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在窦桂梅的课堂上,我最大的发现是,好的课堂一定会让所有人感受到教育朴素而真挚的力量,这种力量直抵每个人生命的灵府,在我们获得提醒、点拨和敞亮之间,某种内在的,确实是由我们生命自身萌发的精神需要被唤醒了,与其说被唤醒,不如说它一直是“等待被唤醒”的,因为对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儿童而言,真善美就是生命本身最重要的元素,它天然地寄寓于生命之中,现在它需要的就是一个“相信者”的相信,一个“肯定者”的肯定,一个“塑型者”的塑型。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说,好教师就是一个生命的使者,她的“魔杖”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效,而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复归与出发”,而复归与出发都是以真善美为起点与终点的,有时我们真的难以区分到底哪些特质是学生已有的,哪些则是刚刚萌芽。这一点,往往正是好课堂最使人惊叹的地方,因为我们分明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像树一样超出了自己——由此我也获得了一种领悟,就是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也许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课首先看做是生命教育的课。课堂的核心目标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有智慧的增长,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在基础教育课堂,我们所要追求的也许不是深刻,而是尽可能的丰富;不是抵达,而是不断地出发;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更多的启迪。窦老师说她是理想主义者,而所谓的理想主义者一定是关注现实而着眼于未来的,一节课不是被记住了,知识也不是被穷尽被熟知了,而是孩子们在童年生活的美好与课堂的精彩中,以体验和发现的方式,获得了在生命成长与生命记忆中具有无限意义的“童年”。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句个人的片面之词。窦老师的课堂当然首先不是为我们这些听课者上的,但同样就是貌似极为简单的绘本,不同年龄的人读一定也有极不相同的人生感悟,教师所要做的工作自然不是把文本所有意义都挖掘殆尽,把自己所体验到的人生经验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孩子。小学语文课堂,现在不少名师热衷于“深度语文”、过度阐释,看上去深刻,其实严重脱离了儿童经验与儿童感受,也就是背离了儿童性,严重宰制了儿童心灵的“活性”与生长力。也可以说教师不能太厉害,太厉害的教师,课堂就不会有不确定性,就容易成为独角戏,出现独断论,使课堂难以在未知中共同探究,形成对复杂性的理解与认识。
而好的课堂恰恰是通过一种自然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产生强烈的“在场感”,每个人都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这样学生的个人经验与能力就具有了一种自在的价值,同时又成为课堂资源的一部分为大家所共享。今天孩子们对文本有很多自己的发现,特别是那个女孩说要大声说出自己父亲的名字时,我尤其感动,我与自己父亲关系的隐藏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了,并获得了一种新的审视的价值——所谓经验的共享,就是个人的信息具有投射力,每个人在“被唤醒”的同时,你的思考都朝前增长了一部分,每个人似乎由此都变得更聪慧了——这也是今天窦老师巧妙的能力——她始终是积极和开放的引领者,不是她在输出道理,而是这些“道理”——绘本中涵泳的生动、复杂同时微妙的爱,自己呈现出来了。
今天听课还有一个非常愉快的发现,这节课堪称是窦老师的一台戏、一个精美的舞台剧、一个艺术作品。我以为好的教学都具有一种戏剧性。刚才肖川老师评课时就非常强调文本选择的重要性。我想,首先文本的选择可能决定了这个“戏剧”的价值所在,也决定了我们所引领的这个思想的边界能够到达多远。窦老师在这个方面显然有非常独到的心得,我相信这种心得是跟个人思想境界、文学修养以及跟她的教育价值观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
第二点是在文本的处理上,它实际上是有一种结构性思考的,从“登台”时的低沉、和缓、从容地进入,到最后意味深长的、留有余地的那种回想空间,实际都有戏曲结构起承转合、悠长的韵味在里面。窦老师在课堂上既有创设“结构”的高明,又有驾驭“结构”的智慧,她课堂教学的自由由此得到了游刃有余、酣畅淋漓的展现,同时又不是太凿于形式,而是超越形式的一种展现。另外,窦老师在这一“戏剧性”中,既是一个导演,又是一个表演者,她通过丰富的语言以及生动的形体来表现。她的语言既有自然的、日常的语言的直接,极富现场效果;又有戏曲语言的那种耐人咀嚼、给人启迪的意味,她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能够把某一句简单的话,通过一种戏曲性的表现方式变得非常富有启迪性。这是几乎所有厉害的老师在课堂里面都特别擅长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能很多评课者没有提到的。跟所有的戏剧表演一样,这堂课有很多听众,这堂课不但是上给孩子的,也是上给在座的老师们的。在座的所有老师都参与了这堂课,你们的笑声、你们的掌声、你们的那种热情的投入都使得这节课更富有戏剧性,更饱满,达到了极其美妙的效果,让整节课始终是热乎乎的,令人爱惜的。
窦老师本身是很具有“舞台感”的,我对这种舞台感一直很在意。实际上一个好老师都是需要舞台感的。我曾经这样说过对“舞台感”的理解: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有良好的舞台感。舞台感表现为强大充盈的教学自信心,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容、缓急有度的语言,生动、恰当的肢体动作,同时还表现为对课堂特殊的敏感和预见性,丰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策略,巧妙、自然的调节、改善课堂氛围的能力。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在课堂(自己的舞台)上总是要比平时的自己更有神采、更富有魅力。这种舞台感在窦老师的课堂里有时候表现得夸张,窦老师夸张的时候我看到原来的“玫瑰”;当她幽默的时候我看到了她对长白山文化、东北文化的敬仰,当她耐心做铺垫的时候,我感受到语言的素养变成了一种精妙的抵达的途径。窦老师无论什么时候站在舞台上都是光芒四射,当然光芒四射既有她的美貌,又有她的优雅。像我和肖川老师这样既没有美貌叉显得不优雅的人,我们是不是就没有舞台感呢?比如说像肖川老师无论站在什么地方都显得从容不迫,无论在什么地方你感受到的肖川都会比他实际的身高至少高了20厘米,这也是肖老师身上的舞台感。我觉得对教师而言,这样一种在课堂上的自信心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完全不能想象一个慌慌张张、缺少自信的教师能够把一堂课上得精妙,直达人心。
另外一方面,窦老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还是个教师。她不是根据台词来表演的,而是根据现场的生成状态作出的一种精妙、恰当的应对,所以在这个应对之中她的耐心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让我在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的话,我一定会选择“耐心”,因为有耐心才可能有生成,耐心的背后是对所有个体的最大尊重,这种尊重其实是课堂生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只有在教师耐心的教育之下,孩子才可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创造的主体,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
她的课堂最后的安排,还有一个精彩的地方,那就是留有足够的空白,留有足够的回想的空间,不断设置悬念,让孩子独自去构造,无论如何得独自去构造与应对。
这些戏剧性的丰富构成了教师智慧的卓越之处。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句个人的片面之词。窦老师的课堂当然首先不是为我们这些听课者上的,但同样就是貌似极为简单的绘本,不同年龄的人读一定也有极不相同的人生感悟,教师所要做的工作自然不是把文本所有意义都挖掘殆尽,把自己所体验到的人生经验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孩子。小学语文课堂,现在不少名师热衷于“深度语文”、过度阐释,看上去深刻,其实严重脱离了儿童经验与儿童感受,也就是背离了儿童性,严重宰制了儿童心灵的“活性”与生长力。也可以说教师不能太厉害,太厉害的教师,课堂就不会有不确定性,就容易成为独角戏,出现独断论,使课堂难以在未知中共同探究,形成对复杂性的理解与认识。
而好的课堂恰恰是通过一种自然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产生强烈的“在场感”,每个人都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这样学生的个人经验与能力就具有了一种自在的价值,同时又成为课堂资源的一部分为大家所共享。今天孩子们对文本有很多自己的发现,特别是那个女孩说要大声说出自己父亲的名字时,我尤其感动,我与自己父亲关系的隐藏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了,并获得了一种新的审视的价值——所谓经验的共享,就是个人的信息具有投射力,每个人在“被唤醒”的同时,你的思考都朝前增长了一部分,每个人似乎由此都变得更聪慧了——这也是今天窦老师巧妙的能力——她始终是积极和开放的引领者,不是她在输出道理,而是这些“道理”——绘本中涵泳的生动、复杂同时微妙的爱,自己呈现出来了。
今天听课还有一个非常愉快的发现,这节课堪称是窦老师的一台戏、一个精美的舞台剧、一个艺术作品。我以为好的教学都具有一种戏剧性。刚才肖川老师评课时就非常强调文本选择的重要性。我想,首先文本的选择可能决定了这个“戏剧”的价值所在,也决定了我们所引领的这个思想的边界能够到达多远。窦老师在这个方面显然有非常独到的心得,我相信这种心得是跟个人思想境界、文学修养以及跟她的教育价值观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
第二点是在文本的处理上,它实际上是有一种结构性思考的,从“登台”时的低沉、和缓、从容地进入,到最后意味深长的、留有余地的那种回想空间,实际都有戏曲结构起承转合、悠长的韵味在里面。窦老师在课堂上既有创设“结构”的高明,又有驾驭“结构”的智慧,她课堂教学的自由由此得到了游刃有余、酣畅淋漓的展现,同时又不是太凿于形式,而是超越形式的一种展现。另外,窦老师在这一“戏剧性”中,既是一个导演,又是一个表演者,她通过丰富的语言以及生动的形体来表现。她的语言既有自然的、日常的语言的直接,极富现场效果;又有戏曲语言的那种耐人咀嚼、给人启迪的意味,她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能够把某一句简单的话,通过一种戏曲性的表现方式变得非常富有启迪性。这是几乎所有厉害的老师在课堂里面都特别擅长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能很多评课者没有提到的。跟所有的戏剧表演一样,这堂课有很多听众,这堂课不但是上给孩子的,也是上给在座的老师们的。在座的所有老师都参与了这堂课,你们的笑声、你们的掌声、你们的那种热情的投入都使得这节课更富有戏剧性,更饱满,达到了极其美妙的效果,让整节课始终是热乎乎的,令人爱惜的。
窦老师本身是很具有“舞台感”的,我对这种舞台感一直很在意。实际上一个好老师都是需要舞台感的。我曾经这样说过对“舞台感”的理解: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有良好的舞台感。舞台感表现为强大充盈的教学自信心,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容、缓急有度的语言,生动、恰当的肢体动作,同时还表现为对课堂特殊的敏感和预见性,丰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策略,巧妙、自然的调节、改善课堂氛围的能力。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在课堂(自己的舞台)上总是要比平时的自己更有神采、更富有魅力。这种舞台感在窦老师的课堂里有时候表现得夸张,窦老师夸张的时候我看到原来的“玫瑰”;当她幽默的时候我看到了她对长白山文化、东北文化的敬仰,当她耐心做铺垫的时候,我感受到语言的素养变成了一种精妙的抵达的途径。窦老师无论什么时候站在舞台上都是光芒四射,当然光芒四射既有她的美貌,又有她的优雅。像我和肖川老师这样既没有美貌叉显得不优雅的人,我们是不是就没有舞台感呢?比如说像肖川老师无论站在什么地方都显得从容不迫,无论在什么地方你感受到的肖川都会比他实际的身高至少高了20厘米,这也是肖老师身上的舞台感。我觉得对教师而言,这样一种在课堂上的自信心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完全不能想象一个慌慌张张、缺少自信的教师能够把一堂课上得精妙,直达人心。
另外一方面,窦老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还是个教师。她不是根据台词来表演的,而是根据现场的生成状态作出的一种精妙、恰当的应对,所以在这个应对之中她的耐心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让我在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的话,我一定会选择“耐心”,因为有耐心才可能有生成,耐心的背后是对所有个体的最大尊重,这种尊重其实是课堂生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只有在教师耐心的教育之下,孩子才可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创造的主体,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
她的课堂最后的安排,还有一个精彩的地方,那就是留有足够的空白,留有足够的回想的空间,不断设置悬念,让孩子独自去构造,无论如何得独自去构造与应对。
这些戏剧性的丰富构成了教师智慧的卓越之处。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