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湘江之滨的常宁水口山,便是一方山仁水智、金石为开之地。水口山的仁,在于他富有强大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红色底蕴;水口山的智,在于他拥有不折的改革韧劲和勇敢的创新决心。
十九世纪末,在“洋务维新、实业救国”思潮的催生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设水口山铅锌矿局,中国近代铅锌工业由此发端,水口山也因此赢得了“世界铅都”和“中国铅锌工业摇篮”之美誉。
在这片热土上,水口山人一直秉持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先后建起中国第一家炼铅厂、炼锌厂、炼铍厂等,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导弹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神舟”系列飞船成功飞行提供了特殊材料,享譽世界的水口山氧气底吹熔炼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进程。
进入新世纪后,从湖南省委、省政府与中国五矿确定在水口山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铜铅锌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到总投资逾100亿元,(10+20)万吨水口山金铜综合回收项目、30万吨锌冶炼项目、10万吨电铅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先后开工,湖南省委、省政府致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国五矿做强做大有色产业的宏大构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实业救国,首开近代铅锌矿业先河
水口山的矿冶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201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水口山康家溪与湘江交汇处发现震惊业界的“江洲城遗址”,在此发现金银铜金属矿冶痕迹。
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兴起,晚清重臣曾国藩、张之洞、陈宝箴等新派人物积极寻求兴国之径。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列强侵略步步紧逼,民族危机加剧,湖南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救国图强,抵御外侮,积极倡导兴办工矿实业。
在此情形下,清廷委派维新开明人士、湖南巡抚陈宝箴于1896年设水口山铅锌矿局,晚清秀才廖树蘅为首任总办。1905年,水口山铅锌矿建成老鸦斜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设的机械化有色金属矿井;1909年,在水口山矿区兴建小型重力选矿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新式选矿厂。自官办起至辛亥革命,清廷共付建矿开采银119万两,获利600万两以上;累计采出铅精矿21万吨,锌精矿51万吨,当时铅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居全球首位。由此,水口山奠定“世界铅都”之地位。
水口山铅锌矿的大规模开采,催生了湖南有色冶炼,促进了湖南的商业繁荣:当时国内没有铅、锌矿冶炼能力,原矿需运至湖北汉口售与洋商(主要是英商亨达利洋行),遭到外商的肆意压价盘剥,损失巨大。为此,湖南省矿务总局决定兴办冶炼厂:1905年,在长沙三汊矶设立近代中国第一家炼锌厂(水口山一厂),设土炉20余座,冶炼专家饶湜试验成功西式“横罐法”,炼出我国第一炉锌,结束了我国几百年来的土法炼锌历史,打破了洋商垄断的局面;1908年,在长沙六铺街设立中国第一家炼铅厂——长沙黑铅炼厂(水口山三厂的前身),在专家陈澈的主导下首开西法炼铅之先河,1938年迁至常宁松柏。
正是得益于水口山铅锌采矿、冶炼的兴盛,湖南才建立起有色产业采、炼、销的整套体系,并由此奠定了近代中国较完备的铅锌工业格局。
产业报国,谱写有色金属工业华章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基础工业羸弱不堪,亟需有色金属,水口山的复产成为当时一项紧迫任务。
水口山复产元勋刘亚球,从水口山矿工成长为红二方面军四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郴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获悉中央调其去北京工作时,主动放弃进京机会,向湖南省委请缨,毅然回到阔别23年的矿山,出任水口山复产筹备组组长、代局长,组织广大工人夜以继日排积水、修巷道,矿山终于在1952年春顺利复产。
复产步入正轨后,水口山迎来蓬勃生机:衡阳氧化锌厂(水口山二厂)工艺全面改进,短期内产出高品质氧化锌粉;松柏炼铅厂(水口山三厂)产能迅速扩大;1952年,松柏炼锌厂(水口山四厂)建成投产,1954年产出99.99%高纯锌,受到当时的《人民日报》《新湖南报》高度称赞:“劳动经验与技术理论相结合创造的奇迹”“火力炼锌,全国创举。”1957年,松柏铍冶炼厂(水口山六厂)建成投产后,产量雄冠亚洲,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神舟五号飞天提供了特殊材料,为我国国防航天事业贡献卓著,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此后10余年,水口山派出技术力量,相继援建了桃林铅锌矿、黄沙坪铅锌矿、株冶、韶冶等十几家有色企业,为中国有色工业的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铅锌工业的发祥地。
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铜系统投产,电铅系统投产,电锌冶炼湿法取代火法,水口山进入鼎盛时期。之后,锑、铋冶炼,铍铜合金、锌基合金铸造,电池锌粉研制等全面开花,金银冶炼扩产,新材料公司创立,水口山成为中国冶炼行业中少数几家产品齐全、产业链完整的有色金属巨头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模开采,水口山铅锌矿矿产量呈下降之势,国内某些权威专家关于“硐老山空”的论断应运而生。为此,水口山采矿专家赵俊广泛搜集资料潜心研究后力排众议,认为不但没有“硐老山空”,反而还蕴藏大量资源,应积极向深部及外围找矿。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赵老配合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17队在离老矿2.5公里处发现了大型的铅锌金银富矿,探明储量1600万吨。1984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的亲切关怀下,康家湾矿开发建设得以迅速立项,创造实施“探采结合、以矿建矿”的新模式,在较短时期内建成了全国第四大铅锌矿山,成功解决了资源接替危机。当年参加水口山工人运动,组织工农武装,参加红军长征的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耿飚1991年视察故地,高度肯定了水口山改天换地的变化。
水口山的巨大贡献擦亮了企业品牌:“水口山”牌锌锭被评为国家银质产品;“飞轮”牌氧化锌、“宇宙”牌金属铍珠、“水口山”牌精锌获金奖;“SKS”电铅、电锌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水口山”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变革图强,实现有色冶炼绿色新发展
囿于历史条件,水口山在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老工艺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历经20年的艰辛探索,水口山人最终探索发明水口山炼铅法(SKS炼铅法)、氧气底吹熔池炼铜技术(SKS炼铜法)。“SKS炼铅法”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SKS炼铜法”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以投资省、见效快、原料适应性强著称的水口山冶炼法被同行竞相采用,以空前速度改变着我国铅铜冶炼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进程。
2002年,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亲切关怀下,总投资达4.5亿元的水口山铅冶炼烟气治理工程获准立项,项目采用“SKS炼铅法”取代传统烧结锅工艺,2005年建成投产。尔后,水口山再次对铅业进行升级改造,實施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项目,建成了国内同类型最大的富氧侧吹还原炉,并首创炉缸整体捣筑成型技术,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水口山近百年的冶炼根基以及独特的技术优势,坚定了中国五矿在本区域打造铜铅锌产业基地的决心:2013年8月,时任省长杜家毫宣布水口山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开工,2016年5月底竣工投产,年新增营业收入60亿元。2017年11月,铜铅锌基地一期30万吨锌项目破土,开工前,省长许达哲亲临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调研指导。
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国五矿做强有色产业宏大计划,2017年11月,水口山新领导班子提出了“变革图强、稳健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优先发展矿业,做优做强铍业,绿色发展铅业,谋划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定位,以矫健的身姿全新起航。
到2025年,水口山自产铅锌精矿含量将由现在的每年3万吨提高10万吨,年利润10亿元。同时通过并购国内矿山,将铅锌精矿含量增加至30万吨,矿业规模和效益进入国内前列。为谋求铍产业全球话语权,水口山将致力打造全产业链,积极掌控中国铍业的关键资源与核心技术,将水口山六厂铍材精深加工和研发基地打造成业界标杆。同时升级电铅及稀贵冶炼系统,加快10万吨电铅及稀贵综合回收系统升级改造,优化现有锌系统,最终与中国五矿铜铅锌产业基地30万吨电锌项目整合为一体。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硫金矿、金属碲以及其他物料的利用率,谋划新兴产业,走精深加工之路。
新时代,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水口山正积极践行中央“实业兴国”的宏大战略,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勾画的有色金属产业“十三五”规划战略构想,在中国五矿“建设中国第一、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愿景引领下,致力建设“绿色水口山、幸福水口山、美丽水口山”,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作者系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十九世纪末,在“洋务维新、实业救国”思潮的催生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设水口山铅锌矿局,中国近代铅锌工业由此发端,水口山也因此赢得了“世界铅都”和“中国铅锌工业摇篮”之美誉。
在这片热土上,水口山人一直秉持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先后建起中国第一家炼铅厂、炼锌厂、炼铍厂等,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导弹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神舟”系列飞船成功飞行提供了特殊材料,享譽世界的水口山氧气底吹熔炼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进程。
进入新世纪后,从湖南省委、省政府与中国五矿确定在水口山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铜铅锌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到总投资逾100亿元,(10+20)万吨水口山金铜综合回收项目、30万吨锌冶炼项目、10万吨电铅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先后开工,湖南省委、省政府致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国五矿做强做大有色产业的宏大构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实业救国,首开近代铅锌矿业先河
水口山的矿冶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201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水口山康家溪与湘江交汇处发现震惊业界的“江洲城遗址”,在此发现金银铜金属矿冶痕迹。
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兴起,晚清重臣曾国藩、张之洞、陈宝箴等新派人物积极寻求兴国之径。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列强侵略步步紧逼,民族危机加剧,湖南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救国图强,抵御外侮,积极倡导兴办工矿实业。
在此情形下,清廷委派维新开明人士、湖南巡抚陈宝箴于1896年设水口山铅锌矿局,晚清秀才廖树蘅为首任总办。1905年,水口山铅锌矿建成老鸦斜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设的机械化有色金属矿井;1909年,在水口山矿区兴建小型重力选矿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新式选矿厂。自官办起至辛亥革命,清廷共付建矿开采银119万两,获利600万两以上;累计采出铅精矿21万吨,锌精矿51万吨,当时铅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居全球首位。由此,水口山奠定“世界铅都”之地位。
水口山铅锌矿的大规模开采,催生了湖南有色冶炼,促进了湖南的商业繁荣:当时国内没有铅、锌矿冶炼能力,原矿需运至湖北汉口售与洋商(主要是英商亨达利洋行),遭到外商的肆意压价盘剥,损失巨大。为此,湖南省矿务总局决定兴办冶炼厂:1905年,在长沙三汊矶设立近代中国第一家炼锌厂(水口山一厂),设土炉20余座,冶炼专家饶湜试验成功西式“横罐法”,炼出我国第一炉锌,结束了我国几百年来的土法炼锌历史,打破了洋商垄断的局面;1908年,在长沙六铺街设立中国第一家炼铅厂——长沙黑铅炼厂(水口山三厂的前身),在专家陈澈的主导下首开西法炼铅之先河,1938年迁至常宁松柏。
正是得益于水口山铅锌采矿、冶炼的兴盛,湖南才建立起有色产业采、炼、销的整套体系,并由此奠定了近代中国较完备的铅锌工业格局。
产业报国,谱写有色金属工业华章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基础工业羸弱不堪,亟需有色金属,水口山的复产成为当时一项紧迫任务。
水口山复产元勋刘亚球,从水口山矿工成长为红二方面军四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郴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获悉中央调其去北京工作时,主动放弃进京机会,向湖南省委请缨,毅然回到阔别23年的矿山,出任水口山复产筹备组组长、代局长,组织广大工人夜以继日排积水、修巷道,矿山终于在1952年春顺利复产。
复产步入正轨后,水口山迎来蓬勃生机:衡阳氧化锌厂(水口山二厂)工艺全面改进,短期内产出高品质氧化锌粉;松柏炼铅厂(水口山三厂)产能迅速扩大;1952年,松柏炼锌厂(水口山四厂)建成投产,1954年产出99.99%高纯锌,受到当时的《人民日报》《新湖南报》高度称赞:“劳动经验与技术理论相结合创造的奇迹”“火力炼锌,全国创举。”1957年,松柏铍冶炼厂(水口山六厂)建成投产后,产量雄冠亚洲,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神舟五号飞天提供了特殊材料,为我国国防航天事业贡献卓著,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此后10余年,水口山派出技术力量,相继援建了桃林铅锌矿、黄沙坪铅锌矿、株冶、韶冶等十几家有色企业,为中国有色工业的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铅锌工业的发祥地。
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铜系统投产,电铅系统投产,电锌冶炼湿法取代火法,水口山进入鼎盛时期。之后,锑、铋冶炼,铍铜合金、锌基合金铸造,电池锌粉研制等全面开花,金银冶炼扩产,新材料公司创立,水口山成为中国冶炼行业中少数几家产品齐全、产业链完整的有色金属巨头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模开采,水口山铅锌矿矿产量呈下降之势,国内某些权威专家关于“硐老山空”的论断应运而生。为此,水口山采矿专家赵俊广泛搜集资料潜心研究后力排众议,认为不但没有“硐老山空”,反而还蕴藏大量资源,应积极向深部及外围找矿。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赵老配合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17队在离老矿2.5公里处发现了大型的铅锌金银富矿,探明储量1600万吨。1984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的亲切关怀下,康家湾矿开发建设得以迅速立项,创造实施“探采结合、以矿建矿”的新模式,在较短时期内建成了全国第四大铅锌矿山,成功解决了资源接替危机。当年参加水口山工人运动,组织工农武装,参加红军长征的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耿飚1991年视察故地,高度肯定了水口山改天换地的变化。
水口山的巨大贡献擦亮了企业品牌:“水口山”牌锌锭被评为国家银质产品;“飞轮”牌氧化锌、“宇宙”牌金属铍珠、“水口山”牌精锌获金奖;“SKS”电铅、电锌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水口山”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变革图强,实现有色冶炼绿色新发展
囿于历史条件,水口山在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老工艺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历经20年的艰辛探索,水口山人最终探索发明水口山炼铅法(SKS炼铅法)、氧气底吹熔池炼铜技术(SKS炼铜法)。“SKS炼铅法”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SKS炼铜法”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以投资省、见效快、原料适应性强著称的水口山冶炼法被同行竞相采用,以空前速度改变着我国铅铜冶炼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进程。
2002年,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亲切关怀下,总投资达4.5亿元的水口山铅冶炼烟气治理工程获准立项,项目采用“SKS炼铅法”取代传统烧结锅工艺,2005年建成投产。尔后,水口山再次对铅业进行升级改造,實施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项目,建成了国内同类型最大的富氧侧吹还原炉,并首创炉缸整体捣筑成型技术,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水口山近百年的冶炼根基以及独特的技术优势,坚定了中国五矿在本区域打造铜铅锌产业基地的决心:2013年8月,时任省长杜家毫宣布水口山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开工,2016年5月底竣工投产,年新增营业收入60亿元。2017年11月,铜铅锌基地一期30万吨锌项目破土,开工前,省长许达哲亲临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调研指导。
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国五矿做强有色产业宏大计划,2017年11月,水口山新领导班子提出了“变革图强、稳健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优先发展矿业,做优做强铍业,绿色发展铅业,谋划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定位,以矫健的身姿全新起航。
到2025年,水口山自产铅锌精矿含量将由现在的每年3万吨提高10万吨,年利润10亿元。同时通过并购国内矿山,将铅锌精矿含量增加至30万吨,矿业规模和效益进入国内前列。为谋求铍产业全球话语权,水口山将致力打造全产业链,积极掌控中国铍业的关键资源与核心技术,将水口山六厂铍材精深加工和研发基地打造成业界标杆。同时升级电铅及稀贵冶炼系统,加快10万吨电铅及稀贵综合回收系统升级改造,优化现有锌系统,最终与中国五矿铜铅锌产业基地30万吨电锌项目整合为一体。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硫金矿、金属碲以及其他物料的利用率,谋划新兴产业,走精深加工之路。
新时代,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水口山正积极践行中央“实业兴国”的宏大战略,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勾画的有色金属产业“十三五”规划战略构想,在中国五矿“建设中国第一、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愿景引领下,致力建设“绿色水口山、幸福水口山、美丽水口山”,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作者系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