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立安常说,经营老字号企业最忌讳“急”字,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承受困苦、寂寞和委屈的精神。他说,“我很现实,紫房子任重道远;我很乐观,紫房子光明在前。”
1934年,一家专做结婚用品的喜事商店——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务社在北京(当时的北平)开业。八十年后,紫房子成为一家经营婚庆用品,以提供婚庆系列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企业,并成为婚俗礼仪行业中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开创新式婚礼先河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北京,虽然经过民国二十余年的洗礼,数千年婚俗礼教中的繁文缛节仍困扰着社会的发展,当时大批有志人士和热血青年期盼着现代文明的新式婚礼。
就在此时,江苏人郁炽昌一来受到新派熏陶、追赶时髦,二是想独树一帜、有所作为,于是筹措资金开办了一家专做结婚用品的喜事商店——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务社。之所以取名“紫房子”,是借用南宋大儒朱熹“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用以预示自己选择的事业充满希望和生机。这家店的经营业务包括出租新式结婚礼服、服饰,婚礼设备,小傧相纱裙、礼服;出售婚礼纪念品、床上用品、鲜花花篮、礼品饰品;定做礼服;代办租赁花车、乐队;联系司仪为新人承办新式婚礼。
同时,郁炽昌还细心观赏外国电影中的结婚画面和教堂举办婚礼时所拍摄的照片。对于这些舶来品他潜心钻研,临摹效仿,逐渐摸索出一套新的婚礼仪式,在他创造的婚礼仪式中,用西装、领带替代长袍马褂,用鲜花、婚纱代替凤冠霞帔红盖头。婚礼接亲时,新娘所乘花轿改为租用彩车,并把庞大的迎亲队伍改为新式小乐队,拜堂时新人由三跪九叩改行简便的握手鞠躬。其他的婚礼形式则简化成请客帖、签名簿。在婚礼中伴郎、伴娘、小傧相也都有固定的服饰。每场婚礼备有一份彩印的典礼仪式单,并且还用上了“双喜霓虹灯”等西式用品。
因为这种婚礼形式文明时尚、体面省事、经济实惠,很快就名噪京城。连北京市民的结婚证书(婚书)都规定在紫房子购买,这也为紫房子增色不少。
据北京市紫房子婚庆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安介绍,创办初期的紫房子,曾经为当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先生的爱女与前国务总理贾德耀的儿子在中南海怀仁堂操办过结婚典礼。“婚礼办得相当成功,受到贾、宋两家人的称赞。”
让牛立安感到骄傲的另一段历史是,1936年,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先生与前清礼部尚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小姐结婚时,新郎的礼服,新娘的婚纱、头饰,结婚证书,婚宴请帖、礼品单、签名绸簿等一应结婚用品,都是在紫房子订做的。婚期临近时,孔府又提出各式鲜花、花篮也请紫房子制作。
据创始人郁炽昌的徒弟郑士元回忆,当年的紫房子繁盛一时,除了郁炽昌担任大掌柜负责紫房子的整体事务之外,紫房子在当时分为几个部门。一楼的礼服部占地几百平米,摆放的全是新式的玻璃柜台,主要租售婚礼服装和结婚用品,崔敬雄担任经理。二楼是摄影部。楼后的小院是洗衣房和服装加工部。当时的员工有30多人,还雇用了英文翻译。“赶上喜事,紫房子花车的香气飘满整条东安门大街。”
推出“中西合璧”式婚礼
1956年1月,紫房子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公私合营。1958年5月,北京市工商部门调整商业网点时,将紫房子照相馆与王府井北京照相馆合并。自此,紫房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整个社会对婚俗习惯的变革还处于朦胧阶段。在牛立安看来,“当时的婚俗文化远未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时候的紫房子再次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率先移风易俗打破十年文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禁锢,“解放人们对婚俗的固有偏见,赋予人们期许的观念更新,引导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新式婚礼的向往,用丰富的婚礼形式充实了当时的娱乐生活。”
据牛立安介绍,1990年6月30日,在民政部和北京纺织工业总公司的支持下,“紫房子婚庆服饰店”重新开业,新店地址选在东城区东单三条33号。“尘封三十年的紫房子重张了,这在当时是件新生事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恢复婚庆服务已经无章可循,一切程序都要从头开始。为此,他们特别设计了一对模拟恋人的结婚场景,并反复修正、多次演练这一“示范婚礼”的步骤,依靠着学习与借鉴,他们最终推出了“中西合璧”式婚礼模式。
当时,重振紫房子的领路人查季麒总经理在紫房子重张典礼上向来宾们正式郑重讲解了“中西合璧”式婚礼模拟的程序和内涵。现场中宽阔的T型台上三对年轻伴侣、一对银婚和一对金婚夫妇模拟演绎了该婚礼模式。随后,在《北京青年报》上,紫房子首次打出了“结婚请到紫房子”的广告语。不久之后,紫房子迎来重张后的第一对新人婚礼。这也是建国后第一对由专业婚庆公司承办的婚礼。
从这时开始,紫房子开始承办各种大型婚礼的策划活动,据牛立安介绍,在这一时期,紫房子曾尝试了多个第一次。1990年9月,紫房子为7对煤矿工人举办了第一场集体婚礼——北京矿务局青年职工集体结婚庆典,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集体婚礼的开端;1991年2月,紫房子参与策划了由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百对佳偶集体婚礼,这是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集体婚礼;1992年6月,紫房子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四地的20余对新人举办了北京长城结婚庆典,首创了以万里长城为见证的婚礼;1994年2月,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紫房子为一对新婚伴侣特别策划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国旗下婚礼,同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紫房子策划、主持了百对集体婚礼,这是我国通过电视实况转播集体婚礼的首次尝试。伴随着一场又一场婚礼的进行,紫房子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1998年,紫房子荣获“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新世纪的企业改制与发展
在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为了适应市场变化,2005年7月,雪莲集团遵照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部署,开始对紫房子进行企业改制。2007年,北京景福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安接手紫房子,成为紫房子婚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接手紫房子以来,他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用于紫房子的建设。通过他和员工的努力,2007年,中国妇女儿童事业中心授予紫房子中国婚庆策划指定机构,2011年紫房子被商务部再度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迄今为止,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港澳台、美国、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内外上百家媒体对此进行近500篇报道。称紫房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紫房子“多情高雅少华奢”的婚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范”;紫房子是百姓的“喜神”。
然而,在紫房子的发展过程中,牛立安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就整个婚庆策划行业来说,牛立安认为存在门槛低的问题。据牛立安介绍,婚庆行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简单雷同、极易模仿。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行业管理的制度贯彻相对滞后,许多公司甚至是一套桌椅、一部电话、一对夫妻就敢开张,造成无序竞争。
同时,商标、字号维权之路也让牛立安感到身心疲惫。从2007年到2012年,牛立安先后发现在北京出现了企业名称为“北京紫房子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紫房子婚纱摄影有限公司”两家婚庆策划公司,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这两家婚庆公司与老字号“紫房子”有着某种联系。为此,牛立安向工商局、法院等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通过这些机关的执法,维护了紫房子商号以及商誉的合法权益。在2013年,“紫房子”还获得北京市企业名称全行业保护。牛立安告诉记者,为了使“紫房子”不再遭受侵权,“我们‘亡羊补牢’,在45类商标分类中全部注册了紫房子商标。这既表现出我们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决心,宣示着我们做强做大紫房子甜蜜事业的志向,也证明了我们为紫房子所预设的不是三年五年,而是几十年乃至更长久、更深刻的战略谋划。”
如今,牛立安接手紫房子已经整整七年了,他告诉记者,“七年来我始终不渝地为紫房子的发展打造空间、夯实地基,如今的紫房子已经拥有商号、商标、版权等全部资产的所有权。”接下来,他要解决的是紫房子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问题,“结束紫房子没房子的历史”。
除了困扰公司自身发展的问题之外,牛立安还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把婚庆经济推向高潮。他告诉记者,“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达到婚龄人数的增加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趋向个性及高品位的婚礼模式层出不穷;商机无限的婚庆市场将把婚庆经济推向高潮。如何适应日渐升起的消费档次,如何满足千家万户的别样需求,已为当代婚庆人提出了新的命题。”
为此,牛立安希望能够统筹安排,盘活两个市场。一方面化用投资与回报的二八理论,紧跟时尚潮流,抓住高端市场,为特殊的客户群体度身定制另类婚礼、个性婚礼,凭借质的高度获取利的厚度;寻觅强强联合,积极展开同各大酒店、影楼、家居装饰、婚庆基地的协作,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利用行业相通,实现互惠互利。另一方面保持传统本色,主动迎合大众消费档次,履行向百姓做出的省钱省力的服务承诺。开辟出紫房子婚庆广场或者说“婚庆超市”,以套餐制、选项制、一站全程制等多样变通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社会需求。做到价格上可以优惠、品质上不能打折;高贵不贵、服务至上,用量的增长逐步攀升市场占有率,以规模效用和结构效用共同活跃两个市场。“我们还要跟随‘拇指经济’的轨迹开通电子商务直通车,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瓶颈,在英文网站上向世界推出中国式婚礼,最大功倍地为提升我国民俗文化的软实力做出努力,为紫房子开启更广阔的市场纬度和生存空间。”
在牛立安的构想里,他希望可以利用紫房子商号商誉的品牌强势和信誉指数,由总公司直接投资或溢价转让股权或吸引投资基金设立紫房子婚庆分公司,凭借资本运作,走快捷连锁经营;组建紫房子摄影、服装、花卉、喜宴、喜烟、喜酒、喜糖、喜茶等专项有限公司,走多元化品牌之路,加速提升紫房子的原创水平和赢利能力。同时他希望税收部门能够对目前的征税方式以及征税对象有所调整,“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能不能也像旅游行业那样实行差额纳税。”他告诉记者,往往一单生意做下来,他们都要分给酒店等合作企业相当一部分利润,“账面的流水看起来很多,实际我们拿到的并不多”。
对于这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来说,牛立安有自己的经营心得,经营老字号企业最忌讳“急”字,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承受困苦、寂寞和委屈的精神。他说,“我很现实,紫房子任重道远;我很乐观,紫房子光明在前。”
1934年,一家专做结婚用品的喜事商店——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务社在北京(当时的北平)开业。八十年后,紫房子成为一家经营婚庆用品,以提供婚庆系列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企业,并成为婚俗礼仪行业中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开创新式婚礼先河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北京,虽然经过民国二十余年的洗礼,数千年婚俗礼教中的繁文缛节仍困扰着社会的发展,当时大批有志人士和热血青年期盼着现代文明的新式婚礼。
就在此时,江苏人郁炽昌一来受到新派熏陶、追赶时髦,二是想独树一帜、有所作为,于是筹措资金开办了一家专做结婚用品的喜事商店——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务社。之所以取名“紫房子”,是借用南宋大儒朱熹“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用以预示自己选择的事业充满希望和生机。这家店的经营业务包括出租新式结婚礼服、服饰,婚礼设备,小傧相纱裙、礼服;出售婚礼纪念品、床上用品、鲜花花篮、礼品饰品;定做礼服;代办租赁花车、乐队;联系司仪为新人承办新式婚礼。
同时,郁炽昌还细心观赏外国电影中的结婚画面和教堂举办婚礼时所拍摄的照片。对于这些舶来品他潜心钻研,临摹效仿,逐渐摸索出一套新的婚礼仪式,在他创造的婚礼仪式中,用西装、领带替代长袍马褂,用鲜花、婚纱代替凤冠霞帔红盖头。婚礼接亲时,新娘所乘花轿改为租用彩车,并把庞大的迎亲队伍改为新式小乐队,拜堂时新人由三跪九叩改行简便的握手鞠躬。其他的婚礼形式则简化成请客帖、签名簿。在婚礼中伴郎、伴娘、小傧相也都有固定的服饰。每场婚礼备有一份彩印的典礼仪式单,并且还用上了“双喜霓虹灯”等西式用品。
因为这种婚礼形式文明时尚、体面省事、经济实惠,很快就名噪京城。连北京市民的结婚证书(婚书)都规定在紫房子购买,这也为紫房子增色不少。
据北京市紫房子婚庆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安介绍,创办初期的紫房子,曾经为当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先生的爱女与前国务总理贾德耀的儿子在中南海怀仁堂操办过结婚典礼。“婚礼办得相当成功,受到贾、宋两家人的称赞。”
让牛立安感到骄傲的另一段历史是,1936年,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先生与前清礼部尚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小姐结婚时,新郎的礼服,新娘的婚纱、头饰,结婚证书,婚宴请帖、礼品单、签名绸簿等一应结婚用品,都是在紫房子订做的。婚期临近时,孔府又提出各式鲜花、花篮也请紫房子制作。
据创始人郁炽昌的徒弟郑士元回忆,当年的紫房子繁盛一时,除了郁炽昌担任大掌柜负责紫房子的整体事务之外,紫房子在当时分为几个部门。一楼的礼服部占地几百平米,摆放的全是新式的玻璃柜台,主要租售婚礼服装和结婚用品,崔敬雄担任经理。二楼是摄影部。楼后的小院是洗衣房和服装加工部。当时的员工有30多人,还雇用了英文翻译。“赶上喜事,紫房子花车的香气飘满整条东安门大街。”
推出“中西合璧”式婚礼
1956年1月,紫房子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公私合营。1958年5月,北京市工商部门调整商业网点时,将紫房子照相馆与王府井北京照相馆合并。自此,紫房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整个社会对婚俗习惯的变革还处于朦胧阶段。在牛立安看来,“当时的婚俗文化远未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时候的紫房子再次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率先移风易俗打破十年文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禁锢,“解放人们对婚俗的固有偏见,赋予人们期许的观念更新,引导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新式婚礼的向往,用丰富的婚礼形式充实了当时的娱乐生活。”
据牛立安介绍,1990年6月30日,在民政部和北京纺织工业总公司的支持下,“紫房子婚庆服饰店”重新开业,新店地址选在东城区东单三条33号。“尘封三十年的紫房子重张了,这在当时是件新生事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恢复婚庆服务已经无章可循,一切程序都要从头开始。为此,他们特别设计了一对模拟恋人的结婚场景,并反复修正、多次演练这一“示范婚礼”的步骤,依靠着学习与借鉴,他们最终推出了“中西合璧”式婚礼模式。
当时,重振紫房子的领路人查季麒总经理在紫房子重张典礼上向来宾们正式郑重讲解了“中西合璧”式婚礼模拟的程序和内涵。现场中宽阔的T型台上三对年轻伴侣、一对银婚和一对金婚夫妇模拟演绎了该婚礼模式。随后,在《北京青年报》上,紫房子首次打出了“结婚请到紫房子”的广告语。不久之后,紫房子迎来重张后的第一对新人婚礼。这也是建国后第一对由专业婚庆公司承办的婚礼。
从这时开始,紫房子开始承办各种大型婚礼的策划活动,据牛立安介绍,在这一时期,紫房子曾尝试了多个第一次。1990年9月,紫房子为7对煤矿工人举办了第一场集体婚礼——北京矿务局青年职工集体结婚庆典,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集体婚礼的开端;1991年2月,紫房子参与策划了由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百对佳偶集体婚礼,这是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集体婚礼;1992年6月,紫房子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四地的20余对新人举办了北京长城结婚庆典,首创了以万里长城为见证的婚礼;1994年2月,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紫房子为一对新婚伴侣特别策划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国旗下婚礼,同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紫房子策划、主持了百对集体婚礼,这是我国通过电视实况转播集体婚礼的首次尝试。伴随着一场又一场婚礼的进行,紫房子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1998年,紫房子荣获“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新世纪的企业改制与发展
在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为了适应市场变化,2005年7月,雪莲集团遵照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部署,开始对紫房子进行企业改制。2007年,北京景福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安接手紫房子,成为紫房子婚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接手紫房子以来,他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用于紫房子的建设。通过他和员工的努力,2007年,中国妇女儿童事业中心授予紫房子中国婚庆策划指定机构,2011年紫房子被商务部再度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迄今为止,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港澳台、美国、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内外上百家媒体对此进行近500篇报道。称紫房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紫房子“多情高雅少华奢”的婚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范”;紫房子是百姓的“喜神”。
然而,在紫房子的发展过程中,牛立安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就整个婚庆策划行业来说,牛立安认为存在门槛低的问题。据牛立安介绍,婚庆行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简单雷同、极易模仿。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行业管理的制度贯彻相对滞后,许多公司甚至是一套桌椅、一部电话、一对夫妻就敢开张,造成无序竞争。
同时,商标、字号维权之路也让牛立安感到身心疲惫。从2007年到2012年,牛立安先后发现在北京出现了企业名称为“北京紫房子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紫房子婚纱摄影有限公司”两家婚庆策划公司,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这两家婚庆公司与老字号“紫房子”有着某种联系。为此,牛立安向工商局、法院等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通过这些机关的执法,维护了紫房子商号以及商誉的合法权益。在2013年,“紫房子”还获得北京市企业名称全行业保护。牛立安告诉记者,为了使“紫房子”不再遭受侵权,“我们‘亡羊补牢’,在45类商标分类中全部注册了紫房子商标。这既表现出我们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决心,宣示着我们做强做大紫房子甜蜜事业的志向,也证明了我们为紫房子所预设的不是三年五年,而是几十年乃至更长久、更深刻的战略谋划。”
如今,牛立安接手紫房子已经整整七年了,他告诉记者,“七年来我始终不渝地为紫房子的发展打造空间、夯实地基,如今的紫房子已经拥有商号、商标、版权等全部资产的所有权。”接下来,他要解决的是紫房子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问题,“结束紫房子没房子的历史”。
除了困扰公司自身发展的问题之外,牛立安还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把婚庆经济推向高潮。他告诉记者,“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达到婚龄人数的增加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趋向个性及高品位的婚礼模式层出不穷;商机无限的婚庆市场将把婚庆经济推向高潮。如何适应日渐升起的消费档次,如何满足千家万户的别样需求,已为当代婚庆人提出了新的命题。”
为此,牛立安希望能够统筹安排,盘活两个市场。一方面化用投资与回报的二八理论,紧跟时尚潮流,抓住高端市场,为特殊的客户群体度身定制另类婚礼、个性婚礼,凭借质的高度获取利的厚度;寻觅强强联合,积极展开同各大酒店、影楼、家居装饰、婚庆基地的协作,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利用行业相通,实现互惠互利。另一方面保持传统本色,主动迎合大众消费档次,履行向百姓做出的省钱省力的服务承诺。开辟出紫房子婚庆广场或者说“婚庆超市”,以套餐制、选项制、一站全程制等多样变通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社会需求。做到价格上可以优惠、品质上不能打折;高贵不贵、服务至上,用量的增长逐步攀升市场占有率,以规模效用和结构效用共同活跃两个市场。“我们还要跟随‘拇指经济’的轨迹开通电子商务直通车,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瓶颈,在英文网站上向世界推出中国式婚礼,最大功倍地为提升我国民俗文化的软实力做出努力,为紫房子开启更广阔的市场纬度和生存空间。”
在牛立安的构想里,他希望可以利用紫房子商号商誉的品牌强势和信誉指数,由总公司直接投资或溢价转让股权或吸引投资基金设立紫房子婚庆分公司,凭借资本运作,走快捷连锁经营;组建紫房子摄影、服装、花卉、喜宴、喜烟、喜酒、喜糖、喜茶等专项有限公司,走多元化品牌之路,加速提升紫房子的原创水平和赢利能力。同时他希望税收部门能够对目前的征税方式以及征税对象有所调整,“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能不能也像旅游行业那样实行差额纳税。”他告诉记者,往往一单生意做下来,他们都要分给酒店等合作企业相当一部分利润,“账面的流水看起来很多,实际我们拿到的并不多”。
对于这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来说,牛立安有自己的经营心得,经营老字号企业最忌讳“急”字,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承受困苦、寂寞和委屈的精神。他说,“我很现实,紫房子任重道远;我很乐观,紫房子光明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