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书坛,一时之间“尚式”之风甚嚣尘上,拼接、染色、做旧之风大行其道,加标题、添题跋等,五花八门。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吸引人的眼球。就如同一位佳人,脂粉气太浓,失却了与生俱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已到了令人生厌的地步。当今社会各类艺术门类进入了“快餐文化”时代,人们浮躁的心理已不能回归到平静地体味自然书写之美的状态。
然而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天趣”,书法艺术也不出其外。东汉蔡邕《笔论》中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宋苏轼《评草书》中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清傅山《作字示儿孙》中更是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作书观点。这些美学思想的渊源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思想。老子《道德经》中的“大巧若拙”和《庄子》中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体现。
古代书论中常将书法的最高佳境称之为“逸”。“逸”本意指“放纵”,即不拘陈规,随意而行。在书论中,“逸品”说较早由唐代李嗣真《书后品》中提出,其称“钟、张、羲、献,超然逸品。”书论中的“逸品”是在“神品”的基础上,更强调天真烂漫,所谓“颓然天放”“无意取态”。“逸品”将创作过程中的“初无意”“本不求工”而获取的艺术效果具体化为一种艺术的品格和审美的典型,如历史上的二王、颜真卿、张旭、怀素、杨凝式、米芾、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但同时人们又认识到,要创造高妙、天然、率真的作品,在“无意”“自然”的同时,又必须依赖于精熟的笔法。高度自然的创作精神与高度精熟的技法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便构成“自然天趣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意”“天然”并不是一味的“任意”,否则,一个从未受过书法训练的儿童任意挥写的“作品”就是最美的了。而“精能之致,反造疏淡”和“熟后求生”,正说明了“无意”“天然”乃是书家在掌握技法后要追求的自由境界。“疏淡”和“生”是书家对书法艺术美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创造。
同时,自然地书写又要建立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之上。唐孙过庭《书谱》中云:“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清刘熙载《艺概》中又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也就是说自然的书写是书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也是书法艺术奥妙之所在,是“情”与“形”两者高度辩证的结合。
当今书坛中存在的一些刻意设计、注重形式的现象,是与中国书法所追求的审美境界格格不入的。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书家,要有回归艺术审美本源的自信和勇气,不能过多注重形式、炫耀技巧,而应在掌握精熟技巧的基础上,在书法的本体和本质上下工夫,注入书家本人的主体情感,弘扬“真、善、美”的传统人文精神,强化个人风格,借古开今,创作出无愧于传统、无愧于时代的神品与逸品。
然而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天趣”,书法艺术也不出其外。东汉蔡邕《笔论》中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宋苏轼《评草书》中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清傅山《作字示儿孙》中更是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作书观点。这些美学思想的渊源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思想。老子《道德经》中的“大巧若拙”和《庄子》中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体现。
古代书论中常将书法的最高佳境称之为“逸”。“逸”本意指“放纵”,即不拘陈规,随意而行。在书论中,“逸品”说较早由唐代李嗣真《书后品》中提出,其称“钟、张、羲、献,超然逸品。”书论中的“逸品”是在“神品”的基础上,更强调天真烂漫,所谓“颓然天放”“无意取态”。“逸品”将创作过程中的“初无意”“本不求工”而获取的艺术效果具体化为一种艺术的品格和审美的典型,如历史上的二王、颜真卿、张旭、怀素、杨凝式、米芾、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但同时人们又认识到,要创造高妙、天然、率真的作品,在“无意”“自然”的同时,又必须依赖于精熟的笔法。高度自然的创作精神与高度精熟的技法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便构成“自然天趣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意”“天然”并不是一味的“任意”,否则,一个从未受过书法训练的儿童任意挥写的“作品”就是最美的了。而“精能之致,反造疏淡”和“熟后求生”,正说明了“无意”“天然”乃是书家在掌握技法后要追求的自由境界。“疏淡”和“生”是书家对书法艺术美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创造。
同时,自然地书写又要建立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之上。唐孙过庭《书谱》中云:“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清刘熙载《艺概》中又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也就是说自然的书写是书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也是书法艺术奥妙之所在,是“情”与“形”两者高度辩证的结合。
当今书坛中存在的一些刻意设计、注重形式的现象,是与中国书法所追求的审美境界格格不入的。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书家,要有回归艺术审美本源的自信和勇气,不能过多注重形式、炫耀技巧,而应在掌握精熟技巧的基础上,在书法的本体和本质上下工夫,注入书家本人的主体情感,弘扬“真、善、美”的传统人文精神,强化个人风格,借古开今,创作出无愧于传统、无愧于时代的神品与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