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沅麻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

来源 :中国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沅麻盆地是叠加在雪峰造山带中段的一个中生代大规模陆相盆地,盆地中新生代断裂、褶皱发育特征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构造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沅麻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架、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特征、变形序列、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NNE-NE向正断裂、逆断裂和平缓褶皱(主要为向斜)组成沅麻盆地的主体构造格架,同时发育其他多组不同方向、性质的褶皱和断裂。盆地西部和中部大部以正断裂为主,形成复杂的堑-垒构造格局,褶皱变形强度低;盆地东缘因区域怀化—沅陵断裂带控制而变形强烈,以多为东倾、少量西倾的逆断裂为主,常伴有倒转紧闭褶皱。(2)中三叠世以来沅麻盆地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事件:1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受区域NW—NWW向挤压而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受区域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和膝折;3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受区域NWW—近EW向挤压,形成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卷入的SN向和NNE向褶皱和逆断裂;4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NE—NNE向正断裂;5晚白垩世在区域SN向伸展体制下形成EW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受区域NE向挤压,形成卷入白垩系及先期地层的NW向褶皱、NW向逆断裂、NEE—NE向左行走滑(或兼逆冲)断裂、NNE向右行走滑断裂、NEE向与NNE向共轭剪节理等;7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在区域NW向挤压下,形成最新卷入地层为白垩系的NE向褶皱、NE-NNE向逆断裂、SN向逆断裂。上述多期变形中以早白垩世NW-SE伸展形成的正断裂和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最为重要,其次为中侏罗世晚期NWW—近EW向挤压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3)前人提出的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发育的王炳坡、黄金坳、潭湾、麻阳等"飞来峰"构造并不存在,所谓"飞来峰"实为向下"生根"的断夹块,组成"飞来峰"的板溪群座立于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中与逆冲断裂或正断裂活动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教师的情绪管理的现状,探究引发教师情绪的原因及情绪管理的方法,旨在说明教师的情绪管理在教学活动和人际互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教师若要更好地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广阔的结合空间,从其共有特征来看,两者都凸显了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从其理论契合性来看,两者在出发点、发展动力和价值
<正>一、塑料薄膜在长期存放过程中,由于薄膜间的高分子链互相渗透和缠绕,使得薄膜间结合非常紧密, 在自动化生产线当中,打开塑料袋非常困难。塑料薄膜开口剂的加入,在薄膜上
会议
近江牡蛎经过臭氧净化后分为薄膜包装组和散装组在5℃进行生态冰温保活;在净化前后和保活1、3、5、7、9d分别取样,分析上述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净化前后牡蛎
以往关于纳米材料热力学的研究 ,绝大多数以界面的热力学函数表征整体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 ,这种近似处理 ,对于尺寸超过几十纳米的较粗纳米材料 ,在相变热力学中对特征转变
为解决激光传感器等避障装置难以解决爆炸性危险环境下的防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AGV小车避障解决方案。磁导航AGV小车在工作中路径相对固定,主要针对来回走动的工人
本文介绍了螺旋弹簧密封圈的特点,它的研制过程,性能试验与分析,以及与常用密封圈的比较。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邻苯二甲酸酯被认为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某些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然而,关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暴露对糖尿病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为了确定DBP暴露对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通过给予小鼠高脂高糖饮食和注射40 mg/kg低剂量链脲酶素
汽车空调的功能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创造一个对人体适宜环境。汽车空调由制冷系统、加热系统、通风系统、操纵控制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组成。制冷系统的热负荷包括通风换气热负荷
目的探讨学生读写习惯对视力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生视力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市区有代表性的5所学校共2 081名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