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ward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
  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
  再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说读写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个人主观倾向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的现象。如《回忆我的母亲》等课文都便于进行这一类的情感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可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人,再补充人物及背景材料,增进了解,感情朗读《一月的哀思》,描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渲染气氛,以强烈的感情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文章的内容、感情、主题、写法就不难把握了。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它生生不息地传递着人类文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倾听封存在文字里的动听的声音,让孩子们在文字世界里畅游。如何指导孩子在文字世界里畅游
一、批评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应是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最重视并急于解决的问题 报纸是办给人看的,读者是否关切,是选择批评报道的前提之一。报纸的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rn——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rn这是我国音乐界著名作曲家秦咏诚先生和词作家薛柱国先生合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进行“创造性表述”就必须有表达的欲望。由此可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表达、快乐习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关注生活 善于捕捉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由《高校理论战线》杂志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云南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新中国60年理论研讨会.8月17日-19日在大理召开。会议围绕“社会主义与新中国60年”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理学院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