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对一个人今后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分支,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更是深远、全面的。下面我将以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为基础,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一、班级精神文化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它是小学班级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文化,班主任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时,首先就要作全盘考虑,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学生共性和个性,有的放矢地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其次,结合合理的班级制度,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和分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且能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我认为还需结合家长的帮助,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风貌。
(一)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班级风貌
在建立班级风貌和班级精神时,需要老师对自己班级学生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全班的同学,才能给全班同学建立一个适合他们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在老师为学生建构班风、学风的同时,也可以呼吁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了解伙伴、了解整个的班集体,给自己、给伙伴、给班级这个大家庭建立属于自己的班级风貌。最后,结合学生们的想法,由老师最终把关,大家一起共同建立整个班级的班级风貌,发扬自己的光彩。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靠一个个上进、优秀的学生组成的,帮助这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认识社会、接触这个世界并不是靠一个两个老师就能做到的,毕竟老师就只有那么几个,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家长则不同,因为每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孩子,我相信每位家长都愿意为自己孩子更好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所以,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需要家长的帮助。
可以增加家长会的次数和家访的次数,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要增加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会的次数我认为在三次左右为最佳,首先,开学一次,教师向家长阐述这一总学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计划,也可以向台湾一样,将班级的大小事务都告知家长,使家长了解这一学期的计划,同时也使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我们老师教育。其次期中时可以安排一次,这次的目的主要向家长告知这半学期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完成情况以及今后的改进措施等等。最后则为期末前后,最为一次最终总结。我认为定期向家长告知学校和班级的动向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能使家长按照班级动向来帮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也可以增加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些交流中,老师也能根据家长的反应对学生的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除了家长会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家访或者建立班级自己的联系群,增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除了增加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外,还可以请在一些家长来给学生上课,促进他们了解社会,增加课外经验。可以家长们来给大家讲一讲他当时学习时的经历,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等等,这样既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请各式各样工作的家长来为同学们讲课,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成为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二、班级制度文化策略
(一)制定符合班情的“班级公约”
与班风学风一样,班级制度也要根据班级内部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合本班发展的调整。很多学校都有学校的规章制度,所以有些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制度方面并不进行明文规定,基本就根据学校的规章而来,但是这样一来,班级制度就没有了具体性与特殊性,因为毕竟学校的规章只是一些大方面,在细节方面还是需要老师自己来完善的。所以我觉得,在每个学期开学时,班主任都应该根据学校的规章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班情的“班级公约”。公约内容可以涉及纪律、卫生、学习、安全、请假、奖惩、文明礼貌、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定班级新学期的奋斗目标。在“班级公约”制定之初,应该设立一个“试用期”。并且在试用期内可以根据其执行效果和可行性对全班同学征求修改意见,最终在班会上由班干部代表集中整理并修改完善。这样“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的班级公约,符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学生乐于接受和遵守。
(二)建立合理、健全的班干部管理制度
班干部选举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自荐、推荐、民主投票、民主民评议产生,并设定的试用期。特别对于班长这类的组织管理者,我认为由班内投票较为合适。因为班长这个角色,并不是成绩优秀就能够胜任的,他必须在同学们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必须能够接受他的领导,所以由同学们自己选出的班长更能够带领学生构建更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也应该增设班干部岗位,最好是每个人都能够担任“班干部”,可以增设“卫生组长”、“班内设备保管员”、 “安全小卫士”等班级管理岗位,并定期竞选轮岗。给班级的全体成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推动了学生积极进取地主动发展。
(三)建立正面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双方的,在学期结束时,应该不仅仅只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应该对老师做出评价,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也可以让老师根据这些评价意见,对下一学期的教学与管理班级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可以举行一个主题班会、以不记名的方式交予老师,老师可以进行筛选,选出一些具有共性的好的、坏的评价,也可以作为今后在教师生涯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一、班级精神文化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它是小学班级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文化,班主任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时,首先就要作全盘考虑,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学生共性和个性,有的放矢地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其次,结合合理的班级制度,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和分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且能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我认为还需结合家长的帮助,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风貌。
(一)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班级风貌
在建立班级风貌和班级精神时,需要老师对自己班级学生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全班的同学,才能给全班同学建立一个适合他们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在老师为学生建构班风、学风的同时,也可以呼吁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了解伙伴、了解整个的班集体,给自己、给伙伴、给班级这个大家庭建立属于自己的班级风貌。最后,结合学生们的想法,由老师最终把关,大家一起共同建立整个班级的班级风貌,发扬自己的光彩。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靠一个个上进、优秀的学生组成的,帮助这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认识社会、接触这个世界并不是靠一个两个老师就能做到的,毕竟老师就只有那么几个,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家长则不同,因为每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孩子,我相信每位家长都愿意为自己孩子更好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所以,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需要家长的帮助。
可以增加家长会的次数和家访的次数,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要增加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会的次数我认为在三次左右为最佳,首先,开学一次,教师向家长阐述这一总学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计划,也可以向台湾一样,将班级的大小事务都告知家长,使家长了解这一学期的计划,同时也使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我们老师教育。其次期中时可以安排一次,这次的目的主要向家长告知这半学期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完成情况以及今后的改进措施等等。最后则为期末前后,最为一次最终总结。我认为定期向家长告知学校和班级的动向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能使家长按照班级动向来帮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也可以增加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些交流中,老师也能根据家长的反应对学生的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除了家长会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家访或者建立班级自己的联系群,增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除了增加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外,还可以请在一些家长来给学生上课,促进他们了解社会,增加课外经验。可以家长们来给大家讲一讲他当时学习时的经历,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等等,这样既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请各式各样工作的家长来为同学们讲课,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成为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二、班级制度文化策略
(一)制定符合班情的“班级公约”
与班风学风一样,班级制度也要根据班级内部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合本班发展的调整。很多学校都有学校的规章制度,所以有些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制度方面并不进行明文规定,基本就根据学校的规章而来,但是这样一来,班级制度就没有了具体性与特殊性,因为毕竟学校的规章只是一些大方面,在细节方面还是需要老师自己来完善的。所以我觉得,在每个学期开学时,班主任都应该根据学校的规章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班情的“班级公约”。公约内容可以涉及纪律、卫生、学习、安全、请假、奖惩、文明礼貌、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定班级新学期的奋斗目标。在“班级公约”制定之初,应该设立一个“试用期”。并且在试用期内可以根据其执行效果和可行性对全班同学征求修改意见,最终在班会上由班干部代表集中整理并修改完善。这样“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的班级公约,符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学生乐于接受和遵守。
(二)建立合理、健全的班干部管理制度
班干部选举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自荐、推荐、民主投票、民主民评议产生,并设定的试用期。特别对于班长这类的组织管理者,我认为由班内投票较为合适。因为班长这个角色,并不是成绩优秀就能够胜任的,他必须在同学们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必须能够接受他的领导,所以由同学们自己选出的班长更能够带领学生构建更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也应该增设班干部岗位,最好是每个人都能够担任“班干部”,可以增设“卫生组长”、“班内设备保管员”、 “安全小卫士”等班级管理岗位,并定期竞选轮岗。给班级的全体成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推动了学生积极进取地主动发展。
(三)建立正面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双方的,在学期结束时,应该不仅仅只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应该对老师做出评价,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也可以让老师根据这些评价意见,对下一学期的教学与管理班级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可以举行一个主题班会、以不记名的方式交予老师,老师可以进行筛选,选出一些具有共性的好的、坏的评价,也可以作为今后在教师生涯中应该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