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在思想品德实施新课程以来,有意识地尝试互动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发生的教学关系。
一、创设情景中互动
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启发和诱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就时时要考虑如何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在情景中互动的方式,一是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景,二是让学生叙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前者创设的情景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教师相对采用较多的一种。而后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亲身的生活体验与经历,通过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对话、实物展示等形式自我创设情景。如我在进行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理智的消费者>中“维护权益”时,先让学生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由学生表演“文具盒的风波”,小品表演的情景是一位学生购买了文具盒后,发现文具盒有质量问题,是自认倒霉还是与文具店店主打交道挽回损失,学生有多种心态,其中一同学主张与店主打交道并要求退换。于是同学们前往文具店与店主进行交涉,在同学的据理力争下,同学终于换回了新的文具盒。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扮演者十分投入,即兴发挥也相当得体,作为“观众”的学生觉得十分有趣,不时发出议论,不时露出笑脸。整个小品作为一堂新课的导入情景,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生活,作为初中生在自己的经历中或多或少地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因而小品情景与学生之间发生了联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是小品的指导者,与表演者之间发生了指导与被指导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更能贴切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的课堂情景只有在互动中,其情景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否则只会走向为情景而情景的形式化。
二、问题探究中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按照问题情景进行有效的互动式问题探究活动,既能突破教学难点,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互动式问题探活动表现为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又是源自于教学重点或难点,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贯通,探究结果既有个性化,也能体现共性的知识。如在进行<做理智的消费者>中的“合理消费”时,针对初中生的消费现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话说你我他的消费”,主要是围绕下列两个问题展开(1)想一想你平时的零花钱从哪里来的?(2)你是怎样花这些零用钱的?。这是学生生活中消费现状的呈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消费经历与体验,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有机地发生互动,为进一步的探讨作好铺垫。第二环节“面对消费诉真情”,我又设计了两个问题(3)在每次消费前你有什么考虑?(4)同学中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又是欠合理的?这两个问题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加以了概括和判断,有自己的消费反思,也有同学间相互的评价,初步有了消费要有合理性的意识。在这二个环节中,一是紧抓问题,环环深入,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克服单向说教,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学生个体间、学生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互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到消费知识,反思消费行为,增强合理消费意识。
三、语言调控中互动
语言是联结教与学的中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传统课堂中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是言语的主要输出者,同时也是言语的控制者,学生基本上处于言语的边缘,这样课堂就出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我坚持课堂是交流的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强调与调动学生的课堂交流发言。为保证交流有质量,一是给足时间,要求学生课外素材的收集(课前布置素材收集要求并有简要的书面记录)、课堂上有看书的时间,每节课看书时间不少于8分钟。二是要求学会倾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同学也要注意学生的发言,以保证对学生发言的补充与评价。三是要耐心等待及恰当的评价。当学生发言时一定要给予心理保护,特别是对考虑不充分的同学更要耐心引导,不能因为一时答不上而给予全面的否定。如在进行<做理智的消费者>中的“合理消费”时,我设计的三个环节、六个问题,都能在上述原则下进行。特别是第5、第6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在小组讨论中加以启发引导,同时注意小组交流中的相互补充,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学生与成人的消费心理特点。
四、课堂总结中互动
演戏讲究“余音绕梁,留有回味”,课堂总结也是如此,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又要从中打上若干“问号”。传统中教师讲述小结尽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在实践中,在课堂总结环节上采用“先让学生概括总结,再进行教师定型”的互动方式。学生概括要求从学生个体感知与理解两个侧面进行总结。
五、课堂延伸中互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最终目标不但强调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后继行为,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行统一。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如在进行<做理智的消费者>教学时,我分两种实践活动展开,一是课前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收集自己或父母的消费个案,提示:我的零用钱来源及消费统计、记一次不愉快的消费等。二是实践性活动,如小组进行一次调查,走访当地的消费者协会、制定一份自己或家庭的月消费计划单。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是落实教学目标,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实践的自觉性。
一、创设情景中互动
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启发和诱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就时时要考虑如何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在情景中互动的方式,一是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景,二是让学生叙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前者创设的情景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教师相对采用较多的一种。而后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亲身的生活体验与经历,通过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对话、实物展示等形式自我创设情景。如我在进行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理智的消费者>中“维护权益”时,先让学生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由学生表演“文具盒的风波”,小品表演的情景是一位学生购买了文具盒后,发现文具盒有质量问题,是自认倒霉还是与文具店店主打交道挽回损失,学生有多种心态,其中一同学主张与店主打交道并要求退换。于是同学们前往文具店与店主进行交涉,在同学的据理力争下,同学终于换回了新的文具盒。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扮演者十分投入,即兴发挥也相当得体,作为“观众”的学生觉得十分有趣,不时发出议论,不时露出笑脸。整个小品作为一堂新课的导入情景,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生活,作为初中生在自己的经历中或多或少地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因而小品情景与学生之间发生了联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是小品的指导者,与表演者之间发生了指导与被指导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更能贴切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的课堂情景只有在互动中,其情景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否则只会走向为情景而情景的形式化。
二、问题探究中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按照问题情景进行有效的互动式问题探究活动,既能突破教学难点,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互动式问题探活动表现为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又是源自于教学重点或难点,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贯通,探究结果既有个性化,也能体现共性的知识。如在进行<做理智的消费者>中的“合理消费”时,针对初中生的消费现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话说你我他的消费”,主要是围绕下列两个问题展开(1)想一想你平时的零花钱从哪里来的?(2)你是怎样花这些零用钱的?。这是学生生活中消费现状的呈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消费经历与体验,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有机地发生互动,为进一步的探讨作好铺垫。第二环节“面对消费诉真情”,我又设计了两个问题(3)在每次消费前你有什么考虑?(4)同学中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又是欠合理的?这两个问题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加以了概括和判断,有自己的消费反思,也有同学间相互的评价,初步有了消费要有合理性的意识。在这二个环节中,一是紧抓问题,环环深入,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克服单向说教,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学生个体间、学生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互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到消费知识,反思消费行为,增强合理消费意识。
三、语言调控中互动
语言是联结教与学的中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传统课堂中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是言语的主要输出者,同时也是言语的控制者,学生基本上处于言语的边缘,这样课堂就出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我坚持课堂是交流的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强调与调动学生的课堂交流发言。为保证交流有质量,一是给足时间,要求学生课外素材的收集(课前布置素材收集要求并有简要的书面记录)、课堂上有看书的时间,每节课看书时间不少于8分钟。二是要求学会倾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同学也要注意学生的发言,以保证对学生发言的补充与评价。三是要耐心等待及恰当的评价。当学生发言时一定要给予心理保护,特别是对考虑不充分的同学更要耐心引导,不能因为一时答不上而给予全面的否定。如在进行<做理智的消费者>中的“合理消费”时,我设计的三个环节、六个问题,都能在上述原则下进行。特别是第5、第6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在小组讨论中加以启发引导,同时注意小组交流中的相互补充,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学生与成人的消费心理特点。
四、课堂总结中互动
演戏讲究“余音绕梁,留有回味”,课堂总结也是如此,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又要从中打上若干“问号”。传统中教师讲述小结尽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在实践中,在课堂总结环节上采用“先让学生概括总结,再进行教师定型”的互动方式。学生概括要求从学生个体感知与理解两个侧面进行总结。
五、课堂延伸中互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最终目标不但强调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后继行为,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行统一。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如在进行<做理智的消费者>教学时,我分两种实践活动展开,一是课前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收集自己或父母的消费个案,提示:我的零用钱来源及消费统计、记一次不愉快的消费等。二是实践性活动,如小组进行一次调查,走访当地的消费者协会、制定一份自己或家庭的月消费计划单。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是落实教学目标,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实践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