吞枣式地浏览一遍,这样做的结果也影响了那些勤于思考的学生。他们看书较慢,但很认真,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把重点放在认真的态度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去思考、去汲取那闪烁在字里行间的文学艺术精华。
四、榜样
许多儿童进校门之前不知道读书会使人如醉如痴,他们对读书的看法仅限于自己父母的态度——成年人不识字就难以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因为很多工作都做不了。儿童不可能懂得“读书乐”,这就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去证实这点。教师应该注意在儿童面前做儿童的典范,并注重以自己的读书方法去启发、影响儿童。例如:
1.看书时你会笑出声,又会流出泪。
2.你完全陶醉在书中以至于听不见别人的讲话。
3.如果某本书令人厌烦,你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略过几页再看,放到一边停一段时间再看,换一本书看。
4.你择书的目的明确,或者因为题目,或者因为作者,或者有其他原因。读书方法各种各样,不一定总是从第一页开始看。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面前读书,并非可有可无,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欣赏与交流
尽管教师可用滔滔不绝的语言向学生推荐好书,但就其产生的效果来看,不如学生之间互相推荐读物。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说:“读一下这本书,你会喜欢它的”,可能会有效果,但换一个学生来讲这话,就几乎可以说是绝对有效。
推荐读物的方法很多,大部分教师采用让学生写读后感、写书评的方法,教师要注意文章的质量,让它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防止流于形式。但假如某个学生想告诉同学他看的书有多么精彩,就要满足他的愿望。
许多读书活动是集体参加的,其结果不一定用某种看得见的形式来表现,让学生讨论大家熟悉的某个故事,他们就可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局外人总担心讨论的内容会离“题”太远,但实际上“分岔”是正常的、有益的,是儿童从书中受到启发后产生的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邓家中心完小)
一、选择
自由地选择书籍阅读是文学兴趣形成的基础,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却总是把自己挑选的文章强行推荐给学生,而对那些不符合他们要求的书籍一律采取拒绝手段。教师希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但上述做法却适得其反,限制读书范围等于束缚了儿童的阅读能力,也挫伤了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初学阶段就拥有遨游书海的自由,这对他们的学习大有好处。但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恰恰相反,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总体上加以引导。如:召开专门的图书讨论会,公开讨论择书的标准,根据儿童的兴趣所在推荐好书等,参加会议的人员应该有家长,当然也要包括儿童自己。
二、时间
从道理上讲,只有保证了阅读时间,儿童才有可能热爱读书。举个其他方面的例子: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听几次驾驶员培训课学会开车,但若没有大量的实践,就不可能成为司机,许多儿童是在家里阅读的。如果全家人热爱读书,尊重知识,就会使儿童耳濡目染,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另一些儿童要求学校提供读书时间。许多学校和班级订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表。在这段时间内,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要读书,教师也不能例外。教师不能利用此时间批改作业,与别人谈话或整理课桌等。否则,学生就会觉得阅读只对自己重要,对教师却无所谓。上午和下午课前时间都可用来读书,要让学生领悟出教师很重视读书。如果只利用每天学习结束时读书,就会使儿童感到它无足轻重。在阅读时间,教室门口可贴上这样几个字:“阅读时间,请勿打扰”。
三、氛围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有吸引力的阅读氛围,否则学生就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学生对氛围的反映是很敏感的。它包括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教室里可以精心布置一个放置书籍的读书角。一些鲜花,几把椅子、几个坐垫,可以使这里引人入胜。这里也可以陈列一些儿童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或者贴一些有关书籍的宣传画、广告、图书介绍,在没有条件开辟读书角的地方,应放置几个赏心悦目的书架,或利用墙壁布置一个学习园地等等。
2.读书气氛。在某些班级中,读书成了非常紧张的竞赛。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看谁读得最多读得最快,其实这样既不利于提高阅读兴趣,又束缚了择书的范围。因为要想获胜,就得挑选一些短的、容易的读物,以便囫囵吞枣式地浏览一遍,这样做的结果也影响了那些勤于思考的学生。他们看书较慢,但很认真,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把重点放在认真的态度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去思考、去汲取那闪烁在字里行间的文学艺术精华。
四、榜样
许多儿童进校门之前不知道读书会使人如醉如痴,他们对读书的看法仅限于自己父母的态度——成年人不识字就难以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因为很多工作都做不了。儿童不可能懂得“读书乐”,这就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去证实这点。教师应该注意在儿童面前做儿童的典范,并注重以自己的读书方法去启发、影响儿童。例如:
1.看书时你会笑出声,又会流出泪。
2.你完全陶醉在书中以至于听不见别人的讲话。
3.如果某本书令人厌烦,你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略过几页再看,放到一边停一段时间再看,换一本书看。
4.你择书的目的明确,或者因为题目,或者因为作者,或者有其他原因。读书方法各种各样,不一定总是从第一页开始看。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面前读书,并非可有可无,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欣赏与交流
尽管教师可用滔滔不绝的语言向学生推荐好书,但就其产生的效果来看,不如学生之间互相推荐读物。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说:“读一下这本书,你会喜欢它的”,可能会有效果,但换一个学生来讲这话,就几乎可以说是绝对有效。
推荐读物的方法很多,大部分教师采用让学生写读后感、写书评的方法,教师要注意文章的质量,让它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防止流于形式。但假如某个学生想告诉同学他看的书有多么精彩,就要满足他的愿望。
许多读书活动是集体参加的,其结果不一定用某种看得见的形式来表现,让学生讨论大家熟悉的某个故事,他们就可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局外人总担心讨论的内容会离“题”太远,但实际上“分岔”是正常的、有益的,是儿童从书中受到启发后产生的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邓家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