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人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用心呵护与指引。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在学生成长路上,做学生的心灵成长引路人,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 赏识;真心;因人视情;生动多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104-01
一、赏识来自真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老师的赏识必须真心诚意,赏识发自内心、老师在运用的时候不能仅仅把它当一种手段。要知道,每一个人的心都是敏感的,特别是孩子。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者空洞无实的表扬并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细心爱学生的老师,总能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真心爱学生的老师,总能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里思索到根源;用心爱学生的老师,总能找到变化里赏识学生的契机。
正例:“这节课真棒,排队做到了快、静、齐!行为有进步了,能给其他的同学做个好榜样!老师真为你高兴,晚上,我会发短信给你的家长,分享你的进步喔!”
“你能创编出这样游戏方法,真了不起!”
这样的赏识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的赏识来自真心,对他具体行为的赏识将促使其做出更多更好的行为。不知不觉中课堂上守纪律了,学会了换位思考,一点一点进步了!一次技术动作的勇敢尝试是赏识的契机,一次同伴间的配合是赏识的契机,一次积极的参与是赏识的契机……
反例:“老師觉得你很了不起,你真棒!”
“最近我认为你变成了好孩子!”
这样空洞无实的表扬并非真正意义的赏识,得到如此表扬的学生有时会感觉老师是在敷衍他,有时觉得莫名其妙,有时甚至觉得是嘲讽。对学生行为转化的作用可想而知,对学生的成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不断积累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赏识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对运动的激情。赏识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挑战和对自己的超越。
让来自真心的赏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赏识因人视情
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教师的赏识。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有天赋,只有努力,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孩子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孩子推到跑道的起跑线上,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的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譬如有些学生温和,那就用和风细雨式的话语来交谈;有的学生性情直率,运动中帮助同学或者取得了进步时,只要教师伸出大拇指,说一声“好小子,真行!”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就会加倍的努力……所以赏识都有因人而异,做到“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视情赏识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生动多样的表达赏识
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当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发现时或创编出队形、自编操时,可以说“你很有创意!”当学生练习时保护同学完成一次前滚翻的尝试时,可以说“你保护了同学,真友爱。”等。亲切而有力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膀表示欣赏。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听学生讲话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显示惊讶、欣喜。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的力量提供有力的强化物。当以往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的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请大家为他的进步鼓掌,让他体验到被大家肯定与赞赏的快乐。这种强化作用是物质奖励、老师的赞赏无法比拟的。还可以辅之于适当的小奖品。这些方法穿插揉合应用,效果将更显著。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普通教师海伦在当班主任时,发动学生互相找优点,然后依据自己的观察并综合同学的意见写了一份份热情洋溢的以表扬为基调的评语。“从来不知道别人会认为我这么好!”学生出乎意料,却又心花怒放。若干年后,海伦的一位学生因公务而牺牲。人们在他的贴身口袋里找到了一张纸条,那便是海伦写给他的评语。在这位学生的葬礼上,昔日的学生告诉她:“您给我的评语一直压在我的写字台上。”“您写的评语一直放在我的结婚相册里。”显然,海伦用心写的评语感动了学生,并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巨大而恒久的鞭策作用。海伦就是运用同班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评语承载她对学生的赏识、陪伴着学生成人、成才。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很大的,最终这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他的潜能发挥了多少。我们教师有幸成为挖掘学生潜能的人,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动力,用赏识陪伴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肖一波.“赏识教育”:为你喝彩![J].中关村,2006(Z1).
[2]吕振杰.赏识教育之我见[J].文学教育(上),2014(03).
[3]常玉华.“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J].课程教学研究,2014(04).
[4]高贺艳.赏识教育中的批评[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5]纪晓旭.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
关键词 赏识;真心;因人视情;生动多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104-01
一、赏识来自真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老师的赏识必须真心诚意,赏识发自内心、老师在运用的时候不能仅仅把它当一种手段。要知道,每一个人的心都是敏感的,特别是孩子。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者空洞无实的表扬并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细心爱学生的老师,总能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真心爱学生的老师,总能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里思索到根源;用心爱学生的老师,总能找到变化里赏识学生的契机。
正例:“这节课真棒,排队做到了快、静、齐!行为有进步了,能给其他的同学做个好榜样!老师真为你高兴,晚上,我会发短信给你的家长,分享你的进步喔!”
“你能创编出这样游戏方法,真了不起!”
这样的赏识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的赏识来自真心,对他具体行为的赏识将促使其做出更多更好的行为。不知不觉中课堂上守纪律了,学会了换位思考,一点一点进步了!一次技术动作的勇敢尝试是赏识的契机,一次同伴间的配合是赏识的契机,一次积极的参与是赏识的契机……
反例:“老師觉得你很了不起,你真棒!”
“最近我认为你变成了好孩子!”
这样空洞无实的表扬并非真正意义的赏识,得到如此表扬的学生有时会感觉老师是在敷衍他,有时觉得莫名其妙,有时甚至觉得是嘲讽。对学生行为转化的作用可想而知,对学生的成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不断积累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赏识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对运动的激情。赏识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挑战和对自己的超越。
让来自真心的赏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赏识因人视情
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教师的赏识。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有天赋,只有努力,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孩子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孩子推到跑道的起跑线上,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的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譬如有些学生温和,那就用和风细雨式的话语来交谈;有的学生性情直率,运动中帮助同学或者取得了进步时,只要教师伸出大拇指,说一声“好小子,真行!”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就会加倍的努力……所以赏识都有因人而异,做到“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视情赏识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生动多样的表达赏识
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当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发现时或创编出队形、自编操时,可以说“你很有创意!”当学生练习时保护同学完成一次前滚翻的尝试时,可以说“你保护了同学,真友爱。”等。亲切而有力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膀表示欣赏。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听学生讲话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显示惊讶、欣喜。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的力量提供有力的强化物。当以往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的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请大家为他的进步鼓掌,让他体验到被大家肯定与赞赏的快乐。这种强化作用是物质奖励、老师的赞赏无法比拟的。还可以辅之于适当的小奖品。这些方法穿插揉合应用,效果将更显著。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普通教师海伦在当班主任时,发动学生互相找优点,然后依据自己的观察并综合同学的意见写了一份份热情洋溢的以表扬为基调的评语。“从来不知道别人会认为我这么好!”学生出乎意料,却又心花怒放。若干年后,海伦的一位学生因公务而牺牲。人们在他的贴身口袋里找到了一张纸条,那便是海伦写给他的评语。在这位学生的葬礼上,昔日的学生告诉她:“您给我的评语一直压在我的写字台上。”“您写的评语一直放在我的结婚相册里。”显然,海伦用心写的评语感动了学生,并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巨大而恒久的鞭策作用。海伦就是运用同班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评语承载她对学生的赏识、陪伴着学生成人、成才。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很大的,最终这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他的潜能发挥了多少。我们教师有幸成为挖掘学生潜能的人,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动力,用赏识陪伴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肖一波.“赏识教育”:为你喝彩![J].中关村,2006(Z1).
[2]吕振杰.赏识教育之我见[J].文学教育(上),2014(03).
[3]常玉华.“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J].课程教学研究,2014(04).
[4]高贺艳.赏识教育中的批评[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5]纪晓旭.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