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療小兒蛔蟲病的新方法
【机 构】
:
,
【出 处】
:
中华儿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55年06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对体表恶性肿瘤成像的参数设置和效果,总结体表软组织和肿瘤的Micro-CT影像特点。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体表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将离体肿瘤标本分割成合适大小(长×宽×厚不超过5 cm×3 cm×3 cm),置于Micro-CT扫描床上,在不同参数下进行扫描。(
目的探讨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收治34例(66眼)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2例,女32例,年龄(26.6±7.6)岁,轻度49眼,中度17眼。均行埋没导引法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术中通过引导缝线走行于上睑提肌-米勒氏肌复合体深面,将复合体前徙缝合固定于睑板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治疗非单纯性眼眶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587例眼眶骨折患者,男性455例,女性132例,年龄19~65岁。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3D-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评估;术中充分松解还纳嵌顿的软组织、复位眼眶、放置置入体;术后比较眼眶外形、眼球功能及3D-CT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587例,术后均获10个月至2年随访
目的探讨带肌瓣的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22例合并有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36.4岁。6例位于足底,6例位于小腿及踝关节,5例位于会阴部,2例位于肘部,2例位于背部,1例位于眼眶处。缺损创面:5 cm×4 cm~16 cm×11 c
各种严重外伤、肿瘤以及先天畸形常常可导致患者面容毁损,而异体面部移植可以在一次手术中矫正所有严重畸形,并且能达到兼顾功能和美观的效果。截至2018年,全世界实施的部分或全面部移植手术达到44例,此项手术属于非挽救生命的手术,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作者结合以往经验,对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原则和细节、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功能恢复、伦理学问题、社会经济学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隆突样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交界恶性或潜在低度恶性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常好发于躯干,乳房皮肤较为罕见。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对1例乳房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行广泛局部切除术,同期采用帯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软组织缺损进行即刻修复,取得较好效果。通过详细回顾该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复习,作者对乳房隆突样纤维肉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加以总结。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大鼠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取10~12周龄,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将所有SD大鼠前头盖骨区域1.5 cm×1.5 cm皮肤全层切除及并去除颅骨表面的骨膜。PRF组创面覆盖PRF;脂肪移植组创面覆盖等量脂肪颗粒;对照组创面覆盖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7和11天对创面换药。使用Image J软件对骨外露面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改良胸大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头颈部肿瘤患者394例,男性286例,女性108例,年龄25~79岁。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06例)、改良胸大肌皮瓣(88例)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方法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总结2种皮瓣修复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本组394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