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实施了一系列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绝不仅仅是经济资助这一项,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将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创新贫困生资助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与育人结合;资助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中的贫困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国家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实施了一系列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生源地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地区精准扶贫等助学措施,都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不小的帮助。然而,在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自2007年起,国家面向全国的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再结合各地学校设置的奖学金资助工作,基本能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面临着一些难点问题。
目前,各地高校均围绕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一方面,由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学生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可信度一直存在质疑。另一方面,班级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打分,是衡量学生贫困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过程初衷不错,但却在执行的过程中变了味。一些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助的学生,不愿意为了助学金伤害到自尊心,从不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家庭情况;有些家庭经济根本不困难的学生,为了得到本不应该得的助学金,四处请客吃饭拉票,将社会上的一套法则运用得无比娴熟;还有组成民主评议小组的学生私下要求从参评学生的助学金中抽成,也即俗称的“卖分”——为了金钱可以昧着良心打分;更有一些評定奖助学金的辅导员,理应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但却在金钱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党性,伸出了不应该伸出的手,吃拿卡要,运用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国家助学金犹如一面哈哈镜,照出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百态。
二、助困工作中育人应先行
(一)明确育人为导向的贫困生认定工作
各地高校在制定贫困生认定工作条款时,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突出育人导向。例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资助名额,通过设置专业成绩要求、感恩诚信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在学生中形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资助工作不能仅仅是经济上的扶贫,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扶贫,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引导贫困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
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奖助学金并不是某个学生该得的奖励,这是无数纳税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爱心之花,学生要懂得感恩。而实施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高校海报、征文比赛、公众号推送、学生广播等形式,形成“人人讲诚信,时时懂感恩”的校园氛围。
(三)加强贫困生认定资助工作的监督力度
对于贫困生认定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正当现象,高校一定要加强监督环节的力度,无论是材料收集鉴定、民主评议小组评定工作、资助等级确定,还是资助金发放与管理,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其中,民主评议小组评定与资助等级确定这两个环节一定要严格执行“随机走访、重点调查、评定结果公示”等方式,将学生反映的情况作为监督的重点关注点,通过各种手段确保国家奖助学金发放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
面对部分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精神上与心理上的“贫困”,高校学生工作者一定要采用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扶贫”工作。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巧妙运用共情和倾听的方式,让学生敞开心扉,为其自卑压抑的不良情绪找到合理的宣泄渠道,帮助学生减轻因为经济困难带来的精神“贫困”,使学生逐渐成长、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王莉芬,黄建美.高校助困与育人结
合的资助体系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3)
[2]黃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
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
(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与育人结合;资助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中的贫困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国家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实施了一系列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生源地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地区精准扶贫等助学措施,都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不小的帮助。然而,在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自2007年起,国家面向全国的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再结合各地学校设置的奖学金资助工作,基本能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面临着一些难点问题。
目前,各地高校均围绕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一方面,由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学生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可信度一直存在质疑。另一方面,班级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打分,是衡量学生贫困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过程初衷不错,但却在执行的过程中变了味。一些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助的学生,不愿意为了助学金伤害到自尊心,从不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家庭情况;有些家庭经济根本不困难的学生,为了得到本不应该得的助学金,四处请客吃饭拉票,将社会上的一套法则运用得无比娴熟;还有组成民主评议小组的学生私下要求从参评学生的助学金中抽成,也即俗称的“卖分”——为了金钱可以昧着良心打分;更有一些評定奖助学金的辅导员,理应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但却在金钱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党性,伸出了不应该伸出的手,吃拿卡要,运用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国家助学金犹如一面哈哈镜,照出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百态。
二、助困工作中育人应先行
(一)明确育人为导向的贫困生认定工作
各地高校在制定贫困生认定工作条款时,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突出育人导向。例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资助名额,通过设置专业成绩要求、感恩诚信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在学生中形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资助工作不能仅仅是经济上的扶贫,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扶贫,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引导贫困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
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奖助学金并不是某个学生该得的奖励,这是无数纳税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爱心之花,学生要懂得感恩。而实施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高校海报、征文比赛、公众号推送、学生广播等形式,形成“人人讲诚信,时时懂感恩”的校园氛围。
(三)加强贫困生认定资助工作的监督力度
对于贫困生认定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正当现象,高校一定要加强监督环节的力度,无论是材料收集鉴定、民主评议小组评定工作、资助等级确定,还是资助金发放与管理,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其中,民主评议小组评定与资助等级确定这两个环节一定要严格执行“随机走访、重点调查、评定结果公示”等方式,将学生反映的情况作为监督的重点关注点,通过各种手段确保国家奖助学金发放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
面对部分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精神上与心理上的“贫困”,高校学生工作者一定要采用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扶贫”工作。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巧妙运用共情和倾听的方式,让学生敞开心扉,为其自卑压抑的不良情绪找到合理的宣泄渠道,帮助学生减轻因为经济困难带来的精神“贫困”,使学生逐渐成长、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王莉芬,黄建美.高校助困与育人结
合的资助体系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3)
[2]黃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
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
(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