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是诚信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要义去笃信,但大学校园里存在的种种诚信缺失行为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对大学生诚信缺失进行分类研究并非易事,诚信缺失在个体活动的所有范围中,似乎没有一种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彻底分割开来。本文试图根据大学生诚信缺失发生的领域,将其划分为:学习诚信缺失、经济诚信缺失、生活诚信缺失和择业诚信缺失,力求将其真实作描述性呈现。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学习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在较为权威的搜索工具google上,键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字眼,就可以看到约有122000项符合条件的查询结果。可见,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时下较受关注、也是发生频率较多的现象。考试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司空见惯的事情,贯穿学习生涯的始终,它是对教育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评。有的大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没底,想通过作弊,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只是蔑视考试的权威性等等,动机各不相同,有论者专门就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做过分析,从作弊行为主体角度出发,分为如下一些心理因素:功利心理、冒险心理、担忧心理、懒惰心理、投机心理、从众心理、互惠心理、逞能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总之,巧立各种名目,在考试时极尽作弊之事、弄虚作假、骗取成绩,考试后又千方百计找路子、打招呼,希望老师能够在分数上高抬贵手。
(2)剽窃他人学习成果。在学术生涯中,与考试的重要程度不相上下的还有作业、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等,这些是一个大学生上学期间证明其确实术有专攻的符号。可是,大学生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报告、剽窃论文现象时有发生。
(3)由于高校年年扩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室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一堂课一、两百人听一个老师讲课是正常现象,那么不遵守课堂纪律就更是司空见惯了,有时连老师都懒得去管,就更滋长了学生的气焰,便不把课堂当回事。
2.经济诚信缺失
(1)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还息。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但当前在高校中存在着令助学贷款尴尬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信贷观念,贷款不守信用,缺乏应有的偿还意识。广东省某高校2001年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近2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一些大学声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贷款,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还贷。
(2)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是大学生拖欠学费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有:将学费挪用于购置电脑、更新手机、网络游戏费用等不切实际的高档消费项目中,其家长往往蒙在鼓里。某校曾对125名没有缴纳学费的学生进行摸底,结果发现,除经济困难生外,有27人买了电脑,23人新增或更换了手机,34人则在国庆节期间外出旅游。类似的盲目高消费现象在很多高校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3)弄虚作假骗取困难生补助。虽然《国家助学贷款操作规程(试行)》中对申请贷款的大学生的信用资格进行了规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学习成绩较好;诚实可信。”但是这种没有定量的界定方法,却让一些学生钻了空子。如某些学生利用各种关系开出三级证明,将自己“包装”成特困生,以骗取国家助学贷款,购置手机、电脑等物品。这些行为,令人怀疑这些学生贷款的目的、动机以及毕业后的还款意识。
(4)过度消费。有些大学生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同时,部分大学生的情感消费日趋上升,消费支出惊人。各种名目的聚会,诸如同乡聚会、朋友生日等不胜枚举,每遇此机会,一些大学生便慷慨解囊,大把花钱。
3.生活诚信缺失
(1)隐瞒健康状况。现在很多高校都要求大学生进校时如实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有些大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地进入高校学习,刻意的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给学校和同学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2)不按时就寝,影响他人休息。随着新《高等学校学生准则》的发布,取消了“按时熄灯就寝,不在禁烟区吸烟”的规定,给大学生留有很大空间,让学生自觉就寝。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以学习作为借口,常常在晚上就寝时间大声喧哗、通宵上网、玩游戏,严重干扰了周围同学的正常学习和休息。
(3)社团活动中作假。学习之余,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主要是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纽带把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沟通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激发了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但与此同时,在大学生社团活动中也涌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大学人生为了在社团的竞选活动中取胜,对自己的能力夸大其词,或者暗地里拉帮结派地拉票;也有些大学生吹嘘自己组织了某某大型的活动等等,以求达到评优选干的目的。
(4)违反社会秩序。由于大学生的社会意识越来越淡薄,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有意或无意的损坏公共设施等等。
4.择业诚信缺失
(1)虚假简历。不少大学生在应聘简历中“掺水”,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比如擅自改动成绩,拷贝他人的荣誉证书,需要什么就编造什么,根据用人单位的喜好填写简历;有些学生在做简历时,“突出提拔”自己,学生会的干事可以改成学生会主席,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改为组织者,或者胡乱编造个组织,自封个主席、秘书长等等一官半职等,随意编造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经历,只要主考官随意问问,就会露出破绽。
(2)就业合同不履约。在经过种种艰辛的选择和权衡之后,用人单位与选中的大学生会郑重地订立合同,确立人事关系,但是大学生任意变更、撕毁合同,特别是就业协议,不履行合同规定的行为可谓不少。据调查,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率均在4%-8%。一些毕业生签约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都造成大学生违约。此外,部分用人单位在签约时,对违约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助长了一些毕业声不签白不签的心理。
(3)择业中使用不正当手段。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为了能够找到自己满意或者比较稳定的工作,在应聘过程中常常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比如利用金钱交易、利用关系网找路子等等,都屡见不鲜。
二、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对策与建议
1.良好的舆论导向。只有良好的舆论导向才能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以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的端口,应让诚信进课堂、进教材,把教育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教育对成才的作用。
2.建立诚信度评价体系,鼓励诚信行为。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以评促建,可以营造诚信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要使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的工作逐渐成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的相关配套机制。
3.强化诚信制度建设,形成诚信建设合力。诚信的范畴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没有良好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诚信,诚信缺失、道德危机就不可避免,所以应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以此来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学习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在较为权威的搜索工具google上,键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字眼,就可以看到约有122000项符合条件的查询结果。可见,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时下较受关注、也是发生频率较多的现象。考试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司空见惯的事情,贯穿学习生涯的始终,它是对教育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评。有的大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没底,想通过作弊,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只是蔑视考试的权威性等等,动机各不相同,有论者专门就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做过分析,从作弊行为主体角度出发,分为如下一些心理因素:功利心理、冒险心理、担忧心理、懒惰心理、投机心理、从众心理、互惠心理、逞能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总之,巧立各种名目,在考试时极尽作弊之事、弄虚作假、骗取成绩,考试后又千方百计找路子、打招呼,希望老师能够在分数上高抬贵手。
(2)剽窃他人学习成果。在学术生涯中,与考试的重要程度不相上下的还有作业、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等,这些是一个大学生上学期间证明其确实术有专攻的符号。可是,大学生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报告、剽窃论文现象时有发生。
(3)由于高校年年扩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室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一堂课一、两百人听一个老师讲课是正常现象,那么不遵守课堂纪律就更是司空见惯了,有时连老师都懒得去管,就更滋长了学生的气焰,便不把课堂当回事。
2.经济诚信缺失
(1)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还息。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但当前在高校中存在着令助学贷款尴尬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信贷观念,贷款不守信用,缺乏应有的偿还意识。广东省某高校2001年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近2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一些大学声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贷款,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还贷。
(2)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是大学生拖欠学费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有:将学费挪用于购置电脑、更新手机、网络游戏费用等不切实际的高档消费项目中,其家长往往蒙在鼓里。某校曾对125名没有缴纳学费的学生进行摸底,结果发现,除经济困难生外,有27人买了电脑,23人新增或更换了手机,34人则在国庆节期间外出旅游。类似的盲目高消费现象在很多高校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3)弄虚作假骗取困难生补助。虽然《国家助学贷款操作规程(试行)》中对申请贷款的大学生的信用资格进行了规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学习成绩较好;诚实可信。”但是这种没有定量的界定方法,却让一些学生钻了空子。如某些学生利用各种关系开出三级证明,将自己“包装”成特困生,以骗取国家助学贷款,购置手机、电脑等物品。这些行为,令人怀疑这些学生贷款的目的、动机以及毕业后的还款意识。
(4)过度消费。有些大学生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同时,部分大学生的情感消费日趋上升,消费支出惊人。各种名目的聚会,诸如同乡聚会、朋友生日等不胜枚举,每遇此机会,一些大学生便慷慨解囊,大把花钱。
3.生活诚信缺失
(1)隐瞒健康状况。现在很多高校都要求大学生进校时如实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有些大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地进入高校学习,刻意的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给学校和同学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2)不按时就寝,影响他人休息。随着新《高等学校学生准则》的发布,取消了“按时熄灯就寝,不在禁烟区吸烟”的规定,给大学生留有很大空间,让学生自觉就寝。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以学习作为借口,常常在晚上就寝时间大声喧哗、通宵上网、玩游戏,严重干扰了周围同学的正常学习和休息。
(3)社团活动中作假。学习之余,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主要是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纽带把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沟通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激发了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但与此同时,在大学生社团活动中也涌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大学人生为了在社团的竞选活动中取胜,对自己的能力夸大其词,或者暗地里拉帮结派地拉票;也有些大学生吹嘘自己组织了某某大型的活动等等,以求达到评优选干的目的。
(4)违反社会秩序。由于大学生的社会意识越来越淡薄,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有意或无意的损坏公共设施等等。
4.择业诚信缺失
(1)虚假简历。不少大学生在应聘简历中“掺水”,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比如擅自改动成绩,拷贝他人的荣誉证书,需要什么就编造什么,根据用人单位的喜好填写简历;有些学生在做简历时,“突出提拔”自己,学生会的干事可以改成学生会主席,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改为组织者,或者胡乱编造个组织,自封个主席、秘书长等等一官半职等,随意编造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经历,只要主考官随意问问,就会露出破绽。
(2)就业合同不履约。在经过种种艰辛的选择和权衡之后,用人单位与选中的大学生会郑重地订立合同,确立人事关系,但是大学生任意变更、撕毁合同,特别是就业协议,不履行合同规定的行为可谓不少。据调查,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率均在4%-8%。一些毕业生签约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都造成大学生违约。此外,部分用人单位在签约时,对违约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助长了一些毕业声不签白不签的心理。
(3)择业中使用不正当手段。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为了能够找到自己满意或者比较稳定的工作,在应聘过程中常常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比如利用金钱交易、利用关系网找路子等等,都屡见不鲜。
二、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对策与建议
1.良好的舆论导向。只有良好的舆论导向才能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以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的端口,应让诚信进课堂、进教材,把教育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教育对成才的作用。
2.建立诚信度评价体系,鼓励诚信行为。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以评促建,可以营造诚信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要使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的工作逐渐成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的相关配套机制。
3.强化诚信制度建设,形成诚信建设合力。诚信的范畴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没有良好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诚信,诚信缺失、道德危机就不可避免,所以应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以此来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