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思想需要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围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围绕课程功能的实现,设计、探索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教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8-03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尽管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如果教师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考核评估方法的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仍有提升的空间。
一、围绕学生的思想需要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育人功能,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这两种功能在统一中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学内容要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与学生思想要求的对接。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道德法治观念,这些给定的内容本身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先进性,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实现,不能仅仅向学生叙述给定的内容,而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上述给定的内容按照教育活动特有逻辑,根据学生的思想需要进行编制和组合,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契合性和透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释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分析认识方法。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恰当地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给定内容的载体。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教材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注重理论内容体系的完整、表述的严谨,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作为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它们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遵循,在一般意义上规范着教学的基本内容。由于教材内容相对固定,而且由于编写、出版等原因带来时间上的相对滞后,教材内容是不可能适应变动的、个性化的和具体的学生思想需要的。因此,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肯定正面与否定消极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统一,这是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2.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就是要理解教材基本精神,明确教材整体的编写思路和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分工,把握每一章节的主题、重点,了解主要理论观点逻辑推理的关键点;“吃透学生”就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特别是梳理、归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关心的现实问题。然后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之间的结合点,进而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运用具体的、生动的、典型的案例和数据资料,设计教学内容的表达逻辑和表现方式。这样的教学内容既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又不完全因循教材,既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需求相契合,又不简单迎合学生兴趣,能够实现理论性、政治性与针对性、契合性的统一。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及时吸收理论界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透彻性。列宁曾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能够回答学生的思想问题,以理服人,必须具有透彻性。这种透彻性的获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所表述的理论观点的剖析;二是对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有说服力的阐述。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和相关学科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持续推进、不断深入的,有理论价值和学术品位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积极吸收学科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透彻性。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得能力,往往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去寻找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对这些新观点新成果作出评判或讨论。因此教学内容中吸收学科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有也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4.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与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衔接。“90后”大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加上各类媒体对于这些内容的持续宣传,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可以说,在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师必须研究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在安排课程内容时注意避免简单重复,着力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精确性、系统性、深刻性,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二、围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真正确立教育与被教育关系的纽带,在特定的教育者与教学对象关系形成中具有关键性意义。恰当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关系。因此,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都应具有适应性。
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方法上取得了一些进展,采用了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影像教学等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同样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课程、课堂和学生时,效果往往有很大差别,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问题并不在于某种方法的优劣,而在于方法是否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且应该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育人功能,就要使教学方法适应教育对象,即适应学生既有的素质特征,包括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表现欲望等,有利于推动学生接受、判断、选择、内化教学信息。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结构有基本的把握,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和课堂表现,选取不同的方法。如对于政治理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取专题讨论的方式,甚至整个讨论过程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教师只需要在立场、观点和方向上加以把握;但是对于相关理论基础较差、相关知识存量较少的学生,不宜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因为学生没有能力驾驭一个专题,一般可以采取随堂讨论,而且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引导和调适,以保证讨论的深入和效果。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应。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层次的,包括学生掌握知识(包括理论),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适应性和局限性,即适合达成某些教学目标,同时不适合达成另一些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简单地运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是不可能达到多项目标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确立,是不可能依靠讲授实现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多层次,要求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素质特征和教学目标,从根本上看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人的主体意识、倾向以及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属性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客体,但绝不是被动、消极、机械地承受教师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常常会给予有选择的反应。教师在教学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是为了把教学内容强制注入学生的大脑,而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推动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发生积极的、正向的反应,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性开展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活动,进而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状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注意把握:第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非强制性地刺激和推动学生,促使学生启动自身的接受能动性。由于学生在态度和心理上的差别,不可能一开始所有的学生能够响应教师的方法,只要教师对先响应的部分学生给予肯定,就能逐步带动其他学生。尽可能不要用点名、规定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二,在坚持正面引导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质疑勇气和批判精神。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中,常会有学生提出与教材内容迥异的观点,或者否定教材上的观点及其论证。对此,教师不应简单批评否定学生。学生能够公开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其发挥主体性、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表现。如果对之进行封堵,必然影响很多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对课程的态度。何况在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确存在,理论对一些现实问题还缺乏说服力。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尽可能讲清道理,或者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向,或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
三、围绕课程的功能探索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以其固有的检查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成为验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方式。当前,不少高校逐步改变了在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在方式上全校一律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在考试考核的方法上开展了新的探索。笔者赞同同仁们提出的考试要重视考查能力、注重考查学习过程、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观点,同时认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以探讨、尝试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应围绕检查课程两大功能的实现程度来设计。就意识形态功能给而言,考试考核要检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满足了党和国家的要求,即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价值规范传递给大学生,并为他们接受、记忆和认同。对此,试卷考试法(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基本上可以承担。就育人功能而言,考试要检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在思想、情感、能力和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而单一的试卷考试法就不大可能达到全部目的,因为仅仅通过若干题目难于综合反映课程教学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既包含了给定内容,也包含了根据学生的思想需求而增加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那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最终环节,考试也应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检查。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应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把考查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结合起来方式,可以采取试卷考试、平时考核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在“试卷考试”中用不同的题型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情况,可根据不同学校的条件和要求来选择是否开卷、使用纸质试卷和上网机考等。“平时考核”部分注重学习过程的管理,反映日常学生主体性发挥情况;“学生自我评价”部分侧重从学生个人感受的角度,检查教学对于学生个体需求的满足性,也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学习状态。与这种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相适应,学生的成绩不宜以百分制的方式呈现,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仅就教学实践而言,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沈壮海.思想政治理论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晓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1,(1).
[4]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5]万美容,廖宇婧.对话: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模式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6]黄建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作者简介:杨军,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教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8-03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尽管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如果教师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考核评估方法的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仍有提升的空间。
一、围绕学生的思想需要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育人功能,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这两种功能在统一中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学内容要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与学生思想要求的对接。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道德法治观念,这些给定的内容本身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先进性,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实现,不能仅仅向学生叙述给定的内容,而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上述给定的内容按照教育活动特有逻辑,根据学生的思想需要进行编制和组合,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契合性和透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释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分析认识方法。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恰当地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给定内容的载体。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教材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注重理论内容体系的完整、表述的严谨,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作为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它们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遵循,在一般意义上规范着教学的基本内容。由于教材内容相对固定,而且由于编写、出版等原因带来时间上的相对滞后,教材内容是不可能适应变动的、个性化的和具体的学生思想需要的。因此,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肯定正面与否定消极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统一,这是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
2.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就是要理解教材基本精神,明确教材整体的编写思路和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分工,把握每一章节的主题、重点,了解主要理论观点逻辑推理的关键点;“吃透学生”就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特别是梳理、归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关心的现实问题。然后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之间的结合点,进而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运用具体的、生动的、典型的案例和数据资料,设计教学内容的表达逻辑和表现方式。这样的教学内容既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又不完全因循教材,既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需求相契合,又不简单迎合学生兴趣,能够实现理论性、政治性与针对性、契合性的统一。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及时吸收理论界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透彻性。列宁曾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能够回答学生的思想问题,以理服人,必须具有透彻性。这种透彻性的获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所表述的理论观点的剖析;二是对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有说服力的阐述。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和相关学科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持续推进、不断深入的,有理论价值和学术品位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积极吸收学科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透彻性。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得能力,往往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去寻找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对这些新观点新成果作出评判或讨论。因此教学内容中吸收学科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有也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4.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与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衔接。“90后”大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加上各类媒体对于这些内容的持续宣传,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可以说,在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师必须研究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在安排课程内容时注意避免简单重复,着力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精确性、系统性、深刻性,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二、围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真正确立教育与被教育关系的纽带,在特定的教育者与教学对象关系形成中具有关键性意义。恰当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关系。因此,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都应具有适应性。
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方法上取得了一些进展,采用了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影像教学等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同样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课程、课堂和学生时,效果往往有很大差别,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问题并不在于某种方法的优劣,而在于方法是否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且应该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育人功能,就要使教学方法适应教育对象,即适应学生既有的素质特征,包括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表现欲望等,有利于推动学生接受、判断、选择、内化教学信息。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结构有基本的把握,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和课堂表现,选取不同的方法。如对于政治理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取专题讨论的方式,甚至整个讨论过程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教师只需要在立场、观点和方向上加以把握;但是对于相关理论基础较差、相关知识存量较少的学生,不宜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因为学生没有能力驾驭一个专题,一般可以采取随堂讨论,而且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引导和调适,以保证讨论的深入和效果。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应。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层次的,包括学生掌握知识(包括理论),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适应性和局限性,即适合达成某些教学目标,同时不适合达成另一些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简单地运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是不可能达到多项目标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确立,是不可能依靠讲授实现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多层次,要求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素质特征和教学目标,从根本上看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人的主体意识、倾向以及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属性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客体,但绝不是被动、消极、机械地承受教师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常常会给予有选择的反应。教师在教学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是为了把教学内容强制注入学生的大脑,而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推动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发生积极的、正向的反应,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性开展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活动,进而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状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注意把握:第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非强制性地刺激和推动学生,促使学生启动自身的接受能动性。由于学生在态度和心理上的差别,不可能一开始所有的学生能够响应教师的方法,只要教师对先响应的部分学生给予肯定,就能逐步带动其他学生。尽可能不要用点名、规定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二,在坚持正面引导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质疑勇气和批判精神。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中,常会有学生提出与教材内容迥异的观点,或者否定教材上的观点及其论证。对此,教师不应简单批评否定学生。学生能够公开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其发挥主体性、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表现。如果对之进行封堵,必然影响很多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对课程的态度。何况在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确存在,理论对一些现实问题还缺乏说服力。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尽可能讲清道理,或者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向,或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
三、围绕课程的功能探索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以其固有的检查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成为验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方式。当前,不少高校逐步改变了在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在方式上全校一律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在考试考核的方法上开展了新的探索。笔者赞同同仁们提出的考试要重视考查能力、注重考查学习过程、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观点,同时认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以探讨、尝试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应围绕检查课程两大功能的实现程度来设计。就意识形态功能给而言,考试考核要检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满足了党和国家的要求,即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价值规范传递给大学生,并为他们接受、记忆和认同。对此,试卷考试法(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基本上可以承担。就育人功能而言,考试要检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在思想、情感、能力和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而单一的试卷考试法就不大可能达到全部目的,因为仅仅通过若干题目难于综合反映课程教学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既包含了给定内容,也包含了根据学生的思想需求而增加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那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最终环节,考试也应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检查。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应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把考查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结合起来方式,可以采取试卷考试、平时考核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在“试卷考试”中用不同的题型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情况,可根据不同学校的条件和要求来选择是否开卷、使用纸质试卷和上网机考等。“平时考核”部分注重学习过程的管理,反映日常学生主体性发挥情况;“学生自我评价”部分侧重从学生个人感受的角度,检查教学对于学生个体需求的满足性,也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学习状态。与这种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相适应,学生的成绩不宜以百分制的方式呈现,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仅就教学实践而言,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沈壮海.思想政治理论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晓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1,(1).
[4]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5]万美容,廖宇婧.对话: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模式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6]黄建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作者简介:杨军,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