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企业股权融资价格、方式和流通性的行政扭曲,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运作模式的畸形。
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新股,募得资金通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补充资金、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坊间一般称为定向增发,简称“定增”。
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6月2日,IPO受理首发企业已达801家,而上一次排队企业数量达到800家,要追溯到2012年11月。经过三年多的改革,新股积压再创新高,股市的融资功能限制也一直未能破解。近三年来,定向增发俨然成为A股市场最主流的股权融资方式,融资总规模、上市公司参与数量、单笔融资额等多项数据不断创新高。
无论通过率还是规模,定增均已远远超过IPO。Wind数据显示,2012年IPO首发150家,实际募集资金927亿元;当年有164家上市公司进行增发,募集资金规模达到了3782亿元。2013年全年无一只新股发行,却有286家上市公司实行了增发、环比大增74%,增发募集资金达3457亿元。自2014年起,定向增发市场更是进入爆发式增长。2014年、2015年分别有487家、857家上市公司推进定增,分别募得6734亿元、13592亿元。从今年来看,截至目前已有58家上市公司完成首发,募资规模为239亿元,推进定增的上市公司有253家,实际募资规模已达5755亿元。
融资管制刺激再融资需求
2014年IPO实施新政以来,企业发行价格受到窗口指导,近似于一刀切,为“22倍市盈率”,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发融资往往偏少,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由此迫切希望再融资。不少公司上市时间不长就实施定增,且定增规模远超过IPO募资规模。
例如,兰石重装2014年9月IPO发行价格仅为1.68元,发行数量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为12961万元。2015年12月,该公司非公开发行7956.72万股,发行价格15.71元,实际募集资金12.31亿元。再如,万达院线2015年1月IPO募集资金净额为12.4亿元,12月非公开发行,实际募资21.72亿元。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5年以来挂牌的公司中,有近一半已启动资本运作,甚至有17家公司出手的时间点距离其上市不足三个月,且涉及金额大多超过IPO募资额。方案设计上,中概股回归、跨界并购、产业链整合等均有涉及。
以吉祥航空为例, 2015年5月27日上市后仅仅过了一个月,便停牌筹划定增,并在半个多月之后宣布募资约35.65亿元,用于购买飞机及进军在线旅游行业。反观此前的吉祥航空IPO方案,彼时总计发行新股68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仅为7.6亿元。
2015年12月31日上市的久远银海同属此类。公司在今年3月份发布定增方案,募集不超过5亿元资金用于产业链多个项目,该募资额也超过其上市时募资额的两倍。同样,今年5月10日启动定增方案的音飞储存,距离公司上市不足一年,高达14.85亿元的计划募资额也远大于其IPO时3.1亿元的募资总额。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转热, 2014年和2015年,增发再融资规模进入爆发性增长期,按照丰利资本的统计,根据上市公司已公告的预案,结合以往年度再融资完成实际情况,保守估计2016年定向增发数量逾930家,规模约15,000亿元,中性估计规模约18,500亿元,乐观估计规模约22,000亿元。即使按中性假设,2016年定增市场募资规模较2015年增速仍达36%,而截至5月末,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日均余额仅为1.57万亿元,定增募资规模已接近市场全部存量资金。
国泰君安根据5月14日至5月27日前两周的情况统计分析,当期增发并购仅4家公司获得了批文,批文发放速度骤降,并且非公开募集资金的批文目前仍然只发放到截至2月2日前过会的公司,目前已过会但仍未拿到批文的一年期定增有129例,三年期定增有81例,整体监管趋严后,定增也开始出现了“堰塞湖”。
高溢价并购带来商誉减值风险
由于主板首发资格不断收紧,许多公司长期排队,有的长达7-8年,不乏中途被“劝退”的个案,投资一级市场的PE/VC机构被迫寻求并购、借壳等方式退出,这使得A股“壳资源”价格不断上涨,中小型公司也因为具备了股权融资的“特许权”而估值高企。
同样的一元利润,在一级市场或新三板市场上可能只体现为10元—20元市值,到了主板市场,可以体现为50元乃至上百元的市值增值。一二级市场间的“水位差”,自然会诱使上市公司以定增为手段进行外延并购和重组活动,这些并购活动又常常以高溢价的形态呈现,商誉减值风险不容小觑。
华谊嘉信此前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6月3日,深交所就其业绩承诺问题和高溢价收购发函问询。问询函显示,华谊嘉信标的公司2014年和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475.71万元和1112.64万元,而2016年至2018年承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5200万元及6425万元。境内业务体系下,其收购标的尤卡风尚和凯铭风尚对应的合并股权预估值为7.49亿元,增值率高达1172.67%。
5月30日,互动娱乐对外宣布将购入游戏资产,据其公告称,截至2016年3月31日,标的资产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6506.53万元,预估值为14.3亿元,评估增值136493.47万元,溢价约21倍。
金运激光拟7亿元收购致趣广告,但收购价较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值率达27倍,遭投资者质疑,并收到深交所问询函。收购预案显示,上海致趣承诺2016年度、2017年度及2018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6500万元、8000万元,而致趣2015年净利润为1174.95万元。也就是说,致趣广告今年业绩较去年需要增长近5倍。
此前,蓝色光标2015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0.49%,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此前收购的西藏山南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今久广告传播有限责任公司、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的业绩未达到预期,商誉发生减值,减值金额分别高达1.09亿元、0.53亿元和0.44亿元。
解禁压力巨大
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定增之中,且多数为一年期定增。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目前仍有十余只定增基金等待最终审批,涉及博时、银华、南方、国泰、九泰、融通、大成、建信、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Wind数据显示,6月将有43家公司的44个定增项目,机构参与方解禁,共涉及股份达到81.63亿股。其中,有14家上市公司定增解禁股超过1亿股,定增大户有色和地产行业解禁规模居前。绿地控股、广汇汽车和中国铝业解禁规模位居前三,分别为27.05亿股、13.79亿股和13.14亿股。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6月1日以来一年时间内,共有635家公司进行了定向增发,其中部分公司进行了不止一次定增。在此期间,出现过破发的个股有283只,截至6月1日,收盘价仍低于定增价的有192只个股,占总定增个股数量的30.24%。这192只个股中,主板股票有80只,中小板股有56只,创业板股有56只。

如果是1:3结构化资金参与定增,假设优先级7%,21%的年固定成本,劣后资金什么都不干,定增价至少打8折才能保证安全边际。近年常见的“大船借小壳”交易,其新增限售股份动辄是原有流通股本的五倍以上,未来压力不言而喻。
丰利资本对2011-2015年定增实施较多的年份进行了统计,定增市场平均绝对收益率(按锁定期1 年后解禁当日收盘价/增发价-1估算)约为47.16%。定增市场相对沪深300指数的平均收益率为40.74%,超额收益显著。但由于定向增发市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参与且有一定幅度折让,证券市场中的小规模自然人投资者(“散户”),实际上承担了定增买单者的角色。
有评论称,隐藏于水下的“定增利好”,其实才是不断消耗市场有限资源、规模庞大的“韭菜联合收割机”。
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新股,募得资金通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补充资金、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坊间一般称为定向增发,简称“定增”。
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6月2日,IPO受理首发企业已达801家,而上一次排队企业数量达到800家,要追溯到2012年11月。经过三年多的改革,新股积压再创新高,股市的融资功能限制也一直未能破解。近三年来,定向增发俨然成为A股市场最主流的股权融资方式,融资总规模、上市公司参与数量、单笔融资额等多项数据不断创新高。
无论通过率还是规模,定增均已远远超过IPO。Wind数据显示,2012年IPO首发150家,实际募集资金927亿元;当年有164家上市公司进行增发,募集资金规模达到了3782亿元。2013年全年无一只新股发行,却有286家上市公司实行了增发、环比大增74%,增发募集资金达3457亿元。自2014年起,定向增发市场更是进入爆发式增长。2014年、2015年分别有487家、857家上市公司推进定增,分别募得6734亿元、13592亿元。从今年来看,截至目前已有58家上市公司完成首发,募资规模为239亿元,推进定增的上市公司有253家,实际募资规模已达5755亿元。
融资管制刺激再融资需求
2014年IPO实施新政以来,企业发行价格受到窗口指导,近似于一刀切,为“22倍市盈率”,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发融资往往偏少,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由此迫切希望再融资。不少公司上市时间不长就实施定增,且定增规模远超过IPO募资规模。
例如,兰石重装2014年9月IPO发行价格仅为1.68元,发行数量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为12961万元。2015年12月,该公司非公开发行7956.72万股,发行价格15.71元,实际募集资金12.31亿元。再如,万达院线2015年1月IPO募集资金净额为12.4亿元,12月非公开发行,实际募资21.72亿元。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5年以来挂牌的公司中,有近一半已启动资本运作,甚至有17家公司出手的时间点距离其上市不足三个月,且涉及金额大多超过IPO募资额。方案设计上,中概股回归、跨界并购、产业链整合等均有涉及。
以吉祥航空为例, 2015年5月27日上市后仅仅过了一个月,便停牌筹划定增,并在半个多月之后宣布募资约35.65亿元,用于购买飞机及进军在线旅游行业。反观此前的吉祥航空IPO方案,彼时总计发行新股68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仅为7.6亿元。
2015年12月31日上市的久远银海同属此类。公司在今年3月份发布定增方案,募集不超过5亿元资金用于产业链多个项目,该募资额也超过其上市时募资额的两倍。同样,今年5月10日启动定增方案的音飞储存,距离公司上市不足一年,高达14.85亿元的计划募资额也远大于其IPO时3.1亿元的募资总额。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转热, 2014年和2015年,增发再融资规模进入爆发性增长期,按照丰利资本的统计,根据上市公司已公告的预案,结合以往年度再融资完成实际情况,保守估计2016年定向增发数量逾930家,规模约15,000亿元,中性估计规模约18,500亿元,乐观估计规模约22,000亿元。即使按中性假设,2016年定增市场募资规模较2015年增速仍达36%,而截至5月末,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日均余额仅为1.57万亿元,定增募资规模已接近市场全部存量资金。
国泰君安根据5月14日至5月27日前两周的情况统计分析,当期增发并购仅4家公司获得了批文,批文发放速度骤降,并且非公开募集资金的批文目前仍然只发放到截至2月2日前过会的公司,目前已过会但仍未拿到批文的一年期定增有129例,三年期定增有81例,整体监管趋严后,定增也开始出现了“堰塞湖”。
高溢价并购带来商誉减值风险
由于主板首发资格不断收紧,许多公司长期排队,有的长达7-8年,不乏中途被“劝退”的个案,投资一级市场的PE/VC机构被迫寻求并购、借壳等方式退出,这使得A股“壳资源”价格不断上涨,中小型公司也因为具备了股权融资的“特许权”而估值高企。
同样的一元利润,在一级市场或新三板市场上可能只体现为10元—20元市值,到了主板市场,可以体现为50元乃至上百元的市值增值。一二级市场间的“水位差”,自然会诱使上市公司以定增为手段进行外延并购和重组活动,这些并购活动又常常以高溢价的形态呈现,商誉减值风险不容小觑。
华谊嘉信此前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6月3日,深交所就其业绩承诺问题和高溢价收购发函问询。问询函显示,华谊嘉信标的公司2014年和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475.71万元和1112.64万元,而2016年至2018年承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5200万元及6425万元。境内业务体系下,其收购标的尤卡风尚和凯铭风尚对应的合并股权预估值为7.49亿元,增值率高达1172.67%。
5月30日,互动娱乐对外宣布将购入游戏资产,据其公告称,截至2016年3月31日,标的资产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6506.53万元,预估值为14.3亿元,评估增值136493.47万元,溢价约21倍。
金运激光拟7亿元收购致趣广告,但收购价较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值率达27倍,遭投资者质疑,并收到深交所问询函。收购预案显示,上海致趣承诺2016年度、2017年度及2018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6500万元、8000万元,而致趣2015年净利润为1174.95万元。也就是说,致趣广告今年业绩较去年需要增长近5倍。
此前,蓝色光标2015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0.49%,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此前收购的西藏山南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今久广告传播有限责任公司、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的业绩未达到预期,商誉发生减值,减值金额分别高达1.09亿元、0.53亿元和0.44亿元。
解禁压力巨大
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定增之中,且多数为一年期定增。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目前仍有十余只定增基金等待最终审批,涉及博时、银华、南方、国泰、九泰、融通、大成、建信、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Wind数据显示,6月将有43家公司的44个定增项目,机构参与方解禁,共涉及股份达到81.63亿股。其中,有14家上市公司定增解禁股超过1亿股,定增大户有色和地产行业解禁规模居前。绿地控股、广汇汽车和中国铝业解禁规模位居前三,分别为27.05亿股、13.79亿股和13.14亿股。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6月1日以来一年时间内,共有635家公司进行了定向增发,其中部分公司进行了不止一次定增。在此期间,出现过破发的个股有283只,截至6月1日,收盘价仍低于定增价的有192只个股,占总定增个股数量的30.24%。这192只个股中,主板股票有80只,中小板股有56只,创业板股有56只。

如果是1:3结构化资金参与定增,假设优先级7%,21%的年固定成本,劣后资金什么都不干,定增价至少打8折才能保证安全边际。近年常见的“大船借小壳”交易,其新增限售股份动辄是原有流通股本的五倍以上,未来压力不言而喻。
丰利资本对2011-2015年定增实施较多的年份进行了统计,定增市场平均绝对收益率(按锁定期1 年后解禁当日收盘价/增发价-1估算)约为47.16%。定增市场相对沪深300指数的平均收益率为40.74%,超额收益显著。但由于定向增发市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参与且有一定幅度折让,证券市场中的小规模自然人投资者(“散户”),实际上承担了定增买单者的角色。
有评论称,隐藏于水下的“定增利好”,其实才是不断消耗市场有限资源、规模庞大的“韭菜联合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