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小平是李老太家的上门女婿,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十岁时杨小平的老婆去世了,他和李老太含辛茹苦养大女儿,也招赘了一个上门女婿。小两口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叫李冰,长得大头方耳,肤白眼大,活脱脱像个洋娃娃,全村人人见人夸,全家更是宝贝得不得了。小李冰两岁时,他爸爸妈妈去外地打工了,杨小平在工地开塔吊,李冰就由快七十岁的李老太带着。
这一天,杨小平在爬五十多米高的塔吊时,别在腰里的手机闹个不停,他只得半途停下来接听电话。
打电话的是邻居,说李老太抱着李冰从三楼的台阶上一直跌到一楼,赶紧找来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过来一瞧,说是两人都骨折了,叫他们立即去乡卫生院拍片子。
杨小平在电话里听到小李冰的哭喊声惊天动地,心疼得像胸口堵住了一块大石头。他心慌意乱,在揣手机时,差点从几十米高的梯子上滑下来,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一听说李冰骨折,住在隔壁村的李冰的奶奶丁老太哪还坐得住,立即骑电瓶车赶过来,看到李冰哭得嗓子都哑了,丁老太心疼得泪眼婆娑,忍不住先给杨小平打电话,骂了几句,再将李老太数落得狗血喷头。李老太太情知理亏,只好低头不语,哪敢还嘴,悬着左手臂,仅用右手臂紧紧抱着重外孙,嘴里不停地哄着重外孙说:“宝贝乖,不哭,太太老了,不中用了,对不起你。太太该死,太太该死。”
丁老太可没心思听李老太唠叨,她转身说:“说该死还不快去死?大河上没有盖子,农药店又没关门,在这里招人烦!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拿死吓唬人,谁信呢!”
丁老太说完,就毫不客气地从李老太怀里将李冰夺过来,抱上电瓶车绑在儿童坐骑上,回头想叫李老太也坐上车一起去,可一回头,李老太却不见了。丁老太担心孩子的伤,向乡卫生院一路狂奔。
原来,丁老太对儿子这倒插门的亲事,一直持反对意见。李家第二代已招杨小平做上门女婿,第三代又招丁家儿子做上门女婿。
李家祖辈是女的当家,又穷,是远近出了名的“不好惹”,李老太的绰号就叫“老辣椒”,远近闻名。可丁老太的儿子不争气,爱上了李家姑娘,不听妈妈的,生个男孩都得姓李,让丁老太十分窝火。此刻看到孙子受伤,丁老太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杨小平找老板请好假,骑上他那辆旧摩托车,一路向家飞奔。赶到乡医院骨科病房,被亲家母劈头盖脸又一阵数落:“亲家公,你看看刚周岁的小孩子右手臂跌骨折了,多疼多遭罪啊,你李家要是带不了我孙子,就改姓丁,叫丁冰好了,我自己来带!”
杨小平哪里敢还嘴,连问:“孩子怎么样了?”
李冰的病房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都是两家的亲朋好友。听说小李冰骨折了,大家都心疼得不得了,自动结伴而来。好在李冰右手臂已打上石膏,此时正躺在病床上酣睡,杨小平环顾整个病房,没有找到岳母的身影,就问亲家母:“我岳母呢?”
亲家母说:“不知道,刚才想叫她上车一起来乡医院拍片的,一转眼人就不见了。”
“这个死老太婆,平时嘴上能说得很呢,临了,连个小孩子都带不好,还不如死了干净。”亲家母心里仍包不住火气,亲朋好友也附和道:“老杨啊,你该找你岳母劝劝。去年拼命要将小李冰留在李家,现在又带不好。她年纪大了,如果没有精力带孩子,就还给老丁家养算了,不能拿小孩子的生命开玩笑呀!是不是这个理?”
杨小平知道岳母平时很要强,在两家亲朋好友中口碑不好。他不敢多言,赶紧往家里赶。回到家一看,楼上楼下黑灯瞎火,岳母人跑到哪里去了呢?杨小平里里外外都找不到人,直着嗓门叫:“妈妈,你出来呀!我们去医院治病呀!”叫了半天仍没有人回音,急得他汗珠子直冒。
忽然,杨小平听到菜地那边一阵响动,他跑过去一看,是放农药瓶子的木头架子被风吹倒了,放在上面的那瓶烈性农药也不见了。
杨小平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转身奔向岳父的坟头,老远就见到坟地里有一堆火光在忽闪,正是岳父坟前。杨小平气喘吁吁地跑到墓前一看,纸钱和金元宝烧得差不多了,那只农药瓶歪倒在地上,瓶子空了,呛鼻的农药味弥漫在空气中。但是环顾四周,仍然不见岳母的身影,杨小平放开喉咙大声叫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我送你去医院看病,你老人家千万不要做傻事啊!如果你有个三长两短的,小李冰可就没人带了!”
仍然听不到岳母的一丝回音,杨小平借着星光,一座坟头一座坟头地挨个找,终于在一处阴沟里发现一个黑影,走近举着打火机一看,正是岳母。她趴在地上,口吐白沫,已经人事不知。杨小平吓得浑身发抖,手颤抖着掏出手机,摁了半天没有反应,原来手机早已没电了,他赶紧背起岳母向社区卫生中心飞跑……
经过洗胃、挂水、吸氧,岳母终于醒了过来,但是她一醒就不顾护士反对,将手上的针头、鼻子上的管子全拔了,大叫着:“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一股“老辣椒”的辣劲儿。
负责抢救的邓医生一看,这样不行呀,又不敢用安定针水强行注射,害怕加重中毒昏迷的病情。他只好让两个护士和两个助理大夫强行按着老太太挂水、吸氧。
邓医生拉着杨小平进办公室谈话,问李老太平时对什么事对什么人最上心?杨小平就把家中刚发生的事给他述说了一遍。
邓医生低下头附在杨小平耳边叽咕了一阵,杨小平连忙摇头说:“这肯定不行呀,邓医生。”
“那现在你总不能看着你岳母死在这里吧?这次她喝的农药太多了,中毒太深,诊断明确,转院已经来不及,只能先在这里抢救。如果她一直这样拒绝治疗,我们也无能为力。这是病危通知书,先请你签字。”
杨小平手捧着病危通知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想当年他十岁时討饭流落到此地,是岳母收留他的。把他养大成人后,又将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一直拿他当亲儿子待。杨小平想到这儿,不由得泪流满面,他不顾夜深,骑上车赶到乡医院骨科病房,转身又骑回了社区卫生中心。
杨小平推开抢救室大门时,李老太刚好又清醒过来,手舞足蹈地反抗着医生们的抢救,鼻子上的吸氧管子、手上的针头,都差点被她拔掉。她边抵抗边大叫:“求求你们,让我去死吧!”
这一天,杨小平在爬五十多米高的塔吊时,别在腰里的手机闹个不停,他只得半途停下来接听电话。
打电话的是邻居,说李老太抱着李冰从三楼的台阶上一直跌到一楼,赶紧找来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过来一瞧,说是两人都骨折了,叫他们立即去乡卫生院拍片子。
杨小平在电话里听到小李冰的哭喊声惊天动地,心疼得像胸口堵住了一块大石头。他心慌意乱,在揣手机时,差点从几十米高的梯子上滑下来,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一听说李冰骨折,住在隔壁村的李冰的奶奶丁老太哪还坐得住,立即骑电瓶车赶过来,看到李冰哭得嗓子都哑了,丁老太心疼得泪眼婆娑,忍不住先给杨小平打电话,骂了几句,再将李老太数落得狗血喷头。李老太太情知理亏,只好低头不语,哪敢还嘴,悬着左手臂,仅用右手臂紧紧抱着重外孙,嘴里不停地哄着重外孙说:“宝贝乖,不哭,太太老了,不中用了,对不起你。太太该死,太太该死。”
丁老太可没心思听李老太唠叨,她转身说:“说该死还不快去死?大河上没有盖子,农药店又没关门,在这里招人烦!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拿死吓唬人,谁信呢!”
丁老太说完,就毫不客气地从李老太怀里将李冰夺过来,抱上电瓶车绑在儿童坐骑上,回头想叫李老太也坐上车一起去,可一回头,李老太却不见了。丁老太担心孩子的伤,向乡卫生院一路狂奔。
原来,丁老太对儿子这倒插门的亲事,一直持反对意见。李家第二代已招杨小平做上门女婿,第三代又招丁家儿子做上门女婿。
李家祖辈是女的当家,又穷,是远近出了名的“不好惹”,李老太的绰号就叫“老辣椒”,远近闻名。可丁老太的儿子不争气,爱上了李家姑娘,不听妈妈的,生个男孩都得姓李,让丁老太十分窝火。此刻看到孙子受伤,丁老太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杨小平找老板请好假,骑上他那辆旧摩托车,一路向家飞奔。赶到乡医院骨科病房,被亲家母劈头盖脸又一阵数落:“亲家公,你看看刚周岁的小孩子右手臂跌骨折了,多疼多遭罪啊,你李家要是带不了我孙子,就改姓丁,叫丁冰好了,我自己来带!”
杨小平哪里敢还嘴,连问:“孩子怎么样了?”
李冰的病房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都是两家的亲朋好友。听说小李冰骨折了,大家都心疼得不得了,自动结伴而来。好在李冰右手臂已打上石膏,此时正躺在病床上酣睡,杨小平环顾整个病房,没有找到岳母的身影,就问亲家母:“我岳母呢?”
亲家母说:“不知道,刚才想叫她上车一起来乡医院拍片的,一转眼人就不见了。”
“这个死老太婆,平时嘴上能说得很呢,临了,连个小孩子都带不好,还不如死了干净。”亲家母心里仍包不住火气,亲朋好友也附和道:“老杨啊,你该找你岳母劝劝。去年拼命要将小李冰留在李家,现在又带不好。她年纪大了,如果没有精力带孩子,就还给老丁家养算了,不能拿小孩子的生命开玩笑呀!是不是这个理?”
杨小平知道岳母平时很要强,在两家亲朋好友中口碑不好。他不敢多言,赶紧往家里赶。回到家一看,楼上楼下黑灯瞎火,岳母人跑到哪里去了呢?杨小平里里外外都找不到人,直着嗓门叫:“妈妈,你出来呀!我们去医院治病呀!”叫了半天仍没有人回音,急得他汗珠子直冒。
忽然,杨小平听到菜地那边一阵响动,他跑过去一看,是放农药瓶子的木头架子被风吹倒了,放在上面的那瓶烈性农药也不见了。
杨小平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转身奔向岳父的坟头,老远就见到坟地里有一堆火光在忽闪,正是岳父坟前。杨小平气喘吁吁地跑到墓前一看,纸钱和金元宝烧得差不多了,那只农药瓶歪倒在地上,瓶子空了,呛鼻的农药味弥漫在空气中。但是环顾四周,仍然不见岳母的身影,杨小平放开喉咙大声叫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我送你去医院看病,你老人家千万不要做傻事啊!如果你有个三长两短的,小李冰可就没人带了!”
仍然听不到岳母的一丝回音,杨小平借着星光,一座坟头一座坟头地挨个找,终于在一处阴沟里发现一个黑影,走近举着打火机一看,正是岳母。她趴在地上,口吐白沫,已经人事不知。杨小平吓得浑身发抖,手颤抖着掏出手机,摁了半天没有反应,原来手机早已没电了,他赶紧背起岳母向社区卫生中心飞跑……
经过洗胃、挂水、吸氧,岳母终于醒了过来,但是她一醒就不顾护士反对,将手上的针头、鼻子上的管子全拔了,大叫着:“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一股“老辣椒”的辣劲儿。
负责抢救的邓医生一看,这样不行呀,又不敢用安定针水强行注射,害怕加重中毒昏迷的病情。他只好让两个护士和两个助理大夫强行按着老太太挂水、吸氧。
邓医生拉着杨小平进办公室谈话,问李老太平时对什么事对什么人最上心?杨小平就把家中刚发生的事给他述说了一遍。
邓医生低下头附在杨小平耳边叽咕了一阵,杨小平连忙摇头说:“这肯定不行呀,邓医生。”
“那现在你总不能看着你岳母死在这里吧?这次她喝的农药太多了,中毒太深,诊断明确,转院已经来不及,只能先在这里抢救。如果她一直这样拒绝治疗,我们也无能为力。这是病危通知书,先请你签字。”
杨小平手捧着病危通知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想当年他十岁时討饭流落到此地,是岳母收留他的。把他养大成人后,又将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一直拿他当亲儿子待。杨小平想到这儿,不由得泪流满面,他不顾夜深,骑上车赶到乡医院骨科病房,转身又骑回了社区卫生中心。
杨小平推开抢救室大门时,李老太刚好又清醒过来,手舞足蹈地反抗着医生们的抢救,鼻子上的吸氧管子、手上的针头,都差点被她拔掉。她边抵抗边大叫:“求求你们,让我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