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咬人又快又准
“大李老师!大李老师!他咬我!”刚到班级,就看到一个女孩子迎面向我扑来,眼睛红红的,慌张得手足无措。顺向孩子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拿着积木“哐哐哐”地敲着地毯。
没多久,手里的积木好像玩腻了,他转身要抢另一个孩子的积木。看对方紧紧攥着不放,他便大声喊道:“给我,这个我要用!”
被抢的小男孩说:“这是我先拿到的!跳跳你不能抢我的!”
这时,我看到跳跳脸上明显不悦,凭经验,我知道他要动手了。我赶紧上前,准备分开他们,没成想还是慢了一步,耳边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我赶忙把小男孩拉到一边,仔细检查,发现他脸上被咬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牙齿印。
一会儿工夫,跳跳就咬伤了两个孩子。我问跳跳,“为什么咬小朋友?”跳跳不以为意,一脸倔强地回答:“谁叫他不给我!”
这时,有孩子围过来告状说:“跳跳总爱咬人,我们不跟他玩了。”又有一个小男孩站了出来说:“他今天上午也咬我了。”我看了一下这个男孩的手背,已经处理过了,但仍能看到一排细小的牙印。
等到下午,跳跳妈来接跳跳回家,我便把跳跳咬小朋友的事告诉了跳跳妈。跳跳妈一脸羞愧地说:“给大李老师添麻烦了,我回去一定好好修理这浑小子!”没等我说话,跳跳妈已经拉着跳跳走远了。看来跳跳妈是个急脾气,不知道她回家后会怎么教育跳跳呢?我打算在双休日,到跳跳家家访,探寻孩子喜欢咬人的原因,看能否帮到跳跳改掉颇具攻击性的行为。
急躁又焦虑的妈妈
当我被跳跳妈热情地迎入家里时,跳跳正专注地坐在地上玩积木,对我的到来没有任何表示。跳跳妈突然对跳跳吼道:“跳跳,快来打招呼,不许没礼貌!”
跳跳被吓得一激灵,顺手把积木往远处一扔。跳跳妈的嗓门顿时又高了八度,又快又急地训道:“跳跳,你赶快给我捡回来,有你这么玩积木的吗?我叫你捡回来听见没有,我说你是不是聋了,怎么还不动,没听到我说什么吗?说你多少次都不听,再扔积木以后就别想再玩了!”
跳跳妈的大嗓门震得我耳朵“嗡嗡”响,语速又快,我怀疑孩子根本就没听清她说了什么。果然,跳跳还是一脸无措地站在原地不动,憋着小嘴一副要哭的样子。跳跳妈马上喝止:“给我憋回去,怎么才说两句就哭!”
可是跳跳很不给妈妈面子,咧着嘴大哭起来。跳跳妈习惯性地伸手准备打孩子,没留神,反被跳跳抓住另一只胳膊迅速地咬了一口。
“哎呀!”跳跳妈甩开跳跳,却不再动手也不骂了,忍着怒气,狠狠地瞪着孩子。
我看母子俩吵够了,便提议跳跳妈先将跳跳交给信得过的人带出去玩,我需要和她单独谈谈。不一会儿,跳跳被姨妈带了出去,家里终于恢复了宁静。
孩子刚走,跳跳妈急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大李老师,我真的不想吼他,可就是控制不住,一着急我情绪就上来了。”我点点头,表示理解,打算先了解下跳跳的家庭情况:“这大周末的,只有你和跳跳在家?家里其他人呢?”跳跳妈说:“跳跳从小到大都是我在带,他爸经常出差,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很少管孩子,孩子一淘气就非打即骂。”
我继续问:“跳跳昨天在班里咬了3个人,在上学前有发生什么让他紧张的事吗?”
跳跳妈好像意识到什么,紧张了一下,面有难色地说:“他昨天早上睡过头,怎么叫都不起床,我感觉烦躁焦虑,看他哪都不顺眼,就吼了他几声。难道这是原因?”
我说:“看来你已经意识到了,你的情绪导致孩子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
如果父母长期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孩子吸收、模仿到的便是“以暴制暴”的沟通方式。跳跳长期被父母暴躁焦虑的情绪影响,而负面情绪又被压抑无法发泄,就会用“咬人”的方式发泄不满。
不开心,要用嘴巴说出来
第二天下午,我来到跳跳家小区时,跳跳正和比他小4个月的表弟在小区沙池里玩沙子,跳跳妈坐在一边和别人说着话。
正在这时,跳跳将沙子全泼到了表弟身上,跳跳妈又想冲上去,被我制止了,我示意跳跳妈,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表弟很生气:“哎呀,你全弄到我身上了,不跟你玩了。”
听到这话,跳跳很激动,又想咬表弟。这一次我很快地抓住跳跳的手,把表弟护在身后。
“跳跳,如果你觉得不舒服,请用嘴巴说出来,不可以用牙齿伤害别人!”我等跳跳稍微平静一点儿,便问:“你为什么要咬他?”
跳跳说:“他不跟我玩,我不舒服了,我就要咬他!”
我问跳跳:“你咬了他,他更不会跟你玩了,要么你问问他,为什么不跟你玩?”
跳跳问表弟:“你为什么不跟我玩了?”
表弟说:“因为你把沙子全弄我身上了,我不舒服了!”
我对跳跳说:“表弟不舒服了,你需要自己解决问题,让他原谅你。”
跳跳小心翼翼地帮表弟拂掉脸上的沙子,还撅起小嘴吹了吹,表弟被跳跳专注的样子逗笑了,开心地拉起了跳跳的手。跳跳也很开心:“我不会再冲你扬沙子了,你可以和我玩了吗?”
我表扬跳跳说:“跳跳,你看,用嘴巴好好说话,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你做得很好,给你个拥抱!”跳跳很开心地像八爪鱼一样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我高兴地亲吻了跳跳的脸颊。
看到这一幕,跳跳妈湿了眼眶,她羞愧地说:“大李老师,我从来没像你这样抱过跳跳,更没有一次好好地跟他解决问题。”
面对“暴力”又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很焦躁,他们常常面对孩子被告狀的情况,需要解决孩子闯祸的各种麻烦,因而对孩子丧失了应有的耐心和关爱。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长的情感关爱,便积习难改。
爱的正确表达
跳跳内心其实十分渴望爱,渴望爸爸妈妈温柔的对待,渴望小伙伴诚挚的友谊,但是他不会正确地表达对别人的关爱却又特别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带来了反效果。于是,我要教给跳跳怎样才能获得小朋友的友谊。
“跳跳,你希望小朋友都和你玩吗?”我问。跳跳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我告诉跳跳:“想要小朋友对你好,你就要温柔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他们就会回报你的善意,和你一起玩,明白了吗?”
我让跳跳对一个曾被他咬过的小女孩说:“我喜欢你,你能跟我一起玩吗?我不会再咬你了。”看女孩有些犹豫,我鼓励跳跳继续说:“我可以抱你吗?”女孩点了点头。跳跳大方地上前给女孩一个拥抱,咧着小嘴笑着问:“咱俩是朋友了,对不?”小女孩说:“只要你不咬我,咱们就是朋友。”跳跳赶紧说:“不咬了,我不会咬好朋友的。”
争取过来一个小伙伴后,其他孩子也开始慢慢围过来和他一起玩。跳跳和每一个小朋友拥抱,并保证不再咬人,而且还会关心小朋友需要什么帮助。
就这样,连续几天,跳跳都用同样的方式邀请别人做他的朋友,然后帮朋友搭积木,和朋友一起唱歌,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就这样,跳跳再没有出现咬人的行为,尝到甜头的跳跳也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的关爱,时常抱着小朋友说:“我们是好朋友。”
跳跳妈也开始学着如何表达爱,比如,尽量用平缓的情绪叫跳跳起床,亲吻拥抱过跳跳后才把他送到教室。另外,在跳跳妈妈和爸爸的协商下,跳跳爸陪跳跳的时间也变长了,经常陪伴跳跳在户外活动。跳跳情绪越来越放松,咬人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
没过多久,那个曾被他咬过的女孩对跳跳说:“现在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了!”跳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妈妈。跳跳妈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激动地蹲下来拥抱了跳跳。
“大李老师!大李老师!他咬我!”刚到班级,就看到一个女孩子迎面向我扑来,眼睛红红的,慌张得手足无措。顺向孩子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拿着积木“哐哐哐”地敲着地毯。
没多久,手里的积木好像玩腻了,他转身要抢另一个孩子的积木。看对方紧紧攥着不放,他便大声喊道:“给我,这个我要用!”
被抢的小男孩说:“这是我先拿到的!跳跳你不能抢我的!”
这时,我看到跳跳脸上明显不悦,凭经验,我知道他要动手了。我赶紧上前,准备分开他们,没成想还是慢了一步,耳边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我赶忙把小男孩拉到一边,仔细检查,发现他脸上被咬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牙齿印。
一会儿工夫,跳跳就咬伤了两个孩子。我问跳跳,“为什么咬小朋友?”跳跳不以为意,一脸倔强地回答:“谁叫他不给我!”
这时,有孩子围过来告状说:“跳跳总爱咬人,我们不跟他玩了。”又有一个小男孩站了出来说:“他今天上午也咬我了。”我看了一下这个男孩的手背,已经处理过了,但仍能看到一排细小的牙印。
等到下午,跳跳妈来接跳跳回家,我便把跳跳咬小朋友的事告诉了跳跳妈。跳跳妈一脸羞愧地说:“给大李老师添麻烦了,我回去一定好好修理这浑小子!”没等我说话,跳跳妈已经拉着跳跳走远了。看来跳跳妈是个急脾气,不知道她回家后会怎么教育跳跳呢?我打算在双休日,到跳跳家家访,探寻孩子喜欢咬人的原因,看能否帮到跳跳改掉颇具攻击性的行为。
急躁又焦虑的妈妈
当我被跳跳妈热情地迎入家里时,跳跳正专注地坐在地上玩积木,对我的到来没有任何表示。跳跳妈突然对跳跳吼道:“跳跳,快来打招呼,不许没礼貌!”
跳跳被吓得一激灵,顺手把积木往远处一扔。跳跳妈的嗓门顿时又高了八度,又快又急地训道:“跳跳,你赶快给我捡回来,有你这么玩积木的吗?我叫你捡回来听见没有,我说你是不是聋了,怎么还不动,没听到我说什么吗?说你多少次都不听,再扔积木以后就别想再玩了!”
跳跳妈的大嗓门震得我耳朵“嗡嗡”响,语速又快,我怀疑孩子根本就没听清她说了什么。果然,跳跳还是一脸无措地站在原地不动,憋着小嘴一副要哭的样子。跳跳妈马上喝止:“给我憋回去,怎么才说两句就哭!”
可是跳跳很不给妈妈面子,咧着嘴大哭起来。跳跳妈习惯性地伸手准备打孩子,没留神,反被跳跳抓住另一只胳膊迅速地咬了一口。
“哎呀!”跳跳妈甩开跳跳,却不再动手也不骂了,忍着怒气,狠狠地瞪着孩子。
我看母子俩吵够了,便提议跳跳妈先将跳跳交给信得过的人带出去玩,我需要和她单独谈谈。不一会儿,跳跳被姨妈带了出去,家里终于恢复了宁静。
孩子刚走,跳跳妈急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大李老师,我真的不想吼他,可就是控制不住,一着急我情绪就上来了。”我点点头,表示理解,打算先了解下跳跳的家庭情况:“这大周末的,只有你和跳跳在家?家里其他人呢?”跳跳妈说:“跳跳从小到大都是我在带,他爸经常出差,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很少管孩子,孩子一淘气就非打即骂。”
我继续问:“跳跳昨天在班里咬了3个人,在上学前有发生什么让他紧张的事吗?”
跳跳妈好像意识到什么,紧张了一下,面有难色地说:“他昨天早上睡过头,怎么叫都不起床,我感觉烦躁焦虑,看他哪都不顺眼,就吼了他几声。难道这是原因?”
我说:“看来你已经意识到了,你的情绪导致孩子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
如果父母长期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孩子吸收、模仿到的便是“以暴制暴”的沟通方式。跳跳长期被父母暴躁焦虑的情绪影响,而负面情绪又被压抑无法发泄,就会用“咬人”的方式发泄不满。
不开心,要用嘴巴说出来
第二天下午,我来到跳跳家小区时,跳跳正和比他小4个月的表弟在小区沙池里玩沙子,跳跳妈坐在一边和别人说着话。
正在这时,跳跳将沙子全泼到了表弟身上,跳跳妈又想冲上去,被我制止了,我示意跳跳妈,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表弟很生气:“哎呀,你全弄到我身上了,不跟你玩了。”
听到这话,跳跳很激动,又想咬表弟。这一次我很快地抓住跳跳的手,把表弟护在身后。
“跳跳,如果你觉得不舒服,请用嘴巴说出来,不可以用牙齿伤害别人!”我等跳跳稍微平静一点儿,便问:“你为什么要咬他?”
跳跳说:“他不跟我玩,我不舒服了,我就要咬他!”
我问跳跳:“你咬了他,他更不会跟你玩了,要么你问问他,为什么不跟你玩?”
跳跳问表弟:“你为什么不跟我玩了?”
表弟说:“因为你把沙子全弄我身上了,我不舒服了!”
我对跳跳说:“表弟不舒服了,你需要自己解决问题,让他原谅你。”
跳跳小心翼翼地帮表弟拂掉脸上的沙子,还撅起小嘴吹了吹,表弟被跳跳专注的样子逗笑了,开心地拉起了跳跳的手。跳跳也很开心:“我不会再冲你扬沙子了,你可以和我玩了吗?”
我表扬跳跳说:“跳跳,你看,用嘴巴好好说话,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你做得很好,给你个拥抱!”跳跳很开心地像八爪鱼一样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我高兴地亲吻了跳跳的脸颊。
看到这一幕,跳跳妈湿了眼眶,她羞愧地说:“大李老师,我从来没像你这样抱过跳跳,更没有一次好好地跟他解决问题。”
面对“暴力”又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很焦躁,他们常常面对孩子被告狀的情况,需要解决孩子闯祸的各种麻烦,因而对孩子丧失了应有的耐心和关爱。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长的情感关爱,便积习难改。
爱的正确表达
跳跳内心其实十分渴望爱,渴望爸爸妈妈温柔的对待,渴望小伙伴诚挚的友谊,但是他不会正确地表达对别人的关爱却又特别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带来了反效果。于是,我要教给跳跳怎样才能获得小朋友的友谊。
“跳跳,你希望小朋友都和你玩吗?”我问。跳跳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我告诉跳跳:“想要小朋友对你好,你就要温柔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他们就会回报你的善意,和你一起玩,明白了吗?”
我让跳跳对一个曾被他咬过的小女孩说:“我喜欢你,你能跟我一起玩吗?我不会再咬你了。”看女孩有些犹豫,我鼓励跳跳继续说:“我可以抱你吗?”女孩点了点头。跳跳大方地上前给女孩一个拥抱,咧着小嘴笑着问:“咱俩是朋友了,对不?”小女孩说:“只要你不咬我,咱们就是朋友。”跳跳赶紧说:“不咬了,我不会咬好朋友的。”
争取过来一个小伙伴后,其他孩子也开始慢慢围过来和他一起玩。跳跳和每一个小朋友拥抱,并保证不再咬人,而且还会关心小朋友需要什么帮助。
就这样,连续几天,跳跳都用同样的方式邀请别人做他的朋友,然后帮朋友搭积木,和朋友一起唱歌,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就这样,跳跳再没有出现咬人的行为,尝到甜头的跳跳也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的关爱,时常抱着小朋友说:“我们是好朋友。”
跳跳妈也开始学着如何表达爱,比如,尽量用平缓的情绪叫跳跳起床,亲吻拥抱过跳跳后才把他送到教室。另外,在跳跳妈妈和爸爸的协商下,跳跳爸陪跳跳的时间也变长了,经常陪伴跳跳在户外活动。跳跳情绪越来越放松,咬人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
没过多久,那个曾被他咬过的女孩对跳跳说:“现在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了!”跳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妈妈。跳跳妈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激动地蹲下来拥抱了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