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新课改教学要素的调研表明,中职数控专业师资、装备配置差异极大,由此造成各校在教学组织、授课模式等方面也出现很大不同,以至产生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从而严重制约我省数控专业新课改成果的顺利推广。
由此,针对我省数控专业大班教学的现实,如何通过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教学项目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的科学组织,实现以较少的教学资源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成效的最终目标,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
一、组合技术教学项目的科学设计研究
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教学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设计将充分考虑学习趣味性与生产性的结合度、项目加工技术的组合度与项目加工进度的同步性三个要素。
项目的学习趣味性是中职生学习专业技术项目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趣味性项目学习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并产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项目的生产性是专业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高潮时,要及时将其注意力转化到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上,培养其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成就感。项目加工技术的组合度要求项目要满足分组并行项目教学的立足点,而不能采用多种技术展开教学的项目,否则,教学资源配置将迅速上升,同时,还要考虑几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进度,以确保大组并行实施项目时,进度统一,让两大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在最终项目的达标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1.车钳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普通车工与钳工是数控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技术课,而这两门功课在现行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频频出现学生厌倦情绪,既是教学内容单一、反复巩固引起的疲倦问题,也有这两项技术工作强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原因。
为此,我们计划在高一第一学期,针对数控专业男生多的特点,选择一些男生喜欢的军事、体育、交通等题材的工艺品模型作为教学项目进行开发,比如轮式炮车、拳击手、小火车、机器人等项目,通过简单的车工与钳工技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实现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产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2.车铣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通过一个学期的车工与钳工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加工能力,进入高一第二学期后,我们计划改变技术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并减轻工作强度,因此,选择普通车床与普通铣床进行组合技术项目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我们计划通过车、铣两种技术先加工若干具有一定配合精度的工艺品,如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小汽车,在加工技术要求上,也将根据课程要求,不断增加新知识与新技术,激发学生的斗志,为学生创造成就感。然后,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进度,适时地引进与学习的组合技术相适应的、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供学生学习,从而实现从趣味学习到生产学习的转化。
3.数控车铣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我们从调研的结果获知,数控加工技术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也出现了学习的厌倦情绪。数控加工技术一般在高二上学期开设,为此,我们计划设计数控车与数控铣加工技术相组合的项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怎样学好的四个问题。
4.模具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模具是数控加工技术中要求较高的加工对象,通常,模具加工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由于高一、高二学生普遍打好了钳工、普车、数车、数铣四种技术基础,所以,模具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对于学生已经不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因此,我们计划从企业引进真实产品进行项目优化设计,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规律,引导学生技术成长。
二、数控专业教学过程的科学组织研究
用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来实践新教学计划,并开展前述的组合技术项目教学,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重组。由于学生各个阶段专业知识基础程度不同,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教学组织模式来实施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
1.周授课制教学组织模式
高一新生进入职业学校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知识,《机械识图》、《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课程必须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为项目课程的实施打好基础,为此,我们计划高一第一学期采用周授课制,开设《车钳组合技术》项目课程,而高一第二学期则开设《车铣组合技术》项目课程。
2.阶段授课制教学组织模式
周授课制对于知识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数控专业技术形成的特点,连续学习往往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快速提升,为此,高二阶段计划实施阶段性授课制,学生围绕数控车铣组合项目,连续一个阶段学习数控车、数控铣加工技术,学习结束后进行技能达标鉴定。
3.交替式教学组织模式
周授课制与阶段授课制都是针对同一班级内部的教学组织模式,而班级众多情况下,班与班之间学习同一教学项目必然发生教学资源冲突,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出现,我们计划班与班实施交替式教学组织模式,当一个班在学习数控车铣组合技术时,另一个班学习模具设计与制作技术。
(作者单位: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由此,针对我省数控专业大班教学的现实,如何通过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教学项目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的科学组织,实现以较少的教学资源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成效的最终目标,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
一、组合技术教学项目的科学设计研究
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教学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设计将充分考虑学习趣味性与生产性的结合度、项目加工技术的组合度与项目加工进度的同步性三个要素。
项目的学习趣味性是中职生学习专业技术项目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趣味性项目学习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并产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项目的生产性是专业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高潮时,要及时将其注意力转化到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上,培养其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成就感。项目加工技术的组合度要求项目要满足分组并行项目教学的立足点,而不能采用多种技术展开教学的项目,否则,教学资源配置将迅速上升,同时,还要考虑几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进度,以确保大组并行实施项目时,进度统一,让两大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在最终项目的达标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1.车钳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普通车工与钳工是数控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技术课,而这两门功课在现行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频频出现学生厌倦情绪,既是教学内容单一、反复巩固引起的疲倦问题,也有这两项技术工作强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原因。
为此,我们计划在高一第一学期,针对数控专业男生多的特点,选择一些男生喜欢的军事、体育、交通等题材的工艺品模型作为教学项目进行开发,比如轮式炮车、拳击手、小火车、机器人等项目,通过简单的车工与钳工技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实现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产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2.车铣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通过一个学期的车工与钳工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加工能力,进入高一第二学期后,我们计划改变技术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并减轻工作强度,因此,选择普通车床与普通铣床进行组合技术项目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我们计划通过车、铣两种技术先加工若干具有一定配合精度的工艺品,如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小汽车,在加工技术要求上,也将根据课程要求,不断增加新知识与新技术,激发学生的斗志,为学生创造成就感。然后,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进度,适时地引进与学习的组合技术相适应的、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供学生学习,从而实现从趣味学习到生产学习的转化。
3.数控车铣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我们从调研的结果获知,数控加工技术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也出现了学习的厌倦情绪。数控加工技术一般在高二上学期开设,为此,我们计划设计数控车与数控铣加工技术相组合的项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怎样学好的四个问题。
4.模具组合技术项目的设计
模具是数控加工技术中要求较高的加工对象,通常,模具加工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由于高一、高二学生普遍打好了钳工、普车、数车、数铣四种技术基础,所以,模具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对于学生已经不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因此,我们计划从企业引进真实产品进行项目优化设计,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规律,引导学生技术成长。
二、数控专业教学过程的科学组织研究
用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来实践新教学计划,并开展前述的组合技术项目教学,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重组。由于学生各个阶段专业知识基础程度不同,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教学组织模式来实施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
1.周授课制教学组织模式
高一新生进入职业学校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知识,《机械识图》、《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课程必须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为项目课程的实施打好基础,为此,我们计划高一第一学期采用周授课制,开设《车钳组合技术》项目课程,而高一第二学期则开设《车铣组合技术》项目课程。
2.阶段授课制教学组织模式
周授课制对于知识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数控专业技术形成的特点,连续学习往往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快速提升,为此,高二阶段计划实施阶段性授课制,学生围绕数控车铣组合项目,连续一个阶段学习数控车、数控铣加工技术,学习结束后进行技能达标鉴定。
3.交替式教学组织模式
周授课制与阶段授课制都是针对同一班级内部的教学组织模式,而班级众多情况下,班与班之间学习同一教学项目必然发生教学资源冲突,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出现,我们计划班与班实施交替式教学组织模式,当一个班在学习数控车铣组合技术时,另一个班学习模具设计与制作技术。
(作者单位: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