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是提高人的身体机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与基础。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巧,令学生们掌握运动加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体育课同其他学科课程也有着共同之处,体育课也是教师教、学生学,所以,要提高课堂的质量,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才是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学习呢?本文重点阐述如下。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主动参与 学生主体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体育课是学生体育意识得到培养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中去,有计划地渗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继而吸引学生努力进行体育锻炼,完成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任自流根本无法做到,而需要我们通过严格的课堂规则和纪律来加以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诸如“体育课就是随便玩”、“体育课学不到什么”、“体育课随便混一下就过去了”等错误观念,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安排课堂内容,不注重学生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下,老师应以学生为本,需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备课、安排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乐趣,而不是唯有疲惫和汗水。
与此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教学,学生们便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烦的心理,不容易发挥体育课放松身心的真正目的,反倒会适得其反,学生们在枯燥的内容中逐步丧失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比如,谈起跑步,现在娇生惯养的孩子都会很头疼,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孩子都会喜欢,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到充满乐趣的篮球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对体育的审美享受。
三、“有的放矢”
学习要有目的地进行,不能无的放矢。体育教学也一样,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便很难自觉主动地投入进去、自觉地锻炼身体。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是紧密相连的,目的明确,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精力的高度集中;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便很难抓住重点,而是游离在边缘,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便是十分不值得的事情了。所以,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目的性,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盲目地跟风随大流,这是极其关键的事情。
四、丰富教学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上,理论学习累了,教师便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加强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所学,又从中收获了乐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堂课,学生会对下堂课有所期待,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也便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了。
五、善于探究学生心理
在运动中,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做机械的模仿练习,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启发、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高个子的同学喜欢篮球,稍矮一些的同学喜欢足球和乒乓球,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也要努力探究学生心理,按照学生的喜好去安排教学内容,或者分小组练习不同的项目,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学生常用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并将这些心理运用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启发。
六、结束语
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为人们愈发清楚地认识并承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原则。能够灵活地安排教材,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是把课上好的主要途径。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被动锻炼成为主动锻炼,会使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带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告别体盲,身强体健。
参考文献
[1]常宝玉 黄鹏伟 构建学生主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05)。
[2]袁维新 结构协调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01)。
[3]肖焕禹 周莉 罗海涛 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2)。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主动参与 学生主体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体育课是学生体育意识得到培养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中去,有计划地渗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继而吸引学生努力进行体育锻炼,完成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任自流根本无法做到,而需要我们通过严格的课堂规则和纪律来加以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诸如“体育课就是随便玩”、“体育课学不到什么”、“体育课随便混一下就过去了”等错误观念,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安排课堂内容,不注重学生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下,老师应以学生为本,需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备课、安排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乐趣,而不是唯有疲惫和汗水。
与此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教学,学生们便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烦的心理,不容易发挥体育课放松身心的真正目的,反倒会适得其反,学生们在枯燥的内容中逐步丧失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比如,谈起跑步,现在娇生惯养的孩子都会很头疼,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孩子都会喜欢,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到充满乐趣的篮球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对体育的审美享受。
三、“有的放矢”
学习要有目的地进行,不能无的放矢。体育教学也一样,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便很难自觉主动地投入进去、自觉地锻炼身体。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是紧密相连的,目的明确,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精力的高度集中;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便很难抓住重点,而是游离在边缘,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便是十分不值得的事情了。所以,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目的性,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盲目地跟风随大流,这是极其关键的事情。
四、丰富教学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上,理论学习累了,教师便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加强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所学,又从中收获了乐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堂课,学生会对下堂课有所期待,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也便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了。
五、善于探究学生心理
在运动中,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做机械的模仿练习,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启发、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高个子的同学喜欢篮球,稍矮一些的同学喜欢足球和乒乓球,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也要努力探究学生心理,按照学生的喜好去安排教学内容,或者分小组练习不同的项目,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学生常用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并将这些心理运用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启发。
六、结束语
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为人们愈发清楚地认识并承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原则。能够灵活地安排教材,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是把课上好的主要途径。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被动锻炼成为主动锻炼,会使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带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告别体盲,身强体健。
参考文献
[1]常宝玉 黄鹏伟 构建学生主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05)。
[2]袁维新 结构协调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01)。
[3]肖焕禹 周莉 罗海涛 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