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与研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培养的改革,设计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入项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法,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敢想、敢做、想做、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职教学;软件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58-02
随着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软件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目前,我省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人才培养跟不上行业和企业需求,归根结底是人才缺乏创新力,缺乏市场竞争力。各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创新意识、新应用、新技术的相关知识没有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环节薄弱。为应对新形势和软件技术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形成培养创新型软件开发、测试、管理等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对此,就软件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中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案。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行业需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创新的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软件行业的创新力依赖软件创新型人才,当下,软件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数据库知识和网络技术,理解软件工程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能力,熟练运用开发语言或工具进行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软件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食物和观念的动机,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原有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发挥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和,忽视了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做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向导,没有将创新理念灌输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从根本上不满足创新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滞后,不能满足创新能力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脱节,往往同学上理论课认为掌握到了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没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方法创新意识缺乏。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创新思路不开阔,传统的“依葫芦画瓢”学习模式,很难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模式。
3.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沿用本科培养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适合高职培养的课程体系,更没有建成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所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较多,课程课时较少,内容较多,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以职业技能课JavaEE Web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每周只有四个课时:两节理论课、两节实验课。学生学习课程的压力大、任务多、时间少、学习难度大,抑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4.客观因素造成高职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差。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少,学生多,有的课程一个教师要上五六个班,有的教师一个学期需要兼顾四、五门课程的教学,导致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导致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上得不到足够的训练。教师的管理难度大,这就制约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发展,降低了教学质量,从而阻碍了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创新意识淡薄,大多时间花在了玩游戏等娱乐上,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高职院校资金有限,设备更新慢,制约了教学实践的开展,从而限制了对学生软件创新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对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高职软件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要求学校要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出发,遵循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应用新的教学理念,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软件行业最新技术包含了整个专业创新的思想,教师需要对行业的最新动态有较高的敏感度,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涵括到专业最新前沿知识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应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它是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各项心里特征,学习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完成。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很好地培养与保持学生学习和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人类问题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其次,要提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反应的问题是找不到问题可以问,说明学生没有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找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研究型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讨,从过程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和领悟到问题中涵括的新知识和技能。再次,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积极主动交互、探讨,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目的的能力。 2.采用创新教学方法,适应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敢于创新,教学手段要勇于改革,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优化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知识获取的能力。应用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法,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培养要求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以企业级项目为主线,将项目拆解为几个项目小模块(或称子项目),每个项目小模块对应若干知识模块构成的知识模块,几个模块的知识深度逐步递进加深,并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学完一个知识模块,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小模块的研究,学会了一个技术的应用。随着学习的深入,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技术水平就提高一个等级。当完成几个模块学习之后,学生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的训练,基本具备企业级项目应用开发能力”[1]。采用真实的企业案例教学,通过项目中的模块贯穿知识点,以“产品(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教、学、做”相结合,努力做到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如图1所示。
应用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法,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软件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是符合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教学方法。
3.专业技术课程改革,满足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构建项目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夯实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课程已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课题任务和章节任务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阶段二:课程以模拟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实训课程提高学生软件技术流程开发技巧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阶段三: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综合技能培训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建立保障体系,保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建设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解决教师少、学生多、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学生考勤、实践和作业的管理。学生的作业通过平台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及时的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吸引学生将课余时间融入到学习研究与探索中来。其次,加大高职院校资金扶持的力度,添置更新专业创新教育教学所需设备,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依靠创新的教学观念、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可靠的保障体系等措施有机结合来实现。院校与教师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胜任软件技术开发、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奇付.高职标准课程体系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5).
[2]王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6):99-101.
[3]周博沙.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3).
关键词:高职教学;软件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58-02
随着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软件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目前,我省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人才培养跟不上行业和企业需求,归根结底是人才缺乏创新力,缺乏市场竞争力。各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创新意识、新应用、新技术的相关知识没有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环节薄弱。为应对新形势和软件技术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形成培养创新型软件开发、测试、管理等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对此,就软件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中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案。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行业需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创新的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软件行业的创新力依赖软件创新型人才,当下,软件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数据库知识和网络技术,理解软件工程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能力,熟练运用开发语言或工具进行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软件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食物和观念的动机,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原有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发挥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和,忽视了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做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向导,没有将创新理念灌输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从根本上不满足创新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滞后,不能满足创新能力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脱节,往往同学上理论课认为掌握到了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没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方法创新意识缺乏。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创新思路不开阔,传统的“依葫芦画瓢”学习模式,很难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模式。
3.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沿用本科培养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适合高职培养的课程体系,更没有建成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所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较多,课程课时较少,内容较多,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以职业技能课JavaEE Web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每周只有四个课时:两节理论课、两节实验课。学生学习课程的压力大、任务多、时间少、学习难度大,抑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4.客观因素造成高职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差。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少,学生多,有的课程一个教师要上五六个班,有的教师一个学期需要兼顾四、五门课程的教学,导致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导致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上得不到足够的训练。教师的管理难度大,这就制约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发展,降低了教学质量,从而阻碍了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创新意识淡薄,大多时间花在了玩游戏等娱乐上,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高职院校资金有限,设备更新慢,制约了教学实践的开展,从而限制了对学生软件创新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对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高职软件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要求学校要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出发,遵循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应用新的教学理念,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软件行业最新技术包含了整个专业创新的思想,教师需要对行业的最新动态有较高的敏感度,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涵括到专业最新前沿知识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应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它是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各项心里特征,学习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完成。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很好地培养与保持学生学习和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人类问题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其次,要提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反应的问题是找不到问题可以问,说明学生没有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找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研究型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讨,从过程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和领悟到问题中涵括的新知识和技能。再次,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积极主动交互、探讨,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目的的能力。 2.采用创新教学方法,适应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敢于创新,教学手段要勇于改革,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优化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知识获取的能力。应用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法,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培养要求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以企业级项目为主线,将项目拆解为几个项目小模块(或称子项目),每个项目小模块对应若干知识模块构成的知识模块,几个模块的知识深度逐步递进加深,并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学完一个知识模块,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小模块的研究,学会了一个技术的应用。随着学习的深入,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技术水平就提高一个等级。当完成几个模块学习之后,学生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的训练,基本具备企业级项目应用开发能力”[1]。采用真实的企业案例教学,通过项目中的模块贯穿知识点,以“产品(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教、学、做”相结合,努力做到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如图1所示。
应用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法,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软件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是符合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教学方法。
3.专业技术课程改革,满足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构建项目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夯实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课程已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课题任务和章节任务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阶段二:课程以模拟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实训课程提高学生软件技术流程开发技巧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阶段三: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综合技能培训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建立保障体系,保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建设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解决教师少、学生多、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学生考勤、实践和作业的管理。学生的作业通过平台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及时的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吸引学生将课余时间融入到学习研究与探索中来。其次,加大高职院校资金扶持的力度,添置更新专业创新教育教学所需设备,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依靠创新的教学观念、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可靠的保障体系等措施有机结合来实现。院校与教师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胜任软件技术开发、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奇付.高职标准课程体系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5).
[2]王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6):99-101.
[3]周博沙.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