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菌株侵袭力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生物学特性酷似志贺菌,传统的主要鉴定依据是细菌生化反应特征和血清型,并用动物实验确证其毒力.但细菌血清型结果并不足以鉴定EIEC[1],而Sereny实验需饲养实验动物,应用不便.检测与菌株侵袭力有关的基因则是鉴定EIEC侵袭力的简便方法[2]。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菌体抗原基因检测芯片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制O157:H7诊断芯片奠定基础。
期刊
期刊
2003年8月,我们从一例间断发热患者的血液中两次血培养分离出放射形土壤杆菌,该菌从血液中分离实属少见。
期刊
陈民钧教授是我国著名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及实验诊断学专家.陈教授193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50~1956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及流行病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实习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
期刊
乙胺丁醇(EMB)是一线抗结核药物,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对EMB耐药的产生与阿拉伯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embB改变有关.其中embB基因(尤其是306位密码子)突变是产生对EMB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最常用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结合染色法(silver staining),使其应用前景更为广阔.我们应用PCR-SS
期刊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MS)也称为干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综合征,是一种十分少见的髓系肿瘤.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髓系肿瘤的分类方案中,已将EMS归入伴有FGFRI重排的骨髓增殖性肿瘤[1].患者就诊时多表现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血液学和临床特点,本文对1例EM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EMS的认识。
期刊
期刊
肠道的正常菌群对于致病菌提供了一个生态学的屏障,由于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这种保护,可能引起一些内源性细菌的过度生长或医院感染获得病原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就是其中一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