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框架理论分析了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的话语特征及交际目的实现情况,结论是:虽然难以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但被访韩国学生都能够运用有限的相关词语回应命题框架,进行基本交际;听话人能够运用框架认知资源对韩国学生的话语缺失成分进行自动补充,实现双方的交流;针对功利性口语学习者可采用特别的口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框架理论 相关词语 认知资源
框架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框架是人们对某些特定事件的认知结构在语言中的反映,在语言交际中,框架表现为一个特定命题及由该命题激发的一系列相关词语。Fillmore说,框架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纯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之间的一个接面”(Fillmore,1982;Fillmore&Atkins,1992、2000)。明斯基把框架定义为数据结构,用以表征常见的、定型化了的情境(Minsky,1975)。
根据这些观点,在一个框架命题之下,必定统属着一个特定的语义场,这些相关词语是指从属于该命题,并对框架构成必不可少的相关词语。这些词语被框架命题所激活,并构成框架语段的信息点对命题进行回应。离开这些词语,交际双方就无法实现同一框架下的信息交流。比如“航班”这一框架,就包含“飞行”“起飞”“降落”“经停”“空姐”“机场”等相关词语。如果在“航班”这一框架中使用“车站”“水手”“公路”“交警”等词语进行回应,就会令受话人感到怪异不解,无法进行交流。因此,是否能针对命题使用框架下的相关词语,是框架得以确立的重要条件。交际双方就是通过对这些相关词语的陈述、说明、判断等来互相提供信息,实现认知经验共享的。
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建立起框架所包含的有关事件序列的知识结构,即该命题所统属的相关概念体系。他们的问题在于如何使用目的语对该命题予以回应并进行信息交流。这是成年人与儿童不同的地方,也是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不同的地方。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能正确掌握使用该框架的相关词语,以及掌握的词语量是否会直接影响所提供的信息,都影响着交际任务的实现。
我们认为,框架理论对于功利性汉语学习者有明显的指导意义。所谓功利性汉语学习者,是指那些为了特定交际目标学习汉语的学习者,他们一般都只强调学习口语,不很重视语法和阅读。他们的目的就是尽快解决实际口头交际的困难。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认为可以从框架视角下考察他们的实际语言交际,寻找快速提高他们口头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围绕命题框架运用相关词语进行回应
我们对越秀外国语学院的留学生进行了口头话语研究,对14名韩国学生作了访谈。这些学生都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从语料来看,被访学生基本都能运用同一框架中的相关词语回应命题,进行简单陈述,完成提供和交流信息的交际任务。如用以回应建筑命题框架的“食堂”“房子”等;用以回应学习命题框架的“阅读”“精读”“听力”“查字典”“问别人”等;用以回应家庭命题框架的亲属称呼等等。例如:
(1)那里气候怎么样?
(2)一个月……(说韩语)……天气很冷,零下几度,冬天。夏天很热,中国差不多。
(3)你的学校校园里有什么建筑?
(4)食堂,社团的房子,有体育的台球,玩的。
(5)有时候不知道汉语怎么说,你会怎么办?
(6)查字典,要不问别人。
(7)你觉得学习汉语最难的是什么?
(8)我最不好的一声、二声,我读的时候不好。
(9)韩国的家庭中有多少人?
(10)一般三四人,爸爸,妈妈,孩子,一个还有两个,一般这样。
由于被访者掌握的词语很有限,总体上能提供的具体信息不多,不能充分完成对框架命题的回应。本次访谈向9名被访学生提出的问题总计77个。77个问题的回答中,使用6个以下相关词语的有68个,占了88.3%,说明初级程度的学生对相关词语的掌握很有限,因此其语言交际受到很大限制。使用7个以上相关词语的回答只有9个;其中最多的使用了14个相关词语,也是提供信息最多的回答。具体统计见下表:
表1:对回答中相关词语的统计
使用1个相关词语 使用2个相关词语 使用3个相关词语 使用4个相关词语 使用5个相关词语 使用6个相关词语 使用7个相关词语
21 10 10 9 13 5 1
使用8个相关词语 使用9个相关词语 使用10个相关词语 使用11个相关词语 使用12个相关词语 使用13个相关词语 使用14个相关词语
0 4 0 1 0 1 2
相关词语的使用情况影响着对命题的回应程度,使用相关词语多,自然就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能进行更有效的交际。比较下面的例句:
(11)那里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12)一般一家有一车,一般好。
(13)那里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14)一部分地方,很多钱的人的地方。中间一条河,河的南部有钱人,房屋价很高。只有几个地方,别的地方差不多。
(15)你住的城市有什么特点?
(16)光州观光地很多。女孩子很漂亮。
(17)你居住的城市有什么特点?
(18)首都,各种各样的文化。在首尔有韩国的(查字典)国宝很多,比如说南大门,还有东大门,还有(查字典)景福宫等。有非常有名的艺术的路,但是那个路街上很长,但是有各式各样的吃的、用的,书法、画画很多,买都有,所以外国人来旅游很多。那个地方名字——(韩语)不知道。
例(12)只用了2个回应命题的相关词语“家”和“车”,其中“家”是第一层级的相关词语,“车”是回应家庭状况的相关词语。例(14)用了6个相关词语,在第一层级用了“一部分地方”“别的地方”2个表范围的主目词语,在第二层级用了“有钱人”“房屋”“价”“高”4个相关词语,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比例(12)要多。例(18)是使用相关词语最多的回答,总共使用了第一层级的“首都”“各式各样的文化”“国宝”3个相关词语;第二层级的“南大门”“东大门”“景福宫”“艺术的路”4个相关词语;第三层级的“长”“吃的”“用的”“书法”“画画”“买”“旅游”7个相关词语,其提供的信息显然就比例(18)丰富。
二、框架的认知资源使用及意义补充
框架作为认知结构,能够激活交际双方对该话题的相关经验和认知。在实际交际中,框架能够调动人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即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正常的认知模式,在这种正常的认知模式里,框架中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常规关系。人们可以依据这种认知模式和常规关系来理解框架下的词语意义和句子意义,并运用自身的话语资源进行补充,使一些不规范或不准确的词语和不完整的句子形式也能获得理解。例如:
(19)那里交通怎么样?
(20)交通非常复杂,但是下班的时候非常的复杂一样,别的时候还可以。大部分的人自己汽车,还有公交车、……(查字典)地铁。自行车……自由时间的时候公园里面骑自行车。
(21)说说你爷爷奶奶住的地方。
(22)山,不多。漂亮。猪养……房子旁边。
(23)那里气候怎么样?
(24)冬天冷有点。春天、夏天、秋天,中国一样。
(25)不上课的时候你做什么?
(26)玩,景点。一般在寝室,一般回家,一般作业。
(27)你常去看你奶奶吗?
(28)现在,我偶尔奶奶去……自行车。
(29)韩国家庭中有什么礼貌要求?
(30)打招呼,鞠躬,听话,爷爷奶奶。
例(20)其实是想说明交通非常拥挤,所使用的“复杂”这个词语其实是不合适不准确的,但听的人依然能明白他的意思。为了考察,我们曾把这些材料给中国学生看,要求学生说明他们的理解。结果中国学生都能理解例(14)是说首尔市中间有一条河,河的南部是有钱人的生活区。“很多钱的人的地方”“河的南部有钱人,房屋价很高”能使学生想到是富人区,有漂亮的房子,良好的环境,以及私家车和高档用品等。例(18)是在介绍首尔的一条观光旅游街道,街上有很多小商品,很多外国人来观光购物。甚至联想到北京的王府井、秀水街。
例(22)中“山,不多。漂亮。”都是极度简化的不完整句,缺失了许多必要的语法成分,“猪养……房子旁边”则有语序错误。尽管如此,中国学生仍然可以理解例(22)是说他爷爷奶奶住的地方有一些山,风景很好,房子旁边有猪圈养猪。虽然说话者没有明说,但中国学生都能认知到说话者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这是因为在东方人的认知模式里,“山”“养猪”是“乡村”这个框架的组成内容。例(24)在“中国”前面缺失了介词“跟”,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上,把“春天、夏天、秋天”与“中国”置于了同一层面,但中国学生仍然能够知道“中国”是比较的对象,是说韩国的“春天、夏天、秋天”跟中国一样。同样地,也能理解例(30)是说韩国家庭的成员对爷爷奶奶很尊敬,要听爷爷奶奶的话等。这种理解的原因就是听话人根据命题调动了自身的有关该框架的话语资源,用来丰富充实了说话者没有说出来的内容,弥补了句子的意义缺失和语法缺失。
这也说明在特定的交际框架中,词语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信息点,有时即使只用单独的相关词语回应命题,也能通过激活有关框架资源促使交际的完成。
从框架理论出发,在汉语学习中,尤其是针对功利性的汉语口语学习者,可以采用围绕特定命题集中学习相当数量的相关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话语框架的构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此前,早已有人提出要将话题和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并也已经有不少以交际功能为纲目编写的教材。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些教材大多都仍然不适合功利性快速学习者的要求,因为这些教材在每一功能项目下提供的相关词语太少。建议对特定框架下的概念网络进行研究,进入教材的词汇,不仅要考虑该词语在日常使用中的出现频率,还要考虑组成框架的事件要素。
在语法上,强调学习简单、普通的规范句型,不必将外国人的口语学习等同于中国人的口语实际。这些功利性的学习者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跟中国人闲聊或交流感情。事实上中国人在跟外国人交谈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简单直接的标准句型。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简单的正规句,能够直插问题的核心和完成交际任务,是最必需的。本次访谈的语料显示,尽管这些学生学过的教材中都有不少典型的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口语实际的句型,但没有一人使用这些句子形式。
根据框架的基本事件要素编写教材。在内容上,体现出框架要素的排列和层次关系,并注意相关衔接手段的学习。这里主要指的是运用连接词语的衔接,因为这种带有标记性的显形连接方式比较直观,易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具有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有语段衔接的心理基础。从上面的分析看,被访者已经能够使用一些连接词语,尽管有时使用得不正确,但至少说明他们有这种衔接意识。因此,从初级阶段就开始适当接触和学习语段衔接是可行的,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表述水平。
(本文为绍兴市教育规划课题“提高外国学生汉语语段表达能力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为SGJ08002。)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法概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
出版社,2000.
(周莹 浙江绍兴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312000)
关键词:框架理论 相关词语 认知资源
框架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框架是人们对某些特定事件的认知结构在语言中的反映,在语言交际中,框架表现为一个特定命题及由该命题激发的一系列相关词语。Fillmore说,框架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纯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之间的一个接面”(Fillmore,1982;Fillmore&Atkins,1992、2000)。明斯基把框架定义为数据结构,用以表征常见的、定型化了的情境(Minsky,1975)。
根据这些观点,在一个框架命题之下,必定统属着一个特定的语义场,这些相关词语是指从属于该命题,并对框架构成必不可少的相关词语。这些词语被框架命题所激活,并构成框架语段的信息点对命题进行回应。离开这些词语,交际双方就无法实现同一框架下的信息交流。比如“航班”这一框架,就包含“飞行”“起飞”“降落”“经停”“空姐”“机场”等相关词语。如果在“航班”这一框架中使用“车站”“水手”“公路”“交警”等词语进行回应,就会令受话人感到怪异不解,无法进行交流。因此,是否能针对命题使用框架下的相关词语,是框架得以确立的重要条件。交际双方就是通过对这些相关词语的陈述、说明、判断等来互相提供信息,实现认知经验共享的。
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建立起框架所包含的有关事件序列的知识结构,即该命题所统属的相关概念体系。他们的问题在于如何使用目的语对该命题予以回应并进行信息交流。这是成年人与儿童不同的地方,也是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不同的地方。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能正确掌握使用该框架的相关词语,以及掌握的词语量是否会直接影响所提供的信息,都影响着交际任务的实现。
我们认为,框架理论对于功利性汉语学习者有明显的指导意义。所谓功利性汉语学习者,是指那些为了特定交际目标学习汉语的学习者,他们一般都只强调学习口语,不很重视语法和阅读。他们的目的就是尽快解决实际口头交际的困难。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认为可以从框架视角下考察他们的实际语言交际,寻找快速提高他们口头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围绕命题框架运用相关词语进行回应
我们对越秀外国语学院的留学生进行了口头话语研究,对14名韩国学生作了访谈。这些学生都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从语料来看,被访学生基本都能运用同一框架中的相关词语回应命题,进行简单陈述,完成提供和交流信息的交际任务。如用以回应建筑命题框架的“食堂”“房子”等;用以回应学习命题框架的“阅读”“精读”“听力”“查字典”“问别人”等;用以回应家庭命题框架的亲属称呼等等。例如:
(1)那里气候怎么样?
(2)一个月……(说韩语)……天气很冷,零下几度,冬天。夏天很热,中国差不多。
(3)你的学校校园里有什么建筑?
(4)食堂,社团的房子,有体育的台球,玩的。
(5)有时候不知道汉语怎么说,你会怎么办?
(6)查字典,要不问别人。
(7)你觉得学习汉语最难的是什么?
(8)我最不好的一声、二声,我读的时候不好。
(9)韩国的家庭中有多少人?
(10)一般三四人,爸爸,妈妈,孩子,一个还有两个,一般这样。
由于被访者掌握的词语很有限,总体上能提供的具体信息不多,不能充分完成对框架命题的回应。本次访谈向9名被访学生提出的问题总计77个。77个问题的回答中,使用6个以下相关词语的有68个,占了88.3%,说明初级程度的学生对相关词语的掌握很有限,因此其语言交际受到很大限制。使用7个以上相关词语的回答只有9个;其中最多的使用了14个相关词语,也是提供信息最多的回答。具体统计见下表:
表1:对回答中相关词语的统计
使用1个相关词语 使用2个相关词语 使用3个相关词语 使用4个相关词语 使用5个相关词语 使用6个相关词语 使用7个相关词语
21 10 10 9 13 5 1
使用8个相关词语 使用9个相关词语 使用10个相关词语 使用11个相关词语 使用12个相关词语 使用13个相关词语 使用14个相关词语
0 4 0 1 0 1 2
相关词语的使用情况影响着对命题的回应程度,使用相关词语多,自然就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能进行更有效的交际。比较下面的例句:
(11)那里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12)一般一家有一车,一般好。
(13)那里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14)一部分地方,很多钱的人的地方。中间一条河,河的南部有钱人,房屋价很高。只有几个地方,别的地方差不多。
(15)你住的城市有什么特点?
(16)光州观光地很多。女孩子很漂亮。
(17)你居住的城市有什么特点?
(18)首都,各种各样的文化。在首尔有韩国的(查字典)国宝很多,比如说南大门,还有东大门,还有(查字典)景福宫等。有非常有名的艺术的路,但是那个路街上很长,但是有各式各样的吃的、用的,书法、画画很多,买都有,所以外国人来旅游很多。那个地方名字——(韩语)不知道。
例(12)只用了2个回应命题的相关词语“家”和“车”,其中“家”是第一层级的相关词语,“车”是回应家庭状况的相关词语。例(14)用了6个相关词语,在第一层级用了“一部分地方”“别的地方”2个表范围的主目词语,在第二层级用了“有钱人”“房屋”“价”“高”4个相关词语,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比例(12)要多。例(18)是使用相关词语最多的回答,总共使用了第一层级的“首都”“各式各样的文化”“国宝”3个相关词语;第二层级的“南大门”“东大门”“景福宫”“艺术的路”4个相关词语;第三层级的“长”“吃的”“用的”“书法”“画画”“买”“旅游”7个相关词语,其提供的信息显然就比例(18)丰富。
二、框架的认知资源使用及意义补充
框架作为认知结构,能够激活交际双方对该话题的相关经验和认知。在实际交际中,框架能够调动人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即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正常的认知模式,在这种正常的认知模式里,框架中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常规关系。人们可以依据这种认知模式和常规关系来理解框架下的词语意义和句子意义,并运用自身的话语资源进行补充,使一些不规范或不准确的词语和不完整的句子形式也能获得理解。例如:
(19)那里交通怎么样?
(20)交通非常复杂,但是下班的时候非常的复杂一样,别的时候还可以。大部分的人自己汽车,还有公交车、……(查字典)地铁。自行车……自由时间的时候公园里面骑自行车。
(21)说说你爷爷奶奶住的地方。
(22)山,不多。漂亮。猪养……房子旁边。
(23)那里气候怎么样?
(24)冬天冷有点。春天、夏天、秋天,中国一样。
(25)不上课的时候你做什么?
(26)玩,景点。一般在寝室,一般回家,一般作业。
(27)你常去看你奶奶吗?
(28)现在,我偶尔奶奶去……自行车。
(29)韩国家庭中有什么礼貌要求?
(30)打招呼,鞠躬,听话,爷爷奶奶。
例(20)其实是想说明交通非常拥挤,所使用的“复杂”这个词语其实是不合适不准确的,但听的人依然能明白他的意思。为了考察,我们曾把这些材料给中国学生看,要求学生说明他们的理解。结果中国学生都能理解例(14)是说首尔市中间有一条河,河的南部是有钱人的生活区。“很多钱的人的地方”“河的南部有钱人,房屋价很高”能使学生想到是富人区,有漂亮的房子,良好的环境,以及私家车和高档用品等。例(18)是在介绍首尔的一条观光旅游街道,街上有很多小商品,很多外国人来观光购物。甚至联想到北京的王府井、秀水街。
例(22)中“山,不多。漂亮。”都是极度简化的不完整句,缺失了许多必要的语法成分,“猪养……房子旁边”则有语序错误。尽管如此,中国学生仍然可以理解例(22)是说他爷爷奶奶住的地方有一些山,风景很好,房子旁边有猪圈养猪。虽然说话者没有明说,但中国学生都能认知到说话者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这是因为在东方人的认知模式里,“山”“养猪”是“乡村”这个框架的组成内容。例(24)在“中国”前面缺失了介词“跟”,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上,把“春天、夏天、秋天”与“中国”置于了同一层面,但中国学生仍然能够知道“中国”是比较的对象,是说韩国的“春天、夏天、秋天”跟中国一样。同样地,也能理解例(30)是说韩国家庭的成员对爷爷奶奶很尊敬,要听爷爷奶奶的话等。这种理解的原因就是听话人根据命题调动了自身的有关该框架的话语资源,用来丰富充实了说话者没有说出来的内容,弥补了句子的意义缺失和语法缺失。
这也说明在特定的交际框架中,词语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信息点,有时即使只用单独的相关词语回应命题,也能通过激活有关框架资源促使交际的完成。
从框架理论出发,在汉语学习中,尤其是针对功利性的汉语口语学习者,可以采用围绕特定命题集中学习相当数量的相关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话语框架的构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此前,早已有人提出要将话题和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并也已经有不少以交际功能为纲目编写的教材。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些教材大多都仍然不适合功利性快速学习者的要求,因为这些教材在每一功能项目下提供的相关词语太少。建议对特定框架下的概念网络进行研究,进入教材的词汇,不仅要考虑该词语在日常使用中的出现频率,还要考虑组成框架的事件要素。
在语法上,强调学习简单、普通的规范句型,不必将外国人的口语学习等同于中国人的口语实际。这些功利性的学习者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跟中国人闲聊或交流感情。事实上中国人在跟外国人交谈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简单直接的标准句型。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简单的正规句,能够直插问题的核心和完成交际任务,是最必需的。本次访谈的语料显示,尽管这些学生学过的教材中都有不少典型的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口语实际的句型,但没有一人使用这些句子形式。
根据框架的基本事件要素编写教材。在内容上,体现出框架要素的排列和层次关系,并注意相关衔接手段的学习。这里主要指的是运用连接词语的衔接,因为这种带有标记性的显形连接方式比较直观,易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具有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有语段衔接的心理基础。从上面的分析看,被访者已经能够使用一些连接词语,尽管有时使用得不正确,但至少说明他们有这种衔接意识。因此,从初级阶段就开始适当接触和学习语段衔接是可行的,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表述水平。
(本文为绍兴市教育规划课题“提高外国学生汉语语段表达能力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为SGJ08002。)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法概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
出版社,2000.
(周莹 浙江绍兴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