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经济发展概述
1 内容梗概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人类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是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的历史,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把握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脉络。从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看,人类文明的主线是近代化(现代化)。世界近现代经济主要是人类历史上的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在经济上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信息化、环保化、人的素质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的内容;就生产技术水平而言,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分为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子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整体世界的角度把握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线索。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经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现代化史观和整体世界史观强调掌握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以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
2 发展阶段
4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5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6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爆发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使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尉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股价暴跌直接引发了经济危机。
(2)影响:①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加深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这场经济危机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③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7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1)历史背景:①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②当时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得不到解决;③为实现经济复兴,巩固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2)主要内容及影响:
8 二战后东欧和苏联的改革
9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影响及新变化
(1)原因: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使世界局势相对稳定;第三次科技革命展开,成为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对第三世界掠夺。
(2)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规模实行;西欧、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知识经济兴起。
(3)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 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兴起(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认识: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向题。
10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三、知识整合及认识
1 世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认识
(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开辟市场。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依赖于世界市场。总之,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状况也取决于市场。离开了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就无法生存。
2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使交通运输更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强大的动力。现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2)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先进技术,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
(3)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价值观念。近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机器生产、电气技术的应用、信息作为现代社会有价值的资源,这一切都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观念的转变。
3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本质及影响
(1)过程:第一阶段: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发,世界开始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形成为一个整体。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原因: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前提条件;新科技革命是根本原因和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推动力;世贸组织等协调机构是必要条件。
(3)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但总的来说。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4 世界现代史上工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
世界现代史上工业现代化即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依据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大致有以下三种。
(1)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模式:
①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即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及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指出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使经济高速增长。
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斯大林模式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弊端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需要不断完善。
(2)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是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即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资本主义类型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这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国家干预经济为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后来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纷纷效仿。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3)新兴民族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模式:
20世纪工业现代化探索还表现在一些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后,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开创了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模式以亚洲民族国家经济发展为典型。亚洲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国家独立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同邻国的经济合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联合斗争等。
1 内容梗概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人类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是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的历史,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把握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脉络。从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看,人类文明的主线是近代化(现代化)。世界近现代经济主要是人类历史上的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在经济上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信息化、环保化、人的素质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的内容;就生产技术水平而言,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分为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子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整体世界的角度把握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线索。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经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现代化史观和整体世界史观强调掌握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以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
2 发展阶段
4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5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6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爆发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使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尉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股价暴跌直接引发了经济危机。
(2)影响:①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加深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这场经济危机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③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7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1)历史背景:①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②当时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得不到解决;③为实现经济复兴,巩固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2)主要内容及影响:
8 二战后东欧和苏联的改革
9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影响及新变化
(1)原因: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使世界局势相对稳定;第三次科技革命展开,成为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对第三世界掠夺。
(2)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规模实行;西欧、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知识经济兴起。
(3)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 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兴起(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认识: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向题。
10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三、知识整合及认识
1 世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认识
(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开辟市场。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依赖于世界市场。总之,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状况也取决于市场。离开了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就无法生存。
2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使交通运输更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强大的动力。现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2)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先进技术,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
(3)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价值观念。近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机器生产、电气技术的应用、信息作为现代社会有价值的资源,这一切都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观念的转变。
3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本质及影响
(1)过程:第一阶段: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发,世界开始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形成为一个整体。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原因: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前提条件;新科技革命是根本原因和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推动力;世贸组织等协调机构是必要条件。
(3)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作用来说,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但总的来说。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4 世界现代史上工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
世界现代史上工业现代化即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依据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大致有以下三种。
(1)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模式:
①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即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及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指出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使经济高速增长。
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斯大林模式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弊端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需要不断完善。
(2)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是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即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资本主义类型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这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国家干预经济为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后来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纷纷效仿。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3)新兴民族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模式:
20世纪工业现代化探索还表现在一些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后,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开创了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模式以亚洲民族国家经济发展为典型。亚洲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国家独立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同邻国的经济合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联合斗争等。