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中的“留白之处”可以“激励、唤醒、鼓舞”读者的思维力和情感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把“留白”“补白”这些智艺手法充分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从而攫取更有效的“情绪智力”效益。
一、在课题猜想和情节填充中“留白”
课题是语篇的“眼睛”,是开启学习思维的第一扇“窗口”。语文教师善于借助课题进行“留白”和“补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期待心理,充分发挥“好题半文”的正强化作用。如,教学《夜晚的实验》时,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对学生步步启发:“提到实验活动,往往都是在白天或阳光下做,如果离开了阳光或灯光是无法进行的。可是有一种实验,它必须在夜晚做,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们说怪不怪呢?这种‘夜晚的实验’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呢?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留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由于形式、时空和艺术等因素的作用,有些作品往往省略了叙事中的一些情节内容。如,教学《所见》时,教师提问:“牧童捕蝉的经过和结果如何呢?”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引导学生:“为什么蝴蝶会‘飞入菜花无处寻’呢?”针对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说”“写”中进行个性化填补。
二、 在图文互动和标点想象中“留白”
教材中如插图、表格、注释、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等,都是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想象与创造等形式,在图文互动中“盘活”和“补充”素材,更好地充实文本情节和教学内容。以《嫦娥奔月》为例。笔者就“嫦娥飞天”图提问:“嫦娥在飞天过程中会想些什么呢?”有人说,“对丈夫与乡亲们的依依不舍”,有人说,“虽有不舍之意,却毫不后悔,义无反顾”。可谓“个性鲜明、见智见仁”。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与语言文字相配合,是语篇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细胞元素。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破折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进行“留白”,从情感实践中赢得有“情”有“意”的实质性效果。
三、 在人物关注和时间等待中“留白”
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是丰富多元的,既有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正面描写,又有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侧面描写。运用语言描述人物形象,本身就会有很大的空白,需要人们在阅读学习中进行再想象和新加工,以更好地理解并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情感。
思维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也是一种发展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当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积极”“充分”的思考,而不是要求或者希望“即问即答”。这样不仅有利于让更多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而且有利于在“从容思考”中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他们在“调动生活积累”的同时更好地去分析思考与判断,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时常点拨并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想问就问吧!”“对于刚才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吗?”这些都可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总之,“留白”既是一种智慧和策略,又是一种艺术和境界。“留白”教学不是避而不谈和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和蓄势待发。语文活动中善于应用“留白”和“补白”,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其欣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在课题猜想和情节填充中“留白”
课题是语篇的“眼睛”,是开启学习思维的第一扇“窗口”。语文教师善于借助课题进行“留白”和“补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期待心理,充分发挥“好题半文”的正强化作用。如,教学《夜晚的实验》时,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对学生步步启发:“提到实验活动,往往都是在白天或阳光下做,如果离开了阳光或灯光是无法进行的。可是有一种实验,它必须在夜晚做,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们说怪不怪呢?这种‘夜晚的实验’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呢?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留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由于形式、时空和艺术等因素的作用,有些作品往往省略了叙事中的一些情节内容。如,教学《所见》时,教师提问:“牧童捕蝉的经过和结果如何呢?”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引导学生:“为什么蝴蝶会‘飞入菜花无处寻’呢?”针对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说”“写”中进行个性化填补。
二、 在图文互动和标点想象中“留白”
教材中如插图、表格、注释、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等,都是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想象与创造等形式,在图文互动中“盘活”和“补充”素材,更好地充实文本情节和教学内容。以《嫦娥奔月》为例。笔者就“嫦娥飞天”图提问:“嫦娥在飞天过程中会想些什么呢?”有人说,“对丈夫与乡亲们的依依不舍”,有人说,“虽有不舍之意,却毫不后悔,义无反顾”。可谓“个性鲜明、见智见仁”。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与语言文字相配合,是语篇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细胞元素。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破折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进行“留白”,从情感实践中赢得有“情”有“意”的实质性效果。
三、 在人物关注和时间等待中“留白”
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是丰富多元的,既有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正面描写,又有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侧面描写。运用语言描述人物形象,本身就会有很大的空白,需要人们在阅读学习中进行再想象和新加工,以更好地理解并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情感。
思维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也是一种发展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当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积极”“充分”的思考,而不是要求或者希望“即问即答”。这样不仅有利于让更多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而且有利于在“从容思考”中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他们在“调动生活积累”的同时更好地去分析思考与判断,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时常点拨并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想问就问吧!”“对于刚才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吗?”这些都可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总之,“留白”既是一种智慧和策略,又是一种艺术和境界。“留白”教学不是避而不谈和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和蓄势待发。语文活动中善于应用“留白”和“补白”,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其欣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