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和新的理论表征。随着两会的胜利闭幕,建设“美丽内蒙古”成为热议话题。“美丽内蒙古,必定是天蓝水清地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蒙古;必定是各民族团结和睦、边疆稳固安宁的内蒙古;必定是人人享有优质公共服务和公平发展机会的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的关系,并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内蒙古生态旅游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美丽内蒙古,生态旅游,国家公园
0引言
建设“美丽内蒙古”,要继续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要求。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兴边富民等民族工作,共建美丽精神家园,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创美好幸福和谐生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建设好新时代模范自治区。
建设美丽内蒙古,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扩大医疗、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会展、物流等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1 “美丽内蒙古”要与旅游业相结合
1.1 旅游业的作用
旅游业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即其不但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在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阶段,有必要发展以事业形态为主的“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旅游”。
1.2 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构建“美丽内蒙古”方面
“美丽内蒙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体现了人民对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生态安全的需求。生态旅游强调保护和发展并重,具有绿色环保、低消耗的特点,能够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美丽内蒙古”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实现路径。
1.3 与国家公园旅游相结合构建“美丽内蒙古”方面
国家公园不但是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而且还被用作最重要的公益性国民游憩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也明确,国家公园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展自然观光、旅游。推敲起来,国家公园旅游应该是一种体现“大综合、大学科、大投入”的大旅游。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这么全、科技含量这么高的产业,不仅需要资金上的大投入,也需要建立与非政府组织、学校、志愿者等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其通过多方参与保证专业水平,体现全民公益性。
2 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旅游的发展方式
2.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以生态系统保护为前提,还能够带动区域绿色发展的国家公园旅游,需要以国家公园体制和国家公园品牌为基础。国家公园体制在权、钱方面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国家公园旅游生态保护和全民公益两方面目标的实现,而国家公园品牌则有可能发展成为国家公园旅游的顶级品牌,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国家公园体制保障国家公园旅游事业属性的体现。
2.2 旅游品牌价值方面
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的构建,是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重要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势转化为产品品质的优势,并通过品牌平台固化推广体现为价格优势和销量优势,最终在环境友好和社区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单位产品的价值明显提升,意即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3 “美丽内蒙古”文化建设方面
3.1 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均为当下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产业发展业态,更新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等方面存在天然的耦合性。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之初,立足于文化资源优势,整合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草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以旅游促进文化产业繁荣的格局,并积极拓展和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3.2 内蒙古文化资源
内蒙古草原文化和旅游资源,树立起了内蒙古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在国内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是进一步确立内蒙古自治区未来旅游业发展品牌形象的重要资源载体。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三少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这一切都为内蒙古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结语
党和国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旅游 发展,以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与落实。因此需要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内涵与理念基础、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支撑途径、生态旅游空间模式优化与新型产品、生态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旅游者行为与客源市场、生態旅游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功能等方面加强研究,以丰富中国旅游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体系,更好地为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钟林生,周睿.国家公园社区旅游发展的空间适宜性评价与引导途径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7,31(03):1-13.
[2]赵智聪,彭琳,杨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J].中国园林,2016,32(07):11-18.
[3]周彬,张梦瑶,钟林生,虞虎.内蒙古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测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4):203-208.
[4]戴永吉,胡德斌,周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影响——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调研[J].中国土地,2018(09):43-45.
[5]闫欣.内蒙古自然保护地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18(09):56-59.
[6]杨锐.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三大理念[J].生物多样性,2017,25(10):1040-1041.
[7]钟林生,王朋薇.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研究展望[J].旅游导刊,2019,3(01):9-20.
[8]欧阳志云,徐卫华.整合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依法建设国家公园[J].生物多样性,2014,22(04):425-427.
[9]周睿,钟林生,刘家明,唐承财,孙雷刚.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04):577-587.
[10]乌铁红,张捷,李文杰.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地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06):66-72.
[11]苏红巧,苏杨.国家公园不是旅游景区,但应该发展国家公园旅游[J].旅游学刊,2018,33(08):2-5.
[12]刘家明.生态旅游区旅游用地碎片化及其整合[J].旅游学刊,2017,32(07):9-11.
[13]黄莹.扬帆起航再出发 建设美丽内蒙古[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9(01):13.
[14]高冉,王国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自觉演进[J].理论探索,2019(01):48-53.
作者简介:包力尔(1993—),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职务:无,研究生,研究方向:北方民族生态环境与旅游
关键词:美丽内蒙古,生态旅游,国家公园
0引言
建设“美丽内蒙古”,要继续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要求。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兴边富民等民族工作,共建美丽精神家园,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创美好幸福和谐生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建设好新时代模范自治区。
建设美丽内蒙古,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扩大医疗、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会展、物流等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1 “美丽内蒙古”要与旅游业相结合
1.1 旅游业的作用
旅游业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即其不但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在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阶段,有必要发展以事业形态为主的“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旅游”。
1.2 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构建“美丽内蒙古”方面
“美丽内蒙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体现了人民对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生态安全的需求。生态旅游强调保护和发展并重,具有绿色环保、低消耗的特点,能够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美丽内蒙古”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实现路径。
1.3 与国家公园旅游相结合构建“美丽内蒙古”方面
国家公园不但是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而且还被用作最重要的公益性国民游憩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也明确,国家公园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展自然观光、旅游。推敲起来,国家公园旅游应该是一种体现“大综合、大学科、大投入”的大旅游。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这么全、科技含量这么高的产业,不仅需要资金上的大投入,也需要建立与非政府组织、学校、志愿者等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其通过多方参与保证专业水平,体现全民公益性。
2 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旅游的发展方式
2.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以生态系统保护为前提,还能够带动区域绿色发展的国家公园旅游,需要以国家公园体制和国家公园品牌为基础。国家公园体制在权、钱方面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国家公园旅游生态保护和全民公益两方面目标的实现,而国家公园品牌则有可能发展成为国家公园旅游的顶级品牌,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国家公园体制保障国家公园旅游事业属性的体现。
2.2 旅游品牌价值方面
国家公园品牌增值体系的构建,是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重要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势转化为产品品质的优势,并通过品牌平台固化推广体现为价格优势和销量优势,最终在环境友好和社区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单位产品的价值明显提升,意即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3 “美丽内蒙古”文化建设方面
3.1 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均为当下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产业发展业态,更新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等方面存在天然的耦合性。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之初,立足于文化资源优势,整合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草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以旅游促进文化产业繁荣的格局,并积极拓展和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3.2 内蒙古文化资源
内蒙古草原文化和旅游资源,树立起了内蒙古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在国内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是进一步确立内蒙古自治区未来旅游业发展品牌形象的重要资源载体。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三少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这一切都为内蒙古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结语
党和国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旅游 发展,以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与落实。因此需要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内涵与理念基础、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支撑途径、生态旅游空间模式优化与新型产品、生态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旅游者行为与客源市场、生態旅游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功能等方面加强研究,以丰富中国旅游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体系,更好地为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钟林生,周睿.国家公园社区旅游发展的空间适宜性评价与引导途径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7,31(03):1-13.
[2]赵智聪,彭琳,杨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J].中国园林,2016,32(07):11-18.
[3]周彬,张梦瑶,钟林生,虞虎.内蒙古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测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4):203-208.
[4]戴永吉,胡德斌,周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影响——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调研[J].中国土地,2018(09):43-45.
[5]闫欣.内蒙古自然保护地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18(09):56-59.
[6]杨锐.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三大理念[J].生物多样性,2017,25(10):1040-1041.
[7]钟林生,王朋薇.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研究展望[J].旅游导刊,2019,3(01):9-20.
[8]欧阳志云,徐卫华.整合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依法建设国家公园[J].生物多样性,2014,22(04):425-427.
[9]周睿,钟林生,刘家明,唐承财,孙雷刚.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04):577-587.
[10]乌铁红,张捷,李文杰.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地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06):66-72.
[11]苏红巧,苏杨.国家公园不是旅游景区,但应该发展国家公园旅游[J].旅游学刊,2018,33(08):2-5.
[12]刘家明.生态旅游区旅游用地碎片化及其整合[J].旅游学刊,2017,32(07):9-11.
[13]黄莹.扬帆起航再出发 建设美丽内蒙古[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9(01):13.
[14]高冉,王国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自觉演进[J].理论探索,2019(01):48-53.
作者简介:包力尔(1993—),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职务:无,研究生,研究方向:北方民族生态环境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