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潭传奇
  走出山水之物。桃花潭隐藏着
  比唐朝记忆还超凡的境界,流动的燕子
  绝不旁观李白的闪电和汪伦,
  在视线上比湿漉漉的花瓣还紧挨
  我们的故乡。原本,诗不限于特指,
  但始终不见我们对诗的反应,
  而且容易弄混了地名与实物,即使桃花和潭水
  常常相互弥补,也不及千尺中的
  深度。就像雨颠覆雨的艺术,
  花瓣并无明显纷落。连燕子都知道,
  隔世的清晨可以平等于交流,
  流传是否脱俗,还得取决于比殿堂
  更孤独的相逢与告别。绝对的诗
  即绝对的即兴,以此类推,
  汪伦是李白的半个插曲,仿佛一个风景,
  你每天经过它时尽量别去领略,
  偶尔,很多捷径美妙如末路,稀释掉我们的
  白日梦,几乎没法在中间回环。
  而桃花潭的天气则像半个汪伦,
  这近乎一个游戏,也使我很好理解了
  风景的矛盾,其他的比较
  难免不现实。借树枝置身于一角,
  沿本土的风俗,很可能,它们最好的时间
  不限于你刚刚领略到从未有过的暗示。
  小酒馆之歌
  多亏了中途及时换车,使我才得以到达。树木的阴影
  竖着木牌旧日的箭头
  毕竟这里刚好是陌生的,间或着是在小酒馆
  啪嗒啪嗒的雨音落在窗外
  这并非是深藏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实我没想那么远,招贴画那些轻佻的眼神,早已在风
  尘下斑驳难辨
  她打发低声的笑
  深吸一口空气
  谈论一张丢失的火车票,再短的舌头隐含着
  情绪,总想抓住些什么。
  “嘿,这样也好,这里不乏它应有的
  街道、远处的山坡和天空,但我对恋爱感到疲倦。”
  手边翻开1993年民间刊物,一度闪过黄金
  这是适于用很多人切换的背景。
  相聚在小酒馆,似乎没有感觉厨房在变大
  类似的诗歌慰我一晌之欢的寂寥
  即使被大风刮起,也可以岿然不动
  马车顺势荡起尘俗灰烬。这些故事和修炼被她看见
  不过是无边暮色来得早,在灯光里变动。
  在我说出之前,我感到像是另一个人和她说话
  不费吹灰之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哪怕是细小的瞬息
  不会让这里的氛围有时间意味。
  我可以确切知道,她的推辞会加深秋天的寒冷
  荒芜还淹没着其他一些东西
  把纸撕碎,只剩我,和她。“叫醒你的无非是姗姗来迟的
  晚钟
  从而令你丧失一切。”
  不用说,理想的完美主义者从来不存在
  只能加重我的无聊。这个秋天即将结束,但止步一个
  人为的方框,酒精不能让她愈合
  窗外的小巷通向多年不变的集市,不怯于多年前的记忆
  旧账可以一笔勾销。当光亮还有灰度
  面对这个深秋,仿佛还隔着一件厚衣服。
  从“情书”开始反对诗
  还没到初冬,便盼望一个不安稳的飞行,翅膀决定了
  形式
  密枝决定了藤蔓
  这个季节最没有想象,那就从情书开始
  缩短时间,缩短肿胀的肚子
  也难怪,它是一开始就反对陈列的诗,不是沉默
  而是抑制着。
  我没有记住植物饲养员的脸庞
  这就预示着不会在旅馆过着另一种生活。
  这并非传奇。
  简单地说,就是盘旋了一整个下午,对于周围的那些客人
  掩饰彼此虚构的身份,能为那些愉悦的话
  丧失了情书的书写。最深的情感
  意味着金蝉不脱壳,至于蝴蝶,我难以想象会适应
  冰冷的的咖啡馆
  还在原地打转。
  我进入不了他们的窃窃私语,如果不是因为
  对手势的判断,我会对从未发生的事情
  感到无地自容。
  对诗毫无意义。最隐秘的情书带有深刻体验
  在这里,我重复了我的原话,“在流水之中我曾与你浮沉
  直到被闪电照耀。”
  其他的一切
  和心脏渐趋一致,不亚于审美中的孤独。
  沉默得太久,就像我最挂念的,常常不在身边
  诸多盲目的顺服令我不安
  对于太多的诗我有无穷的忍耐。
  远景诗
  也许是相对于热烈的下午,
  但你不介意,旧镇绝无到此一游。
  阴影中的波浪,一层一层推进我们
  之间的一个界限,或者说,填满
  我们和鸥鸟之间的缝隙,仿佛胜任
  一切渺小。如果再远一点,你会
  找回最简单的快乐,紧接着
  從我身边掠过的风吹拂着你的帽子,
  并未输给远景。在那里,再脚踏实地
  总会有一次伟大的飞翔,就好像
  松开了另一个自己,所以沿途
  慢慢变小,不是你的问题,而是
  大海之处的一个远景,仿佛人生的
  宇宙,可以疏忽波浪的缝隙。
  九月的海划过直线,不向磅礴
  借口气势盛大,甚至不与渔船借口
  顺水推舟的比喻,这意味着
  从完美的控制挣脱出来。波浪
  推进你的背景,在你的眺望中
  寻找深渊,寻找我们的一个共同点,
  但它混淆了孤独和遥远,通过
  我和你的沙滩漫步,才有了
  可能的默契。下午在大海之处
  即将结束,你是我们的倾听,
  就如同你不介意我是我们的倒影。
  这里,也许我说;从前,以旁观者
  惊心于远景像一种空寂。现在,
  溶解于波浪更像一种爱,
  消失在晃荡的远景中。
  阿翔,本名虞晓翔,生于1970年,安徽当涂人。著有《少年诗》《一切流逝完好如初》《一首诗的战果》等诗集。获首届广东省诗歌奖等。现居深圳。
其他文献
深秋去往香山的途中  当天空中布满乌云时  雾霾也会出来捣乱  红叶在朦胧中令人炫目  去往香山的路已被堵死  此时去赏红叶的人都是心灵美好的人  他们坐在车里摆弄着手机  不再关注路况,如此淡定  染满红叶的秋风从香山吹下来  像一群久未回家的寄宿生  学习生涯结束  我不知道知识与风景之间还有多少  感官的距离  正像在这堵死的路上  我想着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比如对一个人的真诚和对某些风景
白地,本名马连芬,1976年生,浙江海盐人。作品发表于《诗刊》《十月》《星星诗刊》等多家文学刊物,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温暖的冰》《物质生活》。现居浙江海盐。  七夕:山麦冬的歌唱  七夕,水色清澈,满布树荫的路上  阳光捉摸不定,如山麦冬的摇荡  掏尽每一缕光线的歌唱。  还剩下什么呢?吝啬的关系,不曾  牵手的弹奏,不曾发紫的  花穗。小溪  此时流向人间的欢喜,如  岁月浩浩荡荡,把人留在
初冬  山坳里  雨水收回诺言  猴头杜鹃开始了缓慢的孕育  一枚泛黄的青冈叶片  一道细小的脉络  与我越来越低的这个中年大抵相仿  ……覆满苔藓的崖壁  两只蜥蜴,一只扶着另一只  它们经过的地方  落下水银痕迹,白晃晃的  一些光  笼罩着另一些光  这是枯水季的箬寮,翅膀都隐藏在翅膀中  不再说  ——这里的水是会飞的  而我仍会像无数个春天的莅临一样,深陷箬寮岘的腹地  一边与木兰交谈 
院子里多半会栽花。槐树在山坡  叶是一年换一拨新的  槐花开。雪白的花枝一束一束倾情而出  在山中的人看花犹似看雪  因有尖锐的木刺守护  人们多是敬而远之。栽花的时候何曾想过种刺  但种下也就种下了  可以生长的雪,好像并无什么顾忌  日偏食  不全是无缘由。风无缘由起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停了  大千世界:云卷是必然的,云舒也是必然的  我只是点了点风的额头  什么都不說,什么都省略  然后就
失眠记  时间是黑的,它每一次翻身露出的白  在许多个间隙泛着光——  数不清的羊在奔跑中来到幽暗的边缘  仿佛分秒之声不断落下反侧  仿佛有待破解的轰鸣声来自内部羊群  ——杂乱的地面上营造的一个难题  这是父亲在深夜摔倒的声音  像我的孩子。哦,孩子  翻过身的时间又睡了过去  但哲学在生命当中,从不悲观  长夜漫长的弦上,星光点点  我总能抓住点白。父亲爬起来  说:孩子,没事了。驱赶时间的
蒙尘、斑驳、低矮的房屋  在几张蛛网里陈旧  而青石板始终是新的  从巷子这头走向另一头  你便有了洞穿历史的青灰色长衫  骑在瓦片上的月光  像那只缓缓踱步的大白鹅  伸着脖子,将院里的南瓜花一朵朵喊开  这个春天,她将做母亲  她将载着更多的掌,将时光拨慢  刀  在罗目古镇,比檐下灯笼更扎眼的  是铁匠铺的炉火  师傅夹着一块火红的铁,突然放进水里  强烈的嗞嗞声里热浪腾升  有好长一段时间
山中一日  你想用水蛭般的寂寞,拉长现在的  时光。自行车手术刀一样  划开十月和秋风。或者,你要  路这个锉刀,磨亮惆怅  某些气息,勾勒曾经的场景  风,漏网般的激情,像要跌出  一个自己。落地的山石榴表达着  对自己的愤怒,或者下山  而山,加上一个人的重量,其实是  大地多了一枚羽毛。沉睡的火焰  在剔除着声音。我想:久了就  下山,簇拥着众多下落不明  山仿佛永远失去了“勇敢的  瞬间”
宇轩,本名张宇轩,70后,乡村医生。参加第17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曾获首届屈原诗歌奖,著有诗集《与药书》等。  十二月十三日,天阴,天气预报说有雨雪  天空有一副慢性病容。它韬光养晦。不信邪。  雪,雨夹雪。已经占领屋顶和街道  并清算我们游历过的原野、州省、往事。  从我们建设家园之初  窗口、门帮、饮水井,是被预留的遐想。  窗口安分了很多年。像盛放猪油的陶罐  也被用来盛放雨水和许多寂寞。  
一条条亮闪闪的带子  已成为平原怀中的宠物蛇  灵巧地匍匐在绿草和小花中  河水常怀着感恩  在大地的血脉中穿行  带来轻盈的歌,带走沉重的叹息  河水滋养着一排排大树  就像穿蓑衣戴斗笠的农人  经风沐雨,仍然要倔強地向上  春夏秋冬  河水翘望两岸的五彩缤纷  醉了星眸,染了欢颜  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孩子  常常在她的身旁守望  不经意间,就钓走了一个童年  棉花  那条古典的蓝印花布  像圣洁
本期,让我们把关注点投向一位澳大利亚女诗人露西·杜根。杜根的诗,擅于用谨慎、樸实、克制的腔调,将对事件和场景的描述呈现得清晰、具体,并在发现诗意的场景中,创造出意味深长的深重性。这与她欣赏的美国诗人毕肖普不无关联,她在一篇访谈中说:“我喜欢她对于细节无懈可击的关注,以及她在每一个措辞当中付出的谨慎,所形成的可称之为‘响亮的细节’的东西。”  露西·杜根还说:“诗歌是来自于呈现那种空白、未知而神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