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特殊家庭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困生、问题学生屡见不鲜,许多触目惊心的相关案例给家长、教育敲响了警钟——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班主任肩负着重要责任,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利用班集体力量,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相应措施。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家庭的未来。班主任可以侧重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学生思想情绪与学习状况等,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关键词: 特殊家庭学生 教育方法 管理措施
和谐家庭对学生健康心理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要素。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离婚率、犯罪率、交通事故等大幅增加,致使现代正常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寄养家庭、罪犯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类型。本文对几类特殊家庭学生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做分析探讨。
一、关于几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分析
(一)贫困家庭学生。当前,不论城市或农村,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家庭的困窘境况与父母的言行神色等不可能不影响子女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困难、受到部分学生的歧视,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一定创伤。他们有的心理封闭、孤僻、自卑、畏怯,有的任性专横、自私冷漠、处事武断偏激。自制力不够强,遇到不称心的事容易发脾气,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
(二)婚变家庭学生。父母离异,他们或者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者暂时与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属生活。这种家庭上的破损与情感上的残缺,使这类学生有一种被遗弃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成绩低,学习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很避讳谈及父母或家庭的情况。
(三)灾变家庭学生。此类家庭受到自然灾害、疾病重症或意外事故等侵袭,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或家庭成员身体上的伤害。此类学生心情往往变得低沉消极,心理脆弱,学习精力被转移分散。他们经常神情恍惚,注意力很不集中。这种由于灾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将影响他们很长一段时间。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学生行为问题比较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比较差,正常家庭教育缺失或无人管教,很容易陷入犯罪或者被坏人利用的境地。
(四)打工家庭学生。此类学生缺少父母关心,往往被委托给其他人照顾,生活上难以得到周密细致的关怀,更重要的是此类学生的直接精神支柱因父母外出而产生动摇。他们遇到小困难就易产生挫折感,易自我放弃,意志上显得不够坚定。由于这些留守学生成为家庭的支柱,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
(五)优势家庭学生。优势家庭指具有一定权势、金钱或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此类学生对很好的学习资源有时不注意珍惜利用,吃苦耐劳意识不强。班级活动中,大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同学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们会表现出很强烈的先天优越感,有一种大哥大或大姐大的风范。
二、相应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几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各种心理情况,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一)建立班级档案制度,积极规范管理。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特殊经历、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社会交往等,在新生开学当天,让学生填写基本信息登记表,建立专门的特殊学生档案,当然有的特殊家庭的情况从信息表中显现不出来,需要后期细致了解。
(二)架起爱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班主任应该“爱”字当头,尤其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我认为“情感投资”胜于一切。与他们建立感情基础,才能听得进我们的教诲。
(三)建立沟通机制,适时了解情况。谈话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表现,分别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耐心细致谈话,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他们的错误及时批评,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及危害,促使他们提高认识,并且对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当然谈话内容是否切中要害,谈话时机是否最佳,是谈话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可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当然除了与学生的沟通,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很单纯。守法但不遵纪,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班规是家常便饭,且有屡教不改的特点;道德认识不能支配道德行为,自制力差。他们大多对事物有正确评价,但不能以此要求自己;既自卑又自尊。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心理障碍问题消融或合理宣泄、转移,最终达到健康发展。
(五)建立信任激励机制,积极倡导自我教育。从心理学角度看,对学生的信任激励,能使学生排除心理不安全感。除此之外,还可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尝试让特殊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对表现出色的应及时表扬和鼓励。愿我们的信任能给他们添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更好地走过迷茫、走向成长。
特殊家庭学生总有各种不同情况,老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相应措施。了解学生思想情绪、学习状况等,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每一位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心中有爱是关键,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从而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优势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心。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特殊家庭子女就能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 特殊家庭学生 教育方法 管理措施
和谐家庭对学生健康心理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要素。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离婚率、犯罪率、交通事故等大幅增加,致使现代正常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寄养家庭、罪犯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类型。本文对几类特殊家庭学生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做分析探讨。
一、关于几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分析
(一)贫困家庭学生。当前,不论城市或农村,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家庭的困窘境况与父母的言行神色等不可能不影响子女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困难、受到部分学生的歧视,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一定创伤。他们有的心理封闭、孤僻、自卑、畏怯,有的任性专横、自私冷漠、处事武断偏激。自制力不够强,遇到不称心的事容易发脾气,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
(二)婚变家庭学生。父母离异,他们或者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者暂时与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属生活。这种家庭上的破损与情感上的残缺,使这类学生有一种被遗弃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成绩低,学习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很避讳谈及父母或家庭的情况。
(三)灾变家庭学生。此类家庭受到自然灾害、疾病重症或意外事故等侵袭,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或家庭成员身体上的伤害。此类学生心情往往变得低沉消极,心理脆弱,学习精力被转移分散。他们经常神情恍惚,注意力很不集中。这种由于灾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将影响他们很长一段时间。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学生行为问题比较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比较差,正常家庭教育缺失或无人管教,很容易陷入犯罪或者被坏人利用的境地。
(四)打工家庭学生。此类学生缺少父母关心,往往被委托给其他人照顾,生活上难以得到周密细致的关怀,更重要的是此类学生的直接精神支柱因父母外出而产生动摇。他们遇到小困难就易产生挫折感,易自我放弃,意志上显得不够坚定。由于这些留守学生成为家庭的支柱,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
(五)优势家庭学生。优势家庭指具有一定权势、金钱或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此类学生对很好的学习资源有时不注意珍惜利用,吃苦耐劳意识不强。班级活动中,大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同学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们会表现出很强烈的先天优越感,有一种大哥大或大姐大的风范。
二、相应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几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各种心理情况,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一)建立班级档案制度,积极规范管理。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特殊经历、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社会交往等,在新生开学当天,让学生填写基本信息登记表,建立专门的特殊学生档案,当然有的特殊家庭的情况从信息表中显现不出来,需要后期细致了解。
(二)架起爱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班主任应该“爱”字当头,尤其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我认为“情感投资”胜于一切。与他们建立感情基础,才能听得进我们的教诲。
(三)建立沟通机制,适时了解情况。谈话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表现,分别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耐心细致谈话,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他们的错误及时批评,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及危害,促使他们提高认识,并且对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当然谈话内容是否切中要害,谈话时机是否最佳,是谈话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可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当然除了与学生的沟通,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很单纯。守法但不遵纪,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班规是家常便饭,且有屡教不改的特点;道德认识不能支配道德行为,自制力差。他们大多对事物有正确评价,但不能以此要求自己;既自卑又自尊。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心理障碍问题消融或合理宣泄、转移,最终达到健康发展。
(五)建立信任激励机制,积极倡导自我教育。从心理学角度看,对学生的信任激励,能使学生排除心理不安全感。除此之外,还可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尝试让特殊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对表现出色的应及时表扬和鼓励。愿我们的信任能给他们添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更好地走过迷茫、走向成长。
特殊家庭学生总有各种不同情况,老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相应措施。了解学生思想情绪、学习状况等,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每一位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心中有爱是关键,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从而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优势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心。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特殊家庭子女就能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