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班班通”工程的不断推进,不少乡镇小学也装上了现代化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课程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数学教学而言,建立几何模型与现实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涉及具体建构过程,新课标中多用“观察”“想象”“动作”等词语,但缺乏具体案例。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必须运用大量形象教学资源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效果。
电子白板是当前教学采取的主要方式,对比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其显著特点是资源丰富、形象直观。接下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谈谈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一、利用内置图像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指的是对实物在立体状态下大小、位置等关系的感知,它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前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参照学生表征认知特色;传授知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不间断感知、学习,从而形成自身空间感觉。这些教学资源的呈现也许运用传统的方式很难做到,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师所传达的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变化,从而进行理解。因此,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引入使得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变得更为简单。
例如:笔者在传授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知识时,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出多个立体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与组合。在构建长方体前,电子白板呈现出所需要构建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小棒才能最快速构建长方体呢?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是机械地完成教师的任务,而是带有独立思考性质。同时,这个问题对“相对棱长度相等”这一定理进行了回顾,并将其应用到了实际中来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标设计的初衷。
二、通过直观的操作性能,积累学生的空间认知
单纯的空间感知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在学习中积累,增加空间表象认知。在对空间的认知中,学生如果能够成功建立表象,就能加大对空间的认知,随着不断积累,必然会产生质变,最终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交互式白板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变化,从不同动态图景中获取知识。它的运用使得教师上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加大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空间的认知。
例如:白板出示杨桥小学的校園平面图,随机选取一栋建筑物,对其占地面积进行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形与实际的联系,运用所学公式计算出实际比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解决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图上教学楼的距离测出图中教学楼面积,然后根据面积变化规律得出实际教学楼面积;第二种是丈量出图中教学楼距离,然后换算成实际距离,求出建筑物的实际面积。
三、通过便捷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
空间想象指的是从实际物体联想出几何构造,并能清晰认识其内部结构与特征,最后进行重新构造。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空间表象基础上,但是,有了空间表象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形成“空间想象”,这需要大量实践,在不断认知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引入正是为空间想象培养提供了基础,其优秀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学工具给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帮助。
同样以“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在教学白板呈现一个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并计算其体积。
讨论:怎样验证其体积计算的正确性?
同学们经过猜想,开始动手操作,最后科学验证,获得了计算长方体的公式:假设长方体面积为y,将其长、宽、高分别表示为a,b,h,那么,其体积计算公式为:y=a·b·h。
这种通过电子白板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动态感知图形变换,亲身验证变化过程,深刻理解了长方体体积的相关难点,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空间感知能力。并且,这种记忆方式非常深刻,不易遗忘。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促进课堂互动空间
以往教学模式中,“交互式”多代指教师与课件之间的交互,即教师把控教学时间以及流程,按照既定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因此,为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多通过电子白板投放实物,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在“植树问题”一课中讲解“间隔数”与“间隔长度”两个概念区别时,完全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中呈现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差异。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自身才是课堂的主人,主动加入到教师讲课内容中,从实践中得出“间隔数”与“间隔长度”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
从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要全面贯彻新课标对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大量引入鲜活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对空间的认知,进而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传统教学工具很难帮助教师完成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新教学方式的应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杨桥殿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数学教学而言,建立几何模型与现实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涉及具体建构过程,新课标中多用“观察”“想象”“动作”等词语,但缺乏具体案例。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必须运用大量形象教学资源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效果。
电子白板是当前教学采取的主要方式,对比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其显著特点是资源丰富、形象直观。接下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谈谈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一、利用内置图像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指的是对实物在立体状态下大小、位置等关系的感知,它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前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参照学生表征认知特色;传授知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不间断感知、学习,从而形成自身空间感觉。这些教学资源的呈现也许运用传统的方式很难做到,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师所传达的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变化,从而进行理解。因此,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引入使得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变得更为简单。
例如:笔者在传授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知识时,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出多个立体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与组合。在构建长方体前,电子白板呈现出所需要构建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小棒才能最快速构建长方体呢?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是机械地完成教师的任务,而是带有独立思考性质。同时,这个问题对“相对棱长度相等”这一定理进行了回顾,并将其应用到了实际中来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标设计的初衷。
二、通过直观的操作性能,积累学生的空间认知
单纯的空间感知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在学习中积累,增加空间表象认知。在对空间的认知中,学生如果能够成功建立表象,就能加大对空间的认知,随着不断积累,必然会产生质变,最终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交互式白板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变化,从不同动态图景中获取知识。它的运用使得教师上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加大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空间的认知。
例如:白板出示杨桥小学的校園平面图,随机选取一栋建筑物,对其占地面积进行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形与实际的联系,运用所学公式计算出实际比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解决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图上教学楼的距离测出图中教学楼面积,然后根据面积变化规律得出实际教学楼面积;第二种是丈量出图中教学楼距离,然后换算成实际距离,求出建筑物的实际面积。
三、通过便捷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
空间想象指的是从实际物体联想出几何构造,并能清晰认识其内部结构与特征,最后进行重新构造。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空间表象基础上,但是,有了空间表象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形成“空间想象”,这需要大量实践,在不断认知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引入正是为空间想象培养提供了基础,其优秀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学工具给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帮助。
同样以“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在教学白板呈现一个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并计算其体积。
讨论:怎样验证其体积计算的正确性?
同学们经过猜想,开始动手操作,最后科学验证,获得了计算长方体的公式:假设长方体面积为y,将其长、宽、高分别表示为a,b,h,那么,其体积计算公式为:y=a·b·h。
这种通过电子白板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动态感知图形变换,亲身验证变化过程,深刻理解了长方体体积的相关难点,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空间感知能力。并且,这种记忆方式非常深刻,不易遗忘。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促进课堂互动空间
以往教学模式中,“交互式”多代指教师与课件之间的交互,即教师把控教学时间以及流程,按照既定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因此,为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多通过电子白板投放实物,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在“植树问题”一课中讲解“间隔数”与“间隔长度”两个概念区别时,完全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中呈现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差异。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自身才是课堂的主人,主动加入到教师讲课内容中,从实践中得出“间隔数”与“间隔长度”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
从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要全面贯彻新课标对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大量引入鲜活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对空间的认知,进而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传统教学工具很难帮助教师完成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新教学方式的应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杨桥殿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