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片面强调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造成涉及贴近市场最本质的创新课题不多,形成了缺乏创新和实用功能差的现象,致使实用艺术氛围低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加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出发,阐述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好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实践
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国家提倡“自主创新”的今天,培养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职学校的重要任务。我国的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且呈现出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忽略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新时期,如何加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1、全面认识教育创新与教育实践
教育创新,就是教育创造。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育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创新就是前所未有的发现。不论是原创和再创,“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教育实践,就是要使教学由“理论”向“实践”过渡,使理论广泛应用于实践。变灌输式学习,为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知识的探索,主动进行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建构,形成有效的元认识,最终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如何与人协作,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的高速发展,把高等艺术设计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学科推向了主流位置,职院艺术设计教育因此处于深刻变革时期。我国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相对西方的职业艺术教育属于“后起之秀”,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不斷健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备、教学资源雄厚的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方面,信息改变思维模式,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比较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但长期以来普遍受“重理论基础、轻实践应用”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过度强调传统绘画技巧的教学,绘画教学也成为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课,不能与各个不同专业的特点相结合,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无法体现不同设计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的都不明确。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初创逐步走向成熟,但教师的观念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显示了这种成熟与繁荣的偏向,具体表现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出现时间较晚,基本只是口耳相传的师徒教育和注重技巧,培养出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忽视了适应社会“人文精神”全才的培养。
3、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片面强调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造成涉及贴近市场最本质的创新课题不多,形成了缺乏创新和实用功能差的现象,致使实用艺术氛围低迷。
3.1 忽略氛围,教条模式死板单一: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缺失艺术氛围,由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更加多元化,艺术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更新也更加迅速,但这些元素,由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原因无法进入到教学领域,使得学生无法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建立在艺术教育学科的基础上,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而忽略艺术设计的创新,使的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需求缺少联系,使得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学缺乏活力。许多教师没有延伸课本知识,授课模式是传授老旧概念,使学生进入社会后有很长时期的茫然。
3.2 思想保守,人文知识素养缺乏:中国社会相对推崇自然科学,以此造成艺术软科学在大学中的边缘位置,传统艺术无论从内容表现还是精神内涵都无法淋漓尽致地与新艺术体系衔接。特别在艺术教育方面,单一的苏联体系模式使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都走向一条“专业化”模式,重技术、轻人文,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学生的人文理论知识缺失,无法体现艺术设计学习的可持续性,无法体会艺术设计的精髓理念。例如:在这种人文知识缺乏的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设计出华丽多彩的作品,但是缺乏人文内涵,使得作品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3.3 制度制约,专业水品参差不齐:职业院校艺术专业因为招生体制,成为大部分学校为文化课差生提高升学率的主要出路。以文理科考试落榜后而进入艺校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没有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培训,无法在入学后很快适应艺术学科的学习和创作,使艺术教学困难重重。艺术作品因此缺乏原创性、精美性、生动性和个性。高校招生制度的约束,造成职校艺术设计人才水品参差不齐。
3.4 坐而论道,教学与实践脱节:目前还有职业学院艺术系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读书期间很少接触社会,或实践环节较少。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造成学生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层次,学不到艺术设计的精髓理论,无法体会艺术的内含,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实用性。此外,忽视90后新生代学生性格与70后、80后的差异,未能及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5 不注重理念更新,艺术学术研究乏力: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传播与更新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发展冲击着传统艺术载体。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少院艺术设计更新观念的节奏较慢,未能及时更新科学理论观念,包括对艺术材料学的研究和艺术理论学的探索。对国家教育机构最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国外教育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
4、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学创新与实践的设想
4.1 创新教育举措,创设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已不跟不上现代人生活的脚步,各种多元化艺术感官、思潮的出现,使得艺术教学必须与现代生活联系,才能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应走出艺术教育本身的狭窄圈子,提倡艺术教育与人文、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的全面接触,最终将艺术教育扩展为文化教育、社会教育。 首先,要处理好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要“受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要从“元认知”理论出发,强调学生学习对知识的掌握过程,学会学习方法。在美术作品的探索中,自主掌握绘画技能,形成强大的绘画基本功。要使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体验,突出学生的“自主创作”,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其次,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关系,合理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课时比例,强调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地位,改变传统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的教学现状,变单一的技巧传授为多元化的能力培养,建立基础课与专业课问的纵向联系,为专业设计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定期举办艺术沙龙,邀请教育家、艺术家、设计师、文学批评家讲座,共同探讨专业学术。通过不同的文化观碰撞,产生宏大的、适合现代社会的艺术教学观,跳出传统封闭的心理模式。第四,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不同题材、体裁的校际学生作品展览和比赛。积极参与社会设计招投标,在真正有主题、有要求、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作品创作,提高学生的对创作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实战能力。第五,鼓励学生建立社团,并定期组织社团活动,甚至通过社团承揽商业设计活动。组建社团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好的办法,通过成就感,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喜好变成自己今后的职业。
4.2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充分的认识到艺术是对社会、文化、经济的综合体现形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变僵硬的“技术”型艺术,为充满知识积淀和活力的“人文”型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会与人沟通、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具备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与相处这四个基本素质,首先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管理。一要培养学生国际化设计理念。设计服务领域已呈现国际化的竞争局面,运用网络媒体组织网上评价和展示交流,让学生保持与世界同步,更好地吸取世界优秀作品精华,同时了解自己的作品,在大家的品评中提高水平。二要積极设计综合任务,也叫任务驱动法,综合任务富挑战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比如从设计方案、制作到装修都让学生一力承担,教师只从一旁指导,在教学方式上形成多种文化、多种观点、多种思维方式并存的国际化氛围,培养学生从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三要不断拓展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四要建立通识教育,职业学院艺术专业可在教学活动中规定若干专题,突出知识性、趣味性,要通过不定期举行具有实际针对性的学术报告会,以及就某些课题进行学术讨论的形式,拓展应用平台,使理论更广泛的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感悟艺术设计的真谛,让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熏陶中相互融通,开阔跨学科视角思考问题。
4.3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保持师资平衡和稳定:职业学院艺术专业如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关键是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报考艺术类的考生大部分的文化课都比较薄弱,许多学生把就读艺术高职仅仅作为获得学历的手段。同时,许多高水平的教师青睐于重点高校,而忽略艺术高职,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不能进入重点高校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比普通高校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对教师的招聘环节严格抬头,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的教师聘任制度,把低水平、低素质的教师拒之门外。同时,要不断完善教师的任职资格、职务聘任和晋升制度,推进绩效考核,使得教师时刻保持竞争的意识,促进教师间的优胜劣汰。注重师资人才库储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其次,要通过改善教师薪资条件,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人才,使得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有显著成果的教师进入学校,并逐步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组织团队开展科研创作等艺术实践活动。联系项目交流进校或组织通行进行学习。第三,要树立起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把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常态化,把教师看作学校资本的一部分,使高职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注意培养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动手能力,为培养优秀教师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第四,师资方面走艺术家和设计师结合的道路。艺术家参与教学能提高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设计师有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4 重视理论学术研究,创新教育模式:我国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的总体水平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实施创新型艺术职业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自身要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以新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一要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在为学和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创新教育成为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探索新的符合新生代学生发展的教育理论,发展和完善已确立的理论模式。二要大力开设适应新时期人们审美观,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以实现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着重突出“工作室制”、“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假期课堂”等中心环节,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企业与工作室”二位一体,使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的新型产、学、研教学体系的落实。培养商业市场流通领域的专才。要改变传统的以艺术表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训环节,使实训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加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设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保持师资平衡和稳定,重视高职院校的理论学术研究,创新型教育模式才能体现出职业学院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市场性,打造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最终使学生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成为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实践
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国家提倡“自主创新”的今天,培养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职学校的重要任务。我国的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且呈现出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忽略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新时期,如何加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1、全面认识教育创新与教育实践
教育创新,就是教育创造。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育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创新就是前所未有的发现。不论是原创和再创,“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教育实践,就是要使教学由“理论”向“实践”过渡,使理论广泛应用于实践。变灌输式学习,为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知识的探索,主动进行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建构,形成有效的元认识,最终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如何与人协作,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的高速发展,把高等艺术设计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学科推向了主流位置,职院艺术设计教育因此处于深刻变革时期。我国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相对西方的职业艺术教育属于“后起之秀”,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不斷健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备、教学资源雄厚的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方面,信息改变思维模式,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比较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但长期以来普遍受“重理论基础、轻实践应用”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过度强调传统绘画技巧的教学,绘画教学也成为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课,不能与各个不同专业的特点相结合,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无法体现不同设计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的都不明确。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初创逐步走向成熟,但教师的观念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显示了这种成熟与繁荣的偏向,具体表现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出现时间较晚,基本只是口耳相传的师徒教育和注重技巧,培养出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忽视了适应社会“人文精神”全才的培养。
3、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片面强调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造成涉及贴近市场最本质的创新课题不多,形成了缺乏创新和实用功能差的现象,致使实用艺术氛围低迷。
3.1 忽略氛围,教条模式死板单一: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缺失艺术氛围,由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更加多元化,艺术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更新也更加迅速,但这些元素,由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原因无法进入到教学领域,使得学生无法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建立在艺术教育学科的基础上,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而忽略艺术设计的创新,使的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需求缺少联系,使得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学缺乏活力。许多教师没有延伸课本知识,授课模式是传授老旧概念,使学生进入社会后有很长时期的茫然。
3.2 思想保守,人文知识素养缺乏:中国社会相对推崇自然科学,以此造成艺术软科学在大学中的边缘位置,传统艺术无论从内容表现还是精神内涵都无法淋漓尽致地与新艺术体系衔接。特别在艺术教育方面,单一的苏联体系模式使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都走向一条“专业化”模式,重技术、轻人文,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学生的人文理论知识缺失,无法体现艺术设计学习的可持续性,无法体会艺术设计的精髓理念。例如:在这种人文知识缺乏的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设计出华丽多彩的作品,但是缺乏人文内涵,使得作品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3.3 制度制约,专业水品参差不齐:职业院校艺术专业因为招生体制,成为大部分学校为文化课差生提高升学率的主要出路。以文理科考试落榜后而进入艺校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没有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培训,无法在入学后很快适应艺术学科的学习和创作,使艺术教学困难重重。艺术作品因此缺乏原创性、精美性、生动性和个性。高校招生制度的约束,造成职校艺术设计人才水品参差不齐。
3.4 坐而论道,教学与实践脱节:目前还有职业学院艺术系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读书期间很少接触社会,或实践环节较少。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造成学生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层次,学不到艺术设计的精髓理论,无法体会艺术的内含,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实用性。此外,忽视90后新生代学生性格与70后、80后的差异,未能及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5 不注重理念更新,艺术学术研究乏力: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传播与更新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发展冲击着传统艺术载体。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少院艺术设计更新观念的节奏较慢,未能及时更新科学理论观念,包括对艺术材料学的研究和艺术理论学的探索。对国家教育机构最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国外教育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
4、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学创新与实践的设想
4.1 创新教育举措,创设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已不跟不上现代人生活的脚步,各种多元化艺术感官、思潮的出现,使得艺术教学必须与现代生活联系,才能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应走出艺术教育本身的狭窄圈子,提倡艺术教育与人文、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的全面接触,最终将艺术教育扩展为文化教育、社会教育。 首先,要处理好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要“受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要从“元认知”理论出发,强调学生学习对知识的掌握过程,学会学习方法。在美术作品的探索中,自主掌握绘画技能,形成强大的绘画基本功。要使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体验,突出学生的“自主创作”,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其次,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关系,合理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课时比例,强调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地位,改变传统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的教学现状,变单一的技巧传授为多元化的能力培养,建立基础课与专业课问的纵向联系,为专业设计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定期举办艺术沙龙,邀请教育家、艺术家、设计师、文学批评家讲座,共同探讨专业学术。通过不同的文化观碰撞,产生宏大的、适合现代社会的艺术教学观,跳出传统封闭的心理模式。第四,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不同题材、体裁的校际学生作品展览和比赛。积极参与社会设计招投标,在真正有主题、有要求、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作品创作,提高学生的对创作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实战能力。第五,鼓励学生建立社团,并定期组织社团活动,甚至通过社团承揽商业设计活动。组建社团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好的办法,通过成就感,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喜好变成自己今后的职业。
4.2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充分的认识到艺术是对社会、文化、经济的综合体现形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变僵硬的“技术”型艺术,为充满知识积淀和活力的“人文”型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会与人沟通、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具备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与相处这四个基本素质,首先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管理。一要培养学生国际化设计理念。设计服务领域已呈现国际化的竞争局面,运用网络媒体组织网上评价和展示交流,让学生保持与世界同步,更好地吸取世界优秀作品精华,同时了解自己的作品,在大家的品评中提高水平。二要積极设计综合任务,也叫任务驱动法,综合任务富挑战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比如从设计方案、制作到装修都让学生一力承担,教师只从一旁指导,在教学方式上形成多种文化、多种观点、多种思维方式并存的国际化氛围,培养学生从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三要不断拓展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四要建立通识教育,职业学院艺术专业可在教学活动中规定若干专题,突出知识性、趣味性,要通过不定期举行具有实际针对性的学术报告会,以及就某些课题进行学术讨论的形式,拓展应用平台,使理论更广泛的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感悟艺术设计的真谛,让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熏陶中相互融通,开阔跨学科视角思考问题。
4.3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保持师资平衡和稳定:职业学院艺术专业如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关键是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报考艺术类的考生大部分的文化课都比较薄弱,许多学生把就读艺术高职仅仅作为获得学历的手段。同时,许多高水平的教师青睐于重点高校,而忽略艺术高职,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不能进入重点高校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比普通高校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对教师的招聘环节严格抬头,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的教师聘任制度,把低水平、低素质的教师拒之门外。同时,要不断完善教师的任职资格、职务聘任和晋升制度,推进绩效考核,使得教师时刻保持竞争的意识,促进教师间的优胜劣汰。注重师资人才库储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其次,要通过改善教师薪资条件,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人才,使得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有显著成果的教师进入学校,并逐步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组织团队开展科研创作等艺术实践活动。联系项目交流进校或组织通行进行学习。第三,要树立起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把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常态化,把教师看作学校资本的一部分,使高职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注意培养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动手能力,为培养优秀教师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第四,师资方面走艺术家和设计师结合的道路。艺术家参与教学能提高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设计师有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4 重视理论学术研究,创新教育模式:我国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的总体水平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实施创新型艺术职业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自身要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以新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一要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在为学和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创新教育成为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探索新的符合新生代学生发展的教育理论,发展和完善已确立的理论模式。二要大力开设适应新时期人们审美观,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以实现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着重突出“工作室制”、“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假期课堂”等中心环节,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企业与工作室”二位一体,使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的新型产、学、研教学体系的落实。培养商业市场流通领域的专才。要改变传统的以艺术表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训环节,使实训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加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设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保持师资平衡和稳定,重视高职院校的理论学术研究,创新型教育模式才能体现出职业学院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市场性,打造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最终使学生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成为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