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术沙龙具有自由开放平等互动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适合本科生导师开展教学活动。本科生导师开展学术沙龙的客观条件比较成熟,因此是可行的。在本科生导师应用学术沙龙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合理地确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妥善安排程序。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采用学术沙龙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术沙龙;本科生导师;教学改革;知识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探索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尝试。然而,本科生导师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术沙龙作为一项非正式的教学方法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生教育,而在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中较为罕见。将学术沙龙应用于本科生导师的教学活动中,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和性质的教学改革措施,其必要性、可行性是否具备,方法如何,效果如何,值得探讨。
  一、本科生导师应用学术沙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术沙龙是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或者社会科学方面的小型聚会。这种聚会的参与者通常具有一定的学缘关系,相互平等,享有充分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主题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形式轻松活泼,时间和地点不拘一格,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从我国历史上看,学术沙龙最初起源于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林徽因女士的“太太客厅”和朱光潜教授的“读诗会”,而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者当属潘懋元先生创办的周末学术沙龙。
  关于本科生导师及其职责,目前尚无官方正式规范。有学者统计了一些高校关于本科生导师职责的文件,将其总结为十个方面,极其纷繁复杂。[1]一般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度是高等学校实施的一种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2]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为学生专业学习提出建议,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其中第三点应当是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责。但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履行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目标,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3]
  笔者认为,学术沙龙不失为本科生导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好方法之一。首先,学术沙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术沙龙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能够激发人的创新意识,锤炼人的创新思维,提高人的创新能力。[4]其实现机制是,通过学术沙龙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术沙龙中的交流和汇报形成知识聚集效应,通过学术沙龙中的辩论、讨论启迪思维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导师的引导提高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属于创新能力。其次,学术沙龙有利于增进本科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往、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形成师生共同体。本科生导师应当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但是交流的形式各不相同。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到,国立三闾大学模仿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要求导师定期和学生共进晚餐,结果令人哭笑不得。笔者无意否认本科生导师与学生吃饭、旅游、看电影等生活交往的作用,但是这些不应成为主流。本科生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应当以学术交流为主,在学术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就此而言,学术沙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最后,本科生导师组织学术沙龙的条件比较充分。学术沙龙的应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还时间和空间于师生,二是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规律,三是需要机制与氛围,四是拥有求同存异的胸怀。[5]这些条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都难以具备。目前学术沙龙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学,在本科生教学中很难开展,除了主观原因之外,主要是受到上述时间、人数、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由于本科生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不多,相互之间更加熟悉,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更加自由,所以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采用学术沙龙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二、学术沙龙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学术沙龙在本科生导师教学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本科生导师应该如何应用学术沙龙呢?笔者结合自身担任本科生导师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见解。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
  这是学术沙龙成功的前提。学术沙龙常见于研究生教学中,[6]在青年学者群体内也比较流行,原因之一是他们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知识,也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主题比较容易选择。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知识积累不够,学术训练欠缺,选择合适的学术沙龙主题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在选择学术沙龙主题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学术性和思想性。不能因为本科生欠缺研究能力和知识储备,就去选择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的或者常识性的问题开展沙龙。二是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本科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和普及的主题,例如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本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等。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加专业和前沿的问题,例如本专业最新学术动向涉及的专业问题、具有实践性的学术问题等。三是大小适中。题目太大,则难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题目太小,则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和讨论的展开,甚至导致学术沙龙草草结束。因此,类似于人性的善与恶、人权保护、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等宏大问题不适合作为本科生学术沙龙的主题。
  (二)合理确定时间、地点和人数
  这是学术沙龙不流于形式、不发生变异的关键。在时间选择上,不能与学生的上课时间冲突,而只能选择晚上或者周末。一次学术沙龙的持续时间以两个小时为宜,过短则不利于问题的展开和思维的发散,过长则难免重复或者分散主题。另外,考虑到学术沙龙需要事先的准备和事后的总结,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频率不宜过高,一般以每个月不超过一次为宜。就地点而言,沙龙一词的本意为客厅或会客厅,而学术沙龙明显不同于课堂教学,甚至也不同于具有研讨会性质的习明纳尔。[7]因此,学术沙龙应当尽可能在轻松、舒适的地方举行,例如茶室、咖啡厅、配有小型圆桌的办公室、导师家的客厅等,而不宜安排在教室、会议室等过于严肃和正式的场所。就人数而言,以五到十人为宜。过多则不利于激发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也不利于控制学术沙龙的节奏和进度。过少则很可能形成冷场,也不利于知识的聚集和思想的碰撞。同时,这一人数也与本科生导师指导的学术数量相适应。[8]
  (三)妥善安排程序
  这是学术沙龙成功的保障。总体而言,学术沙龙包括举办前的准备阶段、学术沙龙本身和结束后的总结与考核阶段。在准备阶段,本科生导师应当将学术沙龙的时间、地点、参加人、主题和程序等事项通知同学,并且要求他们作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准备发言提纲等。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学术沙龙就成功了一半。学术沙龙本身一般包括导师开场白、主题发言、自由讨论、导师点评四个步骤。在此阶段,导师的控制和引导十分关键。如果有同学偏离主题,导师应当及时阻止;如果出现冷场,导师要及时发言以活跃气氛;如果争论过于激烈,导师可以暂时搁置争议问题;必要时导师还可以宣布茶歇,喝喝茶、聊聊天,吃点零食。另外,导师应当记录同学的思想闪光点,做好总结和点评,而且总结和点评应当以鼓励为主。在学术沙龙结束后的总结与考核阶段,本科生导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参加人写一篇总结,如果讨论得非常成熟且有很多闪光点,甚至可以要求同学合作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导师自己也应当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寻找不足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另外,导师应该根据同学准备情况、在学术沙龙中的表现和沙龙结束后的总结或者论文,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实例:一场法学专业本科生学术沙龙
  结合上文阐述的方法,笔者记录并介绍自己组织的一次学术沙龙,供读者参考和批评指正。
  (一)论题的选择
  笔者目前担任二年级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个人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保险法学。根据前文提到的选题方法,笔者确定的主题为“公众人物精神性人格权的保护和限制——以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案为例”。该题目涉及民法上人格权保护问题,有理论深度,又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刘翔案的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结果截然相反,争议很大,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此外,该题目既可以局限于刘翔案本身,也可以展开至公众人物精神性人格权保护问题,大小适中。再加上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而该题目本身还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主题。
  (二)时间、地点和参加人
  笔者指导的本科生一共有半个班、二十二人。考虑到一次学术沙龙的最佳人数为五到十人,笔者决定选择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本次沙龙。经过协调,参加本次沙龙的有八位同学,加笔者自己一共九人。为了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同时也为了加强与同学们的感情交流,笔者冒昧模仿潘懋元先生,将本次学术沙龙的地点确定为自己家的客厅。时间上,潘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通常安排在周六晚上,[9]但是考虑到交通和安全问题,笔者将本次学术沙龙的时间确定为周六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另外两次学术沙龙的时间和地点另行确定。
  (三)过程介绍
  笔者提前一周通知所有参加者本次学术沙龙的时间、地点、主题和程序,要求大家了解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案的基本情况,搜集整理有关精神性人格权保护的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准备发言提纲。在学术沙龙举行的前一天,笔者根据同学们的基本观点选定了两位同学准备主题发言,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正方认为《精品购物指南》杂志社侵犯了刘翔的肖像权,反方认为不构成侵权。
  周六上午九点学术沙龙准时开始。笔者作了五分钟左右的开场白,再次解析本次主题,列举其中的焦点问题,宣布注意事项,然后由正方和反方分别作十分钟的主题发言,阐明本方的观点和主要理由。接下来是本次学术沙龙最重要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自由讨论阶段。这一阶段没有时间的限制,也不像研讨会或者辩论会那么正式,在不打断别人发言、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每位参加者可以自由发言。笔者不时插话,进行启发和引导。由于大家准备得比较充分,气氛十分热烈,故笔者没有安排中场休息。自由讨论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笔者进行了约十分钟的点评和总结发言,然后宣布本次学术沙龙结束,并要求大家分别完成一篇不少于两千字的总结于一周后提交。
  一周以后,笔者根据同学们提交的书面总结和在学术沙龙中的表现给每位同学评定了成绩,三位同学成绩为优,五位同学成绩为良。这次学术沙龙的成绩作为笔者以本科生导师身份对同学进行正式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效果反馈
  从同学们提交的书面总结来看,大家的收获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加深了对人格权问题本身的理解,这是一个最具体和最直接的效果;二是锻炼了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文献检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学会了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学会了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四是通过自由讨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五是加深了与导师的相互了解。由此可见,笔者设想的培养学术创新能力、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同学们反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初次参加学术沙龙,显得过于拘谨,气氛还不够轻松;二是知识储备不足,就事论事的多,能够充分展开的少。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更多第组织学术沙龙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周雁.高校本科生导师基本职责刍议[J].教学研究,2005(7):303-304.
  [2]朱江.试析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其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43.
  [3]朱春晖.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机制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2.
  [4]王进才,李雄鹰.学术沙龙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探析[J].高教论坛,2011(7):38-39.
  [5]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07(4):98-99.
  [6]李非.浅议研究生学术沙龙的意义[J].黑龙江教育,2008(3):23.
  [7]周川.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5.
  [8]占小红.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6.
  [9]肖海涛.论师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以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为例[J].江苏高教,2007(5):22.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上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摒弃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效率优先”宗旨,转向了新公共行政模式。在新公共行政模式下产生的服务型政府,以“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要求,正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主旨要求。通过研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和变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新型政府的创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  
期刊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构建的过程。同时,通过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
期刊
作为目前浙江省唯一一所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的高校,一直以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把促进毕业生就业看作是高校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化能力培养、统筹多方资源、深化绿色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年名列省属高校前列,取得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显著成效。  一、强化能力培养  要提高就业质量,关键是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以强
期刊
【摘要】针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监管措施?文章运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和教师监考偷闲的原因,认为作弊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博弈的结果。学生作弊概率不是取决于对学生的惩罚力度,而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频繁作弊作出的反应,因此不仅要加大学生作弊的成本,更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管,才能有效减少考场作弊。  【关键词】考试;作弊;博弈    一、博弈概念引入  “博弈”这个词听
期刊
【摘要】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使得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林院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对农林院校大学生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解决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期刊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从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从长远出发,合理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就业指导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系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指导;实践做法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
期刊
【摘要】在高校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师资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立体化    一、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也是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和谐校园视野下女生集聚型高校寝室文化的构建  ——以Z大学H校区为例    ◎关 兴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摘要】寝室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校园文明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和谐校园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在透视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层面提出构建和谐寝室文化的基本路径,以期增强目前高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应当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党员在开展促就业工作中具有自身的优势,通过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既能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又能起到帮助就业困难同学实现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党员;就业;一帮一    一、形势分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一
期刊
【摘要】在高职院校推进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多媒体设备在使用方法、使用效率以及管理形式上逐渐显现出不少问题。结合现状,笔者根据多年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多媒体教学管理方面的经历来谈谈高职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现状,并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