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逸品”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代朱景玄于《唐朝名画录》中将逸品与神、妙、能三品并置。后黄休复在《圣朝名画评》中将逸品放首位。逸品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文人画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都曾有非常崇高的文化地位。本文针对逸品与文人画的创作与欣赏,对它们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写意精神;逸品;文人画;情感;人品;人格;笔墨修养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是以哲学为基础的,体现一种写意精神,反映作者的文学、书法、审美等修养,中国画强调精神气质,正所谓“形而上为之道,形而下为之器”,道是高的,器是低的,即便画得很像,很逼真还是属于器的范畴。所以理解中国画传统涵义的大多画家都往“道”方向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绘画出现了“神品”“逸品”,北宋时期,中国画出现了“文人画”,在众多古人研究分析中,“文人画”很大程度上与“逸”相似,从字面上理解“逸”字,有逃逸、远离的意思。在北宋年间,很多文人逃离朝政,远离仕途,追求休闲、隐居、绝去尘俗之土的高尚品格。他们写诗作画,追求轻松、随意的风格,作画笔墨的独立性加大,书法用笔融入中国画中,画面笔墨松灵。当时文人画的画被称为文人画,文人画家追求隐逸,文人画最高标准便是“逸品”。因此,“逸品”通常指文人画的画,这个“逸品”指中国笔墨精神与毛笔书写性的结合。
  传统文化涵养出个性的高格调超逸的品格。神品和逸品是中国画史上推崇的绘画风格,在晋、唐、宋,中国画主要倾向于神品的类型,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以形写神”,追求神似,不是简单的形似,形与神是一体的,“形神兼备”,书法作品也有神品,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神品”,是当时最高境界的作品,被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到了唐宋,开始有了“逸品”的说法,但在元、明才盛 行发展,中国画史上,明清也有倾向神品的,与唐宋的神品不一样。总之,无论神品还是逸品,都被古人称之为最优秀的、艺术境界最高的作品,被推为上上品。
  “逸品”在唐代已有人提出,与张彦远最高等级“自然”的涵义接近,概念相似,通常用以评书法多些。根据“文人画”与“逸品”的共同特征,也就是它们的共性,通常指不以画为生,抒写胸中逸气,潇洒的生活状态下画的画。在古代,“逸”是逃逸,远离朝政,逃离尘俗,被古人尊为高尚的品格,与王维、苏轼及董其昌等画家提出的“文人画”有很多共同之处。
  古代中国画作品评论中,“逸品”通常指一种艺术境界,画家的高尚品格,崇尚自己无拘无束的一种绘画风格:一、“逸”是画家一种情感的宣泄,情与理的统一,强调情感的表现;二、技法上为“逸笔草草”,塑造的形体追求“不似之似”与之前的绘画标准不一致,所谓“逸品”之“逸”,有“逸”出正常规范之意,朱景玄、张彦远认为是“非画之本法”,宋苏轼、米芾等作品大多为此类作品。苏轼在《枯木怪石图》中倡导“士夫画”,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米芾在《画史》中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黄庭坚在《题子瞻枯木》中说 “折冲儒恩陈堂堂,书人颜杨鸿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题东坡竹石》中说 “风枝雨叶瘦士竹,龙蹲虎踞苍藓石,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苏轼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高度评价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米芾的《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在行文当中信毛所及,附于“珊瑚贴”之后,此笔架纯用书法笔意,轻重缓急、顿挑飞白等书法意义全在其中,米说“墨戏”,这幅作品更像一幅书法,书法用笔的审美趣味融入绘画。
  虽“神品”和“逸品”相近,但“逸品”比“神品”更注重文人的超逸精神,北宋黄休复提出逸、神、妙、能四品,“逸”为四品之首,与张彦远的“自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神品的超越,前者多为精神上的超越,后者多为技术上的超越。
  到了元代,以倪瓒为代表,“逸品”有了新的涵义,倪云林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叶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倪瓒聊写胸中逸气,注重物我两忘,所游之太湖是他的心象,所画的山水为他的心情,其对“逸”境的追求真实地流露了自己内心的情怀与意趣。同时也创造出一种表现艺术家心灵世界的新型书法性山水画风格。文人画在技法上从宋的严谨改为放松、潇散,其中的“逸”是精神上的高逸,无论如何变,还是在“理”的基础上,画理是严谨的,不是随意无羁的。如徐渭的《墨葡萄》纵横肆逸。
  苏轼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书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重视书法的笔墨情趣融入中国绘画,勾勒线条亦具文人的典雅风格。他认为神品的得失,人皆知之,而逸品得失,非高人逸才不能辩,虽晓画者有不知,也就是说只有绝顶的高手才能看出其中奥妙,看懂它的高妙,有时,绝顶高手也未必真正懂得它的高妙。
  宋以来中国画家在宋徽宗(赵佶)的引领下,写实方面具备了很高的造型能力,画得非常像,很细致,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写实能力达到一个高峰,但仍有不少画家勇于创新,不满足写实的现状,他们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不仅追求“神似”“形神兼备”的理念,更注重“不似似之”“似与不似”的绘画理念,后演变为“文人画”。
  五代董源作画特点松、灵。“松灵”是中国画的笔墨从较严谨的一种图像转变一种放松、随意的皴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例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谓在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长卷6米多长,花好几年时间才基本完成,但画面展示意境超之象外。寄情于钓鱼翁,画面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宽阔,让人心旷神怡。其画一峰一状,一树一态,天真烂漫,心静则意淡。
  逸品崇尚意境,神品重学养,妙品追求灵,能品讲究趣味,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不赞成分品第、排优劣,认为“逸品”也好,“神品”也好,各有优点与不足之处。
  唐李嗣真在《书后品》中最早提出“逸品”说,张怀瓘则标举“神品”,神品、逸品是道、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这对后世的书论、画论影响深远。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认为,“逸品”是比“神品”更高的作品,这是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也是唐宋以来,审美理念、观念的变化。因此,综上所述,“逸品”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法则,唐宋时期,从推崇“神品”到重视“逸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及中国画史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同时,也是“文人画”的出现,“文人画”以“逸品”作为评品作品的标准。
  追求“逸品”,首先画家本身有非常强的造型基础、笔墨基础及深厚的文学修养,写实能力必须要具备,否则,所谓“逸品”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经不起品的。要达到真正的逸品,最重要是作品首先要经历过“能品”“妙品”“神品”的阶段,这三品是基础,是有法可依,有律可循的。这三品具備了,那么才有可能达到“逸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逸品”只需意会,难以言传。中国画的笔墨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集多人的智慧总结经验和画家自身修养刹那间在宣纸上表现出来的痕迹。笔墨艺术本身的魅力,注重精神性、品味性,外在自然与画家内心世界碰撞出刹那间灵感。中国画载体包含深厚的中国文化理念,胸中有文化的认知,下笔才有神、才果断、才有力。文人画与逸品都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认真研习古人优秀作品,吸收古人“营养”。学习古人方式方法要学会观察,充分发挥感受,要正确认识古人的智慧则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笔墨修养、书法修炼,更要提升人品、人格修炼。善于总结古人的艺术经验,去分析并理解传统的东西。
  【吴 锁,广西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体育用品市场是我国体育市场体系中成熟度最高、市场规模最大,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物质产品市场。高校学生体育用品市场与其它的体育用品市场相比具有体育人文环境优
第28届悉尼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女子举重等优势项目上发挥出色,夺取奖牌,为我国实现奥运争光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田径、游泳基础项目和水上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际信任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DeBruine (2002)认为,与陌生
我叫王建,在我工作的那个企业,要是赶上开大会,你随便吆喝一声,至少有七八个人答应。我觉得自己的名字是天赐,对自己最合适,甚至我长得就像这个名字:方正、稳健,我不叫王建还
期刊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扩大学校招生规模使高校扩大建设规模成为必然。在校内无容可扩的情况下,高校选择了征地建设新校区,多校区办学已逐渐成为高校普遍的运作方式。新校区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也需要随之进行变革和创新。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法;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各种因素,选擇恰当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教学方法得当,才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转
期刊
现代文,也称白话文或时文,缘起于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从它第一次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以来,一直是学生语言学习和情感培养的范本,承担着信息传递、情意交流、智慧开启、思
双语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学活动。尽管它是一项涉及到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材建设、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