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路分析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着重研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电路分析;教学设计;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电气技术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1]。该课程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用学习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以维修电工职业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共计8个学习情境。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2]。
1 岗位分析
本课程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电路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的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 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电路分析的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位于最上层的是学习本课程前的先修课程;中间为本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位于最底层的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基于电路分析的课程结构起到为将来开设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的重要作用。
3 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电路分析》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以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1 专业能力
①电路的基本概念、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③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如multisim等。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⑤动态谐振电路的分析方法。⑥互感电路及变压器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方法。
3.2 操作能力
①识别和测量基本元器件性能的能力。②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③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电路设计、测量和分析的能力。④搭建实际电路、焊接电路、调试电路,分析测量电路的能力。
3.2 社会能力
①建立和保持学习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②勤学好问,与身边的教师和同学沟通,解决困难问题。③清楚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缺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⑤培养耐心细致、严谨规范的职业习惯。
4 课程教学设计思想
按照先易后难的方法组织教学,先进行电路静态分析然后进行动态分析;先进行直流电路分析然后进行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等。教师在重视基础内容的同时应认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线性电路的基本定理、基本分析方法,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一阶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向量分析法、频率特性、定律使用、方法分析等内容讲透,让学生扎实掌握,准确理解。并将二阶电路分析、三相电路、双口网络等较深层次的内容安排给学生自学[3]。课程教学要更贴近产业技术发展,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应在课程中介绍现代化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手段,抽出一定的授课时间介绍Proteus、Multisim等电子行业和科研领域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带领学生用课程组自行研制的电路仿真实验软件,进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了解这些软件都是根据电路分析基本理论编写而成的,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尽早接触到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和设计这一现代电子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工具。
5 课程内容设计
共设计8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部分的知识,如表1。
电路分析课程类似于数学课程,涉及的公式、定理很多,所以要合理规划教学设计的內容,加强仿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前期岗位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完成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红梅.《电路分析》考核体系构建与教学质量评估间关系的初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
[2]岳红.浅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9(23).
[3]吴建辉,周久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
【作者简介】
毕克玲(1978~),女,汉族,辽宁丹东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
【关键字】电路分析;教学设计;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电气技术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1]。该课程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用学习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以维修电工职业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共计8个学习情境。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2]。
1 岗位分析
本课程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的电路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的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 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电路分析的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位于最上层的是学习本课程前的先修课程;中间为本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位于最底层的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基于电路分析的课程结构起到为将来开设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的重要作用。
3 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电路分析》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以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1 专业能力
①电路的基本概念、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③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如multisim等。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⑤动态谐振电路的分析方法。⑥互感电路及变压器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方法。
3.2 操作能力
①识别和测量基本元器件性能的能力。②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③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电路设计、测量和分析的能力。④搭建实际电路、焊接电路、调试电路,分析测量电路的能力。
3.2 社会能力
①建立和保持学习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②勤学好问,与身边的教师和同学沟通,解决困难问题。③清楚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缺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⑤培养耐心细致、严谨规范的职业习惯。
4 课程教学设计思想
按照先易后难的方法组织教学,先进行电路静态分析然后进行动态分析;先进行直流电路分析然后进行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等。教师在重视基础内容的同时应认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线性电路的基本定理、基本分析方法,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一阶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向量分析法、频率特性、定律使用、方法分析等内容讲透,让学生扎实掌握,准确理解。并将二阶电路分析、三相电路、双口网络等较深层次的内容安排给学生自学[3]。课程教学要更贴近产业技术发展,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应在课程中介绍现代化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手段,抽出一定的授课时间介绍Proteus、Multisim等电子行业和科研领域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带领学生用课程组自行研制的电路仿真实验软件,进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了解这些软件都是根据电路分析基本理论编写而成的,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尽早接触到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和设计这一现代电子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工具。
5 课程内容设计
共设计8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部分的知识,如表1。
电路分析课程类似于数学课程,涉及的公式、定理很多,所以要合理规划教学设计的內容,加强仿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前期岗位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完成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红梅.《电路分析》考核体系构建与教学质量评估间关系的初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
[2]岳红.浅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9(23).
[3]吴建辉,周久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
【作者简介】
毕克玲(1978~),女,汉族,辽宁丹东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