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防治要多措并举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面积扩大,间作套种面积和复种指数提高,温室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地下害虫为害日益猖獗。有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我国地下害虫的年发生面积超过3亿亩,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化学防治成为控制地下害虫迅速蔓延的重要手段。
  从当前国内登记的农药品种来看,甲基异柳磷、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甲拌磷、氯氰菊酯等依然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主力军。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部分主力品种的命运不容乐观。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收紧,素以高用量、高污染着称的地下用药领域有望迎来市场良机。农药企业唯有强化终端服务和技术创新,双腿齐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一,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受宠。通过种子处理,将地下害虫扼杀在起步阶段,能够大大减低后期作物管理成本,提升种植效率。目前,包括氯氰菊酯、辛硫·福美双在内的多种农药成分已取得种子处理登记。
  第二,缓释、高效、环保剂型市场空间大。目前,除农药企业围绕毒死蜱、吡虫啉、二嗪磷等农药成分加快微胶囊剂型研发登记外,包括肥料企业在内,围绕药肥混剂的研发同样取得较大进展。
  第三,土壤调理剂受青睐。控制土壤病虫害,首先应从病虫害发生的根源出发,通过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来达到自然调控的目的。
  第四,合理轮作,降低土壤病虫基数。受利益驱动,常年轮作基本是基层农户的种植常态。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成为不同地区开展合理轮作研究的一大难点。
  当前,农药行业下行已经成为事实,产品同质化条件下的市场恶斗只能两败俱伤,单纯的产品销售正在成为过去,唯有拥抱服务,强化技术创新,打出差异化重拳,才能够最终抓住市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除草剂使用量逐年增加,杂草抗性问题也随之而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呼吁,加强新作用机理除草剂和药剂混配的开发,科学使用除草剂和多样化的治理技术,以延缓杂草抗性发展.
文章简要介绍了沿河县蛟坝电站应用综合消能措施解决砂砾石层上筑坝泄洪消能问题的经验.
介绍了东风发电厂机组甩油状况及接触式密封的结构、特点,并对东风发电厂采用的接触式密封的具体改造方案进行了说明.改造后的机组防油雾装置运行状况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