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后刘少奇的求学场所转到了首子冲。首子冲为涧山周氏周瑞仙宅屋,位于炭子冲后山之下。周瑞仙曾留学日本弘文学院,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当时在长沙教书,母亲已去世了,只有一位老祖母管理着全家生活。周的儿子周祖三与刘少奇是私塾同学,关系友好。因两家仅一山之隔,两人经常在一起玩。周家藏书不少,特别是介绍新知识、新思想的书籍特别多,刘少奇休学后成为他家常客。 这里除古书以外,还有各种新编的学校教科书,如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化学、生理卫生等书,也有一些进步刊物、报纸,及政治历史著作和通俗读物。刘少奇为这些书籍着迷,他贪婪地读了一本又一本,从中知道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卢梭、华盛顿、瓦特、富兰克林等名字。他有时看书忘记回家吃饭,就和周家姐弟们一起吃一点。冬天好几次因专心看书不知不觉将鞋子烧烂,大家都笑他是一个“小书柜”,由于他排行第九,慢慢地就叫他“劉九书柜”。
刘少奇当时还经常到南塘冲塘湾里同乡刘甲山家中看书。刘甲山生于书香世家,父刘舜琴为清代新学教育学生,研习采矿专业,在常宁水口山矿务局工作多年,对后代学习影响很大。刘甲山熟读经史子集,后到岳麓书院读新学。刘甲山家各类书籍收藏丰富,宛如书屋,刘少奇因此时常来他家看书,有时还把没有看完的书用一块蓝花布包裹好,借回家继续阅读。据刘甲山的后人讲述,刘少奇所借的许多书,后来都没有归还,成了笑谈。
1911年至1912年,刘少奇在四都虾子塘二姐家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二姐是刘少奇的伯父刘丙林之女,比刘少奇大20岁,二姐夫为双观黄氏黄锡玑,黄家是当地较为富裕的家庭。二姐22岁时,丈夫英年早逝,她独自操持家业,抚养两个儿子。为了培养儿子,她省吃俭用,集中财力,聘请当地有名的先生杨寿吾在家开馆教读。刘少奇在家休学,得知二姐家的情况,便向母亲提出去二姐家读书。母亲认为刘少奇在虾子塘有人照顾,便欣然同意了。
这里既读传统的经书,又教授现代的科学文化。古籍方面,主要学习《左传》《春秋》《资治通鉴》,同时结合当下社会讲一些古代历史故事,刘少奇对此饶有兴致。此外还学算术、自然常识和地理等新的知识。一个深广的世界逐渐在求知欲望正强的刘少奇心中展开。二姐为人慈祥和蔼,对刘少奇关怀备至,生活照顾周到。刘少奇在虾子塘大屋生活和学习了一年半时间。
升学读高小是刘少奇的愿望。县城玉潭学校为新式学堂,入学需初小毕业证。刘少奇坚决要求进新式小学堂读书,实现远大抱负。光绪三十年(1904),在当地开明人士杨汝成倡导下,白石杨氏在杨家祠堂开办新式族校。杨汝成时为郡通判,署黔阳县审判厅事,他每年捐60石谷资助族校。刘少奇在芳储乡聚山的杨氏族校读了半年补习班,老师为师范毕业的杨寿荃。
初小毕业后,刘少奇在杨寿荃指引下,以第一名的入学成绩考取了玉潭学校,被分配在第11班学习。从此,刘少奇离开家乡,独立生活,逐步接受新文化新思想,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
“刘九书柜”这一雅号,有人说是刘少奇的启蒙老师所取,也有人说是他的满舅鲁兆琼所取,还有人认为是好友周祖三的戏称。但刘少奇少年时期爱读书,会读书,知识渊博是肯定的,他朴素、勤劳、坚定、乐观,从小接受了湖湘文化熏陶,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这为他后来参加革命,追求共产主义,坚持真理,领导工人运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叶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