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感觉好极了!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起第一次去西岸的情景,许宇仍掩不住兴奋。“记得车沿着龙腾大道一直开,一边是开阔的黄浦江,天好蓝好蓝,每隔几米便有蓝白相间的艺博会条幅,一栋方正的建筑就在路的尽头。一种海天相见的澄澈,令我错觉身处迈阿密海滩。沿途感觉好极了!”
  他说的艺博会,便是由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艺术家周铁海联袂创办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作为推广青年艺术家为主的Leo Xu Projects的掌门人,许宇参加过诸如Art Basel、Frieze等重要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反倒是西岸,令他尤为激动,“这是国内尤其是上海本地少见的高规格艺博会,周铁海老师运营艺博艺博会的丰富经验,和他在国内外艺术圈的号召力有目共睹。”继去年受邀参加首届西岸艺博会,今年许宇不由分说地又来了。
  当然,画廊决定参加艺博会不会只靠“感觉好极了”,藏家质量、交易量、参展同行水准等都是考量的因素。在第一届西岸艺博会上,许宇展出的阿根廷艺术家艾力希的《电梯迷宫》装置很快就被订走了,这令他在今年第二次参展时就大胆起来:带来更多年轻艺术家和形式更为多元的作品。此类情况在二度参展的画廊中为数不少。比如去年只展出了美国明星级艺术家Bill Viola作品的老牌画廊柯恩,这回一次集结了8位艺术家,其中还有5位中国年轻艺术家,销售情况也令画廊总监Arthur Solwax颇为满意。今年艺博会还吸引了不少高水准的新成员。首次在中国大陆参展的伦敦顶级画廊维多利亚·米罗,带来了新一代当代英国艺术家Conrad Shaweross最新创作的3件小型雕塑作品,展览期间全部售出。
  相比较为集中的第一届艺博会,这一次在展馆外也有不少“发声”。香格纳的新空间以耿建翌的个展宣告开幕;收藏家乔志兵创办的乔空间,则以与豪瑟·沃斯画廊共同举办东欧艺术家威廉·萨奈尔的个展,作为空间的首次对外亮相,这也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展,据说13幅画作均已售出;而正在筹备西岸地区工作室的创盟国际、大舍建筑、高目建筑、童明建筑、致正建筑等5家建筑事务所联合带来了“工作室进行时”群展——这是西岸艺博会“设计板块”的一部分,也是其区别于传统艺博会的一大特色。
  周铁海还邀请创意媒体团队Undefine,为展馆旁600平方米的透明玻璃房量身定制了“Turn The Page”项目,互动装置和设计商店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Undefine的联合创始人Nemo坦言,“我们和里面那些藏家没有一点儿关系。”这或许也是周铁海看重的方面:除了服务于专业艺术藏家,西岸艺博会还承担着向大众推广“艺术引领生活,设计走进生活”的观念和使命。大约也是基于此,周铁海将参展画廊数量控制在32家,确保每一家都有足够开阔的展示空间,绝不会出现通常艺博会上的拥挤和走马观花。两层楼的展馆,动线沿左右排开,没有看不懂的指示牌,也无须任何复杂的线路指南。观众们逛得舒坦,间隙还能买杯咖啡透口气,往大楼梯上一坐就能闲聊,还真是“感觉好极了”。逛展览本身成了一次富有艺术性的体验,这或许也是周铁海作为艺术家的一种本能。
  至于在这个既要服务于藏家,又要向大众普及艺术的展览上,看过国内外一流画廊带米的作品,艺术爱好者如何“买买买”艺术品?我们特邀几位行家担当收藏顾问,聊一聊怎么在参观艺博会的同时,把钱都花了。
  周艟:收藏从架上开始
  我比较推荐佩斯画廊的Chuck Close自画像作品,用彩色编织挂毯的形式去呈现高精密度的绘画。这是Chuck比较新的作品,但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也非常推荐柯恩画廊带米的新锐艺术家李文光。他的作品需要靠近看,才会在细节中感受到特别的质感。他的纸本布面拼贴可以收藏小幅,放在家中的角落营造与众不同的气氛。另外我特别喜欢维多利亚·米罗画廊带来的英国艺术家ConradShaweross的雕塑作品。在雕塑介质上表现优秀的当代艺术家相当少,而Conrad最能打动我的就是他对雕塑艺术本身的透彻理解。我认为空白空间这次最大的亮点是入口处的李姝睿的抽象作品,它在视觉上的力量特别强大,以至于你都不敢一直盯着看。同时在这件作品上我也看到李姝睿在色彩上又有全新的突破。此外,香格纳画廊带来的胡介鸣的影像装置作品《一分钟的一百年》,由1100个1分钟的录像构成,分别摆放在上千个储物袋般的方格中展示。每一个录像都是对一件近现代艺术名作的觯构和重新演绎。通过1分钟短片呈现百年艺术史,特别有趣。
  我自己的收藏主要还是以架上绘画为主,个人推荐入门藏家先从架上开始。收藏艺术,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是前提,不管是知识储备还是阅历积累,都至关重要。我常常活跃在各种展览上,也经常跑艺术家工作室,关注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当然有时也要更新二级市场的资讯,做一名“狡猾的猎手”,看看是否有捡漏的机会。此外,我经常会去参考一些艺术家对于作品的意见。我还是一位很高效的收藏家,比如这次在西岸艺博会VIP开幕第一天,我就把展览仔细都看了一遍,也买了不少作品。
  施勇:打开思路收藏装置
  我很关注站台中国这次带来的童昆鸟的作品,他大概是本次艺博会展出的最年轻的艺术家。他把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作为媒介,蓝色的洗手液从书中向外溢出,不断吐出泡沫,挺有意思。相比传统绘画,年轻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更有意思,价格也相对便宜。对于入门收藏者,不妨打开思路,去收一点非平面的作品。你的家里可以放个茶几,为什么就不能放个装置呢?
  想象力学实验室这次带米的年轻艺术家郭熙和张健伶发起的“大航海”创作计划也很有意思。他们得到邮轮的航程支持,一边旅行一边采集线索,回来后再进行梳理,作品包含了真实和虚构两部分,就好像侦探故事一般,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他们作品的价位也是很多入门藏家可以承受的。比如一套包括邮票、影像和绘画的作品,大约人民币5万多元。主要推广年轻艺术家的东画廊,也值得关注,那里的作品价格也很低,我自己就买过不少。我觉得一般白领少买两个包,就能买这些作品了。   没人能保证我收的作品一定以后可以成立,我也从来不想这些,我觉得有意思的我就买。当然,如果没有艺术史作为系统背景,光凭直觉收藏是没用的。还要多看展览多学习。新手收藏艺术最好的方式是和艺术家做朋友,多了解艺术家。
  王燮达:当代艺术任于共鸣
  我很喜欢豪瑟·沃斯画廊展出的英国艺术家Martin Creed的作品,看起米色彩、线条和形状都很有活力,但我觉得他要说的不只是年轻和朝气,而是一种生命的轮回,或者是永生的旺盛。还有艺术门画廊带来的苏笑柏新作《大隐》也不错,除了形式浑厚,作品右上方的“元”字,表明这是最原始的出发点。东画廊代理的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值得关注。这些年轻人蛮有想法,生活阅历远远超出了年龄,作品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尖锐。比如版画出身的张如怡制作的小平面就很棒。在这么浮躁的时代,她能特别安静地一条线一条线地去做,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她作品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对身边的一些小点进行概括和提炼,很纯净。
  任何艺术形式我都会关注,我主要在意的是艺术家想说的是什么。当代艺术领域的欣赏角度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美只是艺术的一种角度,当代艺术并非美不美的问题,有时在于我们的心境和阅历是否和作品有共鸣、有一样的心跳。装置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它也有别于通常以单种材料制作的雕塑,可以是不同材料的组合,材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只要做得极致的作品我都喜欢。极致主要是技术和内容两方面。要做到极致很不容易,你的心境必须先达到。现在很多艺术家,经常把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医学家等其他领域专家的研究读完以后进行“图解”,就离艺术本身很远了。
  邹宇宁&明明:别太在意投资回报
  我们非常喜欢佩斯画廊展出的隋建国和刘建华的雕塑,张晓刚的两幅作品也很不错。刘建华用陶瓷转化为轻盈的纸的质地感,这种微妙度掌握得很好,小幅作品价格在人民币20万元左右,比起同时期其他艺术家还比较低。艺术门画廊现在主打抽象作品,画廊正在推广的年轻艺术家任日,与蜜蜂合作的雕塑作品《元塑》还不错。这次自立方画廊带来了南美年轻艺术家Christian Rosa的作品,我们去年在Art Basel Miami期间就有关注他,时下非常红,中等画幅的作品大致在4万美元左右,价格不算太高。现在整个世界的艺术市场上,南美艺术家、韩国艺术家都上升得很快。
  对于入门级的收藏者,我们比较推荐购置1万美元或人民币5万元以内的作品。其实投资艺术品就像买衣服一样,人处在每个阶段喜欢的东西可能不一样,慢慢探索、尝试,最终才会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作品。喜欢一件作品和最终出手其实是两件事情,收藏艺术品的心态一定要好,不要过度计较它到底会不会涨价,你才能真正享受其中的乐趣。最怕就是收藏的作品好像大杂烩,什么都有,却看不出来喜好。
  乔志兵:当代艺术买的是未来
  今年是我收藏当代艺术的第十年。一开始纯粹是需要,需要在我的俱乐部等空间挂些作品。很多人都会去买行画,我想挂好一点的,就开始收藏了。现在这成了我热爱的事情。我每个月都会收作品,至今大概收了几百件。我比较倾向收藏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经历也多少和我有点关系。过去的艺术大师,最好的作品都在美术馆里了,基本收不到。而收藏当代艺术,就可能收到最好的作品。我近期收了越南裔丹麦艺术家傅丹的不少作品,包括他在中国创作的作品。当然他现在比较红了。我也关注年轻艺术家,但我认为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我的收藏中,架上作品多一点,相对比较容易摆放。
  当代艺术相对不一定非要有特别好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们买的是未来,不断有新东西出现,就要多看。其实“看”是一件很累的事,看展览、看工作室、看画廊……你要热爱,才不会觉得累。看艺术家工作室很重要,有时在艺博会上你只看到一两件作品,去了工作室就能比较全面,你也会对艺术家有全面了解,包括性格、创作态度等。藏家始终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念研究生也是这个原因。我也会经常带我的女儿一起看作品,听听她的想法。如果你收藏的作品,下一代人完全不喜欢,也是挺危险的。
其他文献
听说“吕床”已有两年,真正见到它的面貌,却是在今年夏天,原因在于这张床的“身世”极为复杂:先是吕永中在他的“半木”精作坊里,带着一群有20年资历的木工师傅,花费360小时全手工制作和打磨实木床架,再来是160小时的金属抛光,继而拆解、包装,运往伦敦。在那里,英国床具品牌Savoir Beds的工匠根据吕永中寄来的图纸,将床架拼搭起米,又花了120小时,为其全手工制作床垫和靠背。然后再拆解、包装,运
期刊
电梯到达静安嘉里中心顶层,走出去忍不住被大面落地窗外的无敌景观所吸引!主人Frank领着我们走进这个360度整层办公空间:坐在几处舒适沙发区域的小群体,讨论气氛正热烈;舒服坐在咖啡吧台边啜饮着浓缩咖啡的女士,目光专注盯着小型笔记本屏幕;被一座单人沙发包围,从外头只能看到脚的男士,仿佛也在专注工作的状态当中。这里是海沃氏(Haworth)家具的上海办公室,我们走到空间另一头,热络的办公气氛、人群熙米
期刊
走进这个家,首先必定被老木铺就的旋转楼梯吸引,不上油漆的原木,散发出自然木材特有的味道,像极了老上海的场景。唯一不同的是屋顶透空,阳光自玻璃穹顶直泻下来,却是崇尚自然、自由的现代生活氛围。女主人Adelade来自法国科西嘉岛,两年多前举宗搬到上海时看了六十几处住宅楼,最后才找到这个位于安福路小巷里的房子——当时是一座仅有四壁与屋顶、空无一物的旧宅。Adelade觉得:这就像一张白纸,可以打造自己的
期刊
Sara Jane Ho在上海老房子里开设的礼仪学校,优雅礼仪与精致生活互为渗透的理念,被完美体现在学校的设计上。  每周飞4个城市,Sara Jane Ho回到上海,习惯6点起床去打网球,回家梳洗完毕然后步行到公司,9点钟开始一天工作。2013年在北京创办国际礼仪学校,去年,她租下位于前法租界一处老洋房的最高两层,作为学校的上海分部。习惯白天在成都,晚上在北京的空中飞人生活,Sara Jane笑
期刊
这座中国最早创立的大型综合性汽车博物馆于2007年对外开放,日前重新整理二层的展示空间,数年之间已经积累起上百辆规模的古董藏车。那些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经典汽车,如今就静静停放在大理石展台之上,为参观者讲述汽车陪伴人类同行的精彩故事。  别小看这些身价不菲的“老爷爷”们,在专业的维护之下,这批当年万众瞩目的弄潮儿,如今不但容颜依旧,甚至机舱盖下还隐隐透着风雷之声。从1902年款的标致39型车,到豪华
期刊
似乎每个童年中都有一段关于游乐场的记忆,无论你想到了旋转木马还是高空过山车,海洋馆还是马戏团,只要有孩子有尖叫有冰淇淋,好像就有了理由肆无忌惮、不管不顾地疯狂玩耍。为了这样的欢乐童梦,日本纤维艺术家堀内纪子建造了一座由彩线编织的游乐场,在欢闹之余为孩子带来更有趣的空间体验。安静的水生物世界也同样吸引着孩童们无尽的探索欲,走在水族馆的玻璃穹顶之下,仰望身形大自己几倍的鲸鲨缓缓游弋,无数彩色小鱼时隐时
期刊
“我自己在家给孩子授课,所以除去在外玩耍的时间,孩子们几乎24小时都是在这所房子里的。”这是三个孩子的妈妈Lora见到我时的开场白。  来自美国得州的Lora一家,随着男主人工作重心转向中国而落户上海。为了拥有更自由的生活,Lora在家教授孩子上课已三年。“三个男孩子在家,永远是满屋子沸腾!你常常发现,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他们的声音和玩具侵占了。”  “所以我需要这个家的色调平和安静,而他们需要安全
期刊
设计师Stefano Guidotti把他灵感的慧根归功于生命中三个意义重大的地方:首先是他的出生地意大利那不勒斯,其次是被他看作第二故乡的佛罗伦萨,最终便是他选择定居并新近扎根的科莫(注:科莫,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位于科莫湖的西南端,米兰以北40公里处。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享誉世界)。  他曾在Richard Ginori名下工作多年,在一次商务之旅中他遇到了之后的工作伙伴Baxter,这次机缘巧合
期刊
朋克教母西太后开Café了!这绝对是最近上海滩数得上的热门事件,全球第一家Café自然要和全球最大的Vivienne Westwood专卖店连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充溢着西太后的个人风格和她近期钟爱的元素。这里主打传统英式下午茶,但整个空间设计也足够独特。  “摄影棚”的灵感来自时装秀后台的拍摄区,也像极了她每一季背景梢显曝光过度的广告片背景。家居布景常用的Corian由墙上延伸至用餐区的地板,打造出
期刊
儿童玻璃博物馆内展览空间高低错落,布局紧凑丰富,孩子们在各种互动游戏中可以领略到玻璃的艺术美和各种奥妙有趣的与玻璃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对光产生新的感受和体悟,可以在里面足足玩上一整天。  在二层入口处穿过一个悠远而神秘的浩瀚星空之后,就可以钻进一个五彩斑斓的“玻璃屋”爬上爬下感受颜色与光线的变化。许多互动的装置尤其受到欢迎,例如“快手碎碎拍”是用游戏发起挑战让孩子聆听玻璃的声音;自由旋转的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